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医术能加经验值 第330章

作者:江边鱼翁

只有能够为病人治好病,那才叫真本事。

如果现在再让各大科室的主任医师们挑选,保证所有人都会一致优先抢周灿这个特殊人才。

这一点,杜冷心知肚明。

也正因为如此,他对周灿的敌意变得更浓了。

周灿面对杜冷那锋芒毕露,充满敌意的眼神,只是淡淡一笑,表现得云淡风轻。

它强任它强,清风拂山岗。

第205章 图雅的改革,贲门失驰治疗

周灿暗自纳闷,杜冷不是在神经外科跟着武白鹤混吗?

怎么跑到普外科来了?

“相信不用我介绍,很多人已经认出了我旁边这位年轻有为的医生是谁。他叫杜冷,毕业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已经获得博士学位。在本院的神经外科锻炼一年后,他现在准备到普外科发展,我们报以最热烈的掌声欢迎杜医生的加入。”

夏怀安这个科室主任带头鼓掌。

全场随即响起热烈的掌声。

周灿暗自纳闷,神经外科的成长周期虽然长了一点,但是论前途,比普外科强多了。杜冷这是脑子抽风了,还是咋回事?

“以后还请各位同事多多关照!谢谢大家!”

杜冷待掌声平息后,冲着众人鞠躬行礼。

表现得彬彬有礼,让众人对他的好感大增。

“今天召集大家开这个早会,一是欢迎杜医生这位超级人材加入我们普外科。二是向大家宣布从即日起,医院出于战略发展考虑,将对普外科、消化外科、肝胆外科进行整合。这几个科室将分成多个医疗小组开展诊疗竞赛。成绩拔尖的小组,将有机会获得亚科室建设资格。”

这个消息一出,普外科的医生们精神大振。

图雅最近这十几年一直在励精图治,对医院内部科室、管理制度、人才引进等进行改革。

消化外科说白了,就是从普外分家出去的肠胃外科。

肝胆外科同样属于一个亚科室。

目前,这两个分出去的科室发展并不算很好。

普外科的结构同样急需优化。

所以才会有这次的重新整合与亚科室建设。

为的是增强科室竞争力。

真正让图雅医院成为综合实力名列前茅的顶级医院。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不上不下,各方面疲软。

图雅的现任祝院长,有着雄图伟略,一心想要完成前几任院长的伟大梦想。把图雅医院建设成国内领先的超级三甲医院。

人才架构改革已经初见成效,很多科室都已经更换了新鲜血液,基本上都是研究生以上学历。

那些学历低,医术平平的老同志,要么退休了。

要么已经弄到附二,附三去了。

图雅总院实现了人才年轻化,高学历化。

有了这个基础后,接下来就是进行科室优化了。

出于稳妥考虑,权重科室先保持现状,表现较差的普外科成为了第一个改革实验科室。

这个改革其实早在七年前就开始了。

从普外分出一个消化外科,专治肠胃外科疾病。然后在三年前,又从普外科分家出去一个肝胆外科。

实验结果有些差强人意。

那就说明这么操作不可取。

不但没能通过改革打造出厉害的科室,反倒严重削弱了普外科的实力。

医院这次制定的改革方案,应该吸取了前两次尝试改革的宝贵经验。

杜冷肯定是闻着了味儿,在这个节骨眼上,选择加入普外科,参与各小组的竞争。想要借助这次的科室改革机会,一举爬上去。

正常情况下,即便他是海归博士,想要爬到科室某个学科带头人的位子,没有七八年很难成功。

因为图雅医院的博士生并不在少数。

即便那些人,很多都只是国内培养出来的博士生,但是在学历等级方面,与国外的博士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就算真有差别,也是用人单位崇洋媚外造成的。

国家政策层面上,两者并无区别。

“杜医生,本科室所有医疗小组,以及消化外科、肝胆外科在内的所有医疗小组,任你挑选。这是所有小组的组长介绍,以及这个小组的组内成员。”

整个普外科,如果算上分家出去的消化外科、肝胆外科在内,大约有一百三十位医生的样子。

规培、实习不包括在内。

光是主任医师就有接近三十人,副主任医师二十九人,剩下的是主治与住院医。

从这里可以看出,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占了将近一半。

并不是正高、副高职称容易评到手,而是能留下来的都是正高、副高级别。主治、住院医、规培生、实习生、进修生,这些人才是干活的主力。

这些人如果长期升不上去,或者自觉前途渺茫,他们就有可能跳槽到其它单位。

改行者或者从事行政工作者也不在少数。

当医生,真不是人人都能抗得住。

压力大,作息不规律,风险极高。晚上哪怕正在和老婆造娃,接到医院抢救病人的电话,立马就得穿上衣服赶过去,迟一分钟都不行。

因为抢救病人分秒必争。

手术、诊断、治疗过程中存在无数看不见的风险,一失足就有可能成为万骨恨。

比如许医生就是最好的例子。

一场手术失误,直接把他从一位顶级外科名医,降成了默默无闻的急诊科主治医师。

如果不是他的内心强大,恐怕早就放弃医生这个职业了。

那种心理落差真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

“我就选杨青主任这一组吧!”

杜冷并没有征询这一组的组长杨主任是否会同意。

直接选了这一组后,他充满自信,无需询问杨青的意见。对方不但会接受他,而且应该感到特别高兴。

周灿在普外规培也有一个多月了,对于科室内各小组略有了解。

杨青主任在普外科的诸多主任医师中,实力极为强大,无论学术还是手术能力,都能稳居前三。

论综合实力,杨青这个小组是普外科最强的一个组。

杜冷只是随意扫了一眼那份小组名单,便选择加入杨青所在的小组。说明他来之前,已经对普外科的各个小组实力有所了解。

“欢迎杜医生加入本组!欢迎!”

杨青是一位五十岁出头的‘年轻主任’医师。

对于图雅的绝大多数医生来说,四十五岁评上主任医师绝对是祖坟冒青烟。五十五岁以前评上主任医师,仍然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

超过五十五岁还没评上,那个压力就大了。

因为男医生多数都是六十岁退休,少数专家,教授可以延迟到65岁退休。

杨青主任才五十多岁便有了这么强的实力,将来有很大希望争夺科室领头人的位子。

在个人简介里,杨青主任的专攻领域是胰腺、乳腺这两大外科领域。

算是众多主任医师里面为数不多,同时主攻两大领域的人。

杜冷快步走了过去,与杨青握手。

在科室即将改革的节骨眼上,能有一位这么优秀的人才加入本组,杨青与组内成员都感到十分高兴。

不说别的,光是冲着杜冷一年能够产出四五篇SCI级别的论文,就足以让他受到热捧了。

图雅普外科去年一年的SCI论文是38篇。

那么多个主任、副主任医师,总共才发表了38篇SCI论文,可见其中的难度有多大。

很多主任医师可能一年都产不出一篇SCI级别的医学论文。

杜冷刚参加工作的第一年便能发篇好几篇SCI论文,学术方面的实力之强,在整个图雅都是鹤立鸡群般的存在。

这也是他最大的优势与亮点。

“大家以治疗组为单位,进行为期一个月左右的竞争。包括门急诊的诊断正确率,组内住院病人的住院时长,治愈率,满意率,事故率,死亡率等多个综合维度进行评分。排名靠前者,到时候会有机会组建亚科室。”

科室主任夏怀安公布了竞争规则。

住院时长是评判医疗组诊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只有快速精准的查明病因,并且迅速安排手术,然后确保手术成功,以及术后的护理、用药都很到位,病人就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出院。

反之,手术做得不好,或者用药不准确,甚至出现误诊,都有可能导致患者的住院时间延长。

“夏主任,接诊病人的数量与种类都是由组内的坐诊医师决定的。有的组接诊的病人数量会更多,类型比较单一,这会占有很大优势。对于竞争肯定是一种不公平。”

有人提出抗议。

傻子都知道,本组只要有一位名医,就能占很大优势。

因为很多病人挂号都是奔着名医来的。

比如杨青擅长治疗胰腺,乳腺方面的疾病,找他看病的人大多数都是这两类。

“没什么不公平的。这次竞争就是要分辨出各个小组在哪些领域的诊治很出色。然后推出最强的小组建设相应的亚科室。以后,那个小组的医生只需把全部精力都用于钻研这个领域的疾病诊治上面,可以让科室的竞争力变得更强。”

普外科的病例本来就很杂。

这次提出的全面建设多个亚科室的目的,看似把整个普外科肢解掉。

实际上却是提出一个新宗旨,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把科室予以细分,既利于病人精准挂号求诊,也利于医生们治疗擅长的疾病领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