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449章

作者:兴霸天

不仅是因为街道横平竖直,商人的铺子也都聚集到规定的坊市内,所以走在同为御道的朱雀大街时,两侧是成行遮阴的榆树槐树,坊墙后才是深宅大院,飞檐重楼,整座城市大气磅礴,庄严肃穆。

而宋朝的汴京,给人的第一感觉是,热闹。

街道两边再也不是平整的墙壁,而是店铺摊贩,各种吆喝,车水马龙,人流如织,隐隐有了几分后世繁华大都市的味道,倒是让李彦露出几分怀念之色。

人就是这样,以前看惯了繁华大都市,初见长安那样规整的城市,就特别喜欢,后来见惯了长安和洛阳的坊市制,再看汴京这酷似后世的繁华大都市,又有些喜欢这种人气鼎沸的感觉了。

只是看着看着,李彦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二十多年后的靖康之耻。

笑容缓缓消失。

后世有一个著名的谣言,五胡乱华的时候,汉人女子被当成两脚羊吃。

这是假的,正史记载中并没有这一段。

羯胡把汉人女子当军粮,和冉闵后来的杀胡令,都是网络虚构的产物。

冉闵是个标准的政治家,没有民族立场,需要帮胡人时就帮胡人,需要帮汉人时就帮汉人,至于两脚羊的真正出处,是宋朝的一本文人笔记,猜猜描写的是什么时候?

是的,正是靖康期间。

或许后世的造谣者,觉得靖康之耻惨到根本不需要多加描述,所以把这个往前一挪,挪到了五胡乱华里面。

李彦不是悲观的人,但当漫步在富丽繁华,甲于天下的汴京街头,想到那段最屈辱的历史,都忍不住叹了口气。

林三察觉到他的情绪变化:“二郎,你怎么了?”

李彦道:“我想到一件惨祸,我既然来了,阻止其实不难,主要是阻止之后,又能怎样呢?有些事情还是改变不了……”

林三露出茫然之色:“二郎说的话,小的听不懂……”

李彦倒也不急:“无妨,先慢慢看看,观察观察,再说其他。”

林三还是没听懂,作为从小生活在汴京的人来说,他左右看看,低声道:“二郎,新帝登基,大赦天下,这街头上并无什么变化啊?”

对于底层老百姓来说,换皇帝其实没什么,关键还是大赦天下,有什么亲朋好友关在狱中,或者出逃在外的,就有机会洗去罪名,重新做人。

对于李彦来说,换了这个皇帝上位意味着:到达北宋最富城——汴京!太繁华了汴京,诶呀这不宋徽宗吗?还是看看远处的金人吧,家人们!

既然想到靖康之耻,刚刚登基,今天才十八岁的赵佶,就是一个不得不说的话题。

很多人觉得,李治的皇位是天上掉下来的,如果不是李承乾作死,轮不到李治,但李治至少是同为长孙皇后所生的嫡子,真正白捡皇位的,其实是出身在所有皇子里最差的赵佶。

那么这位未来的花鸟皇帝,是怎么喜从天降,白捡了个大宋天子的呢?

因为他没妈。

嗯,这么说似乎有些粗俗,那就换种说法。

因为他妈死了。

今年的正月十二日,哲宗突然暴毙,别说没有子嗣,连份遗诏都没有留下,继承权自然就落到了他五个兄弟身上。

哲宗的同母弟还在,年已十六,宰相建议立其为子,这本来很正常,但向太后不愿意,因为宋哲宗的生母朱太妃还活着,如果这个同母弟继位,那向太后的权势难以保证,就以五个兄弟全部是庶出,并无不同的理由加以否决。

庶出确实是庶出,都不是向太后所生,而其中两个的生母还在,两个生母已死,但其生母的养母是仁宗皇帝的嫔妃,能作为靠山。

唯独赵佶,生母原为掖庭御侍,身份低微,年轻病逝,没妈的孩子反成了块宝,被向太后一眼看中。

赵佶一登基,向太后立刻“权同处分军国事”,其实就是“军国大事息听之”,成为北宋第四位摄政太后。

历史上的今年七月,向太后依约定撤了垂帘,但并不打算还政,她就算不敢跟武则天比,但刘娥还是可以模仿模仿的……

结果这老太婆就被十八岁的赵佶斗倒了。

又菜又爱玩。

北宋到了这个阶段,问题太多了,后续的亡国其实是带着些历史必然性,换个皇帝不见得就能好到哪里去,除非是那种天降伟人,否则该灭还是得灭。

但被灭亡得那么容易,靖康之耻那么屈辱,这就是历史偶然性了,根源正在赵佶上位,向太后绝对要背锅。

李彦一路走着,习惯性地考虑起皇帝和太后,突然发现身后侧的林三频频看向一个方向,而且街上不少男子也步履略带匆匆地往那个方向走,不禁问道:“那是去哪里?”

林三笑容贱兮兮的:“二郎,他们是去看女飐啊!”

李彦眉头一扬:“女飐……女子争交么?”

林三眼睛亮了起来:“二郎也有兴趣?那我们要不要也去看看?”

李彦奇道:“自从仁宗朝时,温国公进《论上元令妇人相扑状》,禁止女飐裸戏争交,现在汴京还有你们爱看的那种么?”

温国公就是十四年前死了的司马光,按理来说应该称文正公,但李彦会对范仲淹称呼文正公,对于司马光就不喜欢这么称呼,以国公代之。

林三根本不知道温国公是谁,却听过那个打压女子相扑的大奸臣,磨了磨牙,又笑了起来:“确实不许裸戏了,但衣衫不经撕扯,有所损坏,也是无奈,嘿嘿嘿,现在女飐更热门了呢!”

李彦:“……”

当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许裸戏,就来爆衫?这方面真是玩明白了……

林三眼见这位公子感兴趣,更是眉飞色舞,如数家珍:“二郎若有兴致,近来的扑戏是万万不容错过的,上场的有‘韩春春’‘锦勒帛’‘赛貌多’‘女急快’,都是有名的女飐,去晚了,使银子都没地方站呢!”

“这都什么名号啊?”

李彦失笑,却也通情达理地道:“也罢,既然你这么热切,我就勉为其难,带你去看一看吧!”

第487章 新世界的属性加点

林三心心念念的地方,有一个很熟悉的名字。

快活林。

现在距离水浒传的原著剧情还有十五年,蒋门神抢走施恩的那个孟州快活林,很可能还没开,或许也是认准了汴京这块金字招牌,孟州也开了相似的场地。

这两处快活林,都不是如电视剧版,仅仅是一个单独的酒肉店铺,而是一座完整的瓦市。

《梦梁录》里,解释了瓦市名字的由来:“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所以这种瓦市起初是一个临时搭建的娱乐场所,渐渐的成为固定的娱乐场所。

《东京梦华录》里又有描述:“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唱着歌儿卖衣服)、探搏(探听脉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经日居此,不觉抵暮。”

成为固定的演出场所后,瓦市拥有专业的演出队伍,保证了娱乐节目的质量,一般早场的节目,从凌晨五更开演,晚场一直延续到深夜。

所以当李彦正式进入快活林后,发现自己似乎误会从四面八方赶来的郎君们了,他们并不全都是来看女子相扑的,里面的舞台众多,聚集了不少江湖艺人,在各个台子上卖力表演。

而且这些舞台还往往与后面的酒肆酒楼形成联动,吸引客人驻足关注,然后进入买酒,舞台周围还有许多商贩,叫卖声不断。

宋朝的商业,确实比起唐朝繁荣太多了。

林三的目的就比较纯粹了,往前方一指:“二郎,女飐(zhǎn)就在那登场。”

李彦微微点头:“确实醒目。”

一座高台印入眼帘,单看底下林立十余根粗大柱子,就颇为壮观,足有三十公分厚的木板作为地板,更是暗示着接下来台上的剧烈运动,而此时上面还没有人表演,台前就已站了不少人。

林三有些丧气:“好位置都被占了,不过也没办法,那些闲汉很早就来专门占位,收取佣钱。”

李彦道:“有人占座牟利,说明这片场地确实火爆,你既然想看,我们就在这里等等吧。”

林三连连点头,前面的好位置都被抢走了,就往靠中间的位置走去,眉宇间带着兴奋。

他的眼睛看向高台,一时间就没有注意两侧,从旁边突然闪出了个醉汉来,跌跌撞撞地就往身上撞去。

所幸李彦的声音从后方传来:“林三,快走两步。”

林三是家生子,长得魁梧健壮,反应也快,听到这声立刻照办,正好与那醉汉擦身而过。

对方脚步不稳,一个踉跄,直接仰后摔了个屁股蹲,气得要起身,然后又以更狼狈的姿势摔倒,叫囔起来:“站住!站住!敢推军爷我?”

林三没有理会,就要往旁边避开,不料又闪出几个军汉模样的人:“你这小贼,推了人就想走么,快赔钱!”

林三脸色微变,李彦则看得清楚,这几人都是刚从酒肆里面出来,喝得满身酒气,鼻子都红通通的,却也没有完全醉倒,用眼神斜视过来,显然真正的目标不是林三,而是自己。

眼见李彦也看过来,一个军汉干脆笑道:“这位大官人,你的家奴撞了我等京营禁军,咯……不赔些酒钱么?”

之所以称呼李彦大官人,是看他衣装不俗,气质不凡,似是小有家产的市井中人,才有这般称呼。

李彦面无表情地道:“公事时间,不事操练,在瓦市饮酒,我看你们不是京营禁军。”

他其实很清楚,这个年代的禁军就是这副模样,只是必须把话头拿住。

对方一听,嘻嘻哈哈的笑容顿时没了,转而变得恼羞成怒起来,趁着酒劲施展碰瓷十八跌,扑了过来:“呦,口气还挺大,我们哥几个倒要领教领教!”

“二郎小心!”

在林三担忧的叫声中,李彦探手,一抓一抛,照面之间,五六道身影就整齐地飞了出去。

由于速度太快,四周本来看过来瞧热闹的人都没看清发生了什么,只有林三张大嘴巴,又哇了一声。

因为这些禁军在二郎手里,就像是不久前练武场上甩出的青竹枪一般,举重若轻地飞到一旁,全部坐倒在地上。

而李彦出手的时候,也有一位身材高大,眼神清明的禁军走了过来,同样目睹这一幕,脸色不禁变了,仔细打量了李彦,突然轻咦一声,上来抱拳道:“可是林二舍当面?”

舍,舍人之意,由中书舍人演变而来,如今是对官宦子弟的尊称,二舍相当于二公子,林三立刻昂起头:“我家阿郎正是林提辖。”

禁军又行了一礼:“我等都曾受林提辖教导,刚刚不识得小郎,得罪了!”

李彦不置可否,那禁军转头呵斥道:“这位是林提辖的二舍,还不道歉!”

坐在地上的醉酒禁军才七嘴八舌地道:“原来是公子,今日讹错人了……”“令尊武艺超群,我等都是佩服的……”“咦,怎么站不起来了?”

那禁军上前扶了扶,脸色不禁变了:“莫非伤了背骨?”

李彦淡淡地道:“等上半刻钟后,他们就能站起来了。”

那禁军瞳孔收缩了一下,再度行礼道:“多谢手下留情,今日得见,定宣扬小郎威名!”

李彦眉头微扬。

因为名望提示出现。

【名望:默默无闻(汴京)】→【名望:小有名气(汴京)】

【成就点+10】

【成就点+1】

……

箭头依旧代表过渡,他目前在汴京还是默默无闻,但已经有了努力的方向,结合林教头之子的身份,继续宣扬武力,就能达到小有名气。

李彦不是唐初时的新手了,有自己的想法,没必要一定这么做,他更在意的,是这个世界属性提升的花费:

【本世界普通人基础属性为1-10点】

【属性点1-10点,30成就点提升1点】

上一篇:这个皇帝太刚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