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之巅 第326章

作者:可乐要加糖

“新的探测设备?徐教授这是要帮助我们进行海底勘测了吗?”

“还谈不上,只是先简单测试一下。如果效果好的话,之后可以考虑进行优化和推广。”

唐振知道徐佑虽然不是搞相关研究的,但徐佑毕竟不是等闲之辈。

既然徐佑有心在这个领域上做出一些成果,唐振自然也相信徐佑的能力。

“徐教授,我可以和你们一起去吗?”

“当然,有唐教授这样的专家在场,肯定会对我们有更多帮助的。走,我们一起去吧。”

说着,徐佑和唐振等人,一起来到了闽省的海边。

这附近是和宝岛直线距离最近的位置,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未来的跨海大桥,就将在这里建造了。

“师傅,把设备绑在船边上,它就可以自动进行测量了。”

为了证明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徐佑特地选取了之前项目组已经测量过的区域。

随着船只在海面上行驶了一个来回后,一小段海域的海底勘测数据便测量完毕。

将设备带回之后,徐佑将数据传输到了自己的电脑里,进行着数据的分析。

唐振则在一旁仔细的查看着电脑中的数据,眉头微皱着,嘴巴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张大。

第456章 彻底被征服

“徐教授,你是用的什么方法,进行的海底勘测啊?”

很快,唐振便注意到,在徐佑的电脑中,不仅出现了各处海域深度的数据,还包括着一些三维立体模型。

这些模型,正是海底的地质结构立体图。

要知道,仅仅是靠超声波定位系统,是绝对达不到这样的结果的。

“唐教授,我使用的是电磁波。”徐佑淡淡的回答到。

“电磁波?这怎么可能!”

唐振闻言,连忙表示着不相信。

别说一位专业负责勘探的教授,就算是一名中学生,也多半会知道,电磁波在水中的能量耗散速度极快。

而海水中,因为含盐量较高,让电磁波更加不适合在其中传播。

徐佑对于唐振的反应,也是完全在医疗之中。

“唐教授,绝大部分的电磁波,自然是不适合在海水中传播的。但其实有一些电磁波,在海水下的衰减程度并不会那么的严重。”

听徐佑这么说,唐振一下子反应了过来。

“我知道了,一定是极长波!理论上,电磁波的波长越长,在水中的衰减程度是越少的。像很多潜水艇,就是使用极长波,进行的水下讯息传递!”

兴奋过后,唐振一下子又想起了什么。

“可是,徐教授,极长波的发射设备,占地面积应该很大才对吧。即使是潜水艇,也无法装载那么大的发射设备,只能在陆地上建设极长波的发射设备。你刚才使用的设备,应该无法发射极长波啊。”

唐振确实是非常专业的行业专家,很快就又发现了问题所在。

由于超长波和极长波的发射设备非常庞大,占地面积要达到数平方千米。

这样庞大的设备,自然不可能在潜水艇中装置。

而通过这种方式,也只能让陆地与潜水艇完成单向的信息传输。

“没错,唐教授。关于利用极长波进行海勘的想法,我也曾经考虑过,但因为发射设备太过庞大,还是被我否定了。其实,我使用的电磁波种类,是一种特殊的激光。”

“激光?”唐振诧异道。

“是的,激光。激光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能量特别集中。通过实验,我确实发现了部分的激光,是能够在海中进行较长距离的传播的。”

一边说着,徐佑一边在电脑中展示着各个相关的理论公式,为唐振讲解着其中的理论基础。

“真的是很完善而又新颖的理论啊!”

听完徐佑详细的讲解后,唐振不禁感慨了起来。

从理论上,这些特定频段的激光,确实可以在海底传播百米以上。

“嗯,按照这些理论,蓝色和绿色的激光,是可以在海水中传播几百米、甚至几公里的距离的。当然,这也只是理论上的极限,现实中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传播效果肯定不会那么的理想,但二三百米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这时,唐振的心里突然出现了一些疑问。

“徐教授,这些实验成果,您是什么时候做出来的呢?”

距离上一次项目组的会议,也才只过去了几天而已。

唐振真的很难想象,仅仅是几天的时间,徐佑就能完成从对项目的构想,到进行多组实验,筛选出特定的电磁波频段,再到做出实验设备,这一连串庞大的工作。

徐佑也从唐振的语气中,感受到了唐振的疑虑。

“是这样的,唐教授。我的主要研究方向虽然是凝聚态物理,其实我在最早接触科研的时候,研究的是量子物理中的量子光学。对于光这块儿,我的研究还算不少,所以这些实验,在来之前我就已经完成了。”

“原来如此。怪不得大家都说徐教授您是个交叉型人才,特意让您来项目组中做特别顾问。果然,没有什么问题,是能难得倒徐教授您的。”

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徐佑就彻底把唐振给征服了。

“不急,唐教授,新设备测量的数据,我们还没有与实际数据进行对比呢。而且,这次的设备也只是一个试验品而已,之后肯定还需要进行继续的优化。”

将数据处理完之后,徐佑和唐振一起,对数据进行着对比。

这一对比倒好,惊得唐振更是连连赞叹。

“徐教授,这个实验设备测量的数据也太精确了吧!相比之前的定位系统,精确度要提升好几倍呢!”

“嗯,设计的时候我加上了一个二次定位的系统,让测量的精确度能够进一步提高。当然,除了这个之外,电磁波相比声波,也可以传递更多的信息。就比如说,海底地质的具体成分,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个设备来探测出来。”

说着,徐佑操作着电脑中的软件,打开了软件中的另外一个界面。

随即,根据设备得到的反射电磁波,一副模拟的3D海底结构图,呈现在了屏幕之上。

“这……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看着唐振惊讶的样子,徐佑笑道:

“电磁波在接触不同的物质结构时,反射回来的电磁波,在各个维度上的数据都会呈现不同的变化。只要能够准确的分析出这些数据的特征,理论上就是可以得到海底的结构图的。”

“理论上确实存在这个可能,可我还是觉得太不可思议了。只是根据一些数据,就可以得到如此详尽的信息?”

但在进行数据的对比之后,唐振也只能相信这个事实。

通过徐佑研制的探测器接收到的数据,得到的海底地质结构图,确实与实地海勘的非常接近。

在确凿的事实面前,唐振也再没有任何的怀疑了。

“唐教授,其实只要了解到这些激光在遇到不同物质时,反射回到的电磁波有何不同,那么通过电磁波进行海勘,也就没有那么的无法理解了。当然,仅仅是靠反射回来的数据还是不够的,对数据的处理同样非常重要。目前为止,整个探测系统还没有那么的理想,之后我还需要进行一些优化。”

“徐教授,这还不够理想?”唐振诧异道。

第457章 厄米高斯涡旋光束传输模型

说起来,唐振做梦也不会想到,能有一种如此强大的海底勘测系统,能够在不下海的情况下,就得到如此准确且详尽的数据。

唐振自然无法理解,徐佑为何对这样的结果仍然并不满意。

“毕竟只是第一次实验,一切都是以测试为主,不可能马上将它作为应用设备的。包括设备的参数设置、精度、功耗等等,都仍有继续优化的空间。另外,虽然这种激光短期使用并不会对人类或者其他生物造成什么危害,但长期使用的话,仍需要高强度的测试,才能够得到更详细的结论。”

因为电磁波是存在一定程度的辐射的,因此电磁波的辐射危害,是徐佑一开始就考虑到的事情。

即使科技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但对各类生物的保护却更加重要。

“嗯,徐教授真是考虑得非常周全!那徐教授,有关您研制的这种新型定位及勘测系统,我们需要一起开会进行讨论吗?”

此时,唐振有些担心,徐佑一个人就把整个系统基本做出来了,不会再把项目组的其他成员放在眼里。

可徐佑却毫不犹豫的回答道:“当然,项目组都是行业内的专家,很多地方都比我专业太多,我也需要多与大家学习、交流,才能够更加完善整个系统。”

“好!那徐教授,如果可以的话,我就跟组里商量一下,明天再召开一次临时会议。”

“嗯,正好今天回去,我再把数据好好整理一下,总结一些需要讨论的问题。唐教授,明天见。”

“明天见。”

这一次与徐佑的近距离交流,让唐振对徐佑的印象极好。

“一直听说徐佑有着八斗之才,远远超脱于实际年龄的成熟。今日一见,果然如此!”

徐佑不仅展现出了极强的科研能力,更是展现出了自己的大局观。

连电磁波长期可能会存在、对海洋生物的辐射问题,徐佑也并没有遗漏。

更让唐振感到敬佩的是,徐佑即使已经如此厉害,依然表现得非常的谦逊,身上没有一丁点儿的高傲之气。

这样的徐佑,实在无法让唐振挑出任何的毛病。

徐佑在回到自己的宿舍之后,立即开始对今天的数据进行详细的整理。

其实,刚刚徐佑表现出来的所谓“谦逊”,并不是徐佑有意为之。

项目组里的每一位专家,确实都有比徐佑更加出色的地方。

徐佑也想借助大家的力量,更好的完善整个定位和勘探系统。

第二天,项目组按照计划,召开了一次临时会议。

大家听闻徐佑研发出了一个新的海底定位勘探系统,都对这个系统十分的期待。

“据说徐教授使用的是电磁波,真想不到,电磁波竟然会有这样的应用。”

“是啊,我刚听到的时候也不相信,不过连唐教授都没有任何的异议,这次的系统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还是听徐教授亲自讲一讲吧。”

会议开始后,徐佑自然成为了项目组中的焦点。

“最早我想到用电磁波去替代超声波,还是源自于潜水艇使用极长波进行的海底通讯。当然,由于设备过大的原因,超长波并不适合与海勘。因此,我想到使用一些特殊频段的激光,来完成海勘的工作。”

跟随着徐佑的讲解,大家都目不转睛的盯着前面的大屏幕,连眼睛都不舍得多眨一下。

“在海水中,我们建立了一个厄米高斯涡旋光束传输模型。基于角谱理论,我们筛选出了均匀介质中的新型厄米高斯涡旋光束,以及海水湍流中厄米高斯涡旋光束携带轨道角动量态接收概率密度模型,最终在远距离通信情况下,得出厄米高斯涡旋光束比拉盖尔高斯涡旋光束具有更强抗海水湍流干扰的能力……”

徐佑提出了一个个新颖而又严谨的理论模型,在场的各位专家们,都忙不迭的紧张思考着,并不时的提出各种问题。

经过了长达六个小时的会议,大家总算基本理解了徐佑所讲述的内容。

上一篇:双重入侵时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