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警戒 第1467章

作者:墨武

叶宣儿快人快语道,“怪不得你今生能当个皇帝,原来是前生修来的福报。”

这听起来有些迷信,琴丝却暗自点头,心道很多和尚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根本和俗人无疑,但真正的大德却是极为清醒,的确可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赵佶略有尴尬,“这多半是我修行不够,这才变成了皇帝。”以往的时候,他自然觉得皇帝比和尚更胜,如今数经起伏,福也享过,罪也遭过,倒没有熬出什么平平淡淡才是真的鸡汤出来,只是想着究竟自由才是最值得期待的事情。

当皇帝固然有权利,但真的自由吗?不会疲惫吗?定会事事顺遂吗?赵佶对此心知肚明。

叶宣儿笑道,“看来你的确是大彻大悟了。”

赵佶轻吁一口气,“大彻或许有些,大悟倒未见得。我本来不知道自己前生叫做什么,可我意外的看到了另一个和尚,突然明白自己的前生是谁了。”

众人多是大奇,暗想和尚讲经传法,周遭都是信徒、有许多和尚存在并不稀奇,但你见到的是前生的事情,前生的人物肯定早就故去,你如何能看到前生身边的一个和尚,就知道自己的身份呢?

沈约脑海中瞬间闪过一和尚坐在枯木之中的景象,讶然道,“你见到的……莫非是慧持?”

“阿弥陀佛。”

赵佶突然道声佛号,自己都感觉有点奇怪的样子,同时满是钦佩道,“沈先生真可说是无所不知了。”

他这么一说,无疑承认沈约说的没错。

旁人倒是一头雾水,搞不懂慧持是哪个时,琴丝却有记忆,随即调出资料显于人前,“慧持就是那个树中入定七百年的僧人?白莲宗的僧人。”

她提及白莲二人,赵佶眉心跳动,沈约盯着赵佶,片刻才道,“你前生是慧远?慧持的哥哥?”

在场众人无有比他更熟悉释家典故,知道慧持有个哥哥叫做慧远。

慧远,晋朝高僧,曾和与陶渊明齐名的刘遗民在阿弥陀佛前立誓结社,目的就是专修“净土”法门,以期死后往生“西方”。因为当时名仕谢灵运钦佩慧远,替他在东林寺中开莲花池编种白莲,因此慧远所创之社,又为白莲社。

第2248节 必死

华夏白莲教源远流长,不过最为世人熟知的时候应该的就是清末时期和义和团齐名的白莲教。

但世人少知,慧远方是白莲教的始祖,而最初的白莲社主张是专修“净土”法门,前往西方极乐世界的。

沈约一念及此,立即想到慧远的弟弟慧持树中入住七百多年,直到赵佶当上皇帝后,才因大树摧毁而显真身,当时地方官见此僧奇异,又知道赵佶崇道信神,遂将慧持带到了赵佶的面前。

赵佶因此见过七百年前的慧持!对慧持、慧远两高僧的往事颇有了解。是以赵佶在前生影像后见到慧持在慧远身边护法,认出慧持,随即想到自己就是慧远!

这其中的因缘着实不可思议。

众人望见沈约所想,哪怕均是见多识广都是面面相觑,难信世上有这种奇特之事。

叶宣儿却道,“因此,你弟弟慧持在你当皇帝时来见你,或者是冥冥中注定的安排?”

沈约脑海中却闪过女修的身影,微有凛然。

琴丝喃喃道,“或许不是命运的安排,而是如我和水轻梦般,遭劫被解?不然……”看向沈约,琴丝缓声道,“赵佶因单鹏指引,这才做出超凡脱俗的云鹰画作……”她突然重提旧事,沈约倒是一听就明,“你觉得单鹏并非兴致所来,而是有意为之?”

“不然呢?”琴丝反问道:“单鹏穿梭在大千世界中,点醒赵佶的几率实在是万中无一。”

沈约微微点头。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传说中,这是地藏王菩萨对佛祖立下的诺言,可很显然,这个任务实在太艰巨了。事实上,早在唐三藏西天取经前,释迦已示寂千余年。

佛说灭度后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三千年。

唐三藏所在的时期更像是像法时期。

在现代,一个人的留言转瞬即灭的时期,佛说经典正法能传五百年已是极为罕见之事。大部分名人名言被世人红尘修修改改,早就面目全非,很难体现本意。

爱迪生的天赋汗水论不过百余年之久,就被改的和本意截然相反,因此你相信数千年的人类记录史上,世人的本意会有多少流传?

在唐玄奘西天取来翻译的经文中,有多少是佛说的,有多少是身毒人自己加的,有多少是后人添加的、牵强附会的其实早就很难考据。

而地藏王是否立下“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誓言就很难明辨。

信佛不是盲信,信佛本是信觉!

佛说的是觉悟后的经验,依照经验修行都有人会水土不服,若有人杜撰经文,夹带私货的贩卖,你若全盘接受,那不但是无法觉,甚至连尽信书不如无书都没有理解,反倒会坠入痴迷的境界。

信为彼灯,路靠此行。

道家真意清静无为,释家真意明心见性,从华严经到坛经、从圆觉经到金刚经,无不围绕怎么明、怎么见来阐述宗旨。

尘起遮、尘落现,道理简简单单。非要贪婪六根之感,六根起尘之理都不明白,将吮舌解释为天真,将情欲当作证道法门那无疑是大有问题的。

欲界无实修!

骗子才会用天真来掩饰。

现代的天真更像是蠢的代言,但真正天真不是傻,也不是蠢和无知。

真正的天真之人,反倒对一切看得清楚透彻,不然黄帝内经开篇就不应该叫做上古天真论,而应该叫做上古无知论。

据沈约所知,神农干了一些地藏王要做的事情。但以神农的能力,也只是勉强将他和黄帝一些人制造出的地狱清空——救出那些被三香所困的世人。

地狱实在太难清空了,甚至不可能被清空,或许因为地狱益发的拥挤,这才导致恶魔频繁的在人间示现。

单鹏倒一直像地藏王菩萨一样,奔波往复,可大千世界绝非三千,更似数不胜数,每个世界的众生亦是多如牛毛,单鹏能在三千世界芸芸众生间独见赵佶给赵佶指点,几率实在不大。

这就怪不得琴丝怀疑。

沈约更明白琴丝怀疑的真正用意,“琴丝,你认为,在单鹏看来,赵佶和你、水轻梦般,都是重新来过的关键节点?”

琴丝突然道,“你来到八百年前,没有到了旁的年代,一来就至1135年,难道从未想过真正的原因?”

沈约微有讶然,那一刻有太多想法闪过,但他最先看向了暖玉。

暖玉却是霍然望向了石田秀子,一字字道:“这个时间点是你定下的。”她听出问题的关键,让沈约到达1135年的宋代,并非随机,更像是刻意安排。

石田秀子安排了这个时间点,石田秀子对她仍有隐瞒!

自从两个世界沟通后,石田秀子始终少言寡语,闻言没有什么慌张,只是淡然道:“因为我只能让沈约到达1135年。”

琴丝随即道,“不错,变成石田秀子的我,当时只能做到这个时间点的穿越。沈约,你要知道,要准确穿越到某个时间点,需要那个时间点的大量准确、翔实的数据。换句话说,当初石田秀子和暖玉,正好有1135年空间点的数据。”

沈约扬下眉头,“你认为……是单鹏通过众妙之门将1135年的数据推送至到月亮角中存储起来,才引发我穿越到了1135年?”

果由因成。

琴丝立即道,“如今的我,就是这么认为的,因为除了单鹏,应该再没有旁人能如此巧妙的设计这些事情。”

沈约到了1135年,才可能在萧楚的安排下再到1125,从头提前挽救这个时代的危机。可单鹏为何不直接将空间数据定在1125年?

一个原因自然是——从1135年的境况,沈约更能清楚了解一切。而另外一个原因是……

沈约看向了赵佶,缓缓道:“赵佶死在1135年!”

赵佶没有听懂沈约更深的意思,忙道,“若不是先生搭救,我的确很难熬得过那一年。”他对公元纪年自然不算了解,可知道在遇到沈约那一年的确难熬。

琴丝一字字道,“根据历史记载,赵佶一定会死在你遇到他的那一年。”

赵佶怔住。

第2249节 重要的节点

改变的契机很重要。

当一个男子痴迷情欲,哪怕再好的铁哥们提醒,二人间都可能反目成仇,但当那男子认清对象的面目后,好哥们再去安慰,哥们仍旧是好哥们,但哥们若是不知机,妄自去评论对象,同样会引发哥们的忌讳。

为什么?

因此事前看错一个人可以推说是对方的错,事后想想,会发现自身同样大有问题。

人是很难容忍别人指出自身错误的。

沈约若是在1125年遇到赵佶,想要改变赵佶的难度只怕难过登天。

为什么?

道理很简单,虽说走顺的时候走下坡路的居多,可顺风顺水的时候会让人自我膨胀,容不得任何建议,更不要说是意见。

1135年是改变赵佶的绝佳的时间点。

沈约那一年将赵佶从地狱中救出,让赵佶加倍意识到当下的可贵,才让一切改变成为了可能。

再晚点,赵佶死了,再早点,说不定赵佶还在梦想着重登帝位,因此1135年这个时间点异常的巧妙。

赵佶因为穿越过,是以知道某些历史是注定的,听琴丝说了他的结局,更是心中悸动,叹息道,“阿弥陀佛。”

说完“阿弥陀佛”后,赵佶再现怪异的表情,略有尴尬道,“不知为何,自从我发现前世可能是慧远后,就总喜欢不自觉的说出这四个字。”

“不是不自觉。”

沈约摇头道,“更像是骨子里面的行为。”知道赵佶不解,沈约解释道,“慧远是莲华社始祖,为弘扬佛法,独创口念‘阿弥陀佛’四字真经,说信徒只要持之以恒念佛,就可以往生净土。慧远既然这般弘扬,自身无疑是坚持这种做法的。”

赵佶明白过来,“沈先生的意思是……我因为忆起了慧远的前生,同样有了慧远的习惯。”

沈约认真道,“应是如此。”

叶宣儿突然道,“沈约,你真信念四字真经就可成佛吗?”

赵佶听叶宣儿这般质疑慧远,虽然不知道叶宣儿是哪个,终究尴尬。

沈约笑笑,“只是念当然绝无可能。但若念佛之口合身行,身行合意行,身口意合一,要证悟就是大有可能了。”

叶宣儿沉吟片刻,“因此慧远是得道高僧?”

沈约沉吟道,“未见此人,我倒不能妄自评断。”随即笑道,“哪怕真的见到,我等也不必给人贴上标签,徒增负担,我想你应该明白这个道理?”

世人喜欢自凸人设,又喜欢四下去贴标签,束缚别人时同时固化自己,让自我益发的顽固,极为伤神。他沈约知道叶宣儿是崇尚自由的人,提醒她莫要自囚。

叶宣儿缓声道,“据我所知,得道高僧不但能决定如何死,还能决定如何往生。既然如此,慧远往生的目标本来是净土,结果选择转生做个皇帝,似乎不是得道高僧所为。”

众人均明叶宣儿的意思——宰相或许幻想有一天当个皇帝,但真正的高僧绝不会贪恋权位。真正高僧寻求的是证悟解脱,既然如此,慧远如何会变成赵佶?

沈约望向赵佶,见其又起疑惧,缓声道,“你若只是见到你前生,当不会让你昏厥!”对于赵佶的情绪反复,沈约并无不耐,因为他深知一点,一人改变习惯都是要旷日持久,消除习气绝非简单的事情。

赵佶缓缓点头,“其实我和这位女施主所想一致,暗想我既然是得道僧人,如何会贪恋权贵呢。动念间,我想找出转变之因……”见沈约点头鼓励,赵佶振作道,“然后我就查到慧远圆寂那一日,在慧远示灭那一刻,我突然如受锤击,然后就晕了过去,醒来后,就见到了先生。”

沈约沉吟片刻,望向暖玉道,“迄今为止,你虽能知晓水轻梦的事情,却仍无法认可和水轻梦本是一人。”

暖玉闻声知意,“你认为慧远变成赵佶,就和水轻梦变成我般?”

众人微有恍然。

沈约沉吟道,“或许如此,但总要再度看看。”再望赵佶,“我想和你入天子基重新回忆往生,你是否愿意?”

赵佶坚定点头道,“我心甘情愿。”那一刻,他心中竟有悲壮之感。

天子基门户再开,沈约和赵佶并肩而入。

上一篇:勇士教父

下一篇:暮夜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