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之巅 第170章

作者:可乐要加糖

在这种金刚石对顶砧设备中,需要特制的金刚石砧,并不是廉价的人造金刚石就可以用来使用的。

每一对金刚石砧的成本,就在两万元左右。

“这样的高成本,民用暂时肯定是不可能了。估计也只有量子计算机这样级别的设备,才能用上这项技术。”

聊完了最新项目的进程后,邢书平向徐佑和乔森说了另外一个事情。

“徐佑,你最近抽时间,把发现150K超导材料的论文写一下。上面给我的消息是,这个成果可以发表了。”

听到邢书平的话,徐佑和乔森都有些吃惊。

“邢院士,已经可以发表了吗?”

“是的。另外还有一些要求,成果中不能提到你用来寻找超导体的那套算法技术。一些关键的地方,论文中也不能详细体现。这篇论文我们希望能发在国内的期刊上,当然成果是属于你个人的,奖金这一块儿,我们会按照发到N/S的双倍标准来提供。”

徐佑听完一下子明白了,为什么这篇论文要发在国内的期刊上。

发在国内期刊上的话,审核的部分会更容易把控,即使很多东西无法在论文中体现,也是没有问题的。

换句话说,我们自己的期刊,我们说的算。

“还有一个事情。我们知道,这一段时间来,有一些国外的学术组织,想邀请你过去参加学术交流。按照你现在的情况,贸然出国肯定是不太好的。但学术交流这个事情,我们也是提倡的。所以我们想在蓟京办一场学术交流会,邀请一些国内外的顶级科学家一起交流。”

“邢院士,我也要参加,是吧?”

“当然了,你可是华夏的代表之一,学术交流会的主角。你的那套高温超导机理的理论,很多伟大的科学家都对此十分感兴趣呢。我们华夏对世界物理界的贡献还十分有限,这可是关乎到人类科学进步的事情。”

徐佑总感觉邢书平的话里有话,自己也不太敢叫准邢书平的意思。

“邢院士,理论中的细节内容,全部都可以拿出来分享吗?”

“肯定不会像在项目组里讲的那么细的,因为时间是相对有限的。你可以先打一个初稿,我们会帮你去审阅。理论的公开,可以帮助人类更好的认识这个宇宙。而技术的进步,可以让华夏有更好的发展。我们一定要协调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这回,徐佑大概明白了邢书平的意思。

“好的,邢院士,我明白了。我回去就把论文写一下,再准备学术交流会的稿件。”

回去之后,徐佑开始了发现150K超导材料的论文撰写。

在寻找到这种材料的方法中,徐佑没有提到任何与软件模拟和算法相关的东西,刻意回避了过去。

毕竟,要是把徐佑的那套仿真模拟算法拿出来,那只要有一台超算,其他人也完全可以寻找到那些超导体材料。

因为这种材料的应用价值较低,更多的意义,只是完成了常压下超导临界温度的突破,并证实了徐佑高温超导机理的正确。

徐佑觉得,这是上面放心让这个成果公开的原因。

而之后发现的那些超导临界温度更高的超导体,消息暂时还没有公布,仍处于保密的状态之中。

完成了论文初稿的撰写后,徐佑将论文发给了邢书平。

经过内部的审阅,徐佑收到了回复。

这一次,徐佑需要修改的地方比较多。

甚至比投《Nature》这样的期刊,还需要进行更多处的修改。

这倒不是因为,徐佑的论文本身有什么问题。

只是,为了符合发表的标准,必须要进行相应的修改罢了。

在邢书平等人的建议下,这篇论文将要发送在蓟大核心期刊上。

蓟大核心期刊,属于华夏学术期刊的顶级,在国内的地位仅次于金大核心期刊。

虽说是国内的期刊,但想在上面发论文,也并不容易。

期刊对作者资质,和文章质量要求比较高。

每期,只收录十几篇文章。

当然,对于徐佑这种情况,不仅不需要漫长的审核期,而且也是完全可以作为首席文章来登刊的。

这篇论文登刊之后。

在短期内,同样没有在网络上掀起多大的波澜。

毕竟徐佑可是在《Nature》和《Science》上发过论文的,这次在蓟大核心期刊上发论文,自然不算什么大新闻。

但物理圈的人们,在知道了这个消息之后,却还是对此热议了起来。

“150K高温超导材料的论文终于发了啊!果然,这就是徐佑发现的新型高温超导材料!”

“终于蹲到后续消息了,这之间也过去太久了。不过为什么这次是发在蓟大核心期刊,而没有发在PRL,或是其他国外的顶刊上呢?”

第221章 徐佑的学术号召力

“不会是因为什么原因被PRL拒稿,一气之下就发在蓟大核心期刊上了吧?按理说,这个级别的论文,想发在哪里都是没有问题的。”

“而且中间隔了这么多天,确实感觉有些蹊跷。在公布消息的时候,这种材料肯定就已经制备出来了。写论文也不至于写这么久的。”

相比与国内的网友。

国外网友的发言,就没有那么的冷静了。

“说不定整个成果都是虚假的,和之前的理论一样,是一场骗局。无法在我们的期刊上发表,才只能在华夏发表的。”

“如果这种超导物质,没有被其他人制备出来,证实它真的可以在150K的温度下超导,我是不会相信这篇论文的。”

“我怀疑这就是炒作出来的。一个二十岁的学生,怎么可能做出这些成果出来?就算是牛顿和爱因斯坦再世,也不可能在这个年纪,做到这个级别的。”

当然,在世界顶尖的学术圈中,很少有学者会轻易否定这个成果。

徐佑已经被多个顶级期刊,多位顶级专家认可,又怎么会轻易做出学术造假的事情。

在徐佑发布了这篇论文后。

有一些相关的科研者,已经准备复制徐佑的实验,去验证这个成果是否是真实的。

同时,一些国外的学者,也收到了华夏的邀请,前往华夏参加学术交流会议。

这其中,就包括徐佑那篇高温超导机理论文的审稿人——塞奇·卡马拉。

塞奇·卡马拉是曾经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因为提出超导的部分机理而获奖,堪称超导界的活化石。

这段时间一来,卡马拉一直积极的想要同徐佑一起进行学术交流。

这一次,收到华夏的邀请,卡马拉非常的激动,毫不犹豫的就接受了华夏的邀请。

在这个年纪,卡马拉早已退休,已经不再亲自参与科研工作。

但对于超导的秘密,卡马拉仍然十分的执着。

卡马拉到目前为主,还没有完全弄懂徐佑提出的理论。

不过卡马拉相信,这一定是一套正确的理论,只是自己能力不够,才无法完全弄懂它。

在有生之年,卡马拉真的想希望,尽可能去参透徐佑的理论,满足自己的一个夙愿。

除了卡马拉之外,还有几位获得过诺奖级别的大佬,也接受邀请,选择来华夏参与学术交流会议。

其中,最能够吸引他们参与进来的,就是因为徐佑了。

他们都知道,如果徐佑的理论没有问题的话,这绝对是诺奖级别的成果。

为此,他们愿意亲自来到华夏。

等到下一次,就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了。

到了会议开始的时间,各个世界顶级的科学家,来到了蓟京华夏科学院国际学术交流中心。

部分受邀的科学家,因为各种原因,没有选择接受邀请。

但这并不影响,这次学术交流会议的级别。

可以说,这是华夏有史以来级别最高的一次国际学术交流会议了。

除了徐佑之外,邢书平、乔森等人也在场,作为会议的听众。

这一次,将有多位顶级学者,在会议中交流自己的科研成果。

徐佑对于这次的学术交流会议,也是非常的重视。

即便在比较有限的时间内,徐佑肯定无法吸收这些学者太多的知识。

但这却是值得回味很久的经历。

每一位学者,或许不会毫不保留的去分享自己的成果,也绝不会仅仅是走一个过场。

要是能把整场学术交流会议的精华吸收大半。

那绝对是对自己有极大帮助的。

在这次会议的要求中,是不可以进行任何的拍摄、录音的。

发言的语言,可以是中文和英文。

其实在场的学者们,用英文交流都是没有问题的。

包括徐佑,徐佑的英语虽然不说有多出色,基本的交流也没有问题,特别是在各种专业词汇上,掌握得非常熟练。

但既然是在华夏召开的学术交流会议,所有华夏学者,都是用中文进行发言,由翻译同步翻译成英文。

对于翻译来说,这样的工作也是难度很大。

仅仅英文出色是不够的,必须有足够相关专业词汇的积累才可以。

会议开始后,各位专家依次上台,进行自己的成果分享。

“听起来,稍微有点吃力啊。”

本来就是非常深奥的科研成果,再加上是用英文表述的,徐佑还是无法完全同步吸收。

徐佑没有犹豫,直接开启了深度学习状态。

进入深度学习状态之后,徐佑终于可以一边看着大屏幕上的PPT,一边听着学者的发言,一边进行深度思考了。

“厉害,好厉害的理论啊!”

在深度学习状态下,徐佑终于可以很好的理解这些理论了。

这样级别的学术交流,确实远比在大学里上课,学到的至少要多太多了。

徐佑的学习经验值,此时在飞速的上升着,甚至比徐佑自己下围棋时,经验提升得还要更快。

系统界面中的学力值,也在悄然间缓慢的上升着。

上一篇:双重入侵时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