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452章

作者:兴霸天

林三道:“明日才是万姓交易,但今天不少摊子也有好物,买的价格也便宜,少了那些坑外州的。”

李彦失笑:“身为老汴京人,还怕被坑么?”

林三顿时骄傲起来:“是啊是啊……”

说话的时候,李彦已经找到了目标,军巡铺屋。

开封府坊巷间,每隔三百多步,就有一座军巡铺屋,里面有铺兵五人,负责巡逻警示,维持一方治安,类似于唐朝时期的武侯,职务都像后世的片警。

快活林出入口的百步外,就有一座军巡铺屋,三个铺兵松松垮垮地站在门外,聊天攀谈。

李彦再看向军巡铺屋对面,观察角度最好的一家店铺,倒是挺热闹的:“那里是做什么的?”

林三过去询问,很快回来:“新开的食肆,正在试吃。”

李彦点头:“进去看看。”

两人走进食肆,一股香气扑面而来,林三口水就流下来了:“原来是炙烤豚肉,好香!”

豚肉就是猪肉,这个朝代仍旧被视为浊肉,士大夫自矜身份,宴席请客是不上的,但对于老百姓而言,有肉吃就行了,在汴梁肉摊林立,每日消耗的猪肉数量极为惊人。

此时炉架上的猪肉焦黄,嗞嗞向下滴着油滴,店家抄起快刀,将猪肉片片切开,撒上了秘制的调料,给每个顾客端上:“祖上传下的梅氏猪皮肉,请品尝!”

由于是免费试吃,每个人只有一小块,但一口咬下,也是皮脆肉香,可口的汁水四溢,食客们大呼过瘾:“好吃!好吃!”

李彦也觉得味道不错:“铁锅普及后,以前达官显贵才能享受到的煎炒烹炸,进入千家万户,才能追求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现在的美食确实越来越多了,酒香也怕巷子深,店家倒是懂得变通。”

林三笑道:“七十二家正店都有招牌菜,各市口也有有名的杂食,后来的铺子想要招揽生意,不得不如此,只要食肆的名气打出去,生意会火爆的。”

两人说着话,李彦看向斜对面的快活林入口,默默等待。

果然不久后,有一群人奔出,脸上满是慌乱,分辨了一下方向,立刻往军巡铺屋冲去,双手挥舞地说着什么。

那些铺兵本来漫不经心的,但听了几句后,顿时勃然变色,往屋内呼喊几声,就往快活林里面跑去。

很快,另外几处军巡铺屋内的铺兵也出现,匆匆进入其中。

对方的动静太大,立刻吸引了这里的注意力,不少食客朝那边围了过去,林三也伸长脑袋:“二郎,我们要不要去看看?”

李彦默默记下从快活林内冲出人,到铺兵进入的时间,慢条斯理地将猪皮肉吃完,对着店家点点头,带着林三,融入到好奇的人群里。

“怎么了这是?”

“听说是向主事发了脾气,刚才看到他的那群恶奴,手上沾着血,怕不是又将人打死了?”

“那又算什么呢……”

外面还在瞎猜,刚刚的铺兵面色无比难看地返回,居然把守住了入口,对外呵斥道:“散了散了,瞎凑什么热闹!”

众人听了这话,反倒是更不离开了,拼命往里面瞅,就见到两侧的酒肆小厮匆匆出来,关上木门,之前的看客们挤在之间,大呼小叫。

这个阵仗更是让人浮想联翩,当场就有人叫囔起来:“快活林内到底发生何事,开盘了!开盘了啊!”

一群人涌过去,不放过每一次押注机会,但这回没有持续多久,就一哄而散。

因为一队整齐的人马从街边出现,飞快地抵达快活林外。

被困在里面的人不敢动弹,外面的围观群众也变为窃窃私语:“快班弓手出现了,这是大案啊!”

快班弓手,就是俗称的捕快,在各地县衙都有,听命于县尉,缉捕盗贼所用。

而此时出现的,则是开封府的快班弓手,出面负责的,都是较为严重的案件。

眼见他们抵达,铺兵如蒙大赦,迎上为首一位身材高瘦的绿袍男子。

刚要开口,绿袍男子就抬手制止:“进去说!”

听了那冷峻的语气,铺兵浑身一激灵,赶忙躬了躬身,将人往里面带去。

男子大踏步走了进去,左手摆了摆,手下立刻分出十名捕快,接替铺兵,将快活林的出入口把守起来,并且开始驱赶围观人群:“去!去!去!”

站得靠前的百姓,险些被粗暴的捕快推倒,忙不迭地往后退去。

李彦目光如炬,隔着人群往里面深深看了几眼,再打量了一下这些捕快的精气神,微微点头:“两刻钟时间就赶了过来,如果不是恰好带队办事,这份应变速度相当不错了。”

林三则庆幸不已:“二郎,幸好我们运气好,否则现在困在里面,恐怕就出不来,受那些凶恶的捕快盘查了,不过这快活林里面,到底发生什么事情了啊?”

李彦转过头,看向街道对面的铺子:“你对这里应该比较熟悉,这些铺子里面,印象中最早就开着的,是哪一家?”

林三仔细看了看,伸手一指:“应该是那家酒肆,原本生意很好的,自从快活林成了固定的瓦市,这酒肆的客人就少多了。”

李彦嘴角微扬:“进去坐坐。”

等到两人走入酒肆,里面已经三三两两坐了不少人,议论的毫无疑问是刚刚发生的事情。

若是坦坦荡荡,大家反倒没兴趣,越是捂得严实,就越好奇到底出了什么情况。

而正当众人议论纷纷时,掌柜突然嗤笑一声:“还用得着猜么?快班弓手都赶来了,这阵仗一看就知道,出事的只可能是向三黑子!”

酒肆一静,林三问道:“掌柜的,向三黑子是怎么个说法?”

掌柜冷笑:“手黑,心黑,连肠子都是黑的,吃人不吐骨头,可不是向三黑子嘛!他若不是有人撑腰,早被人拿了!”

有酒客笑道:“掌柜的你还弯弯绕绕,向主事不就是太后的侄子嘛,庶出的也是侄子啊!”

掌柜顿时闭上了嘴,只是拿着块抹布擦桌子,那动作多少带点个人情绪。

酒客们倒是兴奋起来,眉飞色舞,议论纷纷:“如果真的是向主事出了事,外戚在光天化日之下被杀,这可是泼天大案啊!”

北宋汴京城内的百姓,对于皇帝的敬畏比其他朝代是要少的,官家这个称谓有几分亲切感,宫内的消息也经常往外传。

比如宋仁宗好色,他跟后妃的那些风流韵事,就为老百姓津津乐道,而只要编得不是太过分,官府也不会理会,士大夫也在编各种文人笔记,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不独是官家,各种皇室绯闻也很多,外戚自然更是议论的一环。

当今向太后,是宰相向敏中的曾孙女,有嫡亲兄弟两人,而这座快活林的主事也姓向,从开办到稳定,短短半年时间,就将周围的生意抢了个干净,还开办赌戏博彩,若说他没有深厚的背景,谁也不信,目前市井中流传的说法,此人是向氏的庶出子,虽然在族内地位不高,却也是向太后的侄子,勉强算是外戚,专门出来做生意。

宋朝商人地位得到极大的提升,商人之子都能当宰相,外戚经商也不算特例,只是光天化日之下外戚被杀,那就是挑战朝廷权威的特例了!

此时李彦透过窗户,看向快活林的高台方向,目光平和。

那位绿袍男子,则站在高台正中,目光沉冷。

脚下是一具令人作呕的尸体,开膛破肚,鲜血淋漓,脖子处缠着一物。

男子俯身下来,毫不嫌弃地摸了摸,冷声做出判断:

“他是被人勒死的……用自己的肠子!”

第491章 大宋时期的李元芳?

快活林内。

新的一批开封府快班弓手赶到,将现场保护起来。

快活林外。

越来越多的围观者,从四面八方赶来。

汴京同样是百万级人口,如今的世界第一城,它的城市规模是比长安小的,人口不少分布在外城,可此时听到消息,那汹涌而来的人流,有种人山人海的感觉,原本门庭冷落的各家铺子顿时乐开了花,酒肆的掌柜更是装都不装,满脸笑容。

而人一多,胆子就大了起来,当确切的消息从快活林里流传出来,众人顿时拍手叫好:“向黑子死得好!”

“你们不知道,这笑面虎磨牙吮血,多么的恶毒,专挑官奴婢调教,不知死了多少,才养出了这些女飐,便是这般,快活林办了不出半年,就死了三四个有名的了……”

“府衙不管么?”

“他仗着太后撑腰啊,也没人报官,对外说那些女飐拿了酬银,回乡婚配,谁又管的了?”

“那有酬银吗?”

“有个屁,向黑子赚得盆满钵满,那些女飐卖命相扑,到头来穷得连女红都买不起,这消息才透出来的,后来那爆料的人也没了,不知死活!”

“啧啧啧,敲骨吸髓啊!”

李彦和林三旁听。

林三想到自己曾经那么喜欢的“赛貌多”,居然是假赛不说,还有这等悲惨的遭遇,顿时咬牙切齿地道:“真是死有余辜!”

李彦则知道这些话不能尽信,但继续聆听下去,从别人的口中又提取出不少重要的消息:“这案子会查下去么?死的是向三黑子,照我说,管他是怎么死的呢!”

“事情闹得这么大,凶手肯定是要抓的,不过现在的知府范龙图为官清正,不见得理会太后施压……”

“这就不懂了吧,太后支持旧党,范龙图是旧党,怎的不理会?”

“怎么又换知府了,这些年知府换来换去……”

“甭管知府是谁,断案的都是判官和推官,那冷面判官公孙昭,原是皇城司的勾押官,屡破大案呢,因功入开封府,此次有他出面,凶手怕是难逃喽!”

“公孙判官是好官,你们觉得他几日能破案?”

“开盘!开盘!”

……

李彦听得津津有味。

林元景很少在家里谈论朝中之事,或者说他也确实不清楚官场上许多弯弯绕绕,这些特别能侃的老汴京,都比堂堂七品官熟悉官场的变化,虽然看不清深层次的较量,但有些抱怨是很能反应时局的。

比如开封府知府的变换。

开封府尹不常设,真正管事的是包拯的那种权知开封府事,以待制(从四品)或少卿(正六品)以上的文臣差充,他们就相当于开封府知府。

没有真正府尹倒也罢了,关键是这个职位换得太频繁,北宋146年间,开封府知府有183任长官,后人统计,任职时间不足一年的共有127任,任职时间超过一年的有56任,任职时间超过2年的有6任,任职时间超过3年的只有5任。

正常来说,一个官员的任职应该是3到4年,开封府知府倒好,满足这个的就5任,最夸张的正是接下来的宋徽宗前期,从1101年到1105年,五年间换了15任开封府知府,平均一年换3个……

而不同的臣子办事方法肯定不一样,就比如包拯之后,是欧阳修以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事,两人作风恰恰相反,包拯是“以威严御下,名震都邑”,欧阳修是“一切循理,不事风采,京师亦治”,因此有“包严欧宽”的说法。

包拯、欧阳修这种倒也罢了,其他知府能否在短短的任职期间派上作用,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包括如今的开封府长官,赵佶刚刚登基时换上来,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的范纯礼。

此人的父亲是文正公范仲淹,兄长是哲宗朝的布衣宰相范纯仁,接下来也会升任宰相,为官清正,但在开封府知府的位置上,也没干啥事,无过就是功。

而百姓口中的另一位关键人物,则是原先任职皇城司,今为开封府判官的公孙昭。

内卫出场时,李彦就拿皇城司做过比较,因为这是中国正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独立情报机构,不受三衙监管,直属于皇权。

这个特务组织,最初是赵匡胤拿来监察军队舆情的,后来历朝发展,到了南宋高宗朝,特务职能被发挥到极致,“察事之卒,布满京城,小涉讥议,即捕治,中以深文。”

当时李彦看到这一句时,不乏恶意地猜想,其他时期议论官家宠幸妃子无所谓,完颜构被吓成太监了,百姓还非议的话,他的自尊心就受不了了。

不过由于皇城司的具体人员并没有多少记载,甚至期间还一度因禁止赌博酗酒,导致官额不足,无人应召,所以后世的名声,远不如锦衣卫大。

从百姓的议论中,皇城司在这个阶段也不太行,那公孙昭属于跳出火坑,前途大有可期,而此人的断案之能也是有口皆碑。

所以赌博开盘后,并没有破不了这个选项,赌的是几天能破。

上一篇:这个皇帝太刚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