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315章

作者:兴霸天

比起历史上岁断滞狱一万七千件少了一小半,但相比起历史上,狄仁杰还有内卫的工作,同时调查了贾思博被封口的案件,干两份工的情况下,居然还能断这么多滞狱,怪不得连杨执柔这位户部侍郎都知道他的大名。

实在是卷出圈了。

而杨执柔看着面前的三位内卫审讯者,心深深沉下,这是何等的豪华阵容,看来非得把他的秘密掏空不可。

他其实不怕说出秘密,但如果说出秘密之后还是个死,甚至连累族人,那倒不如将秘密带入棺材中。

所以杨执柔现阶段的目标,是拖更多的人下水。

豆卢钦望是第一个,因为这个人本来就不干净,最容易下手。

杨执柔坚定了想法,开口道:“我有豆卢钦望图谋不轨的证据,不仅是他,豆卢氏的不法罪证我都有许多。”

狄仁杰态度平和,语气却是铿锵有力:“一案归一案,我们如今讨论的是豆卢阁领,如果杨侍郎要诸多攀咬,那就不必说下去了。”

李彦暗暗点头。

内卫办案,既不能束手束脚,放纵罪恶,又不能将打击面铺得太广,弄至人心惶惶,度是很难把握的,但毫无疑问,狄胖胖拿捏得十分到位,知道什么该追究,什么可以暂时放过。

杨执柔则被堵得十分难受,单单一个豆卢钦望,岂能符合他浑水摸鱼的计划,但迎着狄仁杰的眼神,只能咬牙道:“狄寺丞所言有理,一案归一案,我就说说豆卢钦望犯下的罪状,此人居心叵测已久,曾伪装祥瑞,为武后造势……”

听了这开头,李彦就知道豆卢钦望完了。

不愧是年轻时代的好友,往朋友两肋下插刀,是又狠又准。

祥瑞之事,是一个心知肚明,但绝对不能揭穿的谎言,揭穿了就是欺君大罪。

更何况武后自从关内大灾,被剥夺了执政权力后,名望几乎扫地,这个时候把祥瑞之事捅出来,是真的要豆卢钦望死!

狄仁杰同样是这么认为的,对于杨执柔卖友求荣行为所不齿的同时,又愤怒于其招供的内容。

豆卢钦望这样趋炎附势,毫无原则的人,被此案波及,绝不无辜。

因此等到杨执柔签下了供词后,狄仁杰率先伸出手:“豆卢阁领由我去请……”

李彦知道,狄仁杰是为了自己减轻压力,毕竟拿下顶头上司,在官场中是犯忌讳的行为。

但他从不会让麾下人为自己承担责任,摆正了大佬的心态后,更是自然而然的接过供词:“此事由我来办,倘若豆卢阁领真的做下那些恶举,说不得继崔守业后,内狱又要吊起第二位阁领了!”

第312章 阁领又被吊起来了!

含嘉仓内。

豆卢钦望正与东宫官员一起工作。

他的内职是内卫阁领,外职则是太子右庶子,正四品下,统典书坊,掌侍从、献纳、启奏之用。

这是一个位高权轻的职位,与内卫阁领所能拥有的权力完全不能比,但由于豆卢钦望在内卫不得人心,威望日减,不得不舔着脸加入东宫序列中,此时走来走去,高声呼喝,仓内到处留下他视察的身影。

相比起来,东宫其他官员的存在感要低微很多,都在埋头干活,太子洗马王仁表拿着历年的仓单,亲自督促户部吏员核实储备:“这个粮窖缺少的份额还没有查清?”

户部吏员支支吾吾,王仁表深深凝视此人一眼,也不说什么,只是记录下来。

豆卢钦望倒也不是完全作秀,还在默默观察,琢磨着自己一旦当上刑部侍郎,要大刀阔斧的惩办贪官污吏,趁机增加自身权威。

而户部油水丰厚,无疑是可以开刀的对象,他好似不经意的凑过去:“王洗马,仓储缺额大吗?”

王仁表回答:“目前统计各粮窖,共计有五十五万石左右的缺额。”

这个缺额不小了,豆卢钦望精神一振:“此等贪腐,必须严惩!”

王仁表点头:“如今漕运顺畅,江淮之地的米粮源源不断的供入东都,保证府库充盈的同时,确实要抓一抓贪腐。”

豆卢钦望知道这位是太子心腹,一向忠心耿耿,赶忙道:“若我能掌刑部之责,定执肃正宪,明刑典章,绝不让触我大唐律法的贼人逍遥法外。”

这话说得很露骨,王仁表并没有应声。

豆卢钦望转了转眼珠,看着仓库内充盈了许多的粮米,又故意露出担忧之色:“以往入库都是冬季,如今春季入仓,粮食保管上面会否出问题?”

王仁表这才道:“请豆卢阁领放心,请看这些窖壁,都是挖好后先要用火烘干,把草木灰摊在窖底,上铺木板,木板之上再铺席子,席上垫粮食后,再铺席子。”

“这种两层席子夹一层糠,再封土完工的法子,粮窖就能隔湿保温,不易腐烂,粮食可以存放十年都不变质……”

王仁表显然是深入了解,并没有丝毫吹嘘,含嘉仓在历史上,就是唐朝的“天下第一粮仓”。

李隆基天宝年间,全国大型粮仓的储粮总数为一千两百多万石,光含嘉仓一个仓库内,就存有接近六百万石的粮食,一个仓占了天下的将近一半。

现在虽然还没有到那个地步,但这个粮仓的优势已经体现出来,只是人员管理方面还欠缺不少。

王仁表指着封土上的小树道:“这种小树也是监测手段,如果里面的粮食发热、发芽,小树就会枯黄,马上就要起开封土。”

“可我们之前发现,含嘉仓官员懈怠,居然任由粮食烂掉,那些人已经全部查办,决不轻饶……”

豆卢钦望连连点头:“正该这样,如此管制,关内灾情很快就能平复,手里有粮,百姓心中才能安定,殿下紧抓民生根本,真是治国有道啊!”

他看着王仁表专注的神情,想到自己依附武后时,所做的事情都是权力斗争,此时见东宫上下所为,也不禁暗暗感慨:“上行下效,太子和武后确实不同……”

他倒也不是完全不干实事的人,只是随着年岁渐长,迷失于权力纷争中,目睹这一幕,倒是发自真心的想道:“等我当上刑部侍郎,也要做多一些实事!”

正在这时,快马从外面奔来,消息传来,很快众人开始窃窃私语,王仁表听到消息后,脸色也变了:“堂堂户部侍郎,竟窝藏贼子?”

豆卢钦望原本已经走到一边,闻言一怔,赶忙问道:“是哪一位户部侍郎?”

王仁表奇道:“高侍郎身体不佳,并未跟来东都,自然是杨侍郎出了事。”

豆卢钦望快步走了过来,他今日一直在含嘉仓内,根本不知外界发生了什么,心头大为焦急:“杨侍郎正直赤诚,岂会窝藏贼人,是不是遭了陷害?”

王仁表摇摇头:“我也不愿相信,但两个贼人是内卫李机宜从他府上抓到的,其中一位还扮成内宅婢女,又有下仆证言,杨侍郎早知他们的存在,特意做出安排,已是证据确凿,不容质疑……”

听到李元芳的名字,豆卢钦望神情就僵了僵,再细细问了问,心头更是沉下,喃喃低语:“真的没有转圜余地了吗?”

话音落下,他发现王仁表看了过来,赶忙撇清自己:“王洗马莫要误会,我与杨太初是幼时好友,只是多时不联系,没想到此人竟然做出这等事来,唉……”

“豆卢阁领节哀!”

王仁表安慰了一句,然后就不再关心这件事,又去干活。

不过这节哀两字,深深刺痛了豆卢钦望的心,再也没了作秀的精神,快步离开。

杨执柔可是助他登上刑部侍郎之位的最大盟友,如今都节哀了,他的前途岂不是也要节哀?

一想到崔修业在李元芳的默许下,成为刑部侍郎,以两家不死不休的关系,豆卢钦望叹了口气:“我还是回长安吧……可惜天后不在了,否则以她的手段,岂容这些人放肆?”

含嘉仓吸取了隋朝时期粮仓建在城外,被李密夺取的教训,直接建于大内宫内,成了一个小城的模样,豆卢钦望出了仓城,往东边的宣仁门而去,正要回府收拾行旅,却被禁军拦了下来。

禁军察验了他的出入鱼符,并没有放行:“豆卢阁领,方才内卫李机宜一直在寻你的下落。”

豆卢钦望瞳孔收缩,警惕的道:“李元芳找我何事?”

禁军道:“李机宜有要事寻豆卢阁领,请往皇城内卫一行。”

豆卢钦望觉得被羞辱了,勃然大怒:“放肆!我是阁领,他是机宜使,他凭什么对我发号施令,还有没有朝廷法度,上下尊卑?”

禁军赶忙抱拳:“禀豆卢阁领,并不是李机宜发号施令,而是要犯杨执柔写下罪状,控告豆卢阁领五大罪行,李机宜寻豆卢阁领去,是为了与之对峙,澄清事实。”

豆卢钦望愣住:“杨太初控告我?他岂会……不对,他真的会!”

不愧是曾经的好友,对于彼此的品性还是很了解的,豆卢钦望马上意识到,杨执柔是死中求活,要拖人下水,搅乱局势了,而自己成了牺牲品。

豆卢钦望面色铁青,深吸一口气:“说吧,那杨执柔污了我何等罪名?”

这位虽然看上去要完蛋,但目前还是四品高官,禁军不敢失礼,恭敬的道:“这就不知了,但事关重大,还望阁领不要为难我等。”

豆卢钦望很想为难一下,可他清楚,那样反倒坐实了罪名,努力恢复平静,颔首道:“无妨,你们也是尽忠职守,本官会回内卫的。”

禁卫将鱼符交还,豆卢钦望捏了捏,往皇城内走去。

“五大罪行……五大罪行……”

一路上,他的大脑开始飞速转动,细数之前做过的亏心事,尤其是杨执柔可能知道的亏心事。

关内高门的勋贵子弟,之前仗着权势巨大,真要详查,就没有完全干净的,豆卢钦望也不例外。

他很快想到了四个较为严重的罪行,正想着第五个是什么罪时,面色陡变,脱口而出:“不会是祥瑞吧?”

“不错,正是祥瑞!”

正在这时,一道熟悉的声音从后面传来。

豆卢钦望回头,就见气宇轩昂的李彦,带着两名内卫走了过来,淡然道:“两年前,岐州进献祥瑞,乃一尊琉璃弥勒古佛,怀抱之玉有龙凤相抱,恩隆好合之相,预示二圣临朝,与上意合,皇后大悦,还令佛门举办了一场法会,据杨侍郎所言,那件事是豆卢阁领一手操办的。”

豆卢钦望矢口否认:“这是污蔑!污蔑!”

李彦不理他:“祥瑞敏感,不可轻动,可那时豆卢阁领刚刚投靠皇后,总要有所作为,皇后暗示,就屁颠颠的去了。”

“确实祥瑞一出,极大的冲淡了此前贺兰敏之的狂悖无行,在民间为皇后挽回了不少声望,百姓们在这点上确实容易被蒙蔽,尤其是信佛的人那么多……”

“可后来发生关内灾情爆发,皇后为了争权夺势,枉顾百姓死活,声望又降回谷底,所谓与上意合的祥瑞就成了笑话!”

“李元芳你!”

豆卢钦望刚要呵斥,但又想到这位当着皇后面,都敢这么说,顿时闭上了嘴,脸色已经变得惨白。

果不其然,李彦接着道:“造势终究是造势,可以生一时之效,但日久见人心,还是要看实际作为。”

“如太子殿下,也是早先就推行平粜,一直关注民生,才有了现在的臣民威望。”

“现在皇后居于深宫,无力干涉朝政,陛下却无废后之意,那么关中死伤惨重的责任,豆卢阁领觉得,会由哪些奸臣来担?”

豆卢钦望张了张嘴,终于说不出话来,身躯晃了晃,双腿一软,往地上倒去。

李彦挥手,左右两名手下将豆卢钦望强行搀扶起来,一路送入内狱。

于是乎。

不一样的监狱,一样的阁领,不一样的四品官,一样的开场白:“把豆卢钦望给我吊起来!!”

第313章 如何审问新罗公主

看到新狱友豆卢钦望被拖进来,杨执柔先是露出期盼:“是他!是他!就是他!”

可紧接着豆卢钦望被直接吊起,杨执柔面色变了:“这……这不对吧!他是内卫阁领啊,你们的顶头上司,都不对峙,直接吊人?”

丘神绩理都不理,兴奋地拉锁链,动作极为熟练。

李彦则十分平静的将五大罪状念了一遍:“有关上面所述的罪行,豆卢阁领,有什么要争辩的吗?”

豆卢钦望抿了抿嘴,面色数度变化,最后以低如蚊呐的声音道:“我没什么好说的,圣人错用武后,责任在我。”

李彦点头:“好,录事写供状,给豆卢钦望画押。”

眼见审案完毕,杨执柔急了,开始打抱不平:“我觉得这不对!”

如此一面倒的局势,显然不是杨执柔愿意看到的。

上一篇:这个皇帝太刚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