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医术能加经验值 第407章

作者:江边鱼翁

一位郑洪涛手下的副主任医师劝道。

“我也认为应该重视,并且抓紧时间抢救。要真是肠穿孔,此病进展极为迅猛,一但发生休克,抢救都来不及。”

又一位主任医师赞同周灿的诊断意见。

“可是……患者收治入院时已经做过腹部超声与腹部CT检查,均未发现问题啊!”

黄亮仍有些不甘心服输,还在为了所谓的面子而抗辩。

“愚蠢!患者住院是一天前,时间过去这么久,患者的肠道发生穿孔非常有可能。你拿着一天前的检查在这里强辩,真是愚蠢至极。”

郑洪涛第一个听不下去,不用尚主任开骂,他直接就粗着脖子,跳脚怒骂黄亮。

任何一位有德行的医生都非常讨厌为了所谓的面子,不拿患者的生命当回事。

在患者的生命面前,一切个人虚誉与利益都应该让路。

医院允许竞争,甚至提倡竞争,但是绝不允许内哄。

医生从学医的第一天开始,学的第一课就是敬畏生命。

黄亮被郑洪涛当众痛骂,倒是把他骂醒了一些。

愣了愣后,随即低下头,满脸羞愧道“是我糊涂了。”

没有任何人同情他,大家反而觉得郑主任骂得好。

“周医生,你认为患者下一步该怎么诊治?”郑洪涛不耻下问,当众征询周灿的意见。

这也是对周灿成功帮他化解一起医疗事故的些许报答。

或者说,是对周灿的诊断能力的高度认同更合适。

“照我的意见,立刻送普外科手术抢救那是最好。不过根据医院的诊治程序,可能需要先做一个腹部CT明确肠道穿孔的位置,以及腹腔内目前的情况,然后再做手术。”

周灿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医院有着相关的诊疗规范程序。

这位患者目前是否肠穿孔还说不准。万一打开患者的腹腔,没发现肠穿孔,那就不好向家属交代了。

还有,人的大小肠几乎布满整个腹腔。

只有知道了具体是哪儿穿孔,才能精准选择开腹的手术刀位。

“行,立刻送患者去做腹部CT!黄亮,你带两个实习生把患者送过去,必须要快,直接跟检查实的医生说明情况,这位患者不能等待。”

郑洪涛直接安排黄亮陪患者做检查。

除了这位患者是归黄亮管理以外,也存有小小惩戒黄亮的意思。

不然,都已经快要升主治的高年资住院医师,很少干这种跑腿的杂活。

郑洪涛迅速给患者开了检查申请,家属听到患者有生命危险,早就急坏了。

医生叫他们干什么就干什么。

现在要做的就保住亲人的生命。

“郑主任,我还有一个不成熟的建议!”

周灿并没有因为立功而骄狂。

而是宠辱不惊,依然保持着谦逊与礼貌。

“请说!”

郑洪涛现在对待周灿的态度,完全就是天差地别。

再不像前两天那样不冷不热。

而是直接把周灿当成了同一层级的人物来对话。

“我估计患者的病情进展会非常快,做完CT后,应该立刻手术。建议您现在就跟普外科打好招呼,那边做好准备,只要这边一确诊,立刻把病人火速送过去抢救。”

周灿提议道。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只有未雨绸缪才能不再浪费每一分钟宝贵的抢救时间。

“行,我立刻打电话与肖主任沟通。”

郑洪涛答应得这么轻松,说明与消化外科的肖主任有着良好交情。

很多时候,主任医师们见了面,努力拓展人脉,互相问好,各种攀交情。为的就是能够在有事的时候,可以走熟人关系把事情搞定。

郑洪涛当场就打电话跟肖主任沟通,只是短短几句话便搞定了。

周围的医师们看得一阵羡慕。

有着熟人好办事。

郑主任与新建成的肠胃外科主任有着很深的交情,着实令人羡慕。

“郑主任不愧是咱们消化内科的大佬,人脉之广,真是让人羡煞。”

尚主任一直留在现场看着郑洪涛处理此事。

如果郑主任有地方没处理好,他肯定会出手帮忙。绝不可能看着患者出事。

“嗨,我这点人脉算啥呀!尚主任认识的人可比我多多了。今天这位患者还真是多亏了尚主任与周医生等人帮忙,差点就酿成大祸。”

郑洪涛早就被吓出一身冷汗。

他也因为这件事情,改变了对尚主任、周灿的敌意。

有时候,人嘛,争的也就只是那口气而已。

一个契机便能让双方握手言和。

“大家都是同一个科室的医生,理应相互帮助,郑主任千万别客气。以后我的组内有病人出现状况,没能及时发现,不也得请你帮忙吗?”

尚主任笑着道。

“您说得对,大家是同一个科室的医生,就是一家人。”

郑主任这么说,双方基本等于是冰释前嫌,握手言和了。

科室最强的两位主任医师握手言和,这对科室内所有医护都是一个福音。

有时候,还真不好站队。

“时间不早了,我们继续查房。”

尚主任带着众人继续查房。

当他们查到79床那位肝硬化的女律师时,周灿提醒尚主任,给患者做脾静脉造影检查的事。

尚主任二话没说,当场就给患者开了检查。

从这件小事也能看出周灿在尚主任心中的地位已经升到了非常高的地步。

查房还没结束,带着患者去做检查的黄亮就已经打来了电话。

CT检查的结果为腹腔有游离气体影,肠管扩张,肠袢间积液严重。

这说明患者真的出现了肠穿孔,而且穿孔有一段时间了。

怪不得患者会痛成那样。

检查肠穿孔,一般首选CT,因为它的检查敏感性要高于传统的X线检查。

有很多老医生特别喜欢用X线检查。

这既是一种情结,也是因为以前的医疗条件限制养成的习惯。

那时候,核磁共振还没问世,CT检查设备也是七十年代,接近八十年代才逐渐引入华夏。

以前的大医院用得最多的检查方式就是多普勒超声波与X线。

很多年纪大一点的医生都是从那个年代成长过来的。这也使得他们对传统的检查方式情有独钟。

郑主任听到患者真的确诊为肠穿孔,并且情况极为严重时,真有一种劫后余生之感。

这位患者多亏了周灿及时发现危险。

那么多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都没看出患者肠穿孔,周灿一个规培生却看出来了。这是因为周灿正好具备普外科的手术经验和较为丰富的临床积累。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大医院,培养核心尖端医生时,都会从全科规培生里面挑选。

因为拥有全科室临床经验的医生,不管是分到外科工作,还是内科工作,他们的诊断能力明显要强于定招的规培生。

定向招入医院的规培生,就只对那一领域的疾病熟悉。

其它领域的疾病,他们缺乏认知,正式工作后,在临床工作中他们压根不敢碰其它领域的患者。

“尚主任,我得立刻赶过去把病人送到肠胃外科做紧急手术治疗,我就先撤了。”

郑洪涛接完电话后,匆匆赶往普外科。

7床患者的确诊,也让周灿走进了很多医生的视野,大家开始认识这位年轻有为的规培医生。

查房过程中,有多位医生主动与周灿攀谈,闲聊几句。

都足以说明他在消化内科的地位、知名度上升了一个大台阶。

……

查完房,周灿真正忙碌的一天开始了。

他把77床的胃癌患者送去介入手术室,准备做内镜手术。

将会由尚主任亲自主刀。

这个女患者目前属于胃癌早期迈入进展期阶段。

医学惯例都是把病往严重了说。

实际上,她的胃癌尚处于早期,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二期胃癌。

所以,尚主任才会同意给她做内镜手术。

通常情况下,如果胃癌发展到二期的严重阶段,癌细胞发生了严重转移。这时候也就失去了手术机会。更多的是做介入治疗,以及化疗。

这种治疗只能延长患者的生命。

已经很难治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