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墨武
但一如侯门深似海,一入红尘岁月催……
进入局中如何无为?很多人想不明白,只认为无为只是任人鱼肉,从而怀疑这个理论。但孙思邈不正是有为又无为?
关键之道为不贪。
贪则成赘,带着累赘想“如来”之退,那就是千难万难。但很多人不但贪,又试图将成就的一切变成自身的功劳,就会变成痴,因为痴迷争功而斗,又成嗔毒。
因此很多人入世前初心本是良好,却终究弄个贪嗔痴诸毒汇聚的结局,最终难免落个六道下坠的下场。
清升浊降,普世之理。
可世人呢?无不追逐着浑浊,却想着白日飞升,岂不是痴心妄想、南辕北辙?
你想退,却无法再退,反倒丧失证悟之机。
老子看清楚这点,这才明告世人——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雕像当然不是自然生出的。
因此当看到有人要为自己建立雕像的时候,就知道他不是想退,他是想占有的更多。
百姓谓之自然,定是自然而然宣扬,而不是强迫民意。
心性超脱三界之外,入无色界成阴阳、明点,再坠色界成五行、四大,等带着无明进入人身后,因过往诸世的行、识、名、色影响,产生六入。
何为六入?就是色声香味触法,亦为六尘。
常人只知六根生六尘,却不知先天之伊始,却是六尘生六根,六根有,触、受出,人因触、受、行,识成五蕴,再生爱、取、有三种行识差别,最终历经生、老死结束一生,继续在六道中轮转不休。
此为十二因缘!
十二因缘为一闭环,对应六道轮转。
因此早在数千年前,释迦就将生而为人、生灵转生的过程说的清清楚楚,但直到沈约的年代,所谓的医学不过在在十二因缘的触(身体)、受(精神)之上徘徊,对身体和精神协调研究,都不过是管中窥豹,少有将精神问题划入疾病研究。偶有旁因参与,现代医学更是嗔目结舌,以其昏昏,将不明之事推之迷信、不科学,实在让人感慨千万。
沈约早就超脱。
他自幼传承经典思想,对人之形成清清楚楚,就因为清清楚楚,才真正明白证悟之法。
顺昌逆仙!
顺天者昌,世人并不陌生。植物应天时而长,世间生灵应节气而寿。但逆仙却被太多人误解,只以为其中的“逆”为忤逆、叛逆、飞扬跋扈,却不知此中之“逆”不过是次序之反。
先天六尘生六根,后天六根起六尘。
老子所谓的“归根复命”就是逆,一个植物从参天大树变成一颗种子为逆,人从五蕴跳脱而出同样为逆。
真正的逆,如逆流寻源头,吹沙始得金!
源头、黄金都是本来就在,修行之法就是寻此根的法门。
沈约一直在寻根,但他实在没有想到过,空间亦有根!
可听天涯所言,见孙思邈之行,再和水轻梦参悟,他霍然而解,“创世镜所成空间是因人的意识坍塌而生!”
在他叙说前,他的所思所想如汪洋大海般磅礴而出,涌到众人面前。
完颜希尹三人不由盘坐而观,方能接受这般排山倒海的意识灌输,同时全力记忆。他们深知自己不能立即顿悟,只盼记忆这些思想,等有朝一日再全盘消化。
想当年,释迦弟子亦是如此。
身毒本无文字。
达摩的“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并非独创,实际上,身毒古时传法都不是文字传承,而是求心心相印。
文字是低等交流的方式。
世人整日琢磨文字之意,甚至以华丽词藻修饰,早脱离真正交流的本意。
但终有人悟性有限,是以释迦弟子阿难因博闻强记,被委托负责编撰佛经的任务,因此佛经多有“如是我闻”之语。
这是因为经书是以阿难等编撰者的角度编写,阿难哪怕记得一字不差,还是谦虚的表明——我当时是这么听佛祖说经的。
阿难本证道之人,仍怕文字误导后世信徒,是以精益求精。完颜希尹三人自然没有阿难的神通,却无论如何都不肯错过这个听闻的机会,只能全力记忆。
沈约再道,“人因心性而成,寻心性回一统。空间因人意识而成,因人浊念更是益发顽固,只有心性至纯之人,方能将坍塌的空间再变成本来的面目。”
在佛经中,无坚不摧的素来都是意志,而非物质。哪怕有《金刚经》中所谓的金刚之譬喻,但《金刚经》全称本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金刚般若说的是如金刚石般无坚不摧的智慧!
眼中光华闪现,沈约又道,“孙思邈已证道,但他怜惜苍生之苦,想要以金刚之意志,逆流而上,带离所有人脱离苦海!”
第2129节 可移动的门
世人真有仙人,为何看红尘混沌,却不现身指点迷津?当然了,传说中如见鬼一样的见仙,不算真正现身。
世间真有佛祖!他倒是看破红尘虚幻,留经文传世,引导无数期冀“觉”者走上正途。
可哪怕释迦,似乎都没有孙思邈这般的作为!
沈约为孙思邈的所为心有悸动。
他真明孙思邈的意思了。
人有证悟解脱,是说修行者返还无尘心性,脱离六道轮转。但空间同样可以归一!空间因人意识而生,同样可因人无尘心性回转到本源之境?
这就是孙思邈合并空间的理论基础!
如此空间,就如净土?!
何为净土?顾名思义,当然是干净的土地,但在佛经中,净土和西方极乐世界本来是一个意思,都是一个无争、无扰、无歧视、无差别的光明世界。
世人对乌托邦的社会早就不抱希望,却不知道早在数千年前,就有觉者告诉世人,这种世界真实存在,真实的比世人能想象的极限世界还要美妙万倍。
孙思邈要创造的归一空间,很像净土!
水轻梦不由赞道,“妙啊,原来还有这般奇思妙想,而且看起来有望成行!”
天涯一直将沈约的思想转译给众人,但此刻的水轻梦,却早不需要天涯的转译,可径直明白沈约所想。
“那裴茗翠加入实验后,哪里出现了问题?”
沈约不等天涯说完经过,已知晓结果——结局就是,孙思邈的这个构思并没有出现。若是实现,如今肯定是截然不同的世界。
但眼下,沈约环望四周,感喟再道,“但不能不说,哪怕出现了问题,这里终究是前所未有的一个创建。”
天子基是类似净土的存在?!
因为天子基,方腊等人被其洗濯,才会追求一个平等的世界,因为此间,完颜娄室、聂山等人才会被一层层的洗刷污垢,哪怕水轻梦都是因此而再上一层……
真正的净土,本是应该帮助世人益发的向上!
天涯略有叹息道,“我们不知道问题在哪里,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沈约没有气馁,反倒笑道,“但现在的我们,可以重新整理。”他是越挫越勇之人,却更是平静以对的典范。
任何问题的解决,的确需要勇气,但更需要一颗睿智的心。
天涯缓声道,“我方才说过,孙思邈在这些年来,测算出三十六个最佳融合地点,天子基就是其中之一。”
水轻梦突然道,“听闻世间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融合地点有三十六,和三十六洞天是否有什么关系?”
天涯沉默片刻,“我不知道有没有关系。”
沈约皱下眉头,他知道古人术数理论是阴不过六,阳不超九,是以古人认为六九之极会产生阴阳循环,好用六九之倍数来推演天地循环之奥妙,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应运而生,意思就是这些地点都是神仙居住的场所,有缘人进入,可以成仙得道。
可这显然又是贪欲的一种变形。
心若明,置身暗室仍明明郎朗,心若是暗,再明媚的阳光都是视而不见。
你若是一颗心在地狱,哪怕在天堂之中,都是享受不了什么快乐。
可孙思邈偏偏测算出三十六个最佳融合地点?
依据是?
沈约暂无结论,却知道孙思邈绝非凭空得来的这个结论,“孙思邈只用了其中的第一个地点?”
天涯应道,“不错,就是这一点,就耗尽了所有的准备。”
沈约眼角微有抽搐,“为何这般说?”
天涯苦涩道,“当时本源世界的裴茗翠生命已至尽头,虽有孙思邈的无双妙手,可终究难以逆天。因此孙思邈将其带到离她最近的地点,也就是如今的天子基,而孙思邈和复制世界的他自身心意相通,让复制世界的裴茗翠同时至此。”
众人微有紧张,始终不知问题所在。
“复制世界的准备显然更足。”
天涯解释道,“萧布衣、李靖等人经过十数年的筹划,带着所有有意参与实验的人亲临当场……”
水轻梦赞道,“这个萧布衣倒是心胸坦荡之人。”
沈约赞同。
这世上有太多实验,但那些实验虽让实验人签署了认知同意书,却很少告诉实验人风险所在。
有关实验的目的,更多策划者秘而不宣。
为何?
只因实验背后的目的通常是见不得光的。
萧布衣让所有有意者观察实验过程,无惧失败的后果,那着实是内心坦荡、无任何私心不可对外人言。
“等到裴茗翠的本源体、复制体做好静心的准备……”天涯沉声道,“本源世界的孙思邈利用昆仑中众妙之门观照裴茗翠……”
“等等。”沈约少有的截断道,“众妙之门本在昆仑?”
天涯并不否认,“不错,根据天女所留的记载,众妙之门本是创世镜的组成部分,当初是留在昆仑之中。”
“可创世镜如今并不在昆仑内。”水轻梦问了句,她自然知道创世镜在哪里。
天涯缓声道,“因为天子基的实验,让众妙之门移动了位置。”
沈约皱下眉头,“众妙之门的位置,是由它自己决定的?”
他因萧布衣之故,接触过众妙之门,甚至通过众妙之门和九州之王产生过联系,知道众妙之门不可移动!
众妙之门如同扎根在地核之中!
以沈约之能,同样不能让众妙之门移动分毫。可在八百年后,根据石田秀子所言,众妙之门早不见了踪影!
沈约一直觉得这件事难以解释,如今却想到——因为空间结构的改变,会让众妙之门产生位置变化?
这种变化的意义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