莫若凌霄 第633章

作者:月关

在她眼中,唯夫与子。

自己的儿子将来能不能成为皇帝她不知道,也不想用不正当的手段去争,但是顺水推舟的事,何乐而不为?

因此,小谢满心欢喜,道:“既如此,郎君赶紧去宫里报喜吧。圣人近来龙体愈发弱了,有个好消息,也让老人家愉快一些。郎君千万记得说清楚妾身有孕的时间。”

唐治笑道:“知道知道,这一个时间,关系重大,若不明确,不仅你我要遭骂名,便是这孩子,将来也会饱受非议的。我岂能不小心?医正那边也会向圣人禀明、向大宗正报备的,放心。”

小谢道:“那妾身等郎君回来。关于道门这边,妾身自然可以去说。只是,妾身与凝清翠羽交情再好,也比不得你皇太孙面子大呀。

再说,若非凝清翠羽相助,妾身哪能调理好身子。不如等郎君回来,妾身与郎君一同去一趟玉叶观。妾身向凝清翠羽两位道长道谢,郎君则与观主说明请求。”

唐治颔首道:“果然是我的贤内助,还是你想的周到。我这便入宫。”

……

唐治匆匆入宫一讲,老太太果然大为欢喜。

这人开始考虑身后事,开始放弃一生执着的时候,性情是会大变的。

贺兰曌其实是个在感情上颇为淡漠的人,可到了如今风中残烛的年纪,却是格外珍视新生命的诞生。

她欣然点头,笑吟吟地道:“好,该大办!该大办!此事就由孙儿去着手安排吧,把今年的中元节,办的热闹一些,老身也欢喜。”

中元节,七月十五,到了现代,就成了鬼节。

也就是那天晚上,城市各处的十字路口,一丛丛的鬼火,提醒着人们,今天是什么日子。

但在这个年代却不然。

中元节和鬼节不是一个概念,绝对不会办的鬼气森森。

道家说法里,这一天是地官大帝诞生的圣日,那自然是要设坛起蘸,隆重庆祝的。

佛门那边,盂兰盛会,也是祈福诵经,无比隆重的盛会。

而对俗家人来说,中元节和上元节的元宵灯会没啥区别,也是极喜庆极热闹的一个大日子。

每年这时候,皇家都要举行隆重的仪式,百官都要参加,摆设逶迤华丽的仪仗,由皇帝亲自率领,巡街游幸,与民同乐,满城百姓,载歌载舞的。

唐治得了贺兰曌的许可,立即便召见几位宰相,包括礼部、户部、工部、奉常寺、太仆寺、教坊司等相关职司的官员,先把自己爱妃有孕的事儿说了一下,接受了一番祝福恭贺。

当然,这里边狄黑胖子恭喜的时候脸色更黑了一些,大概是最近天气热了,晒的。

然后唐治便转入了正题,说要扩大今天中元盛会的规模。

他代天子乘御辇巡街之后,还要在九洲池举行盛大宴会,与皇亲国戚、文武百官、士绅名流,举行盛大宴会。

你就确定这谢氏怀的一定就是儿子么?这高兴的也有点太早了吧?

狄黑胖乜视着唐治。总觉得他不是好得瑟。

狄阁老不懂看相,不过他就觉得,自己宝贝孙女儿才是宜男直相,将来一定能给他生一个,不!生好几个聪明伶俐的重外孙。

唐治没说这是自己的主意,众大臣一听是贺兰圣人的意思,也认为是老人家风烛残年,去日无多,对缺失多年的亲情忽然有了补偿之意,才有了大操大办的念头。

众大臣自然没有人去触这个霉头。

礼部等职司衙门,正在就今年的中元盛会研究流程呢,因为预料到以贺兰圣人的身体,今年的中元游街,势必要由皇太孙代替,他们本来还想把规格降低半档的。

这下可好,一下子提高了一档,所有的计划都要重新制定了。

这不仅涉及中元典礼的举行,还涉及到大量人、财、物的调动,各个职司衙门立即紧张行动起来。

唐治回到东宫时,天色已经将晚,要去玉叶观,便只能次日再去了。

考虑到去玉叶观求助道门之事不宜大肆声张,唐治提前唤来太子宾客徐伯夷做了一番安排,明日微服出游,前往玉叶观。

说是微服,其实比大摆仪仗更麻烦,如今唐治可是皇太孙,尤其是唐仲平前不久刚出了事,对他的安全谁敢忽略。

徐伯夷就得提前召集东宫十率,开始预先调度安排,并连夜派了精干卫士,先行控制了玉叶观周围一切需要看顾到的位置。

皇宫里面,贺兰曌在唐治离开后,却陷入了沉思之中。

亿岁殿后,监波阁下,便是一片海子。

巨大的湖泊,波光粼粼。

贺兰曌坐在柔软的御椅上,半躺着望着风景。

李向荣和穆斯一左一右侍候在旁边。

贺兰曌摇椅轻晃,半晌,悠悠说道:“治儿先有了一女,陇右那个,应该也生了吧?”

李向荣忙欠身道:“是,按照报备大宗正寺的时间,该已生了,只是路途遥远,还没送回喜讯。”

贺兰曌道:“听说,治儿府里还有两个丫头,也有了身孕?”

穆斯笑道:“皇太孙殿下一看就是多子多孙的福相,除了谢妃娘娘有了喜讯,东宫里还有两位嫔妾也快要生了呢。”

“嗯……,治儿这么多孩子,总有几个是男丁吧?”

她这句话却不是问李公公、穆公公的,自顾说完,便悠悠地接了下去:“治儿不愁没有子嗣,朕也就放心了。这样的话,那些该‘出阁’的,也该打发他们离开神都了……”

第672章 盛夏,岸边蝉噪

大炎的亲王成年之后,按例是要搬去封地开府居住的。

不过,大炎这个封地,实际上是缩了水的。

总结前朝教训,大炎的亲王是没有封国的,所谓的封地,只有封邑。对于地方军政,他们尽管一身的遥领官职,却都干涉不了。

但,只要是去了封地,这就叫“出阁”,虽然,并未允许他建府。

大周延续了这一制度,不过制度虽然延续了,执行上却比较随意。

比如贺兰三思、贺兰承嗣都是亲王,却始终待在神都,并不见发往地方。

而现在,贺兰曌却想把这一制度捡起来了。

那么,她想让谁“出阁?”

李公公马上想到了唐齐和唐修。

不过,上次因为唐齐拒绝把他扛出来争夺储位,被贺兰圣人赏了个亲王衔,可唐修还是郡王呢。

得等唐治成为皇帝,唐修才能晋升为亲王。郡王却是不需要“出阁”的。

李公公刚想到这里,贺兰曌便淡淡地道:“唐齐已经成为亲王,唐修虽说早晚也要晋升亲王,但是朕这个做祖母的,总不好厚此薄彼,你们给朕记着点儿,等中元节后,择个时机,晋升唐修为亲王。”

果然是了。

穆斯心想,这两位都是比唐治更有资格继承大统的,老太太这是要把他们打发出京,发配的远远的,再不叫他们回京来啊。

不过,心里尽管有所忖度,两个公公脸上却是不动声色,只是欠身应了一声。

……

一支庞大的车队,已经进了关中,他们都没折往长安歇上一歇,便直接向函谷关方向赶去。

这支车队,虽说有一支官兵护送,可是护送的好像是什么权贵人家的家眷似的。

有女人,不少女人。

还有孩子。

足足上百辆大车,浩浩荡荡,这一路下去,本来荒僻的小路,都能被他们踏成康庄大道。

将近傍晚,车队在一条河边停了下来,开始安营扎寨。

在车上闷了一路的哥舒瀚迫不及待地跳下车子,跑向河边。

旦增喜绕追在后边,笑骂道:“臭小子,不许再往河里尿尿了,找个草丛滚进去方便。”

他们二人,是从河西节度府先赶回金城的。

和他们一起回金城的,还有古月秋和老古。

二人本来是作为河西节度使赖观复的监军,和一旦不从军令,便暴起杀之的“执刑人”的。

结果赖观复竟然是黑齿虎的人,这一下就大可不必了。

京中安定下来,消息送回陇右、河西,他们也就从河西回了金城。

老古在金城和老程汇合了,老哥俩一合计,自己的孙子、孙女竟被唐治派去带兵了,做将军还做的乐在其中,那还要不要他们回去做杀手?

这问都不要问啊,谁不想建功立业、光宗耀祖。

尤其是现在唐治眼看着就要做皇帝了,程蝶儿和小古作为一直追随他的人,前程何其远大。

可,他们别有身份,这可怎么办?

这件事,老哥俩儿一直很纠结。

直到,孟大姐潇洒辞职,离开了继嗣堂。

两位老人家豁然开朗!

这事儿,回去请教孟姜姑娘就是了,我们可是你安排在你男人身边的。我们现在怎么办,你看着办。

所以,两位老人家便也跟着一路往神都而来。

从金城那边回来的人更多。

内记室的姑娘们全来了,一个不落。

开玩笑,有机会去神都,谁要待在金城啊?

倒是幕僚司的男人们,更加顾全大局一些。

现如今陇右可还是唐治挂着节度使的招牌呢,这不是新任节度使被副节度使搞死,副节度使被抓回神都去了么,这一大摊子总不能就摞在这儿吧?

所以,顾沐恩和另外四名江南士子,决心留在陇右主持大局。

其他幕僚,则一起回京。

不出所料的,这回京的幕僚中,有四个,是与杨家旁支的几位姑娘已经有了感情的,自然是要双宿双栖。

不过,顾沐恩和留下的四个士子,倒也不是纯洁无私的圣人,他们自有他们的打算。

现在,陇右还没有正式的牧守官呢。

节度使没有,副节度使也没有,而唐治又是很快要做皇帝的人。

他们如此顾全大局,那你说……

至于杨紫陌、杨雪迎、杨葭月、杨欣恬等出身杨氏嫡房,身材相貌又俱属上佳的姑娘,心气儿也高,那是必须要回京的。

上一篇:我是异界大地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