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一个明末位面 第426章

作者:桃符

“哦,谁?”

李定国看着李朝生问道。

第475章 大明忠臣孙承宗

“老回回,马守应!”

李朝生说出一个名字,听到这个名字,李定国先是一愣,紧跟着点头道:“若是他的确可以降低回回对咱们的敌意。”

马守应现任蓝田特种大队队长,以前是李朝猛的副将,已经投靠蓝田五六年时间了,五六年的时间已经足够蓝田对这位曾经的义军统帅进行改造,现在他已经是一名合格的蓝田战士,更加可喜的是,他已经在蓝田安了家,并且跟一个汉人女子生了一个漂亮的小女儿。

这个其实算犯忌讳的,回回一项是不跟汉人通婚的,不过马守应在蓝田的改造下已经改变了这一想法,尝试与汉人通婚,并且过得还很幸福。

其实这也跟回回的传统有关,其实回回男人并不是绝对不允许与汉人通婚的,而女人却是绝对不允许嫁给回回以外的民族,这个是绝对的。

因此马守应这只算是犯忌讳,而不是犯了族规。

而李朝生之所以选择马守应作为这只征西军的政委,原因也很简单,除了他回回的身份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还是回回的英雄。

马守应在回回之中的声望非常高,因为他是第一位站起来反对腐朽大明的勇士,对于勇士,回回都会给与最大的尊重。

这次远征带上马守应绝对是事倍功半。

而李定国的主要目标并不是回回,而是河套。

黄河百害唯利一套,河套可是一个好地方,又称为塞上江南,是一个能产出好粮食的地方,尤其是面粉,要知道在现代河套面粉可是很出名的,价钱上也比其他地方的面粉贵上不少,而李朝生觉得用河套的面粉来做陕西的臊子面肯定是更加美味的。

而现在河套之地是归属宁夏卫管理的,不过宁夏卫鱼龙混杂,少数民族与汉族混居,想要拿下这里就要想办法对此地进行梳理,而梳理的办法李朝生已经想好了。

利用流寇。

流寇中最大的两股势力是李自成与张献忠,但是当年跟随王嘉胤等人起义的有名的贼寇还是有几个的,比如大名鼎鼎的摸到天,以及大贼杨六。

杨六可以算是一个真正的大贼了,资历非常老,当初王嘉胤府谷造反的时候,杨六就是最早跟随王嘉胤的人,可惜的是此人志大才疏能力有限,做个山大王还行,可是做一路反王,独挑大梁还差了不少。

因此这些年自王嘉胤后,王自用起来过,高迎祥起来过,甚至最后作为小字辈的李自成,张献忠都成了威名赫赫的大贼寇。

而杨六却默默无闻的躲在甘肃宁夏之地,苟延残喘,跟同样烂泥扶不上墙的摸到天,苟活于没人注意的甘肃以及陕北边境地区。

对此李朝生很不满意,陕北边境怎么可以容忍这些贼寇存活呢?

于是昨日李朝生命令在陕北剿匪的石大磊部,开始往陕北边境挤压大贼寇杨六的生存空间,目的就是把这些大贼寇赶到宁夏卫去。

宁夏卫已经乱成一锅粥了,这时候把杨六赶过去,就等于在一锅沸油里面倒上一碗水,那还不瞬间炸锅了。

到时候先让杨六这些家伙跟宁夏卫的官兵打,等他们打的差不多了,快要见胜负的时候,蓝田方面李定国就会带着兵马杀进去。

一方面让马守应安慰受伤的回回,一方面让李定国剿灭杨六这些贼寇,最后负责接引的石大磊师会带着人马进入宁夏卫,从而开始对宁夏卫的接管。

然后蓝田会派出民兵,带领着李朝生任命的大里长等人开始治理宁夏卫,如果有必要的话,李朝生还会给于政策,鼓励蓝田人进入宁夏安家。

等蓝田人在宁夏安稳的居住以两代之后,这里就会彻底成为汉人的土地,而朱元璋等帝王当年虽然征服过宁夏等地,可是却只要了统治权,设立了宁夏卫这样的军管机构。

这要是在军事强盛的时候,还算可以,也能对这里进行有效的统治,可是如果帝国整体实力下滑,军队实力不在占据优势,那么这里就又会开始哗变。

而鼓励汉人进去安家,是想让汉族与少数民族杂居,以汉族恐怖的同化能力,用不了几十年,这里就是汉人的土地。

既然这里成为汉人的土地,就不会再有什么民族性的起义,这就很好办了。

这就是李朝生的驱虎吞狼之计,让不成器的流寇去搅局,最后自己蓝田尽起大军收拾残局,最后获得这片土地的最后统治权。

而以前的当地人,这时不会仇恨蓝田,因为破坏他们的是杨六这些贼寇,而蓝田却是以救世主的身份出现的,到时候这片土地也不会因为仇恨,而产生不必要的隔阂。

这就是蓝田一贯的打法,驱虎吞狼。

李朝生把自己的计划跟李定国说了,李定国听了嘴角直抽抽,看着李朝生道:“我义父张献忠,还有闯王李自成,在你眼里是不是也如杨六一般,乃是你手里驱虎吞狼的棋子?”

李朝生听了这话看看李定国笑道:“你觉得呢?”

李定国苦笑连连,他这时想起很多次他们跟朝廷斗的很虚弱的时候,只要蓝田想要出手,就必定可以剿灭他们的时候,蓝田却压制着没有出手,而自己当时还跟人嘲笑,蓝田乃是无谋之辈,这时候不剿灭自己,等到自己等人困龙升天,蓝田后悔都来不及。

现在想来自己是何等的愚蠢,蓝田是不能剿灭自己吗?其实人家就是拿你当工具人,自己等人在前面烧杀抢掠,吸引仇恨,而蓝田却以救世主的身份出现,开始拯救收复自己等人攻陷了的地方,从而收获民心。

就这样自己这些声势浩大的所谓流寇是打一地丢一地,而蓝田在后面一仗没打,却收获了大片的土地,并且很轻松的获得了这边土地的控制权。

想到这里李定国看看李朝生惊出了一身冷汗,若不是现在已经算是蓝田人,恐怕自己会被李朝生利用到死,而且最可怕的是就算自己看穿了蓝田的把戏也没有用,流寇的根基已经打偏了,他们从骨子里就不可能在一个地方安营扎寨,稳扎稳打,流寇,流寇,他不流动就是一个死。

因此你就算看穿了李朝生再利用自己,流寇也没办法挣脱这张扣在他们身上的大网,除非回过头把蓝田给收拾了,事实证明,打不过蓝田县。

要么就先办法把流寇这个雪球滚得无穷大,大到蓝田一口吃不下,最后反过来把蓝田给吃了,但是这个可能性,按照蓝田的发展趋势,非常小,小到李定国都觉得不可能成功。

驱虎吞狼,这就是赤裸裸的阳谋啊,阴谋可以戳破,但是阳谋根本没办法,就算你看懂了,可是自己已经深陷泥潭,无法自拔,只能随波追流越陷越深。

想到这里,李定国看了看一脸人畜无害,甚至显得很和善的李朝生,这才是大明最大的魔王,什么张献忠,李自成,甚至是京城里坐着的崇祯皇帝,都不过是他棋盘上的一颗棋子。

李朝生说完自己的计划,颇为轻松的伸了个懒腰道:“定国,再次欢迎你加入蓝田县。”

李朝生伸出了自己的手,李定国一愣,不明白李朝生什么意思,这时一旁王家栋道:“握手礼,先生说过的。”

听了这话李定国反应过来,伸手与李朝生握了握,两只手一碰,李定国就是一愣,李朝生的手比想象的有力的多。

李朝生明显看出了李定国的惊讶,手臂不由加了些力道,李定国一愣,也跟着加了力道,下一刻两个人就缓缓较力起来。

半天李定国发现自己的力量已经快要加到最大了,而李朝生却一脸淡然,不见任何吃力的样子,李定国心中暗惊,这李朝生好大的力气啊。

而李朝生这时也有些惊讶,李定国的力气也不小啊。

这时李朝生松开手道:“行了,你跟王家栋可以下去了,对了谷子,带李团长与王副团长看看他们的新家,以及他们的土地。”

“嗯?”

李定国与王家栋看向谷子,谷子这时笑道:“按照蓝田军需规定,凡是军队中排级以上干部,蓝田会给于分房,你们是团级干部,李团长可以分五间大瓦房,并且附送三十亩自耕田。

“王副团长可以分到四间大瓦房,并且附带二十五亩自耕田,来时你们的房子与田地我已经帮你们看了,是在蓝关镇东头的两间挨着的大瓦房,而不远处就是你们的耕地,我去看了一下,那片土地都很肥沃,如果好好耕种,明年肯定会有好收成的。”

李定国听了这话道:“房子与田地,我这马上就要出外打仗,哪有空管理房子与田地啊?”

听了这话谷子笑道:“不碍的,出外打仗的时候你们可以把土地承包给附近的种粮大户,直接拿现钱就行,也可以出钱让人帮你们照料一下,等秋天打完粮食,你们就可以收获一地的粮食。”

“哦,这倒是方便。”

李定国说着,王家栋这时已经迫不及待了,看着李定国道:“行了,说的差不多了,我可要去看看我的那片土地,若是真的肥沃的话,我说不定来年就能娶上媳妇儿了。”

听了这话李定国无奈道:“你还真准备种地啊?”

王家栋听了这话道:“我本来就是农民,打仗只是被逼无奈,现在有地不种,你当我傻啊。”

李定国听了这话道:“你不傻,那明天去道沟峪大营选人,我自己去?”

王家栋想了想道:“算了吧,还是一起吧,省的你说我不够意思。”

两个人说说闹闹的出去了,李朝生见状伸了个懒腰:“走,回县衙吧,好歹算是了却一个心事,接下来咱们就等着看京城的情况吧。”

“杀啊!随老夫杀敌报国!”

高阳城上,一七旬老人,手持利剑,怒吼着一剑劈杀一个爬上云梯的鞑子,身后一群并没有穿着官衣的好像是家丁奴仆的人正在疯狂的对城门楼下面射箭。

这时有一个鞑子从云梯上爬上来,老人手持利剑一剑砍下,没想到这鞑子当真悍勇,挥舞着腰刀竟然硬生生的挡住了老人这一剑,紧跟着一个虎扑就冲上来,挥起手中的腰刀就砍向老人,老人到底是上岁数了,经过刚才一番恶战,已经气喘吁吁,这时见一刀劈来,竟然没有力气挡了。

眼瞅着鞑子的腰刀就要砍在老人的身上,就在这时一个浑身浴血的少年,猛冲上来,用手里的刀狠狠的砍向了鞑子,鞑子当真悍勇,看到这少年丝毫不惧,一刀砍了过去,少年到底是读书人的底子,竟然直接被鞑子把刀磕飞。

情况再次变得无比被动起来,老人这时想要上前帮忙,可是这时又有一个鞑子从云梯上冒头,少年见状,热血上涌,怒吼一声,竟然直接扑向鞑子,鞑子没想到少年如此血腥,被抱着腰部站立不稳,被推着向后倒去。

紧跟着二人直接退到了城墙根地下,下一刻二人直接掉下了城墙,顺道把刚爬上来的鞑子与云梯全部推到,紧跟着三个人直接从十几米高的城墙上掉了下去。

“玉儿!”

老人见状目眦尽裂,怒喝一声,眼中老泪纵横,那少年是他三孙子啊,今年才十八岁,想到这里老人仰天怒吼:“建奴,老夫与尔等不死不休,大丈夫报国就在今日,杀啊!”

老人怒吼着,再次与鞑子战斗在一起,他就是孙承宗,大明肱股之臣,曾经天启皇帝朱由校的老师,蓟辽总督,主持修建了宁锦防线,袁崇焕与毛文龙的老上司,也是大明的忠臣。

可惜如此劳苦功高的一位大臣,却被朝中宵小弹劾,赋闲在家,而前不久,围困京城的鞑子突然绕过北京城,分兵涿州,南下北直隶,一路连克阜城,威县,直逼高阳城。

而高阳城就是老大人孙承宗的隐居之所,而听建奴来犯,老大人五个儿子,六个孙子,两个孙侄子,以及一众家仆上城助战,这才有城墙上这一幕。

第476章 今日死国!

“公公,这高阳城被围了,咱们还进去找孙大人吗?”

高阳城外,一个密林之中,一个身穿飞鱼服的锦衣卫看着躲在草丛里,不敢出声的太监问道,这个太监是从北京城出来给孙承宗宣旨意的,上次朝廷会议,杨嗣昌举荐孙承宗临危受命赶赴京城主持对抗鞑子的战争。

这传旨太监刚拿到圣旨,带着十来个锦衣卫乔装出城准备传圣旨,可是刚出生,鞑子就改变战场了,竟然直接舍弃京城,直接南下进攻北直隶。

于是传旨太监就和锦衣卫跟鞑子骑兵开始赛开跑了,结果一路上又要乔装,又要躲避鞑子的斥候,好不容易来到了高阳城,结果还没有进城,高阳城就被鞑子围了,然后就开始紧张的攻防战斗。

锦衣卫一见情况不好,带着传旨太监就躲进了附近的密林之中,这都藏了好几个时辰了,这太监吓得一动不敢动,锦衣卫甚至还能闻道太监裤裆里传来的阵阵尿骚味。

太监听见锦衣卫的问话连忙做出禁声的手势:“嘘嘘~都给杂家小点声,小点声。”

锦衣卫听了这话无奈的不说话了,传旨太监道:“咱们来晚一步,现在鞑子围城,咱们现在混进城就是找死,杂家可不想死,还是老老实实在这呆着,等鞑子退兵了,或者高阳城被攻下来,咱们在下决断。”

听了这话几个锦衣卫很认同的点点头道:“只是可惜了孙承宗,孙大人,鞑子若是攻下高阳城,孙大人恐怕不肯独活啊。”

传旨太监道:“你们说的,孙承宗就不能投敌了?”

锦衣卫们听了这话用看白痴的眼神看着传旨太监道:“孙大人一门忠烈,岂能晚节不保,再说公公刚才没看见吗,孙大人的孙子都抱着鞑子跳下城楼,有孙子尚且如此,孙大人又岂能独活。”

听了这话锦衣卫点点头道:“此话倒是有几分道理。”

“不过他若死了,我这圣旨岂不白传了?”

传旨太监抱怨道。

……

这时城墙之上,孙承宗拄着宝剑,依靠在城垛之上,鞑子退了,经过刚才的一阵冲锋,鞑子第三波攻击结束了,不过这还不算晚,孙承宗知道的,这才是第三波,不知道下一波自己还能不能顶住。

鞑子如潮水般退却,等待下一轮的猛攻,而城墙上的士兵都快累瘫了,身上的伤口发出剧痛,这时才感觉出来,人在紧张战斗的时候,肾上腺素会飙升,那时候,就算被刀砍了,被箭射到,他们都不会感觉太疼,而等战争结束,肾上腺素下降,剧痛才会袭来。

孙承宗这时就感觉自己的右臂一阵剧痛,再看时,那里被鞑子的刀子划开了一个巨大的口子,鲜血染红了半边衣袍。

孙承宗喘着粗气,就在这时孙承宗的大儿子跑过来,拿着绷带开始给孙承宗包扎伤口,不过明显可以看出孙承宗的大儿子哭过,眼睛红红肿肿的。

孙承宗看了一眼大儿子道:“怎么了?”

这时大儿子带着哭腔道:“爹,老三,老四刚才战死了。”

听了这话孙承宗的眼泪也湿润了,这时大儿子继续说道:“炬儿,睿儿,明儿,也都战死了。”

听了这话孙承宗已经站不住了,身子顺着城墙慢慢滑下,刚才一战,两个儿子,三个孙儿,不,应该是四个孙儿,还有抱着鞑子跳下城墙的玉儿,四个孙儿战死,这对一个七十五岁的老人家来说,是一个巨大的令人难以接受的打击。

“好样的,他们都是好样的。”

孙承宗虎目含泪,嘴中缓缓的说出几个字,老大这时已经哭的不成样子了,孙承宗看着下面如潮水一般还在集结的鞑子,眼神中闪出仇恨道:“这个仇咱们会报的,哪怕咱们都死了,大明也会替咱们报的,别哭,孙家的儿郎,以命许国,这是咱们孙家人的荣幸。”

上一篇:宇宙科技崛起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