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之巅 第154章

作者:可乐要加糖

发现几百种超导物质,也不算是非常稀奇的了。

除了发现这么多新的可能具备超导性质的物质之外。

在它们后面,也都标明除了预测的超导临界温度。

其中,有的比较低,已经接近绝对零度。

有的比较高,达到了几十K,甚至100K以上。

“几百种超导物质……真的是从来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啊!”

突如其来的惊喜,让他们一时都不知道,接下来应该怎么做了。

如果只预测出一种或者几种的话,那其实都很简单。

直接去制备这几种物质,然后检验它们的超导特性就可以了。

可是,几百种物质的话,想要全部制备出来,并进行测量,所需要的工作量也是极其巨大的。

徐佑倒是很快冷静了下来,开始寻找起这些可能具备超导性质的物质中,超导临界温度最高的一个。

“邢院士,乔老师,你们看,这里有一个150K的!”

顺着徐佑的手指看去,两人都看到了这种分子式十分复杂的物质。

相比已知常压下超导临界温度最高,达到138K的那个铜氧化物,分子式还要更复杂一些。

但超导临界温度,却提高了12K之多。

“邢院士,我的建议是,先挑那几种超导临界温度最高的物质,尝试着进行制备。如果制备成功后,就可以进行超导性质的测量,来验证我们这个软件模型的准确度。如果前几种不容易制备的话,我们再按照超导临界温度的排序,进行递补。”

徐佑知道,即使软件模拟的准确率足够高,也并不代表这些分子结构是能够合成出来的。

距离超导临界温度的突破,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接下来,邢书平将选取出的几种物质,分配给各个材料专家,进入到材料的制备工作中。

徐佑对于材料的制备并不专业,但出于学习的目的,徐佑还是积极的参与到材料制备的工作中去。

像这种未知的原子数较多的材料,制备起来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制备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

这让这项工作的进展速度有些缓慢。

而在这个期间内。

徐佑的邮箱中,收到了一封来自大洋彼岸的邮件。

“米国华夏学术交流委员会?”

看到邮件的发件人后,徐佑搜索起了这个组织。

这是一个由米国科学院等机构,发起的一个学术组织。

其目的,是促进华夏与米国学术团体间的学术交流。

之后,徐佑看起了邮件中的内容。

邮件中主要表达的,是想邀请徐佑去米国进行学术交流,希望徐佑能够详细的讲解自己的那套高温超导机理的理论。

徐佑并不知道,这是否真的是那个组织向自己发来的邀请。

但不管怎样,徐佑的肯定是会拒绝这个邀请的。

这个时候让徐佑去米国……

且不说会耽误项目的进程。

要是真的去一趟,能否回得来都是一个问题。

徐佑也没有急着回复邮件,而是先将这个消息,通知给了乔森。

“乔老师,我收到了一封邮件,是由米国华夏学术交流委员会发来的。”

第199章 我在想,应该怎么拒绝他们

听到徐佑的话,乔森也感到有些意外。

“他们居然给你发邮件了?给我看看!”

在仔细察看邮件的信息后,乔森的表情有些微妙。

“乔老师,这真的是来自于米国华夏学术交流委员会的邮件吗?”

乔森点点头道:“没错,确实是那个学术组织。能被他们主动邀请,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也是对你的一种极大的认可。”

这样看来,米国的学术组织内,对于徐佑的这套理论,也是非常的重视。

另外,这也能够说明,即使是米国的那些专家,很可能也无法很好的去理解徐佑的那套理论。

确实,要不是近距离听徐佑的讲解,连乔森也看不懂这套理论中的多少内容。

乔森的能力,虽然可能比不上个别米国顶尖专家。

但差距也不会那么的大。

这只能说,在理论本身如此复杂,且理论表述如此简略的情况下,想要理解它,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更别说,去拿着这套理论进行应用了。

不过乔森也清楚。

要是徐佑不把这篇论文发到PRL上,得到多位顶尖专家的认可,并在世界学术圈取得重大反响的话。

寻找新的高温超导体这个项目,也不会受到国家如此的重视。

“徐佑,这个事情,你是怎么考虑的?”

乔森没有急着帮徐佑做出决定,而是先询问了一下,徐佑自己的想法。

“乔老师,我在想,应该怎么拒绝他们。”

听到徐佑的回答,乔森也不禁笑了出来。

果然,面对这样的诱惑,徐佑还是和之前一样冷静。

要是换做其他的学生,在收到这种级别学术组织的邀请后,没准已经开始订去米国的机票了。

“没错,拒绝也是一个学问。毕竟你以后免不了继续向米国的期刊投递论文的,还是要和他们的学术圈搞好关系。拒绝的理由一定要充分,要对方能够接受,且不会有任何的意见。”

接下来,乔森指点了一下徐佑,如何委婉的拒绝他们的邀请。

在这一点上,乔森还是比徐佑更具经验。

这就是一位老教授组织语言的艺术。

……

大洋彼岸的米国。

塞奇·卡马拉焦急的等待着徐佑的回信。

这一次,想要通过米国华夏学术交流委员会去邀请徐佑,来米国进行交流,就是卡马拉的建议。

之前,卡马拉还自信的以为,自己能够在几个月的时间内,完全理解徐佑的这套理论。

但事实证明,想要完全的理解这套理论,并不是靠时间的累计,就可以做到的。

其中的多处细节,直到现在,卡马拉仍然是一头雾水。

那些“显然”、“易得”、“易证”、“不做赘述”等等词语,实在是难倒了卡马拉。

明明是一些绞尽脑汁都想不通的逻辑关系。

为什么要用这些词语去表述呢?

卡马拉恨不得现在就见徐佑一面,向徐佑当面问清这些问题。

就算不吃不喝不睡,连续问个几天几夜,卡马拉都不会感到厌倦。

这时,卡马拉突然收到了来自于米国华夏学术交流委员会的消息。

“徐佑终于回复了吗?”

可当卡马拉兴致勃勃的想要看到徐佑接受邀请的消息时。

却遗憾的发现,徐佑拒绝了他们的邀请。

“因为学业的原因无法到场?唉,还真是遗憾啊。”

徐佑在回复中的语气非常诚恳,并没有一丝故意拒绝的样子。

卡马拉也没有多想,只以为徐佑真的是因为这些原因,无法来到米国。

“既然如此,有机会我就去华夏拜访一下徐佑吧。”卡马拉想道。

在这个年纪,卡马拉并没有什么发现新的高温超导体那样的追求。

卡马拉只想彻底的理解徐佑的那套理论。

如果毕生也无法理解它的话,卡马拉会感到终生遗憾的。

……

在徐佑婉拒米国华夏学术交流委员会的邀请后不久。

那边也再次向徐佑回复了新的消息。

大概的意思是,对徐佑无法前来表示遗憾。

等以后徐佑有时间的话,随时欢迎徐佑过来参与学术交流。

徐佑并没有这种的意愿,但在书面上,还是很礼貌的感谢了对方的邀请。

这段时间以来,项目组的材料专家们,仍然进行着紧张的材料制备工作。

这些材料专家,无论是资历还是能力,都比徐洲要强很多。

徐佑虽然无法在材料制备上帮上什么忙,都仅仅通过这些天在他们实验室的实习,也学到了非常多的宝贵经验。

终于,在历经重重困难之后。

第一个新的、可能具备高温超导性质的材料,被成功的制备了出来。

在软件仿真模拟的预测中,这种物质的超导临界温度,达到了150K。

上一篇:双重入侵时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