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医术能加经验值 第340章

作者:江边鱼翁

那么这台手术就是不成功的。

再举个例子,李四吃饭后老是食物返流,做了手术后,仍然存在这个问题。

医生说手术做得很成功,实际上患者的病痛一直没有解决。

这台手术也是失败的。

还有就是手术过程中出现问题,直接放弃手术,或者因为手术导致病人致残,甚至死在手术台上,或者因为手术原因,最终术后死亡。这些统统都是手术失败。

鉴定一台手术是否成功,除了科室的质控小组,还有医院的医疗质量控制处、医务科都有这个资质。

如果发生医疗事故,家属甚至会请第三方司法鉴定机构参与鉴定。

这次普外科所有小组一起参与竞争,统计出来的数据都是由医院多个部门共同参与,应该都是真实数据。

王寒团队无论手术成功率还是术后治愈率,都是相当优秀。

普外科藏龙卧虎,实力强大的团队还真不少。

疑难杂症病例共诊断出来了五例,但是治愈成功或者治疗明显有效果的就只有3例。

实话实说,这个成绩不算好。

图雅医院除了较高难度的常规病例治愈率很高,治疗质量有保证以外,疑难杂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它可以直接衡量一家医院在某一领域的最高医学水平。

别的医院治不好的病,你能治,你就比别人强。

人家查不出病因,你能查出来,你的水平就更高。

通过这次竞赛,周灿大致推断出王寒团队的常规治疗水平很高,团队综合实力强。但是攻坚能力,诊治疑难杂症病例的水平较好,算不上特别厉害。

“胃肠外科获胜得,肖特柯团队。累计完成胃肠道手术367台,手术质量平均分4.4分。手术成功率94.2%,术后治愈率87%,其中高难度三四级手术共59台,失败7台。胃肠道疑难杂症病例共诊出11例,治疗后明显见效或已经治愈7例。住院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长2.4天……”

从这一组数据不难看出,肖主任的团队要明显比王寒团队强上一截。

肖主任乃是消化外科的科主任,主任医师,胃肠道领域的医术水平仅次于返聘的贾主任。

无论是高难度手术的完成量,还是疑难杂症的诊出量,都要远高于王寒团队。

说明这些年把消化外科从普外分家出去,还是有一定作用。

至少在这一领域,肖主任团队的水平明显高于普外科的优秀小组。

贪多嚼不烂。

让医生们一辈子只钻研一个细分领域,这是大势所趋。

住院患者的住院时长,平均值低于3天算是优秀。

当然了,这个也要看什么科室。

不能一味的追求住院时间不超过三天。

有些患者,光是术前排查,拟定手术方案就要好几天时间。还有的病人,做的是大手术,住上一个月时间可能都还达不到出院要求。

怎么办?

为了追求住院时间短,把病人赶走?这种做法无异于缘木求鱼,肯定不可取。

医院存在的价值,主要就是为患者解除痛苦或者减轻痛苦。

把患者的疾病治好,这才是最终的目的。

邺副院长一连又公布了好几个获胜的小组,始终没有周灿他们这一组,柳副主任刚开始是伸长脖子,竖着耳朵听。到后来就是不停擦汗。

都已经59岁的人了,平时特别稳重,哪怕是在手术中,患者突然心跳停止,柳老仍然能够稳如泰山,沉着镇定的指挥。

此刻却是如坐针毡,精神高度紧张。

坐卧不宁的人不仅仅只有柳老,那些尚未拿到建设亚科室资格的小组,一个个都在倍爱煎熬。

因为总共只有九个亚科室建设指标,现在已经公布了五个。

剩下的指标越来越少,这也意味着他们的希望越来越渺茫。

“甲状腺外科,乳腺外科,柳庆之团队获胜!”

公布的结果一出,全场一片哗然。

因为柳老的团队竟然拿到了两个亚科室的建设指标。这在已经公布的获胜团队中,尚属首例。

相当于同时斩获双奖。

柳老终于等到了想要的结果,激动得差点晕过去。

脸上抑制不住的绽放出开心至极的笑容。

双手因为太过激动,不停颤抖。

“选上了,选上了,苦心人,天不负,咱们小组终于选上啦!哈哈……太高兴了。”

何学升同样激动得不行,像个抢到棒棒糖的孩子一样,高兴得语无伦次。

周灿却是一脸淡定。

对于这个结果他并不感到意外。

“当初我选择留下来是对的,幸好宋医生叫我跟着一起走的时候,我没有走。”

万三烙同样笑容满面。

做人还是要有一定底线,坚持原则。

人品好的人,运气始终不会太差。

杨青团队的实力那么强大,可是到现在都还没有念到他们团队的名字。

更让杨青感到紧张的是,柳老的团队一下夺走了两个亚科室建设资格。其中包括他所擅长的乳腺外科。

总共只剩下两个亚科室的获胜者没有公布了。

杨青着急,他手下的医生们更着急。

大家都是一条船上的蚂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邺院长,能打断您一下吗?”

杜冷自恃海归博士的身份,举手想要提问。

柳老的团队在两个普外科领域获胜,这对杜冷的打击非常大。

特别是周灿也在那个组,更是让杜冷不服气。

“请说!”

邺副院长抬头看向提问的杜冷,对待这个特殊人才,邺副院长给予了最大的耐心。

“柳庆之团队为什么能同时在两个领域获胜?这太不科学了。他们团队只有三位正式医师,就算个个有着三头六臂,也难以在两个领域同时胜出。我并没有质疑您的意思,只是觉得不合常理,所以想要弄清楚。”

杜冷很难接受这个结果。

即便柳老的团队只在一个领域获胜,他也能好受一点。

“相信有这个疑问的不止杜医生一人,下面我为大家公布柳庆之团队这一个月的业绩,你们就明白了。首先,我可以明确告诉大家,这次的评审绝对公平。”

邺副院长先是强调这次的评审非常公正。

接着道“柳庆之团队,上个月累计完成各类手术876台。甲状腺手术211台,占各小组此类手术的总量第一。乳腺手术324台,同样在所有小组中占此类手术的总量第一。”

甲状腺手术是柳老最擅长的领域。

本身名气不小,大部分甲状腺患者专门挂他的号求诊。

所以他们这组的甲状腺手术完成量是最多的。

一个月211台,平均下来一天有七台甲状腺手术。这个量其实已经很恐怖了。

如果没有周灿这个金刚钻,柳老还真不敢敞开了接手术患者进来。

因为凭他与何汉升两人,即便再加上万三烙,也消化不了这么多手术。

乳腺手术的数量一直在普外占据着着很大体量。

因为乳腺方面的疾病太多了。

很多结节、肉芽肿、导管瘘等等,都需要做手术。

会治乳腺疾病的普外医生有很多,但是精通者少之又少。

柳老的水平只能算是中上,还算不上顶级。

周灿这一个月跟着做了三百多台乳腺手术,收获非常大。

如果现在开设乳腺专科,叫他坐诊。

他摸了摸,就知道患者得的是什么病。准确率至少能达到六成以上。

判断是良性还是恶性,则需要积累更多的经验。

对于一些较高难度的乳腺手术,他算是初步积累了少量实战经验。

可惜在普外规培的时间太短了一点,在这儿能够接触到的各类手术,对他的外科能力非常有利。

这一个月,也是普外最后的黄金时期。

以后,恐怕就只有急诊科才能够接诊到各领域的手术病人了。

普外经过科室细分后,一分为九,每个亚科室以后都只接诊自己那一领域的病人。再也不可能像现在这样,什么病人都接。

“他们才三个正式医生,一个月既要坐诊,又要管理病房的病人,还能做八百多台手术?”

杜冷的脑子一阵抽风。

这个手术量足以碾压任何一个小组。

很多组,有着至少五位正式医生,总手术量才三百多台而已。

这已经属于高产了。

周灿他们小组的手术量是其它小组的一倍还多,人数却只有三人。着实有些骇人听闻。

“准确的说,柳庆之团队的月手术量接近九百台,而不是八百。”

邺副院长纠正道。

“他们的手术量虽然惊人,但是如果全都是一二级手术,而且手术质量较差的话,那也没什么用吧?”杨青主任终究还是没忍住,亲自站出来质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