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可乐要加糖
而其他的实验组成员们,即使没有徐佑那么突出的贡献,但也都为这个课题付出了自己的努力。
在短暂的庆祝后,王相武也很快决定,将这一成果告知给韩书斌院士。
“因为是内部的课题项目,先不用太注重格式,把关键的理论、图像、实验数据表示上去就可以。等之后正式上交项目论文的时候,我们再提供标准的论文也不迟。”
王相武知道,在遥远的大洋彼岸,米国也一定在进行着新一代量子计算机的研发。
在这关键的时刻,每一项新技术的突破,都是非常重要的。
毕竟不是向期刊上投递论文,就不需要那么去注重格式了。
韩书斌在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也立即邀请王相武实验组来到华科院。
毕竟有些东西,仅仅通过论文是无法完全体现的,还需要进行更详细的交流才可以。
到了约定好的日子,王相武是带着这个项目的核心成员,一起来到了华科院。
作为新型光源结构的设计者,徐佑自然也在其中。
办公室内,韩书斌一边喝着茶,一边等待着王相武实验组的到来。
“蓟大的科研团队最近表现确实不错。上一次乔森实验组,在超导量子领域做出了不错的实验成果。这一次,王相武实验组又在光量子领域有了突破。”
第130章 天才的想法总是难以理解
韩书斌一边品着茶,一边和他的助理刘娇聊着天。
“是啊,韩院士,蓟大理论物理这块确实做得很好,也怪不得物竞保送生,都倾向于选择蓟大的物理系。不知道我们国科大,什么时候才有录取竞赛保送生的资格啊。”
在当前的政策之下,通过竞赛保送的学生,只能在菁华和蓟大两所学校中进行选择。
这也导致其他的学校,无法获得更优秀的生源。
“刘娇,我也很羡慕菁华和蓟大的生源。我相信随着国科大的发展,我们肯定会逐渐追上菁华和蓟大。到那个时候,尖子生报考国科大的意愿也会逐步提高,我们的分数线也会上来。我相信在未来的政策中,国科大也会成为保送生的一个选择。”
“是的,韩院士。等到了那天,相信我们华夏的科研环境,也绝对不会比国外的差了。”
这个时候,王相武实验组已经到达了国科大。
“韩院士,王相武教授的实验组要到了,我去楼下接他们一下。”
“好的,刘娇,你快过去吧。”
刘娇来到楼下,等待着王相武实验组的到来。
看见一行人走过来,刘娇上去询问道:
“请问是蓟大王相武教授的实验组吗?”
王相武微笑道:“是的,我就是王相武,您就是刘娇女士吧?”
“是的,请跟我来吧。”
刘娇正要带着大家上楼。
这时,却发现,在王相武实验组的成员之中,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你是……徐佑?”
徐佑也认出了刘娇,连忙打招呼道:
“刘老师好,我又过来了。”
此时,刘娇的心里有非常多的困惑。
这个徐佑,不是乔森的学生吗?
怎么这一次,又跑到王相武实验组里面了?
但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刘娇也没有问什么,还是面带微笑的带着大家上楼了。
刘娇带着众人来到韩书斌办公室,韩书斌也起身和王相武打着招呼。
“您好,王教授!”
“韩院士,您好!”
韩书斌和王相武紧紧的握手,并招呼大家落座。
在这之前,王相武也只是在电视上和一些会议上,见过韩书斌,还没有和韩书斌这样面对面的交流过。
而此时,韩书斌也终于注意到了,藏在众人后面的徐佑。
“徐佑?你怎么也过来了?”
王相武闻言也有些诧异,他也没想到,韩书斌院士竟然还认识徐佑。
“韩院士,我在这个课题中,也跟着做了一点儿工作,所以就一起过来了。”
徐佑不敢贪功,将自己在实验组的地位轻描淡写的描述着。
王相武等人听到徐佑的话,却都是有些哭笑不得。
要是连做出新型光源设计图的徐佑,都只是算“做了一点儿工作”的话。
那实验组剩下的成员所做出的工作,岂不是更加的不值一提了。
韩书斌并不知道,徐佑在这个课题中到底担任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听徐佑这么说,韩书斌也下意识的觉得,这一次徐佑确实没有那么大的作用。
毕竟这一次,不像上一次乔森仅仅带了徐佑一人过来。
待大家都落座之后,韩书斌开始和王相武进行着交流。
“王教授,我看了一下论文中的内容,觉得还是非常的具有突破意义的。无论是在基础物理领域,还是在实用量子技术中,这都是一项重要的研究成果。”
“感谢韩院士的肯定。能够为海岛项目作出一份贡献,我们实验组的全体成员都是非常荣幸的。”
“王教授,能说一下,我们实验组是怎么产生的灵感,能设计出这样一款新的光源结构的呢?”韩书斌问道。
对于整篇论文的内容,韩书斌最感兴趣的,无疑就是新型光源的设计了。
韩书斌自然是能够理解其中的道理。
但如果让韩书斌去设计,也是很难想出如此巧妙的设计方案的。
这就有点像,一个学生见到一个陌生的题型,并没有任何的思路,只是在看完解析后,才知道应该怎么去做,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去做。
但那种第一次见到陌生题型,就能想出解决方法的能力,却是非常难以学习的。
这也是科研工作中,非常难得的一种能力。
“韩院士,这个问题,还是让徐佑去回答更合适一点。”
毕竟这个新型光源结构,并不是王相武设计出来的。
他也无法解释,徐佑到底是如何想出如此天马行空的设计方案的。
韩书斌闻言又是非常诧异。
“哦?这么说,这个光源结构,是徐佑设计出来的?”
“没错,我也收回一下刚才徐佑说的话。在整个课题的进行中,徐佑虽然不是在实验室中工作时间最长的一个,但绝对是做出最关键贡献的一个人。”
“没想到这一次又是你啊。徐佑,快说说你当时的想法吧。”
王相武等人并没有明白韩书斌话中的意思。
其实王相武他们,对于乔森实验室所做的课题,也是并不清楚的。
即使他们来自于同一所大学,但因为实验室不同,各自的课题都是处于保密的状态,所以彼此间是不会进行交流的。
听到自己的名字被点到,徐佑也只好出来回答了。
徐佑只记得在当时,自己的注意力非常的集中,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到了那神奇的心流状态之中。
这种心流状态非常妙不可言,在这样的状态下,徐佑只感觉自己的大脑,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效运转状态。
当然,单纯是心流状态还是不够的,充足的知识量也是一个必要的条件。
徐佑回想着自己当时的感觉,向韩书斌讲述着自己的设计思路。
“嗯,的确是非常巧妙的设计,理论基础也非常的扎实。不过我还是不太理解,你是如何获得这样的灵感的。这可能就是天才的特质吧,要是问爱因斯坦是怎么想出相对论的,估计他自己也未必能解释清楚。”
徐佑闻言也只好笑了笑,毕竟总不能说,自己进入到心流状态中了吧。
“对了,徐佑,这一次的课题成果,没有投《Nature》什么了吧?”
第131章 终于有了大一新生的感觉
“嗯,这一次没有了。因为本来就是海岛计划的课题,肯定是不会对外公布的。”
“好的,我知道了。”
在这之后,韩书斌继续针对这个课题中的成果,与王相武等人进行更细致的交流。
除了徐佑的关键设计之外,王相武、吴鸿,以及其他的实验组成员,也在课题之中做出了一些具有创新性的成果。
“王教授,非常感谢您的实验组,能够做出这么具有突破性的成果。回去之后还请您提交一份详细的论文材料,在完成审批后,这项成果会正式纳入到海岛计划中。”
“好的,韩院士,回去后我们会尽快完成论文,发送到您的工作邮箱之中。”
众人正要离开时,韩书斌突然叫到了徐佑。
“对了,徐佑,你要是没什么事情的话,先留下来,我有些事情要跟你说。”
“啊,好的,韩院士。”
徐佑不知道韩书斌要和自己说什么,但既然是韩书斌亲自要留自己,肯定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说。
“那韩院士,我们就先回去了。”
王相武也知道,韩书斌是有话要和徐佑单独说,他们也不好再留在这里。
待王相武等人离开后,韩书斌对徐佑说道:
“徐佑,你之前投《Nature》的那篇论文,可以准备给他们发修改版了。”
“韩院士,现在已经没事儿了吗?”
“我们的团队检验了一下铁原子簇在超导量子计算机中的应用价值,确实是有很大的前景的。不过也不用担心,还是有很多关键的地方,是无法在论文中体现的。前几天乔森教授跟我说,《Nature》这边已经在催你论文的修改进度了,你也不需要再拖下去了。万一成果真的被抢,那找谁也说不清楚了。不管怎么说,我们已经走在了前面。”
韩书斌知道,就算这个消息真的已经泄露出去,被其他科研人员重现这个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