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之巅 第313章

作者:可乐要加糖

这些天来的努力,总算是没有白费!

“能够加工成500mm的带状材料,证明这种材料是完全可以作为超导电缆应用的。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要进入真正的超导时代了!”

项目组的成员们,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相比于传统电缆,同样尺寸的超导电缆,可以实现数倍的输电能力。

更重要的是,258K超导材料的超导临界温度非常高,在制冷上并不需要太大的成本。

一旦这种超导电缆被普及,我们几乎可以实现零成本的电力传输!

由于项目组已经连续工作了四个多月,在研究工作结束后,徐佑让大家先好好休息几天,调整一下自己的身体和精神状态。

而徐佑自己,也因为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导致疲劳度已经达到了临界值。

经过一晚上充分的休息后,第二天,徐佑才准备将项目成果整理出来,向上进行提交。

“老师,你今天不休息?”

徐佑来到实验室后,发现林诗已经先于自己来到了实验室。

“我当然不用休息那么久了,睡一晚上就足够了。不过你怎么没休息两天,这段时间你也够累的啊。”

徐佑知道,自己的精力异于常人。

连自己都已经达到极限,其他人肯定早就累得不行了。

“老师不需要休息,我也不需要休息的。258K超导材料的性质测量工作,还有很多没有做呢,得趁着上个项目结束,赶紧把这些工作做完才行。”

258K超导材料的主要性质都已经测量过了,林诗所说的,是那种极其详细的、全方位的测量工作。

徐佑打量了一下林诗,发现林诗的精神状态确实还不错,并不像项目组其他成员一样,脸上写满了疲态。

能够拥有超于常人的精力,也是科研道路上必备的特质之一。

“林诗,你能这么努力,我真的非常高兴。如果你觉得身体没问题,就继续进行实验吧。”

“当然没问题了,我身体可好着呢,那些男生的体力也没有我好。好啦,老师你忙你的吧,等我的工作做完,我再向你汇报成果。”

徐佑用了半天的时间,将这个成果整理了出来,向上提交了过去。

上面对这一成果非常重视,立刻召开紧急会议,对此进行着讨论。

他们都没有想到,从常温超导的项目组成立,到现在还不到一年的时间,项目组竟然真的做出了如此重要的一项成果。

即使258K的温度,与“常温”的严格定义仍有一段距离。

但这样高的超导临界温度,早已超越了人们认知中对“高温超导体”的认知。

相比于那些在超高压状态下的“伪常温超导体”。

这种材料,更值得被称作是常温超导体。

经过紧急的商议之后,上面做出了几个决定。

首先,马上着手开始258K超导材料带材的量产工作。

既然徐佑已经带领项目组,把研究进行得如此详细。

实际生产的工作,会省去很多的麻烦。

其次,是对超导电缆的项目规划。

之前,我们已经在蓟京建设了一条公里级的超导电缆,作为超导电缆的试运行。

在研究出一种新型超导材料之后,肯定也需要先进行试验性的建设,以及试运行的工作。

第435章 这个问题也必须要重视起来

除了试验性的建设之外,之后全面的超导电缆建设,也要开始进行规划了。

不出意外的话,超导电缆线路的规划工作,将由算经量子计算机进行计算。

算经凭借其强大的计算能力,可以综合多项复杂因素,来完成最优的方案设计。

人类在同样的问题上,是根本达不到量子计算机的处理能力的。

最后,就是对项目的保密和监管问题了。

之前,在蓟京建设的公里级超导电缆中,就是因为保密工作做得不够,监管不够严格,让消息泄露了出去,甚至差点让外来人员混到了项目中。

相比上一次,这一次的项目更加的重要,保密和监管的工作,也要做到最严格才行。

徐佑在收到上面给出的回复后,开始进行接下来的工作。

让算经对超导电缆的线路进行规划。

这是算经比较擅长的任务类型,甚至连无线脑机的功能,都不需要用,仅仅利用编程和算法,就可以让算经解决这些问题。

有了之前的基础,这次的工作进行的很顺利。

在得到了详细的各项数据后,算经很快就做出了最佳的方案规划。

“呼~总算把主要的工作都完成了啊。”

徐佑已经尽其所能,接下来就要等待258K超导材料带材的量产,以及超导电缆的建造工作开始了。

这个时候,徐佑也终于有时间,对之前的各项事务进行总结。

在研究258K超导材料制备方案的过程中,徐佑第一次成功的同时使用了多种特殊状态。

这让徐佑意识到了,每天16点的活力值,其实也不是那么的富余。

即使活力值超过24点,也依然可以在一天内使用殆尽。

而关于“无线脑机”这项技能,徐佑也逐渐的熟悉了起来。

按徐佑目前的脑力,使用无线脑机的距离极限,大概在十米左右。

一旦超出这个范围,徐佑便无法与计算机构成连接的通道。

这意外着,这项技能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

想要利用上算经的算力,必须要与算经保持非常近的距离才行。

徐佑也尝试过,自己通过云平台,是无法与算经进行连接的。

“或许,等我的脑力足够强大时,就可以在更远的距离外,与算经进行连接了。”徐佑想道。

徐佑并不知道,按照系统的统计方式,人类脑力值的极限到底会是多少。

但自己现在的300点脑力值,显然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

“等一下……这样来看,或许我的这个系统,其实也是一个人工智能?”

之前徐佑就曾经猜测着,这个系统可以用某种方式去吸收能量,并将其用于对自己进行脑部的强化。

因为它的能力太过超前,以徐佑现在的知识水平,还无法很好的去解释它的工作原理。

“如果系统是一个人工智能的话……那它的硬件设备,又在哪里呢?”

像之前的海岛人工智能,并不是靠一个程序就可以工作,而是需要依托于海岛量子计算机,作为运算的核心。

同样,算经也离不开算经量子计算机这台设备。

但这个系统,甚至并没有占据任何的空间,自然也不会存在什么类似的硬件设备。

除此之外,系统为何会选择自己,也是徐佑一直都没有想通的一件事情。

“算了,先不想这些了。”

这些问题,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中,自会有分晓。

……

完成了超导电缆的线路规划后,徐佑在保镖们的护送下,参与了一次内部的会议。

这是徐佑第一次与多位其他的“科研决策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经过严格的测试,这种新型高温超导材料,它的超导临界温度达到了258.26K,是一种超导临界温度极高的高温超导材料,甚至称之为‘常温超导体’也并不为过。在其超导临界温度下,它的临界电流高达480-500A,临界拉伸强度也达到了800MPa。”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这都是一种应用价值极大的超导材料。

“徐老师,这种材料在各方面还有提升空间吗?”

“有的。包括超导带材的临界电流密度、制备工艺、制冷技术等等,理论上都仍有提升空间。这些问题,等它的第一条超导电缆建成之后,我们再具体的进行分析。”

像这种纯应用的项目,理论与实际肯定是会有一些出入的,毕竟现实中的因素实在是太多样化了。

而除了超导电缆之外,258K超导材料还将在超强磁体、超导电动机、超导电流引线等多个领域进行应用。

商讨完了258K超导材料的问题之后,徐佑马上又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

“超导电缆的普及,可以大大的减少电力传输过程中的损耗,以后基本不会再遇到电力紧缺的问题了。但除了超导电缆之外,我们还有另外一个问题急需解决。”

听到徐佑的这些话,大家都把目光聚焦在了徐佑身上。

“这个问题,就是储能的问题。因为超导电缆的铺设还需要时间,如果在这期间,再次遇到类似的电力紧缺问题,还会非常的令人感到棘手。而且就算超导电缆已经普及,储能同样是一个必须要重视起来的项目。”

一个地区出现能源危机,还可以靠其他地区的能源去援助。

但如果遭遇更大的危机,储能系统就会发挥重要的作用了。

“像风电、水电、光伏等发电方式,因为波动性较大,经常会有发电量过剩、或者发电量不足的情况出现。这个时候,如果有一个强大的储能系统,就可以把多余的电能储存起来,在发电不足的时候再输出电能。”

对于徐佑提出的这个建议,大家纷纷表示着支持。

这是一项非常符合科技发展趋势的项目,也是几个科技强国重点研究的项目。

但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个国家的储能系统,真正发展到了成熟的地步。

“徐老师,你目前有什么具体的计划吗?”

既然徐佑提出了这个问题,自然不是毫无准备的。

“还谈不上有具体的计划,但其实相关的技术,我已经做过研究了。”

第436章 能源革命

徐佑所指的“相关技术”,就是在最早研究伏龙手机的电池时,徐佑贡献的那项高能量密度的锂电池技术。

仅仅是更换了一种电池正极材料,徐佑就将手机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了足足百分之四十左右。

如果能将这项技术进行一些调整,是有希望用于电力的储能系统之中的。

上一篇:双重入侵时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