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医术能加经验值 第882章

作者:江边鱼翁

“年轻时,启连曾经告诉过我,他生下来还不到三个月,就出现了高血压。那时候他老家的医疗条件还不是很发达,医生只说这种情况十分罕见。因为考虑到婴儿的耐受程度差,医生用药也是极为谨慎。医生还告诉启连的父母,因为孩子还小,血管柔韧性非常好,血压如果不持续升高,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儿童高血压较为罕见,不过仍然有一些。

婴儿出现高血压,确实极为稀少。

大多数随着年龄增长,会出现继发性高血压。比如主动脉狭窄,肾动脉狭窄,肾动脉瘤等等。

“那时候,启连就没有接受治疗。再后来到了五个月大的时候,他出现烦躁、动不动就哭闹,甚至呕吐,出大汗等明显症状。他的家人再次带着他去看医生,此后一直到十九岁,始终靠着药物维持与治疗。”

她把张启连的幼年病史,第一次原原本本的告诉了在场的医生。

生下来就有高血压,这种婴儿特别难带。

有时候,家长因为不懂医学,孩子又不会说话。家长还会对旁人抱怨,我家的孩子不知道怎么那么难伺候,特别容易哭闹。

一点点小惊动,就会吵醒,然后哭闹个不停。

其实这种情况下,家长应该提高警惕,多对孩子多一份耐心与细心。

因为婴儿身体有不舒服,不能够像成年人一样准确的表述出来。

哭闹是他们唯一的表达方式。

如果有一天,他们不哭也不闹了,那才更加可怕。

张启连从小就得了这种怪病,确实也怪可怜的。也许正是从小带着病痛成长的经历,让他的性格变得有些怪异。周灿那次在车上与张启连打交道,第一感觉就是觉得此人有些阴冷。

也许用阴鸷来形容还不足以表述。

用阴冷这个词更形象一点。

除此之外,他行事也是极为偏执、狠辣。

都说从小承受了太多痛苦的孩子,长大后往往会心狠手辣。这个应该有一定道理。

国内在几十年前的医疗水平,一直比较落后。

现在算是比较先进,但是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差距。

遇到一些比较难治的疾病时,更多的是发挥本国的医学特色,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来治疗。

首先有一点要说明,提出中西医结合这个口号,既是出于国情考虑,也是一种无奈。

中医没落,中医大家几乎已经绝迹。

就算有少数具备较高水平的老中医,也因为行医资质的限制,没办法继续行医。

总体来说,还是中医严重没落,治疗效果差。

这才造成老百姓对中医失去信心,转而优先选择西医方法治疗。这是一种可怕的恶性循环,会进一步导致中医衰落。

因为没有市场,中医需要吃饭,需要养家糊口,干不下去。

无奈之下只能转行。

这基本就是国内中医目前的现状。

当然,现在好一点了。一些有智慧的人士提出了西医治标,中医治本的宣传口号。这个很管用,中医治疗的副作用小,已经基本深入人心。

这是中医拼命搏杀出来的一丝生存空间。

说完了中医,再说说国内的西医现状。医疗仪器与器械、药品,这是西医的两大治病法宝。

因为我国当年很落后,也很贫穷,西医的发展起步很晚,再加上国外的技术封锁,导致西医治疗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严重代差。

当然,现在正在努力追赶中,成效还蛮不错。

不过仍然在多个领域有很大差距。

这一点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早年学习西医,基本上都是英语原籍。这就要求学医前必须学会英语。

无形中增加了医学生的学医难度。

到现在,一些国际顶级医学期刊,仍然要求是全英文的。包括最为人熟知的SCI,SSCI。

如果仅仅只是这样,仍然可以克服。

可是仪器、器械、药品上的技术封锁,这是个硬伤。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些硬条件不能解决,想提升医疗水平也提不起来呀。

曝一个残酷一点的医疗现状。

抢救急危重症病人时,医生首先考虑的永远是进口药物与器材。因为国产的效果差了不少,用上去,可能效果不明显,甚至有严重的负作用。

比如同样一种药物,成份都一样。

以现在的技术,药品成份想要检测出来根本不是难事。

不过你要以为药品成份都一样,大家的效果也是一样的,那还真是大错特错。

进口药掌握着先进的缓释技术,可以精准控制病人对这种药物吸收的时长。国产的在这一点上,目前仍然存在很大的技术壁垒。

想想也是,人家两百多年的技术积累与沉淀,这个想要用几十年的时间达到与人家同等的高度,实在太难了。

综上所述,咱们的西医水平比发达国家落后,实属正常。

中医没落,西医又没能追赶上人家的先进水平,这就造成了治疗疑难病症时会显得捉襟见肘。

那怎么办呢?

总不能看着病人就这样死亡吧?

这难不倒咱们国家一些有智慧的人。

中西医结合的口号也就顺势而出。取两家之长,用来对抗病魔。

尽管现在还没得到广泛认可,不过相信只要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深耕,总有一天会达到很高水平。

“您的丈夫从出生就有高血压病,那是遗传的吗?他的父母、祖父母是否有这种类似的病症?”

雪燕主任问道。

“没有,他们都没有这种病。导致我丈夫得这种病的原因,有可能是……他的父母近亲结婚。”

说到引起的具体原因时,她犹豫了一下。

最终还是病不讳医,说出了真正的原因。

近亲结婚的危害很大,所以很多国家都不提倡近亲结婚。

这有违人伦,也对后代不利。

近亲结婚的畸形儿出生率非常高,还有就是各种罕见疾病,怪病的出现率同样极高。

“病因现在基本了解清楚了。因为患者从小患有高血压,这才引起全身动脉病变。我们会对您的丈夫做一些必要的检查,以明确是否符合手术标准。”

“拜托各位了!”

她很聪明,站起身鞠躬,然后离开。

因为把她叫进来,也就是了解这个问题。

“周灿,我知道你在急诊那边的工作也很忙。不过这位病人的情况很危急,你帮着一起诊断清楚,然后拟定手术方案。如果有需要,恐怕还得让你帮着一起做完手术再走。”

雪燕主任对他提出要求。

“没问题。抢救患者的生命是第一位的,我愿意全力配合。”

周灿欣然同意。

“考虑到患者已经有着五十多年的高血压病史,体内的血管情况极为糟糕,建议做心脏手术为先。移植心脏只能作为一个备用手段。”

他几乎可以预见,给患者做手术存在的最大挑战,将会来自动脉血管。

……

一个多小时后,张启连该做的检查都已经做完了。

麻醉医生由图雅医院最高的酆主任担任,共同参与手术讨论,以及对患者的评估。

风险非常高。

家属愿意承担风险,并且十分配合,这也使得这台手术得以推进。

雪燕主任亲自担任主刀,周灿则为实际上的第二主刀,调集心外科最强的骨干力量,全力以赴做好这台手术。

邺副院长与行政白副院长对这台手术都是十分重视。

因为这关乎图雅医院的一个重要宣传。

医院准备拿这个病例大肆宣传一波,把第三医院踩进烂泥坑,帮助图雅的心胸外科与心血管科两个科室树起金字招牌。

这是医院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

所以院领导们非常重视。

第571章 特殊体质的触感反馈,院内重大改革

前期的采访都已经完成了。

虽然还没有大幅宣传,但是已经在一些自媒体、小报等渠道开始试水。大医院做宣传,一般会比较谨慎。

图雅医院这些年一直很重视宣传工作。

也积累了丰富的宣传经验。

宣传医院的典型病例、重要成就时,很少像第三医院那样‘一鸣惊人’。更多的是采用一点点升温,多渠道发力,最终把影响力扩散出去,但是又不至于太过博人眼球。

这么做的好处有很多。

首先是稳重。突然窜上热搜,短时间内关注度过高,很容易爆雷。

因为一些竞争对手或者在医院治疗不满意的患者,往往会在这个时候蹭热度发表一些对医院不好的言论。平时很难冲上去的负面新闻,借助热度,极容易挤上热搜。

这对医院将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就算平平安安,不出什么幺蛾子,热度升得快,降得也快。

十天半个月以后,影响力也就消退了。

还不如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宣传方式,一点点升温,通过不同的渠道被老百姓记住。宣传效果反而更理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