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若凌霄 第413章

作者:月关

你死记硬背也就算了,自己心里没谱你倒是小声点儿啊,可他声音还挺大,唐治询问他军中信息时,他回答的依旧很大声、很迅速,哪怕他的数据信口编的有点离谱儿。

唐治还挺欣赏这个兵痞的厚脸皮的。

一见唐节度来了,光着膀子,穿一条犊鼻裤,扎撒着两只大脚丫子的林威便咧嘴笑了起来:“唐节度的腿是真长,我刚抓到一条黄河大鲤鱼,你就来了。我叫人把这鱼好好拾掇拾掇,跟唐节度吃几碗酒?”

唐治看看他的模样,浓眉阔口,目光十分的猛鸷。

唐治道:“这鱼,是林镇将徒手抓的?”

林威咧嘴笑道:“那是自然,大河里的鱼都是呆的,不知道防人,很好抓。”

唐治笑道:“林镇将水性着实不错。”

林威得意洋洋:“那你看,就咱的水性,河老王可不敢收我,他敢收我,我就把他闺女都给睡了。”

唐治在他的陪同下,走上了堡墙,眺望着大河与山间的驿道,扭头对徐伯夷道:“你看怎么样?”

徐伯夷指点道“在那山下设卡,河上,也可以利用这片缓积坡设卡,东来西往的,一个也跑不掉。”

林威咣当着一双牛眼,道:“唐节度,你这是要做什么?”

唐治道:“陇右税制很有问题。本节度打算在这里陆上与水上,各设一道关卡,对南来北往的商贾,按动载货物的价值即时收税。”

林威白眼一翻,道:“那不可能!税丁都是本地人,商贾个个都有后台,你吩咐下去,那些税丁全当你放屁,难不成唐节度任嘛不干了,亲自去税卡守着?那样才行。”

唐治道:“所以,我打算调动各地军镇,协理税务事宜。”

林镇将失笑道:“那就更不可能了,商贾们来来去去的,为求庇护,对军镇都还算客气。我林威性子直,不怕跟唐节度你实话实说哈,你要真让军队去收,那也只是形……”

林威瞟了眼自己的镇军司马,镇军司马会意,道:“同虚设。”

林威大声道:“对,形同虚设。”

唐治道:“本节度打算,以军伍协理税赋收取,所收税赋,六成上缴节度使府,由节度使府转交朝廷,其余四成留给协理税务的镇军。西北苦寒,这样也可以改善一下将士们的生活。”

林威一双牛眼蓦地瞪大了起来,迅速接口道:“这时候,唐节度就需要一位刚……”

镇军司马道:“正不阿!”

林威道:“大……”

镇军司马道:“公无私!”

林威道:“的镇将,才能对唐节度的命令奉……”

镇军司马道:“行不渝。”

林威热情地指点道:“唐节度,你看末将在在那儿设一道陆关怎么样?河上也好办,再往上游三里,河道平缓,很容易搭建一个水关.

这些事儿,你就交给末将就好了,驻扎白塔山的席镇将可不行,他这个人吧, 喜欢贪小便宜……”

第439章 蓄力,按兵不动

唐治当然不能厚此薄彼。

金城有四个军镇,这是由他直接调遣的军队、

唐治让这四镇镇将分别负责由西向东的水陆关隘,和由东向西的水陆关隘。

大周税赋,一贯以农业税为主。

可是在陇右,农业税赋的收入微乎其微,朝廷在此驻军,每年都要拨付大笔钱粮。

屯兵们虽然自己也有开垦土地,但也只能稍作补充而已。

但是依据陇右的特点,收商税却是可行的。

唐治以金城为试点,运行一段时间后,也有了经验,便召集金城地方官吏商议一番,定下了关税、市税、专卖税、课税、外商税几项税种,并开始向整个陇右推行。

对于税率。涉及到民生经济,若征收太高会让物价大幅上涨的的物资,便定为三十税一,而一些暴利商品、奢侈品,定的税就相对高一些。

金城太守负责调拨官吏,以充实税监司。

因为这儿原本没有专门的税监部门,都是由地方官府的户曹官员兼行职权的。

如今,唐治设立了专门的税监司,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税监司和镇军互相监督,他又从节度使府直接派员督察,随时可以查账,以防止有人中饱私囊,制度愈加完善。

唐治在陇右搞的税制改革推行开来后,的确是搞得“民怨沸腾”。

关陇豪门莫不经商,从中赚到了大量财富。

虽然唐治定的税率并不算高,但是架不住他们体量庞大啊,这样一算,一年要上缴节府多少钱?怎不叫人肉疼。

可是,唐治改组了税监,又有各地镇将积极响应,陇右的税赋改革已经是不可阻止,他们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随后,他们又听说节府打算对一些物资实施专卖制度,各豪门马上就盯紧了节府,盼着能从中分一杯羹。

这时候,龙家寨也已整体搬迁到了金城。

唐治在城外他的亲事府、帐内府旁边又划出了一块地方,作为龙家寨新的定居点。

寨中青壮,新组建了一军,平素跟随他的亲军一起训练。

而寨中老弱妇孺,也都予以了安置,有节府撑腰,要在金城开些店铺、做些生意,那还不简单。

同时,唐治从龙家寨中挑选了一批女子充入节府做事,后宅里倒不必尽是些五大三粗的军士伺候了。

这一日,唐治把龙傲天和大小胡唤到了节府。

“我初到陇右,欲有一番作为,少不了能为我办事的人。龙傲天,你熟悉陇右情形,大胡小胡,你二人颇知兵法,所以,我打算让你们三个,帮我做一件事。”

征收商税是立竿见影的,唐治一有了钱,马上就开始想扩军了。

陇右的镇军当然也可以为其所用,但是唐治需要一支机动力强,而且完全只听命于他的军队。

这样一支军队的话,哪怕是补充了龙家寨的青壮,也不到两千人,对他来说,不够用。

如果是五千人,而且俱为骑兵的话,不管他要做什么,都会容易许多。

唐治道:“你们三人,去招募丁壮。在中原无处容身避罪于边塞的强盗、土匪、亡命之徒,有罪谪戍的苦役囚徒,以及周边游牧部落逃来金城的游兵散勇,挑那身强体壮,悍不畏死的,尽管招收。”

唐治又看向大小胡,道:“那种人,虽然好勇斗狠,桀骜不驯,不过,却也不大习惯听从号令的。这就需要你们以严酷的军法驯化他们了!你们招多少人我不管,最后能给我练出三千精锐就行。”

大小胡很激动,自从回到陇右,离自己的家乡近了,他们就有些激动难安。

他们也知道,唐治到了陇右,必须要有个扎下根来的过程,所以一时没有对卢氏等关陇门阀下手,他们也能理解。

这么久他们都等下来了,也不怕再多等一段时间。

如今,唐治放权给他们,让他们募兵、练兵,如此一来,这练成的一支精兵就是他们的资本了。

这对他们重返天水,报灭族之仇,显然有着莫大的帮助。

大小胡慨然答应一声,便与龙傲天出去,商量具体细节去了。

唐治又从公案上的案牍中,抽出了一份带有特殊标志的公函,用裁纸刀切开火漆封印,读了起来。

虽然他有玄鸟卫暗中为他搜集情报,可是隔了女皇这层关系,他的一些意图,未必适合让玄鸟卫知道。

因此,这一番财政、人事、军事大权在握,唐治便在有意识地建立他自己的情报系统。

他现在建立的情报搜集点,主要是依托各地建起的税卡、税监。

由节度府派出的督察,不仅仅是督察当地军镇和税监,实则暗中还负有搜集情报的任务。

陇右地区最活跃的就是商业,分布于各处税卡的这些督察所能了解到的,便已是十分详尽的情报了。

而且唐治建立这一组织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各地的各种情况,避免手下人只挑他喜欢的说,使他耳目闭塞。

所以,这些督察上报的情况也很庞杂,某地大旱了,某处水上翻了条船,某西域部落内斗,失败的小王子扮作胡商逃来了陇右,某地镇将与某权贵关系极为密切,只要是打着该权贵旗号的商队,俱皆不纳税而放行……

这些庞杂的情报,唐治都要分门别类加以整理,之后都要一一解决的。

比如那位西域小王子,是不是可以主动接触,收为己用?将来指不定什么时候便有大用。

再比如通过对某权贵大开绿灯的镇将,就知道他们之间关系匪浅。

这位镇将早晚要清理掉的,只是看什么时机最好动手,最好让他的死,也能发挥更大价值。

整理完了,唐治叹了口气。

文人难求啊!

这些事全要唐治亲力亲为,太难了。

他在受命往陇右来时就已给江南的顾渚良去了信,希望江南能帮他招揽物色一批文人,以充斥他的幕府。

消息应该早就送到了,却不知还要多久才能补充他需要的人才。

金城南城,近二十名士子打扮的人在百余名强壮武士的护送下,或骑马,或坐车,进入了金城。

张一帆坐在车上,好奇地打量着金城中商铺林立,叫卖不绝的场面,对骑在马上的顾沐恩道:“沐恩兄,未来之前,我等只听说陇右苦寒,不想到了这里才知道,都是以讹传讹罢了。

城外牛羊遍地,阡陌纵横,城中店铺林立,商贾兴旺,较之江南也不遑稍让嘛。”

顾沐恩笑了笑,道:“西北苦寒,并不是说这里一年四季都穷蔽寒冷,主要是说这里的冬天,到时候你就知道什么叫做苦寒了,那风,真如刀子一般。”

张一帆道:“沐恩兄游学到过陇右?”

顾沐恩摇了摇头:“我只去过神都,从神都天气,便能揣测这里的冬天,是何等难熬了。”

张一帆向往地道:“滴水成冰么?我想像不出。不过,沐恩兄不是无意于仕途么,为何却也肯来陇右呢?”

顾沐恩淡淡一笑,道:“纸上得来终觉浅啊,我不欲入仕,却也不愿做一只愚蠢的井底之蛙,养尊处优惯了,磨砺一下也好。”

顾沐恩一向自命不凡,不肯入仕也是不愿意从小官做起,俯仰他人鼻息。

所以他宁愿做一个教授,教书育人,传播学问。

可是,他被卢俊文的利用,令他大受打击。

如果当时让卢俊文奸计得逞,真个害了奉使大臣,顾家就要从姑苏除名了。

可他,居然从头到尾毫不怀疑地跟着卢俊文鞍前马后,摇旗呐喊。

痛定思痛,他才觉得,自己只从故纸堆里学不到练达通透。

所以,唐治的书信一到江南,顾沐恩第一个报名参加了。

至于张一帆,他在莫名其妙地治好了他的洁癖之后,忽然就觉得人生充满了乐趣。

以前,他对一个洁字,已经到了严重心理疾病的地步,做什么事都把兴致消耗在清洁的过程中了,哪还有兴趣可言?

判若两人的张一帆,对过去的自己,就只有两字评价:矫情。

上一篇:我是异界大地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