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边鱼翁
心外与神外的手术医生培养周期至少在十一年以上。
就是说,从一个普通新手医生,一直培养到能够独立完成一台心外手术,起码需要十一年。实际上,这个培养周期会更长,没有十五到二十年的手术经验,上级医生根本不敢让你独自主持手术。
人命关天呐。
这位患者的并趾分趾术,从缝合手法以及工整度来看,应该是一位经验较为丰富的手术医生做的。
因为在一些细节方面处理得相当不错。
“是这根脚趾发麻吗?”
周灿取了一根无菌棉签,触碰患者右边的那根脚趾。准确的说,这根脚趾为第三趾。
通常情况下,第二趾到第五趾最易出现畸形并趾。
第一趾是位于内侧,最粗的那根。
它是脚趾中的老大,与第二趾发生畸形并趾的概率非常小。
这个女患者主要为左足第三趾与第四趾发生畸形并趾。
“对,就是这根。”
女孩点头。
家属则是陪护在病床前。
从相貌和年龄来看,陪护者应该是女孩的妈妈。不过这名妇女很是腼腆和淳朴,不怎么说话,只是陪着笑脸站在旁边看周灿为她的女儿做检查。
患者的父亲只在手术当天出现过,估计看到娃儿做完手术后,回家工作赚钱去了。
基本上大部分家庭的男人都是家中的顶梁柱。
也是经济支柱。
“你先闭上眼睛。”
周灿对患者说道。
“有感觉吗?”
他再次用棉签触碰患者的左足第三趾。
“有一点点,不明显。”
“我在碰你哪根脚趾?左边的还是右边的?”
“右边!”
“现在碰的是哪根?”
“左边!”
“左边这根脚趾的触感与右边那根有区别吗?”
“有!感受非常清晰,我能知道你是在用棉签握手的那一端在触碰我的脚趾。”
女孩的回答很精准。
这也为周灿的准确诊断提供了便利。
最怕的就是一问三不知,回答问题模棱两可,吱吱唔唔那种患者。
真的让人很是抓狂。
现在基本可以确定患者的左足第三趾存在问题。
周灿的表情变得严肃。
“你可以睁开眼睛了,谢谢你的配合。”
现在手术已经完成,用肉眼从外表观察,根本看不出什么。
患者的两根脚趾较为红润,说明血运是通畅的。
看来很可能是脚趾的神经出了问题。
“以前你用手触碰过这两根脚趾吗?”
“碰过呀!”
“右边这根脚趾触碰的时候,有知觉吗?”
“有呀!以前剪指甲时,挠痒时,知觉都很清晰。周医生,请问我这根脚趾是不是出问题了?”
她这时候再傻也明白第三趾不是麻药效果好。
很可能出了问题。
“暂时还不好说,第三趾的触感肯定存在问题。因为刚完成手术,可以再观察一两天。到时候我会再给你安排做进一步检查的。”
周灿并没有立刻下结论。
术后因为存在局部血肿、伤口疼痛等情况,还真不好立刻下定论。
医学上其实很少下什么盖棺定论,给患者的答案往往都比较模糊,弹性比较大。
哪怕明知道患者的肿瘤是癌症,医生即便看到病理活检结果支持恶性肿瘤,仍然不会对患者说,你这个一定是某某癌症。而会尽量说得保守一点。
当然,查出患者有恶性肿瘤、尿毒症之类的恶性疾病时,考虑到患者的承受能力,往往不会告诉患者本人检查结果。
而是告知家属。
“我这次做手术就是想要以后能够更好的跳芭蕾舞,如果这根脚趾真的出了问题,会影响我跳舞吗?”
女孩此时显得有点紧张。
这也是大多数患者的正常反应。
一旦得知手术后身体出了问题,他们往往会感到焦虑、紧张。
“先别太担心,好好休养。真出了问题,我们肯定会想办法帮你解决。”
周灿对芭蕾舞不太了解,只知道跳这种舞需要用脚尖着地,像陀螺一样旋转整个身体。对脚尖的承受能力,以及灵活性,都有很高的要求。
患者做这个手术,既是为了美观,也是为了更好的跳舞。
每一根脚趾都有其特有的作用。
理论上来说,脚趾的主要功能是用于稳固身体。
人类进化过程中,人猿需要光着脚在树林、山地奔跑、跳跃,甚至在遇到危险的时候,需要爬到树上躲避敌害。
这就要求足部有一定的抓持能力。
脚趾用来抓地、抓住树干,稳固身体。
现代人类已经进化到了文明程度较高的地步,基本上大多数时间都穿着鞋子走路,脚趾的功能进一步退化。哪怕失去一根脚趾,也能很快适应,基本不会对行走造成太大影响。
不过对于跳跃、舞蹈,肯定会有影吶。
……
查完房,周灿发现小问题还真不少。
患者不敢让年轻医生做手术、看病,还真有一定道理。
急诊的这些住院的手术病人,其中一二级手术住院病人比例非常低,只占急诊外科总住院病人数的三成左右。大多数一二级手术病人都是随治随走。
最多就是一天来门诊换一次药,或者一个星期内到医院拆线、复查。
三级手术,二级复杂手术,基本上都是由周灿与许医生两人亲自主持,质量方面不说完美,至少也达到了高水准。
可是其他人做的手术就有些一言难尽了。
特别是急诊科近两年不断引入新的外科手术医生,而且都是年轻医生,经验不足,手术水平差。
这种情况下,做出来的手术质量可想而知。
医院对于新人培养,一向很包容。
就是允许医生在学习进化过程中出现一些小失误,小问题。只要不闹出事故,医院就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真要求每个新手外科医生都能像周灿、许医生一样把手术做到高水准的地步,这也不现实。
“一床的手术是哪个医生做的?”
周灿询问管床的蒋霜双医生。
她因为是内分泌科的医生,当初调到急诊科以后,正好急诊建立住院病房,于是就把她调到住院病房当管床医生。
目前,急诊已经有了一百多张病床位,她在这边的地位也是明显涨了许多。
如果不出意外,今年应该能够获得一个进修学习的机会,然后再回来当住院总,为晋升主治做准备。
每个住院医师基本上都是这么成长的。
科室医生少的情况下,每个医生都会强迫性的轮着总住院,为期一年。
医生多的话,那就不好说了。
住院总需要一整年住在医院,可以说是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处于值班无休状态。
对于已婚人士或者正在谈恋爱的年轻医生来说,非常不友好。
想回家与爱人过一次正常的夫妻生活都是奢望。
很多医生对总住院这个职位又爱又恨。
因为当完总住院,各方面的能力,包括病房管理能力都会有很大提升与锻炼。接下来晋升主治,只要考试能通过,基本上就是板上钉钉。
实际上,主治医师的考试不算特别难。
八成以上的医生都能通过。
实在不行,还可以第二年再考嘛。
所以,晋升主治医师的关键并不在主治医师考试上,而是一年总住院的锻炼。
那些博士生,没干总住院,工作满一年,直接升主治。
在临床上肯定会存在一定缺陷。
说不定管理能力,解决患者突发疾病,病情恶化的能力,还不如这种一步一个脚印,实打实升上去的主治医师。医院领导也不傻,任命临床科室重要管理职位时,通常不会直接给到这种没锤炼过的博士生。
再说了,人家的发展路线也完全不一样。
博士生更注重科研,拼命写高质量的论文,为尽快冲击副高、正高做准备。
上一篇:我在玄幻世界冒充天机神算(上)
下一篇:天命阴阳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