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之巅 第88章

作者:可乐要加糖

第105章 微纳结构材料

对于这样的结果,大家的心情无疑是非常失落的。

虽然原本大家对于这个新的方案,就没有报太大的失望。

但就算收集效率能有小幅度的提升,也多少能给他们的一些激励。

可不增反减的收集效率,实在是让他们有了非常大的挫败感。

实验组中,最失落的一个人,无疑就是王相武了。

作为这个方案的提出人,王相武知道,自己一定是要担起主要责任的。

这些天来,王相武也一直因为实验的失败而发愁。

晚上甚至会因此而失眠,在床上辗转反侧。

但王相武也知道,在这个时候,绝对不可以过分的自责。

科研本来就不是顺风顺水的,没有做出理想的结果,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在实验室中,王相武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失落,而是鼓励着每一个人,让大家能够重拾起信心。

为此,王相武也特意让大家休息了一天。

待大家身体和精神都恢复过后,王相武再次关于这项新课题,组织了一场总结会议。

“很遗憾,实验结果证明,这个方案是失败的。但这也非常正常,本来这就是一个完全没有先例的方向,我们没有多少东西可以借鉴,也只能不断的向前探索。”

“实验虽然失败了,但并不是完全没有收获。我们一定要总结一下失败的原因,看看之后是对这个方案进行改进,还是再寻求什么新的方案。”

经过一天的休息后,大家的精神状态也都好了很多,不至于像以前那样低落了。

“这些天我们也总结了一下。主要原因,还是因为量子点具有类似偶极子的辐射样式,辐射方向性非常差。同时,量子点还处于高折射率的半导体材料中。所以,辐射并收集到物镜、光纤中的纠缠光子对效率非常低。”

通过实验数据显示,这一阶段实验,平均对纠缠光子对的收集效率,甚至还不足1%。

这样低的效率,是远远达不到之前王相武所定下的“三高”中高效率的目标的。

徐佑也通过平时在实验室中的观察,以及对实验数据的分析,了解了这个方案中主要的问题所在。

可惜的是,即使知道了问题的所在,但想要改进方案,或是提出新的方案,难度远比想象中的要大。

在这里面,不仅有很多量子物理和光学的知识,甚至还包括了一些材料和器件结构的知识。

徐佑毕竟才刚上大一,很多知识也只是稍有涉猎,远远达不到十分专业的地步。

这时,实验室中的另一位教授,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

“我觉得,可以考虑用微纳结构材料这一方案,来用于对量子点辐射光子的提取。比如说微柱对,如果有合适的材料,并能设计出理想的结构,完全是有希望将收集效率提升一个档次的。”

这位教授名叫吴鸿,实验组是除了王相武之外,级别和资历最高的一位教授了。

王相武听着吴鸿的提议,也陷入了沉思之中。

所谓的微纳结构材料,指的是包含微米、纳微米量级的精细结构材料。

这种结构非常精密,尺寸往往在几十、几百纳米。

而这样精密结构的材料,也往往会包含许多新的光学特性。

而这些新的光学规律,是宏观上所无法体现的。

却正适用于量子光学这样纳米尺度的方向。

徐佑也在一些资料上了解过这种微纳结构材料,但也只能说是初步了解而已。

还无法达到将之应用到实验中的程度。

“微纳结构这一方案确实有可行性,但问题是,我们也并不是搞微纳材料的,甚至我们蓟大的材料学院,也未必能达到我们理想中的要求。”

“这方面我认识一些菁华的材料专家,等过后我去咨询一下,看看有没有合适的材料。”吴鸿说道。

“嗯,这样也好。那我们先暂定往这个方向探索一下,大家如果再有什么方案,也都随时和我联系。”

其实听到“材料”,徐佑也想起了自己的父亲徐洲。

徐佑刚刚还在想,要不要在会上说这个事情。

但想了想,还是先问一下徐洲,做没做过这方面的研究,如果可以的话,再和王相武说这个事情吧。

这个时候,徐佑也有些理解,之前罗文坤所说的,科研也是人情世故这一道理。

就像吴鸿认识菁华的材料专家,这就可以说是一种人脉资源。

毕竟当一个科研项目足够大,涉及的东西非常多时。

一个实验室,是很难全盘搞定的。

这样的话,就需要更多其他行业的专家,一起进行合作。

就连徐佑通过徐洲来获取一些金属原子簇材料这件事情,也可以说是人脉的一种。

结束了这场会议之后,大家的状态都比之前好了一些。

虽然不知具体的可行性有多大,但课题总算是有新的希望了。

从实验室里出来,徐佑拿出手机,给徐洲发送留言过去。

“徐教授,您做过微纳结构材料吗?”

过了一会儿,徐洲便给徐佑回复了消息。

“儿子,虽然你爸我是华夏的材料学大师,但材料的分类也有非常多种。我主要研究的是金属材料,像这种微纳结构材料,我确实没有做过,也不算多了解。”

对于这个结果,徐佑也是有心理准备的。

徐佑也知道,当科研越往上做时,往往研究的方向会变得更细。

就比如说,一个本科是物理专业的学生,到了硕士阶段,选择了凝聚态物理这个方向。

到了博士之后,又主要研究凝聚态物理中的超导这一课题。

只要能将这一个小的方向,做出一点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就可以完成博士的毕业了。

“好的,我知道了,那有问题我再联系你。”

好在徐佑之前也没有和王相武说,自己的父亲是搞材料的这件事情。

既然如此,徐佑觉得,那就先等吴鸿教授的消息好了。

吴鸿在联系到了菁华的材料专家后,也得到了一些好消息。

菁华的材料专家,确实做过很多微纳材料相关的研究。

第106章 我又成徐佑的背景板了

他们也很热情的邀请王相武等人来他们的实验室,当面交流一下相关的事宜。

事不宜迟,王相武在和菁华的材料专家约好时间后,便带着实验室的核心成员,来到了菁华。

作为王相武最看好的新人,徐佑自然也在其中。

来到菁华的材料实验室后,吴鸿主动的互相介绍了起来。

“我介绍一下,这位是菁华的费清教授,主要研究纳米材料方向。这位是蓟大的王相武教授,主要研究量子物理的方向。”

在吴鸿的介绍下,两边的教授们热情的握着手。

“蓟大的物理学院,真的办得原来越好了。每年物竞排名最前的几个好苗子,也一定会选择蓟大的物理系。真是让我们菁华羡慕不已啊。”

“哪里哪里,菁华的工科之强,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我们蓟大的工科,还在起步发展阶段,还得多向菁华学习学习啊!”

虽然在背地里,菁华和蓟大都坚持自己才是华夏第一高校,甚至还会靠互相贬低对方,来争抢那些特别优秀的学生。

但当两边的老师真的见面之后,却都是十分的客气,免不了要吹捧对方的学校几句。

一番客套之后,两边的教授开始进入到正题之中。

“王教授,听吴教授说,您这边是想要制备一些微纳结构材料。我想了解一下,您的实验室具体是在做什么项目,我也好帮着提供更合适的方案。”

“是这样的,费教授,我们需要一些微纳结构材料,来辅助进行一些量子光学实验。费教授如果方便的话,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些您实验室里的微纳结构材料吗?”

因为这是一个具有保密性的课题项目,王相武并不能告诉吴鸿太多的内容。

“嗯,可以,大家请跟我来吧。”

费清从王相武的话中,也听出了王相武并不想把事情说得太过具体。

费清知道,既然王相武不想说,那自己也不好多问,便直接介绍起自己实验室的一些微纳结构材料了。

“我们实验室研究的微纳结构材料有很多,如果说与量子光学实验相关的,建议可以考虑用微柱对,纳米线,微透镜这三种微纳结构。”

费清虽然是搞材料的,但因为费清所做的微纳结构材料,与量子物理有很大的联系,所以对那些相关的知识还是有一定了解的。

接下来,费清具体的向大家展示了这些材料的微观结构,以及主要的功能作用。

徐佑也是第一次有机会,近距离学习这种前沿的知识。

徐佑非常珍惜这样的机会,集中着注意力,生怕错过了哪怕一个小细节。

因为这样的知识,不仅在课本上无法学到,在网络上也很难查阅得到。

只有到这种最顶级的实验室,与最专业的教授进行交流,才有机会学习到这样的知识。

通过费清的讲解,徐佑再次认识到了材料学的重要性。

虽说在网络上,材料专业一直被认为是“四大天坑”之一。

但不得不承认,材料学的意义,确实是非常巨大的。

无论是寻常百姓的衣食住行。

还是芯片、火箭、战机、航母这些尖端的科技。

都是绝对离不开材料学的。

可以说,材料学的发展水平,对整个国家的科技水平,都是有非常大的影响的。

听完费清的一番介绍,王相武等人也对这些材料有了一定的了解。

“好的,费教授,等回去我们实验组在一起碰一下,定一下最终的计划,再跟您确实具体的合作方案。”

“嗯,没问题,等定好了再跟我联系就可以了。对了,这个孩子看着好年轻啊,感觉像本科生一样,也是您实验室的成员吗?”

上一篇:双重入侵时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