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540章

作者:兴霸天

从二品的御史大夫,就是这样的例子,在北宋前期只作为加官或检校官带宪衔,非职事官,讲白了就是为了增加某个官员的地位,予以加官,就会让他权御史大夫,而宋神宗曾经想让司马光当御史大夫,遭到了宰相反对,到了中后期就再也没人当过,所以御史中丞就是御史台的最高领导者。

这个职位一般是以谏议大夫、给事中、尚书侍郎、六部郎中、知制诰等资格充任,赵挺之就是吏部侍郎充任御史中丞,这位紫袍大员第一时间赶到太学坐镇指挥,可见御史台对于这起案子的重视。

想想平日里其他部门执政的效率,兴起大狱却这般兴奋,丁润都撇了撇嘴,露出不屑。

当然,他知道自己是招惹不起这帮御史的,往后退去,缩了缩脑袋,尽量将自己隐入人群。

李彦也平静围观,目送御史们兴冲冲地涌进太学,然后就发现一位书童打扮的人找到面前:“可是林公子当面?我是赵府仆役,我家小郎命我将此信交给林公子。”

李彦接过信件,展开细细看了一遍:“是赵郎君送来的,他被赵中丞禁足在家,向我致歉。”

丁润道:“赵中丞看来很疼爱这个儿子啊,估计这段时间都会让他在家躲避风头,不再露面……”

李彦道:“不仅是他,之前不少太学生出去后都未回来,这就是权贵子弟的退路了,往家中一藏,御史还不至于因为太学生行贿之事去搜查府邸,这场风波就过去了。”

丁润耸了耸肩,准备开溜:“林公子,我们也出去避一避吧,去御拳馆看看如何?”

李彦目光微动:“不急,赵郎君的信中,给了几名太学生情况,他们已经退学。”

丁润脸色沉下:“夺了别人的上舍名额,还逼着退学?这是把人往绝路上赶啊!”

李彦道:“是不是那七位行贿的学子逼迫退学,目前还不得而知,我准备先去这个地址,了解一下情况。”

丁润道:“一起去吧,等会吴龙图问起来,也能说去查案的,省得他又多言……”

两人走出太学,来到马厩取马。

丁润骑上开封府衙的良驹,看了过来:“林公子还在租马么?”

李彦骑的马匹就较为普通:“京师内租马方便,日后再买一匹好马吧。”

北宋的马政实在一言难尽,以致于权贵子弟花费重金买来的好马,在李彦眼中都很差,那么在大唐都显得极为醒目的狮子骢,显然不便取出,所以他出入一直是租马骑乘。

好在汴京的租马业务是极为发达的,各种马匹和驴子一应俱全,如他这种当地有名的客户,更是随取随用,租借方便。

两人汇入到繁华的街头,一路往外城而去。

出了东门,再策马行了两刻钟,到了信中指明的地点,一片偏僻的租房区域。

此地和最初洞云子刺杀公孙昭的地方,距离不远,只是人流要相对多些,行走的百姓精神面貌也好,不少男子头上还簪花。

然而丁润的目光,恰恰落在那些男子的簪花上,眼神逐渐警惕起来:“小心些!这里恐怕有明尊教的人盘踞!”

李彦眉头扬起,低声道:“摩尼教?”

丁润冷声道:“不错,此教原身正是摩尼教,不过现在民间一般称其为明尊教,‘若有明使,出兴于世,教化众生,令脱诸苦’,皇城司以前的一大要务,就是禁绝这鼓动叛乱的邪见。”

李彦微微点头,不得不说,之前皇城司的目光还是挺准的,因为不久后就要发生那起威震东南半壁,从根本上动摇了北宋王朝统治的方腊起义。

说到方腊起义,自然避不开摩尼教,不过还要联系到唐朝的一个人,也是中国历史上女性自称皇帝的第一人。

这女子借助摩尼教和道教阁皂宗(灵宝派)的信仰发动起义,名叫陈硕真,自称九天玄女下凡,展示种种神迹,不少大唐官员还真的畏惧她有天命在身,不敢与之抗衡。

结果成也迷信,败也迷信,唐军前去围剿,一颗陨石天降,正好砸落在陈硕真的军中,起义军认为天命不再,士气瞬间崩溃,几乎全部投降,这场发动在李治刚刚登基不久的起义,就被镇压下去。

但陈硕真虽然失败了,其留下的影响力却还在,方腊最初起义的根基,就与她有关系,“唐永徽中,睦州女子陈硕真反,自称文佳皇帝,其地相传有天子基、万年楼,腊益得凭籍以自信。”

后世一提到方腊,往往将之当成摩尼教的首领,但其实并没有实质的证据证明,方腊是一位摩尼教徒,也没有证据证明,他最早聚集起义的千余人是摩尼教徒。

更可能的情况是,方腊最初利用了摩尼教的影响鼓动人心,后来势力膨胀后,也吸引了不少真正的摩尼教徒,才被当成摩尼教起义最具代表的人物。

讲白了就是利用与依附关系。

而现在所见的教徒,才是真正的摩尼教,也即是明尊教弟子。

随着逐渐深入,李彦也发现了多名头戴簪花的男子重复出现,似乎在巡逻警惕,他们佩戴簪花的位置和色泽,有着规律可言,看起来组织性相当严密。

丁润目不斜视,低声解释道:“明尊教中人,男教徒喜穿宽袍,为首者戴紫冠,次之赤冠,再次之青冠,女教徒则喜穿白服,后来被皇城司追查得多了,就以簪花辨识敌我,他们自以为隐蔽得很,早就被我师父查明了……”

李彦微微点头:“既如此,丁判官要不要回避下,我一个人先进去探一探?”

丁润咧嘴道:“岂能让林公子涉险?无妨,他们认不出我,即便认出了,也不过是砍杀一场的事情罢了!”

他没有穿官袍,又卷起袖子,双臂上的刺青露出,江湖子的气质突显无疑,确实不像是开封府判官。

当然,如果是有心人专门认了长相,还是避免不了被识破的,因此丁润正了正腰刀,浑身上下骨骼微微鸣响,露出兴奋之色。

李彦则带着些纯粹的好奇,来到了赵明诚查出的太学生地址。

宅门是敞开的,两人走了进去,就见前堂一块大石上,躺着一位赤着上身的年轻僧人,胸膛一起一伏,发出雷鸣般的呼噜声,另外有两位士子打扮的人,正在对弈。

眼见李彦和丁润走进,两人抬起头,其中一人起身,也是身材魁梧之辈,迎了上来:“两位面生得很,不知来我院中,所为何事?”

李彦道:“不知太学生吕学子可在此处?”

士子拱手作揖:“在下吕青,字师囊,原为太学内舍子,今已退学,阁下莫非是寻我?”

李彦颔首:“在下林冲,这位是丁润,就太学生遇害一案,特来查明情况,当时退学者共有七人,是否因为王铚等人行贿于国子监博士,舞弊升舍,后怕丑事败露,将你们逼走?”

吕师囊眉头扬起,有些诧异:“阁下倒是快人快语,这等事情也敢明言,不错,正是如此!”

丁润干脆问道:“所以王铚七人是你们所杀?”

吕师囊反问:“他们是怎么死的?”

丁润道:“身首异处,死于太学!”

吕师囊似笑非笑:“那恐怕是神明降罚,施以惩处,好叫两位知道,我等七人被逐,心灰意冷,不敢生事,唯独定远陈裕,欲效仿昔日的太学生虞蕃所为,击登闻鼓,状告不公……”

丁润奇道:“有这件事么?何时发生的?”

他在任的时候是没有收到这等状告的,之前公孙昭任判官时,更不会忽略这等大事,结果为什么毫无波澜?

吕师囊满是悲伤之色:“第一日的状词,被开封府衙韩判官收下,第二日陈裕想再去开封府衙寻公孙判官,途中就被拖入无忧洞内,第三日后院中,我等见到了他那死不瞑目的头颅……”

说到这里,身后的呼噜声停止,院内陡然安静下来,只余下吕师囊那似吟诵般的声音响起:“明使劝善,愿罪销灭,两位觉得,这是不是神明降罚呢?”

第609章 苦心积虑想要见我?那“佐命”就满足你们!

当雷鸣般的呼噜声消失,丁润的身体瞬间紧绷。

原本青石上呼呼大睡的和尚,缓缓起身,铜铃般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瞪了过来。

明明双方还有数丈之远,但那种感觉就仿佛有一头猛虎蹑步靠近,鼻腔中喷出的温热气息都缓缓打在颈脖上,下一刻就是择人而噬的扑击过来。

换成旁人,面对这般凶神恶煞的气势,恐怕要吓得跌倒在地,能慌乱逃窜都算是有勇气的,但丁润的反应只是舔了舔嘴唇,身体蓄势以待,眼神带着兴奋,依旧看着面前的吕师囊。

李彦更似对于和尚的苏醒一无所觉,淡然道:“首先我们暂且认定,目前所知的情况都是真实,并没有隐瞒……”

“那么陈学子击鼓鸣冤,却被贼人杀害,此等恶举若是王铚七人下令,他们死于太学,身首异处,实乃天理昭彰,报应不爽。”

“不过太学舞弊一事,涉及到的不仅是行贿的太学生,还有受贿的国子监官员,更有那接到状告却未上报的韩判官以及无忧洞贼子。”

“无忧洞贼人已被扫平,开封府衙的原判官韩修也下落不明,请问如你所言的神明降罚,在惩戒了七名太学生后,还要对受贿的国子监官员下手么?”

吕师囊吟诵般的姿态一顿,没想到会听到这样的问题,但他显然不能回答不是,立刻点头道:“不错!神明会继续降下神罚!”

李彦道:“若真是这般,吕郎君口中的神明还是公正的,我倒是担心区别对待,只敢遮遮掩掩地杀些还没有官身的太学生,不敢惩戒真正的贪官污吏。”

丁润咕叽一声,笑出了声。

虽然他也是官,还是个小贪了些的官,但仍然喜欢听这样的话。

吕师囊的脸色则阴了阴:“阁下此言,颇多讥讽,莫非是同情那些行贿的太学生?”

李彦不答反问:“我有一事很是奇怪,既然吕郎君认为神明降罚,惩戒奸佞,为何有人目睹宽袍铁面的反贼‘佐命’,现身于太学,疑为凶手?”

吕师囊正色道:“阁下又怎知,那位佐定天命之人,不是明王所派出,行走于人间的使者呢?”

丁润闻言讥讽道:“你们怕不是看‘佐命’没法辩驳,故意冒认威名吧?”

吕师囊微笑:“明王所为,与我等无关。”

李彦看了看他,继续问道:“且不说那些,外舍生朱武,你们可认得?”

听到这个名字,吕师囊顿了顿道:“朱武和陈裕同出定远,相交莫逆,听闻陈裕惨遭不测,深感悲痛……”

李彦道:“那相比起阁下口中的明王降罚,我倒是更相信,一个愿为挚友报仇雪恨的好汉,杀死了七名太学生,予以了相同的报应,但他的作为到底有没有为友人真正报仇,是不是被旁人利用,就有待商榷了。”

吕师囊神情不可遏止地变了,就想看向站在两人身后的和尚,示意动手,但不单是丁润似笑非笑,毫无紧张,眼前之人那股沉凝浩大的压迫感,更是让他有种心惊肉跳的感觉。

按理来说,他也是从小练习棍棒之辈,这位元觉和尚更是横行江浙无敌手的存在,没道理会怕眼前这两人,但不知怎的,吕师囊还是强忍住了冲动,辩解道:“没有人利用朱武,我们都为陈裕的遭遇感到悲痛……”

李彦总结道:“陈裕欲揭露太学不公,报官无门,反被残忍杀害,这等令人发指的事情,任何一个心怀公理道义之辈,都不会坐视不理!”

“而吕郎君口中的明王,若不只是满嘴虚言大义,也该为无辜者伸冤!”

“话到这里,多说无益,我们告辞了!”

吕师囊被堵得十分难受,却只能眼睁睁看着李彦和丁润转身离去。

之前与他对弈的学子名叫潘文得,走了过来,同样脸色难看地道:“那林冲怕是已经看出太学案的真相,我们利用朱武伪装成‘佐命’,杀死太学生,将事情闹大,岂能放他们离开?”

吕师囊看向和尚:“邓兄,你觉得呢?”

赤着上身,胸毛浓密的和尚一顿禅杖,隆声道:“这两人都是一身好本事,洒家以一敌二,稍显勉强,即便加上屋内的帮手,也没有十足的把握擒杀两人……”

吕师囊再不耽搁,举步走向屋内密道:“既如此,刚刚不动手是明智之举,速速离开此处,无论这些人看出了什么,只要此案闹大,把‘佐命’引出与官府对抗,我们趁机拿到主教所需的密诏,就是大功一件!”

……

“这群明尊教徒作案的目的,居然是为了引出‘佐命’?”

与此同时,李彦和丁润出了巷子,也开始探讨案情。

丁润首先放松下来,舒出一口气:“那个和尚不是易于之辈,屋内也埋伏了不少人手,刚刚没动手是好事,我可不想跟这群邪徒拼得两败俱伤……”

李彦问道:“丁判官不准备带兵过来围剿?”

丁润摇头:“来不及了,明尊教早就习惯朝廷的围剿,我们刚刚是恰逢其会,来之前根本不知道对方盘踞在此,所以双方都没准备,等现在调兵再去围住,对方早就跑远了。”

李彦看了看四周屋舍聚集,鱼龙混杂的场面,再看看不远处的水道,也认可道:“此处四通八达,退路极多,确实难以抓捕。”

丁润眉宇间有着煞气:“若非如此,这明尊教在各地流窜,广传教义,做了许多令人发指的恶事,皇城司早就灭此大患了!”

李彦道:“假神之名以行私欲,所做的危害,绝不比贪官污吏要小……”

丁润笑道:“林公子刚刚所言真是痛快,我最讨厌的,就是明明一肚子贪欲算计,偏偏满嘴仁义道德的人,不过这明尊教在市井九流之中颇多眼线,行事不择手段,我孑然一身根本不惧,林公子有家人在,还是要防备着些。”

李彦颔首:“多谢提醒。”

丁润又问道:“刚刚林公子所言的话,我大部分听明白了,但有些没弄懂,那七名行贿的太学生,是朱武所杀吗?为的是给同乡的好友陈裕报仇?”

李彦道:“凶手和表面动机确实是这样。”

丁润好奇心大起:“那深层次的动机呢?”

上一篇:这个皇帝太刚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