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之巅 第325章

作者:可乐要加糖

“徐教授,对不住了!”

等到设备接触到徐佑,徐佑并不会马上出现什么症状,而是会在几天之内逐渐出现严重的反应。

而在这期间,黄思白可以利用他们为自己准备的虚假身份,潜逃回大洋彼岸。

可正在黄思白即将动手的时候,自己的眼前却突然一黑,直接跌到在地,昏迷了过去。

看着倒在地上的黄思白,徐佑的表情并没有什么变化。

这时,从门外冲进来了几位警员。

“徐教授,您没事儿吧?”

“放心,我没事儿。SPY先生已经被我亲手制服了,三个小时左右才会醒来。带着他回去做笔录吧,我也会过去一趟。”

对于这个想要谋害自己的黄思白,徐佑最终还是选择亲手去将他绳之以法。

其实,冒险让黄思白再来一趟,徐佑的主要目的倒不是报仇,而是想从黄思白口中,再得到一些新的技术信息。

只是,令徐佑有些失望的是,这一次黄思白并没有准备什么新的技术来应付自己。

反倒是拿出了新的设备,想要孤注一掷。

好在,徐佑早就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在感受到危机的瞬间,徐佑的安全装置立刻将黄思白制服。

其中所用到的电磁波段,也正与“龙啸”装置的相同。

……

随着SPY计划的彻底失败,局势终于变得安定了下来。

内部又一次严查了一些“SPY先生”的同伙,铲除掉了这些为了不纯的目的而回国的特殊情报人员。

结束了这些波折之后,徐佑终于可以重新把精力投入在工作之中了。

按照之前的约定,徐佑被邀请到了闽省—宝岛的高铁项目之中,担任特别顾问。

正常来讲,与徐佑的身份,是不应该参与到这个,与自己的专业毫不相干的项目中的。

有关铁路之类的项目,徐佑之前也从来没有涉足过。

但因为项目的特殊性,之前并没有谁建造过如此长距离的跨海高铁大桥。

在技术上,也有非常多的难点。

为了进一步保证项目的安全,内部还是一致推荐徐佑过去,帮忙给出一些建议。

毕竟,徐佑可是几乎没有知识盲区的交叉型人才。

到了闽省—宝岛的高铁项目组,徐佑跟项目组的各位专家们热情的打着招呼。

由于专业不同的原因,这些专家徐佑几乎都是第一次见面。

不过,之前徐佑也曾在其他的场合上,见过或是听说过这些专家的名字。

可以说,他们都是世界上最顶级的桥梁、铁路专家了。

这次有他们在,徐佑只需要多听多看,在必要的时候,帮助项目组解决一些疑难的问题就可以了。

“之前因为种种原因,我们一直都没能完成宝岛海峡的具体勘探工作,这一次我们终于可以详细的勘察一下宝岛海峡的具体数据了。等具体数据出来,我们再决定到底用哪一种方案。”

在建造跨海高铁大桥之前,海勘肯定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步骤。

包括每一个位置的水深、地质条件等等,都是必须要详细考虑的数据。

没有这些条件,是完全无法完成桥梁的设计图的。

而在海勘完成之前,大家也只能先暂定几个备选的方案。

“现在我们主要的方案,一共有三种。第一种,就是建造跨海大桥。这个方案在技术上的难度还是很大的,不仅需要考虑水文、地质等问题,同时也要考虑到气候、侵蚀的问题。桥梁的整体刚度和耐久性,是必须要保证的。”

“第二个方案,是海底隧道。相比与跨海大桥,海底隧道的施工难度相对小些,不过安全性能也会差一些。如果第一种方案经论证可行的话,我们就会主攻跨海大桥的方案。”

“当然,我们也不会排除,这两种方案同时选择。这样一来,可以最大化的提升运输能力,大大方便两岸的交通和交流。因此,两个方案我们都要先做出详细的计划,再决定具体施工的事情。”

对于这些方案,徐佑之前并没有具体的研究过,不过也都很快的理解了方案中的内在逻辑。

只等海勘的结果出来,大家就可以进行接下来的设计工作了。

但令徐佑也没有想到的是。

这一次,海勘的结果,并不是特别的尽如人意。

“根据声波定位系统与实际勘探结果的对比,我们对深度测量的精度还不够,部分位置的测量误差超过了我们允许的误差上限。我们的定位系统,最好再继续改进一下。”

如果无法准确测量各处的海底深度,对后续的施工是会有一定的影响的。

另外,对海底地质的勘察工作,也仍在紧张的进行之中。

相比于海洋深度的测量,对地质的测量工作量要更大,也会更大程度上影响整个桥梁的设计。

目前为止,这也是超声波定位系统无法解决的问题。

“等一下……是否可以不再使用超声波定位系统,而采用其他的方式进行海勘呢?”徐佑想道。

第455章 打破固有思维

徐佑这突如其来的想法,打破了一向以来的固有思维。

一直以来,业界都是用超声波技术,进行海底深度的测量。

究其原因,是因为超声波的频率较高,在定向传播时,可以在两种不同媒质的分界面上,出现类似于光线一样的透射、反射和折射现象。

因此,超声波碰到海底硬物就反射,由此便可以进行测距了。

但在实际的情况中,因为海底物质的性质各有不同,用这种方法进行海底深度的测量,会存在或多或少的误差。

与此同时,这种方式也只能进行深度的测量,无法测量出更多其他的数据。

而徐佑突然想到的是,使用电磁波来代替超声波,进行海底的勘测。

其实徐佑能产生这样的灵感,也与“SPY先生”的事情有很大的关系。

“SPY先生”虽然让徐佑处于了危险之中,但也让徐佑了解到了更多电磁波的秘密。

很多特定种类、频段的电磁波,它们的性质都是在现有的资料和文献上,所没有记载的。

利用一些特殊的电磁波,不仅有可能实现距离的准确测量,更有可能不通过挖掘,直接分析出各处的具体地质结构。

“可惜,现在算经量子计算机不在我的身边,无法通过它强大的算力,去帮助我进行计算了。”

这个时候,要是特意回去一趟,只为了借助算经的算力,确实有些太折腾了。

徐佑只可惜,现在的量子计算机体积实在太大,根本无法随身携带。

想到这,徐佑先是在脑海中,估算着这次任务的大致计算量。

“只需要分析出各个、种类频段的电磁波性质就可以,应该不必用到量子计算机的算力。”

徐佑决定,还是先用一下自己的个人计算机,看看算力是否够用。

如果不够用的话,再去想想别的办法。

“我们伏龙科技,也是时候向计算机的方向研发了啊。”徐佑想道。

上一代的伏龙手机,已经成为了世界上综合性能最强的手机,而在国产EUV光刻机研发成功后,芯片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决。

这个时候,正是进军计算机行业的好时候。

只是,在这之前,徐佑只能先使用手头的计算机。

好在,在掌握了“无线脑机”这项技能后,徐佑已经更换了一台性能更加强大的个人计算机。

只要不是特别复杂的计算问题,应该还是可以利用这台计算机解决的。

“开启无线脑机状态!”

在与这台个人计算机相连接后,徐佑又同时开启了大脑仿真模拟状态。

相比算力强大的算经量子计算机,普通的个人计算机在算力上确实差了很多。

但计算机的计算速度,还是比人脑强出了太多。

很快,徐佑就在自己的大脑中,成功模拟出了一种又一种电磁波频段的性质。

“果然,用电磁波测量海洋深度,其实是可行的!”

正常来讲,电磁波并不适合测量海洋的深度。

因为相比于声波,电磁波在水中传播时,能量衰减的速度会非常快。

还没等到达深海,电磁波的能量可能就会消耗殆尽,更别说要再传播回来了。

但经过多次的模拟,徐佑寻找到了一种特殊的电磁波频段。

这种电磁波,在水中的能量损失较慢,如果不是测量特别深的海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而这次的测量目标——闽省与宝岛之间的宝岛海峡,其深度都在一百米之内,完全符合这样的条件。

另外,相比超声波的另一个优点,这些电磁波可以在调整频段之后,对地质种类进行探测。

如果对地质种类的探测具有很高的精度的话,不仅可以省去大量实地海勘的工作,更是可以最大程度的保障跨海大桥的安全性。

毕竟,水下的地质情况很复杂,且有可能随着时间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

有了完善的电磁波探测系统,就可以实时的对地质条件进行检测,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完成了整个模拟过程后,徐佑在几位工程师的帮助下,制作出了相应的实验设备。

正在徐佑想要去实验一下设备的效果时,徐佑遇到了项目组的唐振。

唐振是著名的桥梁专家与勘探专家,也是项目组中的核心成员之一。

见到徐佑之后,唐振也是热情的打着招呼。

“徐教授,这是要去哪儿啊?这几天怎么一直没见你,去忙什么了?”

唐振对于徐佑十分的尊敬,但是唐振也并没有指望,徐佑真的会对这个项目做出多大的帮助。

毕竟术业有专攻,一个以凝聚态物理为主要研究方向的物理学教授,很难在建筑学与勘探学上做出什么贡献。

“唐教授,这几天我研究了一个新的探测设备,正要去实测看看效果呢。”

听到徐佑的话,唐振一下子来了精神。

上一篇:双重入侵时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