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367章

作者:兴霸天

相比起丘神绩吃席,还不忘帮杨氏教育下一代,李彦就是安安静静地吃饭,顺带观察一下杨氏众人。

他很快发现,这个家族的人心很散,怪不得进来得这么容易。

且不说弘农杨氏和京兆韦氏、陇西李氏并列,是这个时期公认的关内三大最显赫士族,就算是以裙带关系出名的窦氏,遇到这种情况,不见一下血,丘神绩都没法这么轻松地进来,堂而皇之的坐在席上。

树倒猢狲散是正常现象,但杨氏还没到那一步呢,人心都散了,各房各支颇有自扫门前雪的意思。

愤怒归愤怒,欺辱归欺辱,却都不够激烈,估计这场席散了回家,用不了多久,该怎样还怎样。

这令李彦暗暗感叹,真是见面不如闻名。

按照历史上的发展,从高宗开始,就一直在尝试摆脱关中本位的限制,长孙无忌之死,正式宣告关陇勋贵集团政治上一家独大的局面结束,等到了武则天时期,手段更激烈,但是世家豪族的政治力量仍然庞大,于是在武周中后期逐渐形成李武韦杨四大家族。

所以李彦对于其中的杨氏,还是挺郑重的,等到坊间的谣言扩散开来,有了冠冕堂皇的理由后,才正式上门,谁料高看了对方。

杨氏能在武则天的打压下依旧显赫,不见得是足够厉害,很可能是足够顺服,再加上武则天母亲杨氏的亲属关系,得到了照顾,才维持住了地位。

李彦想到这里,吃完最后一口,放下筷子。

这么一个简单的举动,让时刻观察着这边的杨承祐心头一悸,下意识就想往后缩,再不愿出头。

可他身体刚动,杨嘉宾压低的声音,就从后面传来:“上去,看看李元芳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市井谣言与我族无关,你毋须害怕!”

杨承祐眼睛眯了起来,声音变得冷淡:“既如此,族叔为什么不去呢?”

杨嘉宾道:“老朽乃一介白身,并无官职在身,那丘神绩蛮横,老朽又能如何?”

杨承祐拂袖:“族叔既知自己是一介白身,就请恕小侄失礼了,此事与我原武房毫无干系,你上谷房去吧!”

说罢,他干脆离席而走,避入堂后。

这一幕别说李彦尽收眼底,丘神绩都看到了,笑出声来:“好一个名门家风,昔日我父家教时,常常以杨氏韦氏为榜样,告诫我等要向高门子弟学习,今日一见,真是大开眼界啊!”

杨嘉宾气得胡须飘扬,一句食心婢子险些脱口而出,然后惊出一声冷汗。

背地里骂骂就算了,他如果真敢当面辱骂,那肯定是被抓走,别说吊在内狱,往县衙牢狱一丢,以他这享受惯了的老骨头,不出几日,杨府又可以开席了。

杨嘉宾压抑住怒意,目光转动,开始寻找新的人物。

可目光所见的,族人的反应要么是垂头用膳,要么避开视线,直到堂内的嫡系无人可寻,杨嘉宾的心彻底沉了下去。

此时李彦起身,丘神绩立刻抢先一步站起来,就要出击。

李彦看杨嘉宾失魂落魄的模样,倒是轻声道:“杨氏人心不齐,还有事情要询问他们,你稍稍收敛几分。”

丘神绩心领神会:“明白。”

两人来到杨嘉宾面前,这老头同样缩了缩身子,然后就听李彦问道:“近些年杨氏各房都有孩童丢失,杨老对此可知详情?”

杨嘉宾闻言一怔:“孩童丢失?本房有此事么?”

李彦大致知道了此人在族内的地位,又问道:“那如今坊内诸多谣言,杨老对此应该清楚了吧?”

杨嘉宾赶忙为家族辩解,声音里满是恳切:“望李阁领明鉴,这些谣言与我杨氏真的无关啊!”

此事李彦比谁都明鉴,淡淡地道:“放心吧,我向来不会冤枉好人,只是近来内卫抓捕了一些贼子,其中有些证词对于杨氏颇为不利……”

杨嘉宾呼吸一屏,生怕听到雍王李贤的事情,但李彦话锋一转,却是道:“而坊内的谣言又有进一步的扩大,传我与吴国公有关,又传我与前赵国公有关!”

杨嘉宾脸色立变,心中暗暗感叹,这造谣的真是蠢货,要是一开始就选择这两条中的一条,并且散布一些似是而非的所谓证据,不就真的能给眼前这位造成麻烦了么?

吴国公正是昔日的吴王李恪,李世民的第三子,母为隋炀帝之女杨妃,后来被污蔑谋反,降为吴国公赐死。

前赵国公就不必说了,那是高宗朝的禁忌,即便现在圣人继位,并且已经派人去岭南,寻回长孙氏的子嗣,承袭香火,也没人敢贸然提起这位。

与李恪和长孙无忌扯上关系,眼见市井谣言越造越夸张,难怪这位要深查了。

李彦已经与李德謇核对过当年的事情,并且统一口径,冷声道:“之所以有种种谣言,与我儿时流落凉州不无关系,我实是被牙人拐带,才于凉州长大,却被贼人颇多污蔑,此事一定要查清!”

杨嘉宾这才明白刚刚为什么问拐带孩子,赶忙道:“请李阁领放心,我杨氏愿意配合,若是族内真有孩童被拐带,一定让他们的爷娘配合内卫,抓捕牙婆人贩!”

李彦微微点头,就在杨嘉宾如蒙大赦之际,又问道:“显庆四年杨氏发生了一件事,杨老可还记得?”

杨嘉宾干笑道:“显庆四年,那就是十六年前了,老朽这一把年纪,如何能记得那么久的事情?”

李彦稍稍沉默,丘神绩立刻瞪起眼睛:“六郎既然询问,那肯定是你们族内的大事,你不是在族内耀武扬威么,就半点印象都无?要不要换个环境,去内卫回忆回忆?”

杨嘉宾大惊,赶忙动起那迟缓的脑子,全力思索起来:“显庆四年……显庆四年……那一年能有什么大事?那一年不正是前赵国公……唔!”

丘神绩观察的人多了,虽然没有李彦开启眼识那么敏锐,但见那灰白的眉毛稍稍一颤,就知道这老头想起了什么,立刻道:“说吧,别耽误我们时间,我倒也罢了,六郎可是公务繁忙得很!”

杨嘉宾有些不愿,但被其凶悍的目光刺在身上,还是没敢造次:“老朽想起来了,那一年族内好像是有件大事,各房都有动员,老朽出身上谷房,那时也被惊动……”

李彦面无表情,凝声细听,丘神绩倒是有些好奇:“别磨磨唧唧,说完啊!”

杨嘉宾苦声道:“可老朽不知道具体是何事啊,是我弟嘉本去族内商议,回来后讳莫如深,老朽问起,他不告诉详情,只说事关重大,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丘神绩嘴角扯了扯:“杨嘉本?”

太子詹事杨嘉本之前被他审问过后,没多久就离世了,都没撑到刑部问斩,知情人减一,不过听杨嘉宾的意思,是各房都有去人,那还有挽回的机会:“其他房内的人呢?”

杨嘉宾摇头:“老朽只知道各房都去人了,但具体是谁就不知了。”

丘神绩眉头一竖:“那伱知道什么?”

杨嘉宾赶紧道:“老朽知道,那件事有一位带头者,当时我弟弟提起的,说是得那人号召,才能成事。”

李彦终于开口:“带头者?”

你怎么不干脆说带头大哥呢?

不过他仔细想想,长孙无忌的威望固然极高,但若说让关内各族自发去保他的族人,还没到那个地步,确实需要振臂一呼的领头者:“依你的猜测,那人是谁?”

杨嘉宾道:“不瞒李阁领,老朽在族内是这十年来才有高位,十六年前的大事,实在轮不到老朽参与,这位带头者是谁,老朽实在不敢妄加揣测。”

李彦岂是那么好糊弄的,淡然道:“外族之人不愿意说,那就不说,我也不勉强,但杨氏各房,十六年前可能是哪些人去的,你不会也不知道吧?”

杨嘉宾身体僵了片刻,只能取出纸笔,写下数个名字,递了过来:“请李阁领过目。”

李彦接过,仔细看了一遍,语气缓和下来:“多谢杨老配合,接下来若有疑问,丘机宜还会来府上叨扰的。”

杨嘉宾听了前半句,都以为过关了,听到后半句,险些心脏骤停。

丘神绩就喜欢看这些世家子露出如此表情,咧嘴道:“嫌麻烦?”

杨嘉宾只能摇头:“不麻烦,怎么会麻烦,我们欢迎,嗯,欢迎……”

他实在说不出欢迎丘神绩这么违心的话,脸都涨得发青了。

丘神绩也不在意,哈哈一笑,跟在李彦后面,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朝外走去。

临走时,还顺手捞了一盒点心:“不愧是海内名宗,府上的点心还挺好吃。”

出了杨府大门,丘神绩转身看向那比起自家豪华太多的朱门,撇了撇嘴道:“一想到这样的士族,占据那么多官位,族内子弟尽入二馆六学,就觉得不公啊!”

李彦端坐在狮子骢上,从杨氏恢宏的府邸转到周围那些为生活奔波忙碌的人群:“凡事不能求一步到位,从今年科举开始,寒门士子难以出头的局面,将会得到改变,这个世道,将会越变越好!”

第375章 造自己的谣,堵武后的路

卫国公府。

李彦回到内宅时,就见李德謇正在仔细地准备礼物。

他看了几眼,顿时笑道:“送给母亲的?”

李德謇老脸微红:“我过几日准备去洛阳见她。”

李彦颔首:“好事情啊,对母亲来说,关中是伤心之地,倒不如去洛阳定居,毕竟那里的居住环境本来就比长安要好,父亲去住一段时间,会适应的。”

对于李德謇和谢氏复合,他乐于见得,却也不会故意推动,如果仍留有感情,那一切顺理成章,如果没有,强行凑合没必要,反倒让当事人难受。

李德謇眼中有着期待,温和地道:“元芳,你母亲信中最多的就是询问你的情况,你若有暇,多去看看她,她会比收到什么礼物都高兴的。”

李彦颔首:“等到陛下带百官再去东都,我自然也会过去。”

李德謇微微皱眉:“你要做好准备,关中士族此次的阻扰力度,会异常强烈!”

“上次是因为灾情,关内百姓死伤惨重,对于关内士族的基业也有损伤,太子殿下带去洛阳时,他们固然心有不愿,却也不会多加反对。”

“现在灾情过去,百姓重回州县,局面暂归平稳,再去东都,就是如你所言的政治中心移了,从此以洛阳为主,长安为辅,关内士族岂能干休?”

李彦道:“我明白的,陛下也很清楚,但正如父亲所言,是暂归平稳,以关中这样的人口,一日不解决漕运粮道的问题,随时都可能再爆饥荒,到时候百姓又要遭难。”

李德謇叹息道:“他们是不会在乎百姓生死的……”

李彦冷声道:“太宗爱民,深知君为舟,民为水的道理,世家不顾民间死活,就是动摇国本,既如此,陛下为什么又要在乎他们的感受呢?”

李德謇脸色肃然起来:“陛下仁德宽宏,臣子们也会由此弱点下手,到了重要时刻,陛下能出狠手么?这些士族扎根各地,如果贸然对他们动手,最先遭殃的绝对不是世家子,反倒是百姓,这点不得不防!”

李彦道:“请父亲放心,这并非乱世,妄动屠刀永远是下下之策,更何况去洛阳只是第一步,如果这都要下狠手,谈何后续呢?”

李德謇松了口气:“伱还是一如既往的沉稳,我自然放心了。”

李彦失笑:“也就与圣人关系近些,宰相与我熟悉的多些,升个内卫阁领,可以培养培养亲信罢了,这点小成就,我不会骄傲自满的。”

李德謇:“……”

听你这说的,我都要骄傲自满了。

李彦接着道:“不过趁此机会,我确实要弄清楚一个往事的疑问,父亲请过目。”

说罢,将杨嘉宾写出的名单递过去。

李德謇接过,仔细看了看后,隐隐明白了什么,脸色顿时剧变,下意识压低声音道:“元芳,你去查这件事作甚?此事万万查不得啊!”

李彦见他在自己家中都如此紧张,面容也变得郑重:“父亲,今日坊间的传闻你可有听说?”

李德謇抿了抿嘴:“听许大提了,但你不要担心,谣言终究是谣言,何况又传得那么夸张,谁会相信呢?我们不是对好了,就说你儿时是被牙婆拐走,你娘亲才与我反目,一怒下回了江南,而你后来也在凉州长大,直到被丘阁领寻回么?”

李彦想到如今还在吐谷浑未归的丘英,暗暗叹了口气,凝声道:“这个解释可以瞒过大部分人,却瞒不过当事人,这件事既然关内士族多有参与,我回归后,他们也该知道我为何流落在外了吧?”

李德謇立刻道:“这个秘密他们绝对不敢透露,牵连太大了!”

李彦道:“既如此,当年的带头者是怎么说动这些人参与其中的呢?”

李德謇一怔:“带头者?”

李彦将杨嘉宾所言复述了一遍:“虽然此人所说的不一定是真,但我也偏向于有这么一个人存在,否则杨氏各房不会如此齐心。”

李德謇若有所思:“听你这么一说,确实极有可能,表面上对长孙辅机忠心耿耿的人,在谋逆案中肯定都被牵连了,不过长孙辅机的根基太强,他暗地里的支持者极多……”

李彦道:“父亲你当年也受了前赵国公的恩惠,能否对这位带头者的身份推测一二呢?”

李德謇缓缓的道:“你回到长安的第一晚,就来找我核对当年的事情,你母亲说的并没有半分虚言,而我确实也没什么可以补充的,现在依旧如此。”

“只能说长孙辅机是一位极为出众的人物,他施恩自然不可能完全不图回报,但往日里见面,如若寻常,没有半分挟恩之势,即便到了关键时刻,他也没有主动要求,反倒是我想到了昔日的恩情,不愿冷眼旁观,相信那位带头者也会是这般……”

上一篇:这个皇帝太刚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