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691章

作者:兴霸天

“朝廷无道,残害忠良,‘佐命’何在,大逆何在?”

第806章 鲁达:劫法场!丁润:杀狗官!“佐命”:冲皇宫!

“满朝文武,大多奸邪,那坐在皇位上的,也不是被蒙蔽了圣聪,根本是个弑母无道的昏君!”

“众兄弟先劫了法场,将高青天救出来,再反了他的!”

大汉一拳砸在桌上,碗筷砰的一声跳起,若洪钟般的声音响起。

换成平时听到这等言语,四周的人肯定吓得骇然失色,匆匆报官,但此时围在身边的几人喝着酒,吃着肉,却是露出理所当然之色:“鲁兄说的是,正该如此!”

呼应最为响亮的,是一个紫黑阔脸,鬓边生有黑毛红痣的汉子,名叫刘唐,本是准备北上投晁盖的,途中得知高青天被朝廷污蔑,立刻过来保护。

场中还有两人,一个浓眉大眼,面皮微红的叫李俊,从浔阳江上而来,与张顺张横也有交情,最后一人年纪最小,尚未及冠,却已是敢打敢拼,正是江南本地人石秀。

一路上人群聚聚散散,有一腔正义热血的,也有邀名寻利的,鲁达心里敞亮,最终商量大事时,就带上了刘唐、李俊和石秀三人。

令他开怀的是,这三位听到骂官家,劫法场,不仅毫无惧色,更是开始出谋划策。

刘唐就道:“我已经打听清楚了,高青天如今被关在大理寺狱内,说是在会审下已经定了罪,再过些时日就要行刑,必须救他出来!”

鲁达则考虑好了:“到时候兄弟们打扮成商贩小厮,混在人群中,围在法场四周,待得一声哨令,就冲杀进去,将高青天救下!”

李俊则道:“如今民怨极大,衙门口天天堵满了人,按理来说,‘谋逆之人,决不待时’,早该押赴市曹斩首施行,高青天行刑的时间却久久未定,我担心朝廷见势不妙,直接在狱中行刑,害了他的性命!”

石秀变色:“那我们要快点下手!”

鲁达瓮声道:“如果三日内还不定刑期,我们就干脆冲入大理寺狱内救人!我也晓些兵事,这几日特意去禁军营地转了转,他们搬入江南后,至今还水土不服,便是那衙门的护卫也极为散漫,若有上百兄弟,就足以冲入大理寺衙门,杀个进出!”

这比起劫法场的凶险,有过之而无不及,石秀的眼睛却大亮:“好!就这么办!”

相比起鲁达遇事粗中有细,但往往不顾头尾,李俊考虑得更加详尽:“无论是劫法场,还是冲进大理寺狱,我们都得寻好退路,救出高青天之后,该怎么摆脱官府的追捕?要将高青天送往何方?还有高青天在汴梁的家人,万一已经被官府拿了,该如何继续营救?”

刘唐提议道:“摆脱官府的追捕倒是简单,在城中多放几把火,不怕官兵不去救!”

鲁达瞪起眼睛:“放火不行,我们要救的正是百姓心里的青天,你放火烧死了人,反倒害了百姓性命,岂不是为高青天脸上抹黑?”

刘唐哼了声:“现在去官府闹的,见不到多少金陵人,他们那般冷漠,放火怎的不行!”

石秀不高兴了:“刘兄这话未免不地道,我们江南人赋税本就较其他地方更重,自从那昏君南下,日子过得更差,若是连饭都吃不饱了,哪还有力气去堵衙门?”

刘唐不同意:“正因为如此,才更要堵衙门,为高青天这种好官撑腰,越是没有血性,越是活不下去,老子一把火多烧些地方,提一提他们的气!”

石秀大怒,一把扯去上衣:“刘唐!我倒要让你见识见识,什么叫血性!”

刘唐咧嘴狞笑,也猛地站起:“毛还没长齐的小子,我怕你怎的?”

眼见两人三言两语间就要打架,鲁达和李俊脸色变了:“怎的就吵起来了?”

鲁达沙包大的拳头已经握紧,李俊知道四人谁也不服谁,未免沦为一盘散沙,赶忙提议道:“我有两位好友名童威、童猛,做贩卖私盐的生意,在金陵有些门路,可带着高提举走水路去往江陵一带,避过官府的搜捕,只是在此之前,倒是要请刘兄在船坞放一把火,将朝廷如今新造的船只给烧一烧!”

刘唐有了台阶下,倒也点点头:“好,这事包在我身上!”

李俊道:“船坞不止一处,想要全部烧了肯定办不到,到时候肯定还是有官兵前来追捕,石兄弟是本地人,这几日还要带着我们熟悉水路,提前找好小道。”

石秀眼珠转了转:“我们也可以多准备几套囚服,到时候给弟兄们换上,分船而走,散了官兵的注意!”

李俊赞道:“就这么办!但江陵也不是久留之地,最终把高青天送到何处,还有他的家人该如何保护……我也没有想好,三位有什么主意?”

鲁达断然道:“送高青天北上回燕云,天下能护住高青天的人,我最信乡军总教头林义勇!”

“哈哈!说得好!”

他话音刚落,大笑声从外传来,在四人的勃然变色中,一位大脑袋的魁伟男子,走进了这个偏僻秘密的议事地点。

“杀!”“且慢!”

石秀面色一厉,都准备出手了,还是李俊眼前一亮,看着这位在通缉告示中叱咤风云的人物,抱拳道:“可是丁阎罗当面?”

“正是我,来此认识一下诸位!”

来者当然是丁润,点了点头,毫不客气地坐下。

不仅刘唐和石秀赶忙侧身让到一旁,就连鲁达都露出尊敬之色:“丁阎罗诛杀荼毒百姓的狗官吴居厚,更带着梁山泊的好汉助乡军光复燕云,实在是人人敬佩的英雄豪杰,今日见得,是我等的幸事!”

丁润咧嘴道:“过奖了!人人敬佩谈不上,朝廷中人可是对我恨之入骨呢!不过我要的就是他们的痛恨,这些狗官,满口仁义道德,一味排挤迫害,正是要狠狠地杀一杀,才能让他们有所收敛!”

鲁达、刘唐和石秀听着大为赞同,李俊眉头微动,隐隐猜到了对方的想法。

果不其然,丁润开口道:“你们刚刚的话我听了,高青天的家人我也早已派人送去了燕云,只是关于劫法场,分散官兵注意力,我却有另一个法子!”

石秀大声道:“请丁大哥赐教!”

丁润也不弯弯绕绕,直接道:“此番高提举下狱获罪,就是因为没有遵守那些金牌旨意,让这个无能的朝廷和荒唐的昏君颜面无存,还有不少奸臣在其中作祟,既然要吸引官兵的注意力,何不将这些狗官都给杀了呢?”

李俊验证了猜测,神情还算淡定,鲁达三人则是心头一震,然后摩拳擦掌起来:“说得好啊!要杀哪些狗官?”

丁润是有备而来:“先有阉狗梁师成,以昏君之名,令大名府王继英抓捕高青天,如今回了宫城,已经升为内侍高官官都知……此人该杀!”

“再有御史王黼,在朝堂之上污蔑高提举与‘佐命’勾结,意图谋反,莫须有也可定罪……此人更该杀!”

“还有那宰相何执中,如今曾布和蔡卞都已请辞,就怕背上千古骂名,范公每日拖着病弱的身体去皇宫,是要死谏了,唯独何执中一味装聋作哑,迎奉上意……此人也该杀!”

换成旁人,怕是吓得要死了,四人本就为高俅的遭遇感到义愤填膺,再加上骨子里都有股天不怕地不怕的劲,立刻兴奋地道:“正该如此!”

丁润道:“不过如此一来,帮手一定要多,我已经聚集了一批好手,你们也各自带上些好汉子,咱们一起轰隆隆地闹一闹这京师!”

四人重重点头,立刻去招人。

李俊带了关系要好的童威、童猛;石秀选了同为金陵本地人的马麟、重义气的军户欧鹏和庄家田户出身的陶宗旺,鲁达也看上了两个威风凛凛的汉子,一名吕方,一名郭胜,都有身好武艺。

倒是刘唐人生地不熟,所见的江湖子,又难当杀官大任,最后只选了位江边的好汉王定六。

再度聚首时,队伍已经壮大起来,丁润的身边也站了樊瑞、项充和李衮,他回到燕云后确定了高俅被抓的消息,只带了一位樊瑞,项充李衮是途中偶遇的,一见投缘,一并南下。

“跟我走!”

“噢!!”

眼见众多好汉为了营救高青天齐聚一堂,丁润振臂一呼,也不废话,就准备带着他们先去屠了一家狗官试试手。

然而刚刚出了据点,却见月色之下,一道宽袍身影负手立于前方,顿时又惊又喜:“‘佐命’前辈?”

离得最近的鲁达和李俊发现,这位丁阎罗喜悦的神情,恰似他们之前大喜过望的表现,听得称呼才恍然大悟。

朝廷污蔑高青天与大逆“佐命”勾结,他们这段时间也念叨过这位的威名,现在如愿以偿,“佐命”真的现身了!

由他带队杀狗官,更是手到擒来……

等等!

下一刻,众人的脸色变了。

因为他们发现,这位所看的方向,既不是行刑法场或大理寺狱,也不是贪官的府邸,而是一座京师里最为醒目的地方。

大宋皇宫!

第807章 “佐命”包围了大宋皇宫

“金陵终究不比汴梁啊!”

赵佶躺在自己的寝宫福宁殿内,看着那简陋的梁顶,再想到宫殿的格局不遵礼制,心头涌起不满。

历史上的南宋皇城,是史无前例的“坐南朝北”,没有“左祖右社”,也不是南北中轴线、东西对称的格局,可以说处处违背礼制。

这不是特立独行,更不是“有朝一日北定中原”的志向,而是无奈之举。

讲白了,就是因为赵宋皇室一路南逃,仓促之下来不及提前规划,因地制宜地修建了宫城,许多礼制自然没办法遵守,只能凑活着用。

同样的道理,这个世界的赵佶跑路时,虽然不像赵构那般慌乱,但在金陵仓促选建的皇宫,也有许多不符礼制的地方,关键是住得还不舒坦,与汴京里面原本都要完工的延福宫一对比,赵佶的心就揪了起来。

再想到韩忠彦、曾布、蔡卞都请辞,范纯礼死期将至,原来阻挡他的重臣已经全部去位,倒是以何执中为首的江南派系飞速坐大,迟早会尾大不掉,心中那个念头愈发强烈起来,开口道:“将梁都知唤进来。”

梁师成很快带着喜色走入殿内,跪下叩首:“奴拜见陛下!”

赵佶看着这个破格提拔,注定接替童贯杨戬等人位置,成为宫内大太监的内侍:“你从燕云回来时,是不是亲眼所见,百姓在汴河边翘首以盼,期待朕回去?”

梁师成瞳孔微缩,暗道不妙。

他回来后能升为都知,一来是协助抓捕了高俅,迎合了圣心,第二则是报喜不报忧,连内侍郑途之死都被遮掩过去了,称是战乱遇害,至于各地百姓,那对陛下自然是热烈欢迎的,毕竟天子是所有臣民的君父,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嘛!

梁师成很清楚,自己必须粉饰太平,假使愚蠢到将河北大名府里的所见所闻如实禀告,尤其是百姓的群情激愤和蔡京的肆无忌惮,那么别说升官,下场肯定是被直接打死。

可现在扯谎的后患来了,眼见赵佶居然动了回汴梁的心思,他心头大急,却又不好扯谎,只能露出欢喜之色:“陛下不知,奴等的官船驶过汴河时,沿途的百姓以为是陛下的御驾,那真是人山人海,旗帜招展啊!”

赵佶满意地点点头:“看来他们也是知道,若不是朕及时南下,辽军一定施尽全力进攻汴梁,倘若京师被破,生灵涂炭,朕又于心何忍?”

梁师成这种良心早就喂了狗的人,听得都有些不适,调整一下情绪,以最热情饱满的声音道:“陛下如天之仁呐!”

赵佶笑着摆了摆手:“那倒不至于,朕原本也有担忧,百姓会被谗言误导,不理解朕的一片苦衷,听了你们的禀告,才算是安下心,这江南之地潮湿炎热,不可久居,我们还是要回去的!”

梁师成抿了抿嘴,鼓起勇气:“请恕奴斗胆,陛下若是回了汴梁,可千万不要被市井小民的话语影响了圣心,他们除了恭迎陛下回归,还对高俅多加赞誉,称其为北伐的英雄……”

听到高俅的名字,赵佶脸上的笑容顿时散去,恨恨地道:“他又算什么英雄,若不是朕宽仁赏识,他至今还是个低贱的小厮,忘恩负义的市井小奴,竟敢跟‘佐命’勾结到了一起,朕真是错看了人!”

他是真龙天子,九五之尊,结果迁都南逃,高俅是市井小奴,幸臣出身,结果光复燕云,偏偏高俅还违抗了自己的旨意,然后取得了这番成就……

如果不治其一个大罪,并且堵住天下悠悠之口,史书上会怎么写?

高俅必须死!

梁师成不知赵佶心中所想,只是故意道:“陛下宽宏,只是民情确实激荡,至今衙门前还有不少为高俅请冤之人,高呼莫须有不服众,奴看得痛心,却是半点不敢瞒陛下的!”

赵佶嗤笑道:“你担心什么,他们堵在衙门口闹一闹,过一阵也就散去了,难道还有人敢来宫城闹事不成?”

对于莫须有的事情,赵宋皇室是很有经验的,远的不说,狄青和王德用就是最好的例子。

那两位都是枢密使,位极人臣,都立下赫赫战功,也都在毫无证据的情况下被污蔑谋反,当时也有过一段民情沸腾,尤其是狄青,最后又如何,不都是过去了么?

相比起来,高俅虽然此次有了光复燕云之功,但无论是官职能力,还是威望影响,跟狄青是远远无法比较的,狄青都死了,还缺小小的高俅?

至于赵宋百年的皇权威仪,被一个踢蹴鞠的打翻在地,更是考虑都不会考虑的荒谬事情。

“报——!”

然而就在这时,殿外的内侍匆忙走了进来,低声道:“陛下,宫外有贼人动向,杨指挥有要事禀告!”

赵佶一怔,脸色顿时阴沉下来:“让他进来!”

很快执勤的班直指挥使走入殿内,来到赵佶面前跪下:“臣拜见陛下!”

如天之仁的赵佶厉声道:“到底怎么回事?难道那些乱民,敢在宫门外喧哗?”

班直指挥使顿了顿,声音里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颤抖:“回禀陛下,不是百姓闹事,是大逆‘佐命’带着一群逆贼,现身于宫城之外,似要强闯大内!”

上一篇:这个皇帝太刚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