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244章

作者:兴霸天

小王子重重点头:“是,师父!”

他想了想,眉宇间浮现出凌厉之色:“师父,我想找到那个伪王,那个贼子如果不逃,吐谷浑宫城不至于沦为现在这般!”

李彦道:“如果他没有跑远的话,确实能抓到,小黑,看你的了!”

小黑立刻窜了出去,鼻子嗅来嗅去,在确定了最浓郁的那股气息后,开始追踪。

小王子露出惊讶之色:“小黑还能做这个?”

李彦奇道:“你以为它是做什么的?”

小王子干笑了一声。

他总不好说,在自己的印象里,这头大猫一向在师父和师姐之间左右逢源,专门哄两人高兴的。

而小黑的灵性越强,业务能力也越强,一路往后花园而去,到了一口井边,随意地用爪子拍了拍。

小王子半信半疑的来到井边:“伪王在里面?”

李彦来到井边,十分无语。

这些亡国君王约好的么,都喜欢往井里躲?

他开口喊道:“出来吧,我们知道你在里面。”

片刻后,一个惊惧的声音,从下面弱弱地传来:“救救孤,他们把孤推下来,孤上不来了!”

李彦往井下一看,就见一道削瘦的身影,趴在井内的绳子上,瑟瑟发抖。

他摇了摇头,链子刀往下一探,链子环住腰间,猛的一拉。

嗖!

一道瘦的跟小鸡子似的身影,被拽了上来。

刚刚站稳,汗王就双腿一软,跪倒下来:“孤……我拜见大唐将军,请将军饶命!饶命啊!”

小王子都无语了。

一看就知道吐蕃为什么扶持,如此长相气质的,没有丝毫威严。

这个被噶尔家族扶持起来的汗王,历史上没有留名,但他的儿子莫贺吐浑可汗,却是因为墓穴出了名。

青海考古发现的血渭一号大墓,主人就是这位的儿子,网上还与九层妖塔扯到一起。

也是一个标准的傀儡,墓穴里挖掘出的汗王印章,印有吐蕃文“外甥阿柴王之印”,可谓相当屈辱。

但再屈辱,它终究是一个政权,有汗王的印玺在。

所以如果从历史角度来看,当这位当个六年的汗王被生擒,吐谷浑又灭国了。

大隋灭完大唐灭,大唐灭完吐蕃灭,吐蕃灭完大唐又灭。

大唐爸爸灭了两次。

对于这种货色,李彦懒得多言,提着他往宫城外走去。

“李将军威武!李将军威武!!”

当众将士看到李彦走出来时,顿时欢声雷动。

擒获汗王,功劳再升,除了工匠感到错付外,简直是功德圆满。

很快,裴行俭、安元寿等人纷纷入城。

唐军上下聚集于宫城,进行一系列善后工作。

所擒的伪王,要与印玺等物,一同押入长安,向李治献俘。

勃伦赞刃麾下的那支蕃军,也要尽量拿下,削弱吐蕃的有生力量。

还有各地被折腾得一塌糊涂的部落们,说他们是活该也罢,是战争下的牺牲品也行,反正接下来这些部落的安排,需要新的掌权者来头疼了。

千头万绪的事情需要忙碌,连李彦都被拉着加班了好久,好不容易休息下来,袖子又被拽了拽。

他转过身,看向小王子:“怎么了?”

小王子低声道:“师父,你还记得扶风县内,指点我武功,教我刀法的那个疑似暗卫的人吗?”

李彦颔首:“当然记得,那人将装有唯识劲秘卷的包裹交给你,让你放入佛骨舍利的台座暗格,说是物归原主。”

小王子迟疑了一下,咬牙道:“我不能完全确定,但那人的语气虽然沙哑难听,间隔停顿,却有点像这里的一个人……”

第233章 攘内必先安外!

深夜之中,王城人声鼎沸,一根根火把竖起,火光摇曳。

不同于其他将士神情亢奋,小王子说完之后,就见师父的神色变了。

他嗫喏了一下:“师父,我也不能确定,会不会误导你啊?”

李彦神情很快恢复正常,拍拍他的肩膀:“所谓线索,本来就存在着误导的可能,但就算是误导,它也能提供许多思路,你说的很好,不要有负担。”

小王子哦了一声,还是有些害怕。

李彦看向横尸遍地的宫城:“我们这段时间要住在王城的贵族府邸了,王宫整理后需要空出,在没有明确的诏书到达之前,就算是你,也没有资格住进去。”

小王子道:“我明白。”

李彦微微点头:“走吧!回去睡个好觉!”

可事实上,这一夜,无数人兴奋的睡不着觉。

李彦躺在榻上,眼睛直直盯着房顶,也罕见的没有睡着。

直到小黑趴过来,用舌头舔了舔他的脸,他才悠然一叹:“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啊,也罢,睡觉睡觉!”

第二天一早,重新恢复精神的李彦刚刚洗漱完,就被裴行俭招了过去。

等到安元寿、丘英同时到来,裴行俭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军粮草不济了!”

众人脸色一沉。

安元寿更是震怒道:“粮草供应之责在韦刺史身上,难道陇右到了如此地步,连五万军士的粮草都发不出来?如若不成,我安氏倾家荡产,也要供足粮草!”

这就是气话了,武威安氏再富有,都绝不能做这种事情,可李彦也理解这位老将军的愤怒。

他们刚刚夺下吐谷浑王城,正是气势大盛,趁胜追击的时候,后方居然有断粮的危机。

这幸好是内应献城,里应外合,迅速入城擒王。

如果正常的发动攻城,岂不是要半途而废,给予敌人反扑的机会?

裴行俭轻轻抚须,看向李彦:“听闻孙波茹粮产丰富,又有意与我大唐交好,可否向此地买粮?”

李彦道:“可行是可行,但此时吐蕃国内的局势也是十分微妙,如果我们现在买粮,就算孙波茹肯卖,恐怕也会节外生枝。”

裴行俭立刻道:“维持吐蕃的分裂局势,对我大唐至关重要,此法行不通!”

丘英道:“如今看来,还得在吐谷浑就地解决。”

李彦摇头道:“羌民在这些年的连续征战下,逐渐沦为赤贫,又被勃伦赞刃搜刮了一遍,他们连自己都吃不饱饭了,恐怕难以为我大军提供粮草。”

丘英道:“不是赤贫羌民,是那些羌部豪酋!这些吐谷浑的贵族,占据商队之利,可富有的很,家中必然也积蓄粮食,全部搜刮出来,绝对能缓解我军的困局。”

裴行俭皱起眉头:“此事需要从长计议!”

安元寿道:“这些羌部豪酋们,在这片土地上根深蒂固,吐蕃之所以要扶持伪王政权,就是要安抚他们之心,我们不可贸然下手。”

李彦道:“掠夺这些豪酋财富,解气是解气,我同样十分厌恶这类叛贼,可对方前脚献城,我们马上就翻脸,以后谁敢为我大唐天军带路?”

丘英沉声道:“我不是不明白这些道理,可我们好不容易灭掉了吐蕃扶持的伪政权,总不能就这般退走吧,两害相权取其轻,只能如此!”

四人沉默下来。

如果陇右粮草断供,逼不得已,还真要出此下策。

安元寿第一个改变主意:“是要作此准备,不仅如此,我们还得去各部搜缴牛马畜力,用以赏赐将士,稳定军心。”

李彦暗暗叹息:“那吐谷浑的羌民也遭殃了,而大唐其实并不缺牛马畜力,每次对外战争胜利,都有大量的牲畜涌入,最夸张的时期,马匹都到了贱卖的地步……”

明明打了胜仗,搜刮战利品时,却发现相当于战争的耗损,根本不足以弥补。

这正是李彦骨子里不喜欢打仗的原因,失败了不必说,就算是胜利了,往往都很难回本。

农耕王朝得以大治,永远是轻徭薄赋,与民休戚,而非纯靠战争获利,就算是百战百胜,国家也会越来越穷。

当然,国内不折腾,也要防止外敌的掠夺,所以贞观之治才那么伟大。

对内能效仿文景之治,让百姓得以安居,对外则能大胜蛮夷,威震各国,诸胡臣服。

李彦念头转动,终于想出了一个中策:“我有一个主意,勉强能稳定吐谷浑的局势。”

三人精神一振:“什么主意?”

“兴佛!”

……

“大师!”

王城门前,李彦和裴行俭,亲自迎接大轮寺的僧人。

李彦和鸠摩罗就熟人了,稍稍客套后,也就开门见山:“吐谷浑各部,本来就有不少佛教徒,只是还不成主流,请大师和贵寺的僧人们,随军往各部行医施药,传播佛法,以慈悲之意,感化吐谷浑受苦之众。”

潜台词就是,大唐爸爸要吃饭,只能先委屈吐谷浑人,你们今生受苦,可以期待来世享福。

鸠摩罗双手合十:“阿弥陀佛,以佛法普渡众生,人人向善,往生极乐,乃我大轮寺所愿,多谢成全!”

想到也许就在谈话之时,就可行医施药,多救几人,鸠摩罗雷厉风行,片刻不想耽搁:“贫僧这就去了!”

目送众僧领药参军,李彦目露尊敬,遥遥行了一礼。

裴行俭抚须道:“雍仲苯教目前在蕃国强盛,我们扶持佛教,确实是妙手,但佛教一旦兴盛,恐怕在此地也难以遏制。”

李彦道:“裴公,依我浅见,什么时候高原气候变化,粮食减产,佛教才能在此地真正大兴。”

裴行俭思索片刻,不禁佩服起来:“元芳,你真有宰相大才!”

李彦默默苦笑。

这个大才,很残酷。

他切身体会到,统治者为什么喜欢用佛教。

当治下的子民实在太苦,这种宗教势力,真的是一剂最省力的良药。

上一篇:这个皇帝太刚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