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之巅 第169章

作者:可乐要加糖

此时,陈平秋有些后悔,之前不应该去质疑徐佑的。

能在这个年纪,就当上这样级别的项目的首席研究员。

只能说明,徐佑的能力,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准。

自己这几十年来的经验,终究比不上徐佑短短几个月的研究成果。

邢书平、乔森,以及实验室里的其他教授们。

也都是一副神情激动的样子。

邢书平庆幸着,自己选择坚持在202K超导材料的成型工艺上继续探索。

也庆幸自己能够一直相信徐佑,这个近乎无所不能的年轻人。

而徐佑本人,却是表现作为冷静的一个。

徐佑知道,实验还没有结束呢。

“等我把这组附加条件去掉,如果材料还不会散开,那这次的实验,就可以说是成功了。”徐佑说道。

第219章 质的突破!

听徐佑这么说,大家才意识到,虽然超高压的条件已经撤去了,可徐佑附加的这一组条件还没有撤去呢。

即使相对于超高压环境来说,徐佑附加的这组条件,相对来说更容易达到。

但要是一直需要维持这样的条件,才能保持材料成型,那之后应用起来,也是非常不方便的。

徐佑调节着仪器,将这组附加条件全部取消,再去看向计算机屏幕。

同步状态下的微观结构,依然没有出现任何的变化。

之前聚合在一起的材料,仍然保持着聚合的状态。

这证明了,徐佑的这个方向,确实是完全正确的!

陈平秋将样品腔打开,戴着手套将样品取出。

之前比最细的沙子,还要细得多的202K超导材料。

此时,已经聚合成一块肉眼可见的大颗粒了。

“202K超导材料的成型技术,我们终于成功了!”邢书平喊道。

虽然过程非常曲折,制备和成型技术的成本也非常的高。

但有了成功的结果后,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如果这项技术得到应用。

那之后,包括超导量子计算机、电力运输、磁悬浮列车等技术,都会实现质的突破。

甚至,对于可控核聚变技术,都会是一项意义非凡的成果。

在这之后,徐佑继续测量了这种聚合后的202K材料的各项性质。

聚合成大颗粒之后,这种材料依然可以在202.26K的温度下,实现超导。

完全抗磁性和通量量子化的性质,也没有任何的改变。

这证明了,徐佑为202K超导材料添加的一把锁,并没有影响到材料的限制,只是让它的颗粒变得更大了一些。

邢书平很快将这一成果,向上进行汇报。

上面在了解了这项成果后,反应也是十分的强烈。

首先,这个成果必须进行严格的保密。

其次,立即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力求降低这种材料的制备成本,并进一步完善成型技术。

除此之外,这个成果也准备和其他相关领域,进行对接。

其中,就包括韩书斌做负责的海岛新一代量子计算机项目。

徐佑在为项目做出重要贡献后,终于可以稍微休息一下了。

徐佑已经为项目组解决了关键的问题。

剩下的,就不需要徐佑太过操心了。

完全是那些教授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回到蓟大凝聚态实验室后。

乔森和徐佑谈起了有关这个项目的事情。

“徐佑,这个成果暂时无法公开发表,感觉遗憾吗?要是这个成果能发表的话,此时你应该被全世界的人讨论着,发表好几篇重磅论文,登上各种社交平台的热搜,被各大媒体争相采访。”

听着乔森的话,徐佑微微一笑道:

“不会的,乔老师,这样挺好的。我们又不是明星,而是科研人员。公开与不公开,并不会左右我们的科研成果。安安静静的做科研,不是更好嘛?”

徐佑能有这种淡然的心态,乔森觉得非常的难能可贵。

做了几十年科研,乔森深知科研的不易。

大部分的时间,都需要埋头在实验室里,过着单调乏味的生活。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只有科研成果真正发表的那一刻,苦闷的心情才会得到释放。

而像这种保密的项目,取得的成果只有内部成员知道。

相比那些可以公开发表的成果,无疑少了很多的赞誉。

也只有那些真正热爱科研,真正心系国家的科研工作者,才能甘愿做出这样的选择。

……

在用简单的文字,发布了常压下超导临界温度为150K的材料制备成功的消息后。

之后的那些有关高温超导材料科研成果的消息,并没有继续公布。

徐佑并不清楚,这其中的具体原因。

或许,这可能是在试探什么。

关于这件事情,国内和国际上都在进行着讨论。

“奇怪,距离超导临界温度为150K的超导材料被制备出来的消息公布之后,后续怎么一点儿其他消息也没有了啊?”

“不知道啊,而且什么具体信息也没有公布,相关科研团队都有哪些成员,这种材料的分子式又是什么,全都没有公布啊。”

“不会是在消息发布之后,发现这种材料有什么问题了吧?那条新闻是不是已经删除了?”

“没有删除,还可以查到。确实有点想不通,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相比国内的讨论,国外的讨论中,则是以质疑为主。

“华夏发出那个消息,可能只是想强调,他们的高温超导机理是正确的。可惜没有足够的论据,连这种材料是什么都没有说,什么也证明不了。这么看来,整个理论,应该是有问题的啊!”

“没错,他们可能只是想让这个理论,去拿诺贝尔物理学奖吧。但仅仅是一个无人能看懂,无人能验证的理论,又怎么可能拿到诺贝尔物理学奖呢。”

“华夏的学者,如果不来米国做科研,不加入到米国国籍,是永远拿不到诺贝尔物理学奖和菲尔兹奖的。他们的科研环境很糟,那种环境下,不可能诞生世界顶级科学家的。”

对于这些外网中的议论,一些华夏的网友也通过飞檐走壁的方式,加入到了讨论中来。

有的华夏网友,说华夏的科研环境并没有那么差,和米国正在不断缩小着差距。

也有的华夏网友,不得不承认一些他们的观点。

当然,其中互喷的情况,也是非常多的。

而在徐佑发布了高温超导机理的论文之后。

某些国外的科研人员,也在进行相关方面的研究。

他们想要弄明白徐佑的理论,到底是不是正确的。

遗憾的是,因为徐佑的这个理论太过晦涩,很多科研人员都以失败告终。

也有极少数的几个科研人员,从某些方面,验证了徐佑这个理论中的一些内容。

但整个世界学术圈,对徐佑的这套理论仍持保留意见。

而这个时候,今年的各项诺贝尔奖候选,已经进入了提名阶段。

在诺贝尔物理学奖上,徐佑提出的高温超导机理,顺利进入了推荐名单。

经过诺贝尔奖评委会,对推荐的候选人进行筛选、审定后,每项诺贝尔奖,最多可以颁发给3个候选人。

第220章 这次你是华夏的代表

对于徐佑提出的高温超导机理,评委会里的评审们,持有不同的意见。

有的评审认为,这是一套划时代的理论,完全有资格获得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也有评审认为,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项成果能够证明,徐佑这套理论的正确性。

只有那一条没有任何详细信息的新闻,连具体超导物质的分子式都没有公布。

按照标准,这并不能算是一项为人类做出卓越贡献的成果。

除非,真的有其他理论或现象,去为徐佑的这套理论做出佐证。

……

这段时间以来,关于202K超导材料的成型技术,在不断的进步着。

徐佑提出的这一套方法,虽然在成型工艺上成本很高,实现起来也比较繁琐。

但已经足以完成202K超导材料的成型制备了。

对于它未来的意义来说,这样的高成本,完全是可以接受的。

这一天,邢书平将徐佑和乔森叫到自己的办公室。

“经过多天的努力,202K超导材料,也终于可以制成半米长的线带状结构了。经过测试,它的稳定性合格,已经具备了应用的条件。”

“邢院士,这半米长的导线,价格可不菲吧?”乔森笑道。

“可以说,它的价格是无法估量的。光是制备过程中消耗的金刚石砧,价值已经突破百万元了。”

上一篇:双重入侵时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