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之巅 第295章

作者:可乐要加糖

这时,徐佑突然有了一个奇妙的想法。

“如果我们的这架无人战斗机,与敌人的战斗机交锋,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

这样的场面,徐佑是可以在自己大脑中进行模拟的。

而前提是,徐佑需要准确了解敌人战斗机的实力。

通过设计院的领导们帮忙,徐佑看到了一些我们获取的,敌人战斗机的各项数据,以及实战的影像资料。

根据这些资料,徐佑可以在自己的大脑中,模拟出来他们战斗机的作战实景。

做足了功课之后,徐佑开始在大脑中,模拟着这一场景。

此时,在我们的领海之上,一架敌方的军用战斗机,正在上空不断的盘旋着。

经过我们的屡次警告,这架飞机依然没有从我们的领空驶出。

既然如此,我们也只能按照规定,将其强制拦截。

经过一番紧张的对峙后,敌军终究还是略逊一筹,落于下风之中。

因为害怕被我们的飞机拦截迫降,敌机最终只好悻悻而去。

“如果双方都不想让事态升级,这可能就是最后的结局吧。”徐佑心说道。

在这种情况下,先动手的一方容易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即使对方挑衅在先。

这难免会让人心里不爽,但在面临决策时,决策者往往还会更从利益的角度上做决定。

“这回,再模拟一下实际战斗的情景吧。”

这一次,徐佑将刚刚模拟的场景,进行了升级。

敌方战机在看到我方战机时,竟然直接发动起了攻击。

而我们的无人战斗机,在新型光电系统的控制下,反应极快。

不仅立刻躲过了敌军的攻击,并马上进行反击,将其击落。

敌军的飞行员,也成为了我们的俘虏。

“可惜,这只是一场模拟啊。”

但不管怎么说,这可是在徐佑大脑仿真模拟技能的状态下,高度还原实际战斗过程的结果。

一旦新型无人战斗机完成生产,它们完全具备很强的作战能力,甚至可以代替顶级飞行员去完成一些重要任务。

经历了多次的高还原度测试,徐佑确定这个设计方案是完全可行的。

接下来的时间,徐佑将这个设计方案,整理到软件之中。

这个期间,研究所的领导们,并不知道徐佑在新型无人机的设计上,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项目组的成员,都在为无人机的各项技术而焦头烂额。

就在这个时候。

徐佑突然找到了研究所的领导。

“无人战斗机的设计方案完成了,我们开个会讨论一下吧。”

“徐教授,已经……完成了?”

领导们对于新型无人战斗机设计工作的完成始料未及,因为连很多关键的技术还没有解决呢。

“嗯,已经完成了。”

“徐教授,那我们的硬件能力,能够跟得上吗?”

“基本上跟得上的,里面并没有涉及到什么超出我们能力范围内的技术。”

“好,我们这就组织开会!”

对于这场毫无征兆的临时会议,很多研究员都在心中抱怨,觉得耽误了正常研究工作的进行。

可当大家知道,这场临时会议是徐佑亲自要求召开的时候。

大家都不再敢有任何的不满情绪了。

徐佑通过之前的表现,已经完全征服了研究所的每个研究员。

大家都期待着,徐佑到底会在会上拿出什么惊人的设计。

第407章 科研能力与科研大局观

“大家请看大屏幕吧。”

徐佑甚至没有说任何的开场白,直接将海岛人工智能的设计,展示在了大屏幕上。

经过徐佑精心的整理,整个无人战斗机的设计图,已经基本还原了徐佑在大脑中模拟出来的无人战斗机。

“这个流线型……真是太完美了啊!”

那些精于机身造型设计的研究员们,一眼就看出了这架飞机在机型设计上的高超之处。

整个机身以一个非常完美的流线型呈现着,棱角圆滑,突出的部分非常少。

能够让飞机尽可能的减少在飞行过程中受到的阻力。

通过严格的公式计算,徐佑解释着这样设计的道理所在。

“除了能够尽可能减少阻力,提高巡航速度之外,这样的设计方案,也可以有效降低敌方雷达的反射截面面积,提高我们战斗机的隐蔽性、安全性。”

在海岛人工智能的评分标准中,几乎所有涉及到的性能要求,徐佑都转换成对应的分数,添加在了系统的评分标准之中。

这样的设定方式,可以让海岛人工智能尽可能兼顾到所有的细节,设计出最好的方案。

“对于各个光电传感器,我们采用了光路一体化的设计方式,可以使系统的集成度达到最高。通过优化后的算法,飞机可以实现远距离目标的探测识别功能、激光光斑跟踪功能、广视角红外搜索功能等等……”

最令大家感到惊叹的是,徐佑的整套设计中,的确没有使用任何超出我们现有能力的技术方案。

这样的设计理念,让我们完全有希望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完成这一新型无人战斗机的生产。

当徐佑完成了自己的讲解后,这个研究所内,呈现出与之前完全不一样的气氛。

大家还从没有如此的信心高涨过。

本来,按照之前的计划,想要达到这样的技术水准,保守估计也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

而通过徐佑的设计,这个时间直接被缩短到一年之内。

除了不想让研究其他各项技术,而影响到无人战斗机的设计之外。

徐佑也希望,我们战斗机的发展速度,不要落后于航母的发展速度。

等到“代号肆”、“代号伍”下海的时候,对应的舰载机也一定要跟得上才行。

之前据车邵忠的透露,我们航母的建造速度,远比想象中的要快很多。

说不定哪天,就会再给大家一个惊喜。

帮助设计所完成这些工作之后,徐佑终于可以不带任何遗憾的离开了。

……

徐佑在魔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完成的一系列成果,引起了内部的热烈讨论。

这一次,徐佑再次证明了自己强大的科研实力。

而在一些细节上,徐佑也表现出了自己的科研大局观。

设计所的研究员们,并不知道徐佑参与了“代号伍”的核航母项目。

但内部的一些领导,是了解这个事情的。

通过一些设计上的细节,可以看出,徐佑的这个无人战斗机设计,并不仅仅是一个战斗机,更是可以充当航母的舰载机。

徐佑已经可以把自己参与的各个科研项目联系到一起,让它们产生出更强大的“化学反应”。

“徐佑教授已经逐渐展现出他的科研大局观了。徐佑教授具有深厚的科学素养、跨学科的理解能力,更是拥有开阔的科研视野、前瞻性判断力,以及大型团队的组织领导能力。”

“是的,徐佑教授不仅是一个优秀的科学家,同时也已经是一名‘战略科学家’了。徐佑教授完全应该作为‘科研决策者’中的一员,担任更为重要的统领科研大方向的任务。”

经过慎重的讨论,大家都对这个决定表示同意。

其实在这之前,并没有人怀疑过徐佑的能力。

一直没有让徐佑获得更多权限的原因,更多的是想让徐佑在科研一线再多积累些经验,培养一些科研的大局观。

但徐佑的成长速度,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能够拥有这么强的科研能力,已经足以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与那些科研天才不同的是,徐佑不禁拥有极强的科研能力,也在不经意间,锻炼出了自己的科研战略意识。

这在当前的形势之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

这一天,徐佑收到内部的正式授予,自己已经成为了一名“战略科学家”,并拥有了“科研决策者”的相关权限。

“从现在开始,我和我妈,还有车邵忠他们,已经拥有同样的权限了吧?”

这对于徐佑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这之前,徐佑参与很多项目时,都是处于被动的状态,更多的是作为一名研究员的身份。

即使徐佑在每个项目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但不足之处,是并没有统领研究的方向。

而从现在开始,徐佑已经有权限,可以去根据目前的局势、现有的科研能力等等因素,去决定科研的大方向了。

这样的权限,也只有少数的“战略科学家”才具有。

……

经过紧张的建造与测试工作,蓟京的公里级高温超导电缆,已经正式开始了试运营。

在试运营中,这条高温超导电缆的表现非常好,完全具备大负荷运行的能力。

相比传统的电缆,这条高温超导电缆的输电成本,要低出一半之多。

这条高温超导电缆,可以为蓟京五万余用户进行供电。

接下来,这条高温超导电缆还需要经过进一步的、更严格的观察。

保证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智能调控系统都可以稳定的进行工作。

上一篇:双重入侵时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