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六朝传道 第358章

作者:日日生

她搂着潘金莲的脖子,十分亲密,是一对小小姐妹花。

李渔点了点头,又说教了几句,让她们好好修炼,不要因为在外面就放松了修行。

说完之后,他收起了镜子,开始打坐。一股灵力从他的阴阳轮散发出去,覆盖了整个清虚观。

观内大大小小的事,都在他的感知范围内,并且开始寻找有什么异样。

年轻人的出现,总算是有了点眉目,只要顺着这根线摸下去,李渔相信能解开最终的谜底。

突然,他的神识,在一个佛塔内,发现了异样。

佛塔下,压着一个奇怪的箱子,白光一闪,李渔原地出现一个分身,然后隐匿了身形,来到佛塔前。

李渔手指一动,一个泥人出现,双手十分快速地扒开土,一头钻了进去。

片刻之后,小泥人扔出一个小箱子来,然后化为尘土。

这个箱子巴掌大小,一手刚好拿的住,他小心翼翼地走到一颗大树下,伸手开了小箱子。

一股恶臭扑面而来,伴随着绿油油泛着光的烟雾。

这烟雾有剧毒,幸亏李渔自己百毒不侵,他甚至没有一点异样,只是忍受不住这臭味,身形一动回到了房间。

箱子里是一个旧的牛皮纸,李渔摊开之后,发现是一幅图画。

两个少年,在无垠的草原上牧羊,他们身材高大魁梧,手里拿着鞭子,十分悠闲。

“这是什么?”

李渔觉得有些奇怪,一头雾水,丝毫看不出这图画的寓意。

第五百二十二章 秦淮

年轻,放牧?

难道是朱元璋的回忆图。

李渔想了想,觉得不太对,朱元璋是放牛的,而且也不是在草原。

李渔把图画收了起来,清虚观后院的事,让贾府的迷雾更重了。

两个少年……

李渔突然想起了两个关键人物,就是癞头和尚和跛足道士弟兄俩,这会不会是他们所藏。

两个人在金陵不说是一手遮天吧,至少也是地头蛇一样的人物,他们有这种纪念册子为什么要藏起来呢。

李渔百思不得其解,只能闷闷睡去,等着明天继续探寻。

清晨,李渔起身,来到清虚观。

昨日的繁华散去,观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干净了一天的张老道,又到他的小院去闭关。

李渔打听了一下,观里的陆西星逃走了,他被凤姐扇了一个大嘴巴子,然后又被一群婆子媳妇围住,把泥人掉了出来。

泥人落地的瞬间,就被有些修为的师父师兄们觉察到了端倪,当时李渔从他们的眼神就看出这些人不会好意。

为了避免被师父和师兄们迫害,陆西星直接选择了跑路。也难为了这么小的年纪,就有如此胆魄。

观里一个胖大道士,在张老道跟前,弯着腰说道:“那小子跑到河边去了,估计是想乘船离开金陵,出海去。”

张老道冷笑道:“想走,哪有这么容易,派人去把他给我抓回来。对了,你说的那个泥人,真有那么神奇?”

“弟子亲眼所见,那泥人会说话,不敢欺哄师父。”

神识覆盖整个清虚观的李渔,很轻松地就窥听到了这段对话,他不禁暗暗摇头。

在汴梁附近,道门虽然不团结,但是道士们都喜欢在深山清修。偶尔有事,林灵素一声召唤,那些老道也会出来帮忙。

一旦出了汴梁,先是有洞霄宫那样的势力眼,还有清虚观这样的脏心烂肺的一窝子,真是有辱道门清誉。

说到底,宗教只是一种修炼形式和方法,真的要判断良善恶毒,还是要具体每一个人。佛门中有好人,道教中有坏人,就算是御灵堂这种邪恶的地方,也未必就没有被迫参与的良善之人。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陆西星的事,是因为自己给他泥人而起,这就不能不管了。

李渔手指一动,就知道他的所在,因为他可以轻易感受到泥人的气息。他背着手,慢悠悠下山,往金陵城中走去。

林黛玉在贾府要待很久,李渔也准备一直跟着,直到弄清通灵宝玉的事。

李渔他来到金陵城中,此时正是一早,朝阳璀璨。

秦淮河畔,香风阵阵,有酒香、菜香、女儿脂粉香。大明朝在开国之初,朱元璋采取高压政策,将官员和士绅们憋得不轻。

那时候大明的风气不错,因为你要是骄奢淫逸,天天没事去秦淮河嫖别人的女儿,明天可能连脑袋也保不住,自己女儿也被押到秦淮的教坊司供人狎玩了。

后来老朱驾崩了,压抑太久的这些新晋权贵们,就再也控制不住了。

他们开始疯狂享乐,重新骑在百姓头上,成为了新一代的天龙人。朱瞻基眼看他们要疯,如此下去国将不国,便下重手整治,于是便遭到了反扑,年纪轻轻人就没了。

大明奢靡享乐的风气,以金陵最盛,也自金陵而起。

金陵殷富,民风奢豪,再加上大明如今是奢华享乐之风盛行。虽然傍晚才是店内生意最好的时候,但是清晨的小店里,也坐满了来吃饭的人。

水道之上系舟泊岸,即将要开始忙活一整天的人们,在离家出船之前,不免要偕友朋找个地方坐坐,点些燠爆热炒配酒吃,或去酒楼正店,或去丽舟画舫,次一级的则有俗称“脚店”的酒食专卖店。

这种地方金陵有无数家,都可以供应上好的酒菜,也可召歌妓唱曲助兴,食具都是银器牙箸琉璃碗,即使只有两人对坐,叫上两碗好酒、点几道像样的菜色,下酒的果蔬杂嚼三五碟,讲究些的这样一顿能吃掉几十两银子。

平民百姓挥霍不起,就会去更便宜的分茶食店。分茶食店铺子里有简单的厨房,白日里供应一些简单的吃食,入夜四里桥边各种吃食摊贩纷纷出笼,铺里索性不开伙了,客人想吃什么,就唤闲汉拿着空碗碟帮忙去张罗购买,光靠赚酒钱都已快忙不过来。

“闲汉”,顾名思义,是指附近一些游手好闲的人。越是繁华的城邑里,这种人越多,比如说到大宋的汴梁、大明的金陵、大唐的长安,都有数之不尽的闲汉,也叫泼皮破落户,街溜子。

他们并非铺子里正式聘请的伙计掌柜,但却整日在秦淮河便游走,一见有仪表整齐、看起来身家不坏的年轻人进店里,就会自动蹭上去亲切招呼、帮忙跑腿,有时客人一高兴就会赏些小钱。

类似的还有佩着青花手巾、拿着白磁小缸卖零食蜜饯的小孩子,男女童都有,因为孩子的可爱,还有蜜饯的甜腻,所以生意一般会不错。以及被称为“打酒坐”的歌女,她们只负责唱歌和陪饮,想要更进一步,就要看你自己的本事了。

这些人通常都在酒食店铺之间流动,有些高级的酒楼正店不许这种人出入,以免扫了贵客的兴致,不过秦淮河这一带的分茶铺子多不禁止。

李渔在人群中,一眼就看到了陆西星,他伪装成一个卖糖的小孩,看上去还有模有样的,只不过仔细看的话,就会发现他一直在左顾右盼,似乎在警惕什么。

李渔呵呵一笑,这小子还挺机警,不过毕竟是太弱小了。

若是今天自己不来,他八成要折在清虚观了。李渔开始观察,果然在远处,有七八个身穿道袍的道士,和几个身穿僧袍的和尚,结队赶来。

张老道是佛道双修,他的弟子既有和尚也有道士,清虚观里一墙之隔,就是一间寺院,两个山门的主人,都是张老道。

李渔安坐不动,他并不想早早出手,而是想看看陆西星自己会如何应对这个场面。

第五百二十三章 跳河

秦淮河畔,一个道士用肩膀碰了下身边的大和尚,嘴角轻蔑一笑。

和尚顺着他的目光望过去,也露出笑容,两个人对视一眼,带着身后的人,朝着这边走了过来。

陆西星看到了这群人影,心中暗叫一声不好,自己已经足够小心了,没想到还是被他们找到了。

实在是清虚观的眼线太多了,他们看似是一个道观,实际是金陵几大家族的手下。

他们利用自己的佛道身份,为四大家族做一些特殊的事,一来好掩人耳目,二来行事方便。

四大家族除了正经生意外,还在暗中和塞外异族交易,通过出售禁品,攫取巨大的利益。

要做成这件事,必须得喂饱当地的官员,然后打理好各级关系。

而清虚观,是最合适的,因为任何的达官显贵,他都要上香拜佛。

官越大,就越迷信,因为他们太想保住这来之不易的富贵了。

人的欲望越大,就越想烧香拜佛,这是官场通病。

这些权贵阶层,跟着太祖(朱元璋)打江山,不知道吃了多少苦。

进了金陵,坐稳江山以后,又在朱元璋的压制下,很是过了几年艰苦的日子。

太祖一朝驾崩,他们的心思便活泛起来,享乐、奢靡、作威作福的特权思想,如王八退壳——憋不住了。

他们非但要骑到百姓头上,还要写文章,含沙射影地对太祖泼污水,败坏他在百姓中的名声。

可惜,百姓虽然不如他们精明,但也不是傻子。

民间无不怀念我太祖(朱元璋),而他们早晚会被万世唾弃。

……

清虚观的人,就是这些豪门权贵的狗腿子,他们为四大家族的生意暗中护航,自然是有很多的眼线。

事实上,这是一个十分完备的利益链条,获益何止巨万。塞外很多紧俏的东西,如野山人参,天材地宝,高头大马,都是中原权贵的心爱之物。

把铁器、牛筋、炸药、粮食低价收入,然后运出关外,高价卖出,再用低价买入塞外特产,带回中原天价卖出。

这样一来二去,利润翻了好几倍,如今的金陵四大家族,和他们身边众多豪门,就像是明末的八大皇商一样,富可敌国。

这样的势力,自然有数之不尽的人为之奔走卖命,街边一个不起眼的乞丐,或许就是他们的人。

陆西星虽然机警,如何能与这样一个庞大的利益阶层斗,他很快就被锁定。在金陵,只要清虚观想查他,便是钻到耗子洞里,也会被挖出来。

看到师兄的那一刻,陆西星的心就沉到了谷底,他手脚都有些发抖了。

眼看这群人越来越近,陆西星把心一沉,砰的一下跳到水中。

一大早的就有小孩子跳河,周围的马上开始围观,有好心好事的,脱去衣服就要入水搭救。

却见那陆西星在水中,如同游鱼一般,快速向水底游去,只是偶尔出来换气。

有人已经在画舫上拍手,大声叫好。

更有无数百无聊赖的画舫女子,倚着窗户看热闹。

李渔呵呵一笑,他手指一动,陆西星就听到自己袖子里,传来声音:“吃了这个凝碧丹,你以后便可以在水中如在陆地。”

他低头一看,泥人从袖子里出来,摊开手掌赫然是一颗发着荧光的丹药。

陆西星想也没想,一口吞了进去。

很快,他的身子变得轻盈无比,果然在水中更加自如。

“竟有如此仙丹!”陆西星大喜的同时,不住地道谢,然后加速游走。

秦淮河底,陆西星毕竟是孩子心性,奔跑起来如同在地面上,让他玩心大起,顺着河底狂奔。

六朝的秦淮河,不知道比原本李渔时空的秦淮河大了多少倍,在这里水底想要找人,简直是大海捞针。

李渔看那群和尚道士,在河边跺脚,不禁会心一笑。

如此一来,他便能逃出生天,只要他好生修炼,有泥人帮助,三年的时间足够他学有所成,然后他若是有心,自会找去正经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