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之巅 第89章

作者:可乐要加糖

其实在一开始,费清就对徐佑的身份有些好奇。

在这些教授们中间,年轻的徐佑,确实显得太过突出了。

“噢,他叫徐佑,是我们蓟大的大一新生,也算是我实验室的成员吧。”王相武笑着回答道。

“徐佑……就是之前在PRL和Nature上发表论文的那个孩子吗?”

听到“徐佑”这个名字,费清也一下子就回忆了起来。

“对,就是这个孩子。别看他才大一,知识量比很多博士生还要更丰富,学习能力也是特别的强,有什么重要活动,我也会经常把他带在身边。”

赵为佳闻言有些无奈,自己竟然又沦为了与徐佑比较的背景板。

好在赵为佳对此已经习惯了,能与徐佑进行比较,也算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了。

“原来如此,怪不得我看这孩子的气场就不一般,眼神都跟一般的学生不一样。真羡慕你们蓟大,能有这么杰出的学生。”

费清的话虽然有些夸张的成分,但那种羡慕的心情却是实实在在的。

那些数竞和物竞的全国前几名,往往都会选择保送蓟大,这也让菁华的教授们感到有些遗憾。

徐佑也很想和费清多学习一些知识,但奈何自己是蓟大的学生,没有理由让一个菁华的教授教自己什么。

也只能努力的将这种欲望压制下去。

回去的路上,王相武和大家讨论着微纳结构材料的事情。

“王教授,只要费清那边能提供合适的微纳材料,我们是完全有可能,制造出新的光源结构的。”吴鸿说道。

吴鸿在实验室中的研究方向,偏向于量子光辐射控制理论。

可以说,只要解决了材料的关键问题,剩下的都是相对更容易解决的问题了。

“好,那我们回去好好研究一下,看看到底用什么材料合适,在设计一下新的光源结构方案。”

回答蓟大之后,众人顾不上休息。

简单的吃了点东西,便又投入到实验室中,开始了紧张的讨论之中。

徐佑也一直跟随其中,全程听取着每个人的意见。

虽然徐佑全程几乎没怎么说话,但却一直都是仔细听,仔细思考着。

经过一番讨论之后,实验室一致决定,先从微柱对这个方案入手。

跟菁华费清实验室那边,说明了微纳材料的要求后,王相武等人也开始了对新光源结构的设计。

第107章 院长,帮我个忙

与普通的光源结构不同,量子纠缠光源中所要应用的光源结构,是非常精密的。

但就是这精密的光源结构,却需要消耗非常大的精力去设计。

王相武实验组中的核心成员们,把大量的精力都放在了这这上面。

而通过这些天的耳濡目染。

徐佑的进步也是非常的快。

从一开始对这些知识的一片空白。

到逐渐开始掌握,最后甚至还能提出一些不错的个人想法。

终于,在大家多日的努力下,新光源结构的设计完成了。

而有了菁华费清实验室的支持,微纳材料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在完成了光源结构的加工之后,新一阶段的实验正式开启了。

这一次的实验过程,依然没有那么的顺风顺水。

首先大家遇到的一个难点,就是腔模与量子点之间的对准问题。

因为微柱对劈断的腔模,需要分别对准量子点的激子线和双激子线。

这在实际实验操作中,是十分困难的事情。

好在,通过多次的实验后,还是得到了很少一部分的理想数据。

“在理想状况下,收集效率相比之前还是有很大提升的,最高可以达到12%左右。”

在完成了这一阶段的实验之后,实验组得到了新的实验数据统计。

虽然相比上一次实验,这一次算是一个相对成功的实验了。

但客观的说,这样的结果,也只能说是中规中矩。

因为实验操作过程难度很大,让光子的收集效率,处于一个波动较大的情况之中。

这样的方式,实用化的意义是并不大的。

也只能说,是一项勉强可以交差的研究成果而已。

身为这个项目的领头人,王相武自然不会满足于这样的结果。

“这样,再尝试一下其他的微纳结构材料,看看能不能有更理想的效果。”

在这之后,实验组也分别尝试纳米线、微透镜等其他微纳结构材料。

但可惜的是,都没有得到特别理想的实验现象。

其他的微纳结构材料,虽然有些在对光子的收集效率上,是有一定的提升的。

但因为它们缺少明显的腔增强效应,对于光子对的纠缠保真度,以及不可区分性的提升都非常有限。

而且,反而可能由于表面缺陷电荷的影响,从而降低光源的品质。

所有这些现有的光源结构结构,在总体上都尚不能达到实用化的要求。

在多次努力尝试,也没有达到理想中的结果之后。

王相武也只能无奈的决定,先把这个项目放一放了。

“不管怎么说,我们的课题研究,也算取得了初步的突破了。这个课题我们先放一放,继续其他课题的研究吧。如果对这个课题还有什么好的想法,我们再考虑重启项目。”

虽然在王相武心中,对于这个关乎华夏新一代量子计算机的项目非常重视。

但面对现实结果,王相武也只能做出最理智的选择。

毕竟,不能因为这样的一个到达瓶颈的项目,而让实验室其他的所有项目,都陷入到停滞的状态。

但徐佑却没有因为这些而感到灰心。

通过这些天的学习和思考。

徐佑对于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已经达到颇为不俗的水准。

而关于如何实现实用化的量子纠缠光源。

徐佑也有了很多的设想。

只是,目前为止,徐佑脑海中的相关各种知识链条,数量尚且不够,且无法很好的联系到一起去。

徐佑觉得,再好好的充实一下知识,多看一些论文,看能不能再获得一些重要的信息和灵感。

……

这一天,徐佑来到了图书馆,想要借阅一些相关的书籍。

在筛选出很多内容不错,且与这个课题有一定关联的书籍之后。

徐佑却意识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自己的图书卡,一次也只能仅仅借阅6本书而已。

虽然徐佑也可以选择,在图书馆直接看完这些书。

但徐佑总觉得,在图书馆看书的状态,远远没有自己在寝室里要好。

想要进入深度学习状态,并不是简单的让系统去开启就可以。

而是需要一个过渡的过程。

就像汽车起步时,也不是一下子就能进入到高速状态,而是有一个起步的过程,要一点一点加速,才能达到较高的时速。

而且,同样是深度学习状态,效率也不是完全相同的。

这也是徐佑更愿意在寝室里自习的原因。

“不行,得想办法把我的图书卡借阅上限给扩充一下。”

由于和图书馆的管理员不算太熟,徐佑觉得对方未必会帮自己这个忙,而且他们可能也并没有这样大的权力。

“还是去找导员……不,直接去找院长吧。”

徐佑知道,要是找导员的话,多半也是一步步的向上申请。

不如就一步到位,直接找个权力更大的领导好了。

这是徐佑从王相武身上学来的经验。

当然,前提是,自己得有足够的实力和身份地位才行。

徐佑觉得,目前的自己,应该还是配得上提这样的条件的。

来到院长办公室,徐佑敲了敲门。

“请进!”

好在,和上次一样,蒋宏正好也在院长办公室中。

徐佑打开们,礼貌的说了声:“院长好。”

见到来者是徐佑,蒋宏也马上笑脸相迎。

“徐佑,是你呀。这次是什么事情啊?别着急,进来坐,慢慢说。”

在知道徐佑又发了一篇《Nature》之后。

蒋宏也是对之前自己的选择感到十分的庆幸。

像徐佑这样的孩子,就是需要个性化去培养的。

要是向对其他学生一样,进行模式化的要求。

就算谈不上是害了徐佑,至少会影响到徐佑的进步速度。

上一篇:双重入侵时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