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379章

作者:兴霸天

李彦点头:“当然记得。”

他怎么可能不记得,那本由苏毗女子翻译的《大唐西域记》是特供版,里面将曾经的女儿国描写的富庶强大,玄奘如果见了都要吃惊,这是我去过的女儿国?

正是那本书,在这位心中埋下了一粒种子,经过风雨浇灌,开花结果。

此时孙波茹本深吸一口气,开门见山地道:“老身这次来,是想求助于大唐天军,助我孙波,脱离吐蕃,重立苏毗!”

第390章 我说什么好,吐蕃人就得认为什么好

今日的孙波茹,昔日的苏毗国,在后世由于《西游记》变得家喻户晓的女儿国,想要复国。

李彦神情平静,并没有故作诧异。

苏毗国当年是大小王女执政,如今的吐蕃王妃没庐氏,属小王女一脉,眼前的茹本末农氏,属大王女一脉,都是王族。

而从孙波茹内部的政权架构可以看出,她们以前的习俗并没有丢弃,说明对原本的国家是有认同感的,偏偏在吐蕃内又颇受打压,这样的亡国之人,想要复国再正常不过。

关键是成功率有多高?

李彦稍稍沉吟后,反问道:“茹本可知我中原历史?”

孙波茹本茫然地摇摇头。

李彦举了个最简单的例子:“那茹本知道巴蜀之地吧?在我中原首个大一统王朝秦,之所以能打败它当时的竞争对手,就是拥有了巴蜀之地,所谓‘秦并六国,自蜀始’。”

“而你们苏毗之于吐蕃,就相当于巴蜀对于秦国的重要性,有了你们的人口和粮草,吐蕃才能频频对外征战,获得战利品,维持住国内稳定的政治结构。”

“一旦失去了你们,单靠吐蕃剩下的地方自己发展,就基本失去对外进取的能力了,只能不断看天吃饭,期待你们那位受天神祝福的赞普,能够保佑各地风调雨顺。”

孙波茹本听到最后,脸色微微一变,忌惮地道:“赞普早年伪装病弱,自从贵国使节访问后,才恢复威猛的真面目,近来更是带着西城禁卫,四处巡狩,他所到的地方,土地都得到丰收,幸亏这个人治国荒唐,不然老身也难以来此。”

李彦眉头微扬:“治国荒唐?怎么个荒唐法?”

孙波茹本立刻想起来,这位在吐蕃还有身份,不禁试探道:“李阁领是赞普钟,佩大瑟瑟,老身不敢多言……”

李彦都快把昔日哄李治高兴的赞普钟给忘掉了,失笑道:“我也不瞒茹本,站在唐人的角度上,是希望苏毗复国的,至于赞普钟么,我很承赞普之情,但我首先是大唐内卫阁领,忠武将军。”

孙波茹本懂了。

实际上她来大唐就该懂,在这里身居高位,换到吐蕃里,给个赞普也不做啊,根本不要瑟瑟!

她放下心来:“李阁领之意,老身明白,我苏毗之地对于吐蕃至关重要,他们自然诸多阻扰,因此我们若能在大唐的相助下复国,愿与吐谷浑一般,结亲为大唐藩国,定忠心效命,为大唐戍守边域。”

李彦微微一笑,女儿国是女主执政,你要和亲,难道还得派一位御弟哥哥过去?

不过有趣归有趣,他还是正色道:“茹本所请,确实是我内卫之责,但此事难为,尤其是噶尔家族仍在,稍有不慎,伱们会有亡族之祸!”

历史上苏毗遗民也是数次联合大唐,反抗吐蕃打压,最悲惨的一次王族及其亲信数千人被杀,经过这么几次折腾,心怀旧国的遗民损失殆尽,苏毗旧有的习俗丢弃,从那一刻开始,才算是彻底亡国了。

孙波茹本凝重地道:“此事关乎我全族上下,老身也是深思熟虑之后,才下此决心,哪敢有半分懈怠?”

李彦道:“那请茹本从现在开始谨记一点,在正式行动之前,你还是吐蕃之民,一切照旧,站在吐蕃的角度上思考问题。”

孙波茹本点头:“老身明白。”

李彦开始发问:“现在于贵国流行的茶饼,价格如何?”

孙波茹本实话实说:“黑,真黑啊!”

李彦又问:“那你们买么?”

孙波茹本毫不迟疑:“买,当然得买!”

李彦就喜欢这些淳朴的贵族:“说说具体原因。”

孙波茹本道:“主要是两点,第一是每日喝茶,我们确实不再受滞下苦恼,第二是李阁领带来的风气,大唐贵人都在喝,我们自然也要喝。”

李彦问道:“这些茶饼,会放在你们身侧吗?”

这是字面意思,李彦第一次见眼前这位茹本时,此人就被一件件华美的金银饰物环绕。

这种暴发户般的习俗,不是她一人如此,吐蕃豪酋贵族都是有宝贝不藏着,统统展示出来,展现财富的同时,也方便直接赏赐,比如哪位手下立功了,就从座位旁边抓一把金豆豆撒过去。

现在孙波茹本的话,证明茶饼取代了金豆豆:“当然放在边上,我们赏赐亲信,就是用茶饼,手下得赐茶饼,也最是高兴。”

李彦道:“如此说来,吐蕃的庸民是肯定喝不到茶,连桂民都苦求不得?”

吐蕃是奴隶制社会,子民有两个阶层,“桂”是高等上民,“庸”是下等庶民和仆役,孙波茹本道:“但凡好茶,每次商队运来的都太少了,给各部豪酋一抢而空,根本轮不到他们……”

李彦对于这种饥饿营销很是满意。

这是他之前吩咐安神感的,命令其他商人将茶的量减少,贯彻物以稀为贵的方针。

他并不搞垄断,有钱一起赚,有异国韭菜一起割,但如果哪个商人敢用大量的劣茶去冲击市场,坏了大事,他会让对方用鲜血的教训明白,商为什么排在士农工商的最后。

目前看来收效不错,吐蕃的市场好茶寥寥无几,各个商队都有意压缩数量,这也是为什么西域小国居然将阳羡茶换个包装当成贡品送过来,在这些小国看来,这玩意确实极其宝贵。

当然,这种局面肯定无法一直保持下去,但凡有市场,就不乏有人铤而走险,如今吐蕃桂民对于茶饼的需求越来越大,他们手中又有钱财,势必会被贪得无厌的商人盯上。

所以铺垫了这么久,可以行动了。

李彦品了口茶,以平静的语气:“如果茶一不小心断供了,吐蕃国内会发生什么事?”

孙波茹本怔了怔,瞳孔猛然收缩:“茶要断供?可我们现在都喝习惯了……”

李彦道:“好茶的产量本就不多,接下来我大唐还要整肃漕运,设立转运使,但凡新的职务上任,总有适应期,一时运输不及时也是正常,就比如阳羡茶,喝不到可以去选次一级的。”

孙波茹本顿时难受了:“但是这种茶煎了后,香气特别明显,老身再尝巴蜀之地的其他名茶,就没有那种滋味,李阁领也评价过此茶最好,我身为茹本,若是喝次一级的茶品,岂不是自降身份?”

李彦对于这种观念很满意。

阳羡茶在历史上就是贡茶,肯定是茶中上品,但若说最好,就夸张了。

不过没关系,他说什么茶最好,吐蕃人就得认为什么茶最好。

如此一来,下层子民喝不到,中层桂民买不到,上层贵族要断供,偏偏茶还不是普通的饮品,是关系到高原人不用再肚胀便秘,痛苦而亡的良药……

这样的吐蕃,就值得内卫关注了。

李彦道:“这件事不会太远,茹本回去要多做准备,好好囤积一些茶饼。”

孙波茹本有些领会了意思:“请李阁领放心,老身明白了。”

李彦回归之前的话题:“茹本还未说,你们的赞普荒唐治国,是怎么个荒唐法?”

孙波茹本道:“他放任噶尔家族与各方争斗,还将权力交予王妃,整日就在各地巡狩,御史台也荒废了,所崇信的无为而治,很无为,但没有治……”

李彦提取到了关键点:“放权给王妃?”

王妃没庐氏是苏毗小王女一脉,在历史上可是武则天式的人物,噶尔家族何等显赫,被她分而治之,兄弟五人宰了四个,连战神钦陵都被逼得上吊自尽,只剩下赞婆见势不妙,带着族人投奔大唐。

这样的女子,当然不容小觑,而通过孙波茹本的语气,李彦也发现这两个王族后人,产生了严重的分歧:“王妃做了什么?”

孙波茹本恨声道:“我等全力支持她掌权,谁料她掌权后,第一个打压的就是孙波茹,比起外人都凶狠,现在族内的子民无一不痛恨她!”

李彦微微眯起眼睛:“那她打压孙波茹,总要达成政治目的,她是为了什么?”

孙波茹本更为痛恨:“她与噶尔家族,那本是奴臣的家族合作。”

李彦并不意外,因为紫微宫内也有一个不断折腾的太后,却也郑重起来:“我离开吐蕃时,大论赞悉若身体不适,现在好了吗?”

孙波茹本道:“这就不知了,赞悉若如今已经隐于幕后,老身离开吐蕃之前,听闻他有意将大论之位交给其三弟赞婆,卫茹的茹本则由四弟悉多于担任,兵权依旧是由二弟钦陵统领。”

李彦眉头微扬:“噶尔家族得到这么多,又给予了王妃什么样的支持?”

孙波茹本道:“据老身探得的情况,噶尔家族会支持小王子上位,王妃为太后执政。”

李彦心中有了猜测,面色微微古怪地询问道:“小王子?赞普和王妃不是只有一子么?”

孙波茹本解释:“那是长子,现在准备上位的,则是去年出生的小王子……”

第391章 吐蕃“凤雏”与武氏“卧龙”

孙波茹本离去后,李彦静坐片刻,吩咐道:“将薛楚玉招来。”

薛楚玉还在内卫加班,收到消息,匆匆而来。

这位将门之后,作为内卫第一届实习生,目前任主书之责,主管文书案录,整理来自各方面的线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虽然没有俸禄,但过得很充实。

此时入府拜见,对于面前这位与自己同龄的阁领更是发自内心的崇拜,一板一眼地行礼道:“下官听命,但有要事,请李阁领尽管吩咐。”

李彦微笑:“不必紧张,坐吧!”

眼见薛楚玉坐下,李彦开口道:“征西大军回归,关于高原地区的冷瘴反应,上下将士都深有体会,薛将军当年败阵的原因彻底证实,你上奏陛下,为令尊洗冤。”

大唐军士从高原回到平原的醉氧反应,进一步证明了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李彦用这个时代的瘴气作为解释,唐军接受了高原反应,顿时明白当年薛仁贵为什么眼睁睁看着辎重部队被敌人吞掉,也无法及时援救。

薛楚玉其实早就想做了,却又不太敢主动提及,此时大喜拜下:“多谢李阁领为我父正名!”

李彦道:“我很敬仰令尊,一直想做这件事,但这并不是平反,毕竟大非川之战是败阵,现在是纠正败阵原因,并且重新起复薛将军。”

薛楚玉振奋地道:“父亲大人勤练武艺,就等着重临沙场,再为大唐征战四方!”

李彦点头:“我也期待那一刻的到来……你近来整理的线报中,关于吐蕃战俘勃伦赞刃,可有什么新的情况?”

薛楚玉立刻进入工作状态:“根据监视此人的内卫回报,此人平日除了练舞之外,就是饮酒,酒后还是那番胡言,说吐蕃赞普是假的,近来倒是与武氏子走得很近。”

李彦一怔:“勃伦赞刃和武氏子弟?”

薛楚玉解释道:“陛下登基时,吐蕃使者前来觐见,予了勃伦赞刃许多财物,在长安和洛阳都买下了宅院。”

“而那武氏子弟叫武攸宁,颇为寒酸,连买奴仆的钱都没有,正好遇到勃伦赞刃,勃伦赞刃慷慨解囊,两人便结为好友。”

“不过到目前为止,仍然是正常往来,没有发现有勾结叛国的迹象。”

李彦哭笑不得,发出由衷的感叹:“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真是强强联合了。”

……

武攸宁穿着蜀锦织就的华美衣裳,高居于青骢大马上,在仆从们的簇拥下,神气地来到噶尔宅院。

院前的仆人迎出:“请武郎君稍候,奴等这就去通知阿郎!”

武攸宁小心翼翼地翻下马来,爱惜地整了整衣衫,微笑道:“不必了,我与噶五郎的关系,还需要通报么?”

仆人陪笑道:“那是!那是!武郎君请!”

一群人进入宅院内,就见中央搭了一座高台,乐队在旁边演奏,一道身影舞姿翩翩,正在练习胡旋舞。

武攸宁欣赏起来,待得告一段落,抚掌喝彩:“好!!”

勃伦赞刃停下舞步,脸不红,气不喘,昔日涅槃劲的修为,如今都转为了坚实的舞蹈功底,抱拳道:“武兄来了,小弟只顾练舞,实在失礼!”

武攸宁摆了摆手,端着几分姿态:“噶五郎言重了,自从大朝会你惊艳一舞,现在多少人欲观而不得呢!我很羡慕你这般有一技之长的,不像我等武氏外戚,光有太后的亲护,没有才华,只得悠闲度日,无所事事啊!”

上一篇:这个皇帝太刚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