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之巅 第193章

作者:可乐要加糖

第254章 量子计算机的进展

经过几天的训练之后,徐佑已经可以放心,让林诗进行一些较简单的实验操作了。

徐佑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各种数据的分析上面。

甚至,在徐佑忙碌的时候,林诗还可以帮徐佑带饭,让徐佑省去了不少时间。

通过一个阶段的实验后,他们已经完成了Lyocell纤维材料结晶态结构的研究。

“徐老师,通过我们做出来的实验现象,可以发现Lyocell纤维和许多其他高分子是一样的,很少存在完善的结晶区,都是由结晶区和非晶区共同组成的混合体。”林诗说道。

对于这些现象的描述,林诗说得比较准确。

不过想到自己作为老师的身份,徐佑突然有了兴致,想要再考考林诗。

“那我再问你一下,对于Lyocell纤维来说,其结晶性能的差异性,主要取决于什么呢?”

林诗想了想,回答道:

“Lyocell纤维结晶性能的差异性,主要取决于晶体中晶胞的不同的晶格参数。而晶胞结构参数,又会被纤维素大分子的性质以及纤维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的条件所影响。”

听着林诗的回答,徐佑也不禁点了点头。

能够将问题回答到这个程度,足以证明,林诗在实验中的不仅态度非常认真,而且是仔细进行思考的。

仅仅是认真做实验的话,一定能够正确的分析出实验现象,但却不一定能够解释清楚实验背后存在的原因。

这对于一些刚刚进入实验室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以做到的一件事情。

可林诗却完成的非常好。

可以说,林诗并没有把这当作是在帮徐佑进行实验,而是完全把这当作自己的课题去做,去思考的。

中午吃饭的时候,徐佑想起了罗文坤创业的事情,便对林诗问道:

“也不知道罗文坤公司做得怎么样了。之前学霸社区的用户已经突破一百万了,现在应该更多了吧?”

自从刚注册学霸社区的那一阵儿,徐佑在上面比较活跃之外。

后面徐佑就没怎么再登录学霸社区了。

不是徐佑觉得这个软件做得不好,只是徐佑真的太忙,没有时间上了而已。

“哎?你不是还天天签到来着嘛?”林诗诧异道。

“没有啊,我都好多天没有登录了。”

对于林诗的疑问,徐佑同样感到有些诧异。

“我看你明明连续登录了好多天的。不信你看看。”

林诗将自己的学霸社区app打开,找到了学霸社区的签到排行榜。

排名最前面的三个用户,正是徐佑、楼嵩和罗文坤,没有一天漏签。

甚至林诗都因为漏签了一天,而没有出现在排行榜前列上。

“不可能的,楼嵩也不可能天天去上面签到的。”

对于楼嵩的习惯,徐佑也比较了解。

如果没有特殊的需要,楼嵩碰手机的情况也比较少。

即使学霸社区是一款学习类的软件,楼嵩也不至于天天都打开看的。

照这么分析的话……

也只能说,是罗文坤后台的特殊设置了。

这时,林诗似乎也想明白了什么。

“难道说,罗文坤把你们三个都设置成了自动签到,只有我的号没有?”

徐佑怔了一下,意识到应该就是这么一回事。

“嗯……可能是罗文坤知道我们俩不会经常登录,就这么设置的吧。像你这么活跃,应该就没必要这么设置了。”

徐佑不说还好,这么一说,林诗更觉得委屈了。

明明只有自己和罗文坤是一个学院的。

结果罗文坤反倒是偏向徐佑和楼嵩。

不过想到自己和徐佑、楼嵩的差距,林诗倒也不会真的对此有什么不满。

“你没看最新的消息嘛,平台用户已经超过200万了,关注你的用户也已经到了100万。你已经好久没更新了,有空再上去分享一些知识什么的呀。”

“好的,下次一定。”徐佑答应道。

徐佑想着,按照现在的进度,罗文坤应该快进入到融资的阶段了。

一个拥有二百万用户的app,不说有多厉害,至少也是非常有潜力的。

距离罗文坤做手机的计划,也不会太远了。

到时候,徐佑高低得买上一台,至少作为备用机用一用,算是对这个新生代手机品牌的支持了。

……

Lyocell纤维材料的课题进展得比较顺利,自结晶态结构分析完成之后,取向态结构的分析也在进行中。

徐佑可以放心的将一些实验工作交给林诗去做。

当然,距离真正解决材料纤维原纤化的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两千万,可不是这么好赚的。

这一天,韩书斌联系到了徐佑,和徐佑聊了一下最近的动态,并想要和徐佑见一面,当面和徐佑聊一些事情。

韩书斌知道目前徐佑的身份特殊,也没有再叫徐佑来找自己,而是决定自己来一趟蓟大。

相对于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来说,韩书斌这个院士的身份,也显得不值一提了。

“韩院士,您来啦?”

“徐教授,别来无恙啊!”

这一次,韩书斌也没有再直呼徐佑的名字,而是以教授的身份相称。

“韩院士,您叫我的名字就可以了,这个称呼我太不习惯了。”

“哎,慢慢就习惯了。我在41岁的时候,别人就叫我院士,我当时也不习惯啊。我印象中的院士,可都是头发花白的。其实这个东西,跟年龄无关的,不用想太多。”

林诗在一旁看着韩书斌,觉得这样的场景非常的不可思议。

印象之中,韩书斌可是华夏最强的几位科学家之一了,也只有在电视中,才能够看到韩书斌的身影。

没想到今天就能现场看到,看样子和徐佑还是以平等的身份在交流着。

不过这其实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徐佑这个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说他是现在华夏科学界第一人,也是不为过的。

在这之后,徐佑请韩书斌来到了自己的办公室中。

“韩院士,目前海岛量子计算机的状况怎么样了?有关编程应用的部分,有什么进展吗?”

徐佑一直都在挂念着这个问题。

毕竟如果能够用量子计算机来计算高温超导材料的问题的话,那高温超导材料很可能会实现进一步的突破。

第255章 拓扑量子物态与马约拉纳费米子

“总体来说,研究工作还是在有序进行中的。相比上一代超导量子计算机,海岛量子计算机已经能够实现更多种类的编程了。只是,总体上还是一些相对简单的编程,像计算高温超导那种复杂的程序,目前还是无法进行的。”

对于韩书斌的回答,徐佑也感到有些遗憾。

当然,这是徐佑意料之中的事情。

毕竟想要马上将量子计算机技术很好的应用,肯定不会是那么容易的。

要是真的能让海岛量子计算机,解决高温超导材料的计算问题的话。

那随着超导临界温度的不断提升,人类恐怕真的要走向新的科技时代了。

可控核聚变等项目的研究,也一定会提上日程的。

“那韩院士,关于海岛计划,还有什么我可以做的吗?”

徐佑知道,既然韩书斌今天特意亲自来蓟大找自己一趟,肯定是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和自己商量。

“这一代的海岛量子计算机,目前主要进行的都是一些优化工作,还不需要麻烦你参与进来。不过关于未来的量子计算机新技术,我们确实需要你帮一个忙。”

“韩院士,请说吧。”

“徐教授,你知道拓扑量子计算机吗?”

听到韩书斌的话,徐佑在大脑中,飞速搜集起相关的信息起来。

这几年来,徐佑看的书籍和文献数量非常的多,只要不是保密到市面上和网络上根本搜索不到的知识,徐佑基本上都有一定了解的。

“韩院士,就是传说中号称完全不会出错的量子计算机吧?”

韩书斌闻言笑道:

“没错,在拓扑量子计算机的概念之中,是可以绕过所有计算错误的来源的。当然,目前为止,这也仅仅是一个概念,对于它的研究,还在非常初级的阶段。据我们得到的消息,除了华夏以外,也有其他国家正在进行拓扑量子计算机技术的研发。”

听韩书斌这么一说,徐佑也能猜到,大概有哪些国家已经开始了相关技术的研发。

“除了几乎不会出错之外,拓扑量子计算机在计算能力上,也有非常大的潜力。如果我们成功的生产拓扑量子比特,甚至实现百万比特数目的量子计算机,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听到“百万量子比特”这个数目时,徐佑的心里产生了一种非常强烈的震撼感。

刚刚华夏研制的海岛超导量子计算机,量子比特数超过了1000,这已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目了。

这样高数目的量子比特,让量子计算机的速度,已经快到无法想象。

如果量子比特数,能达到百万这个恐怖的级别。

那真的可以在瞬间计算出一切它能够计算的问题。

要知道,每增加一个量子比特数,量子计算机的计算潜力,可是成倍数增长的。

这个时候,徐佑对于研究新的量子计算机技术,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

“韩院士,这里我能帮上什么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