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965章

作者:兴霸天

如今京师本地的土地神复苏,成为了座上宾客,能够宴请神仙,让他成仙得道的梦想,顿时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

土地神倒也乐意。

换成天地剧变之前,凡间天子,还真的看不上小小的土地,尤其是占据南瞻部洲绝对主宰的中土王朝。

嘉靖盛情邀请,祂自是欣然赴会,这一日更是共同用膳,只是看着面前清一色的斋菜,并未动筷。

倒不是看不上素席,实际上这些菜肴,绝不似表面那般朴素,而是御厨将各种山珍海味熬出最精华的汤汁,加入到素膳当中。

其中最简单的一盘豆腐,都要十几只山雉来配,看似寻常,实则极为奢靡。

这一桌“素膳”的花费,都是上百两银子,达不到慈禧太后一顿要吃掉两百两银子的地步,但也够三四个县令一年俸禄了。

嘉靖对自己,从来是不吝啬的。

不过土地神显然对这些精致的佳肴不太感兴趣,并未动筷,酒水也只是沾了沾嘴唇,就不再多喝。

嘉靖看了后,笑容微微收敛:“这御膳可是不合土地神祇的心意?”

土地神没有否认:“我等乃神道之体,确实不耐凡间酒食。”

嘉靖看向酒水:“这百花仙酿采百种灵花,以茅山秘法酿制而成,也不入神祇的口?”

土地神解释:“茅山所传,乃玄门正宗,源远流长,小神品此美酒,本是荣幸,然天地污浊后,此等灵酒也沦为凡品了……”

嘉靖一想到自己这些年所用的,也都是凡俗级别,并无想象中的灵性,顿时有些悻然,又许诺道:“今山神土地多有显灵,却终究不出庙宇,神道即便复苏,也处境艰难啊!朕已下旨,令各地官员,领百姓诚心祭祀,护各地平安!”

土地神起身谢礼:“多谢陛下,然吾等神力有限,可尽力显灵,是否能护得各地平安,实在难以保证!”

“土地神祇过谦了……”

嘉靖其实知道土地神不堪大任,故意抬高对方,再安抚几句后,趁机询问道:“朕久闻昔日东胜神洲,有三岛十洲,仙翁圣老,不知是何等景象?”

土地神道:“小神也不曾亲自去那仙家胜地,只是听闻海外蓬莱、方丈、瀛洲三仙岛,多有祥云光满,瑞霭香浮,彩鸾鸣洞口,玄鹤舞山头,碧藕水桃为按酒,交梨火枣寿千秋,周天甲子难拘管,大地乾坤只自由……”

嘉靖露出由衷的向往之色:“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辉,朕甘愿弃了帝王之位,寻此等大逍遥,大自在!”

土地神笑笑不语。

嘉靖同样也是说说而已,他若不是凡间天子,一道圣旨就能动用天下的民力物力,与神仙只会离得更远,所以接下来才是正题:“朕的修行之道,土地神祇可有指点之法?”

土地神赶忙道:“小神任土地之责,不通金丹大道,不敢指点陛下。”

嘉靖看似漫不经心地道:“那李真人如何?他能将陷入沉寂的神祇复苏,是有大能耐的,可通金丹大道?”

土地神露出敬意:“李真人纯澈超然,世所罕见,于金丹大道的进境,岂是小神能够评价?”

嘉靖有些动容,他虽然一再高估,但见到一位正统神祇如此认可,依旧感到震惊。

同时又有些吃味,这土地神对于自己只是口头客气,对于那位才是真心尊敬,到底谁才是天子?

不过在得道成仙的大诱惑下,嘉靖很快收敛情绪,带着几分感慨道:“李真人自从与龙神入宫受封,又不见踪迹,想来若不是领了真人之位,早就云游四海,行医八方去了,对朕终究是不愿尽心啊……”

土地神这话不接了,低下头,狠狠喝了一口百花酿。

嘉靖有些不习惯这种话头落到地上,没有人接的感觉,却又无法逼迫,只能略带尴尬地带过去。

一顿没滋没味的御膳结束,土地神告辞离去,嘉靖回到精舍,到了太极八卦床上坐下,打坐片刻,突然开口:“吕芳,你说李真人何时才会再度入宫?莫非要等到龙神庙和真人府完工?”

吕芳伺立旁边,对于活生生出现在面前的神祇,这位一辈子在内廷呼风唤雨的大太监,也是免不了好奇的,但他最为重视的,还是这位万岁爷的修行之路是否能够顺遂,闻言立刻道:“主子既然想见李真人,何不直接相招呢?”

嘉靖沉声道:“李真人若是正在照顾龙神,朕这般相催,会不会坏了修行大事?”

吕芳温吞吞地道:“依老奴之见,土地神祇知道轻重,由祂传旨,当不会坏了事情,也能让李真人清楚主子的关切之心。”

嘉靖脸色舒缓下来:“你说得不错,朕这就下旨,至不济也让他给一个答复!”

……

“第七次尝试!”

宝船之内,李彦看了眼土地神的灵讯,理都不理,精力依旧集中到面前的灵鹤身上。

他的十指抚摸着这头灵宠的脖子,神禁“锁灵环”的光圈徐徐变形,但无论如何深入探索,总有一点核心坚守。

足足两刻钟后,在灵鹤感到某种危机弥漫,发出胆战心惊的鸣叫之后,李彦双手终于离开。

这代表着,突破神禁的尝试再度失败。

不过他心境平和,开始总结得失。

“这锁灵环妙用玄机,博大精深,用在控制门徒和灵宠上,实在有些暴殄天物,却被使用得颇为呆板,依葫芦画瓢,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基本可以确定,此法不是陶仲文的前世今生所创,否则‘七针制神’根本遏制不了灵鹤的作为……”

李彦思索片刻后,目光才回到嘉靖的邀请上。

“越是看到活生生的神祇,对于长生越是渴望,能忍到现在,倒也不愧是嘉靖了。”

是人都怕死,九五之尊更甚,因为他们的生活实在太好了,怎么舍得离世?

而三十多年的修道生涯,让嘉靖对长生的渴望,早已到了极致的地步,却又能按捺下来,这份忍耐力其实远非一般人可比。

李彦想着这位历史上公认的昏君,被后世冠以亡了大明的罪魁祸首之一的生平,其实是有些唏嘘的。

嘉靖其实和李隆基有些像,最大的缺点,不是别的,就是执政时间太长,死得太晚。

这个皇帝如果早死个二十年,那留在历史上的,绝对是明君形象。

嘉靖二字,出自《尚书·无逸》中“嘉靖殷邦”之语,意思是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

前期的嘉靖,很符合这个年号,史书中称其“力除一切弊政,天下翕然称治”。

这固然夸张,明朝的弊政到如今这个阶段,有些是很难解决的,但可以压制,嘉靖任用张璁、夏言为首辅,提拔诸多能臣,大力打压宦官,“严以驭官、宽以治民、整顿朝纲、减轻赋役”……

可以说除了明军太废,一时间实在纠正不过来外,其他方面都将国家治理得不错,所以史称“嘉靖新政”。

底子终究不同,想要像李隆基的治理下开创“开元盛世”,那不现实,但比起前面的正德朝,实在好太多了。

万历只看到这位皇爷爷的后半生不理朝政,没有注意到他的前半生,也是整顿吏治,振兴过国家的,当真是好的半点没学会,坏的学了个十足。

很可惜啊,如果壬寅宫变里的那些宫女,将嘉靖真的给勒死了,这会是一个死得很丢脸,但史书评价很不错的大明天子,小节有损,大节不亏。

结果没勒死,嘉靖反倒把转危为安归功于事玄之效,更加热衷于崇道,也渐渐听不进半点忠言逆耳,提拔了严嵩上位,后二十多年把天下弄得民不聊生,这么好的年号,最终变成了家家皆净无财用。

所以在李彦看来,嘉靖别说长生了,属实是活得太长了。

好在现在这个时期,百姓还没有被弄得家家皆净,而他也早就有了计划。

李彦伸手一招,将一只玉瓶握入手中,与对土地神的回复一并传了出去。

……

一个时辰后。

嘉靖欣喜的声音回荡在精舍,说出一件让身边宦官和起居郎都两股战战的喜事:“李真人要远程传功,指点朕炼丹之法?”

第1139章 嘉靖:严嵩,尝尝朕的丹药,是不是刮目相看?

“咳咳咳!咳咳咳!”

严府书房,严世蕃、鄢懋卿和不久前终于赶回的赵文华,围着严嵩,轻轻扶背。

但无论是亲儿子,还是干儿子,都没能止住这位阁老的狂咳。

最后还是请到府上的京城名医出手,才总算让上气不接下气的严嵩缓了过来,靠在躺椅上直哼哼。

赵文华尚且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低声询问:“爹爹这是怎么了?”

鄢懋卿嘴角微微抽了抽,一时间不敢回答。

严世蕃则忿忿地道:“那李时珍要教陛下炼丹,父亲他就成这样了……唉!”

赵文华这才明白,也闭上了嘴,不敢评价。

任谁都知道,嘉靖喜欢将仙丹赐给这位内阁首辅,以示恩宠,每每这位严阁老也会亲自服用,记录下各种反应,提醒陛下注意事项。

本来自从去年元日的赐丹后,这一年多来,嘉靖再也没有赏赐过丹药,结果现在居然要重新学习炼丹?

那很有可能,接下来某位试药阁老又要发挥作用了,而且相比起从前,新炼制的丹药将更加难熬,瞧把权倾朝野的严阁老给吓的……

惊惧的严嵩缓过气来,浑浊的目光突然定定地看向严世蕃,眼神里透出期盼来。

严世蕃毫不迟疑地避开,嘴里嘟囔了一句:“爹,你可只有我这一个亲儿子!”

严嵩气得浑身哆嗦,指了指他,说不出话来。

别说严世蕃不应,鄢懋卿和赵文华都缩了,心里还暗暗埋怨。

您老这奉承得也太厉害了,大明历代首辅,就没有一位到如此地步的,现在落得这般境地,又能怪谁呢?

眼见儿子们不够孝顺,严嵩深吸一口气,调整心态,倒是露出老而弥坚之色,稍稍直起腰来,看向赵文华:“东南局势如何了?”

赵文华早就有了准备,回答道:“禀告爹爹,局势微妙,那倭贼头目汪直实力强劲,虽有投诚之心,但也颇多忌惮,张经和李天宠更是反对招降。”

严嵩问:“胡宗宪呢?”

赵文华以前看不起胡宗宪,近来也认识到此人的厉害,立刻道:“胡宗宪主张招降,并利用汪直将其他倭贼剿灭,贼人自相残杀,必将折损麾下实力,最终空有官职许诺,也翻不起风浪了。”

严嵩微微点头,又摇了摇头。

严世蕃则冷笑道:“一厢情愿,陛下痛恨倭寇,群臣痛恨倭寇,那汪直一旦降了,恐怕等不到去剿灭其他倭贼,就会被杀了领赏!”

赵文华道:“汪直显然也有这份顾虑,因此屡屡派出使者,希望入京面圣,得到陛下首肯,才敢与谈判,不过依儿子看来,他终究是没活路的,无论是贼是商,朝廷都容之不下!”

严嵩夸赞道:“元质大有长进!”

赵文华脸上露出喜色,立刻拜倒:“全靠爹爹栽培!”

听这义子叫得比自己这亲儿子还亲热,严世蕃撇了撇嘴,鄢懋卿则必须证明自己的存在感了:“既然东南政见不一,贼人游移不定,正是我们出手,将张经党羽扫开的大好时机!”

严世蕃还记挂着江南织造局的庞大利益,要在里面分一杯大羹,立刻道:“不错,利用汪直,先乱了浙江,我们的人就能顺利进入。”

严嵩缓缓地道:“那何人能收拾乱局呢?”

严世蕃闻言一怔,张嘴就要说出几个人选,但最终还是咽了回去,显然并无把握,脸色沉了下去。

鄢懋卿则道:“先将张经一党平了,再平倭寇也不迟?”

严嵩微微摇头:“倘若乱局一发不可收拾,江南织造局肯定是开不成的,明年的国库将更加空虚,长而久之,会越来越难啊……”

赵文华眼珠一转,开口道:“爹爹若是信得过,孩儿愿再往东南,竭力平定乱局。”

严嵩凝视着他,倒是透出几分期许:“你准备如何做?”

赵文华道:“两打一压,除去张经和李天宠,拉拢胡宗宪,现在胡宗宪不愿意入我严党,等到上了船,想下去也下不去了!”

上一篇:这个皇帝太刚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