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一个明末位面 第356章

作者:桃符

“鲜货,卖鲜货了,自己种的桃子,还有大李子,不甜不要钱啊。”

“卖活鱼,卖活鱼,咱们蓝田大水库今早刚捕捞的,肥美解馋,量不多了,大家快来买吧。”

“鸡蛋,鸡蛋,便宜了,五文钱一个,五文钱一个。”

……

听着附近卖菜的吆喝声,‘马公子’有些不适应,这种场面她可没有经历过,她经常吃鱼,可是从来也没见过在水盆里活蹦乱跳的大鲤鱼被人一棍子敲晕,然后用草绳拴着就提走了。

也没见过大萝卜下面还沾着没收拾的泥土,这里的乡土气息,让她很不适应。

李朝生倒是习以为常,蹲下来跟卖菜的小贩划价,李朝生不是买不起菜划价,而是要真实的感受一下老百姓们的生活,掌握第一手数据。

毕竟老百姓买菜都划价,而李朝生买菜也要划价,经过李朝生不屑的努力,李朝豚,谷子手里都提着一捆白菜,一筐萝卜,还有桃子,李子,可谓是满载而归。

‘马公子’看到这一幕道:“刘兄这些采买之事交给下人就行,何必亲自动手?”

听了这话李朝生笑道:“这些东西都是百姓日常吃的东西,咱们通过购买就可以知道当地百姓的一个生活水平。”

“你看这大萝卜,一文钱一斤,这白菜一文二,还有这鲜货,这么大个多汁的桃子才三文钱一斤,这不很说明问题吗?”

“这也就是蓝田县,其他地方,你去看看物价,也就知道百姓的日子过得怎么样了。”

李朝生说着,就跟一个卖豆腐的老乡聊起天:“现在行情还不错吧。”

“还凑合,公子来点豆腐,都是新鲜的卤水豆腐。”

李朝生听了这话点点头道:“怎么卖?”

“三文一斤。”

李朝生点点头道:“来五斤。”

“好嘞。”

老板一听来主顾了,立刻开心的应道,紧跟着切豆腐,李朝生这时趁机聊天:“老乡蓝田本地人啊?”

“嗯呐,蓝关镇人。”

“平时就靠卖豆腐为生?”

老板摇了摇头道:“卖豆腐是闲暇时间干的,我在蓝关镇还有五亩地呢。”

“哦哦,卖豆腐贴补家用啊,行,这一天不少卖吧,能卖出一百斤?”

李朝生试探的问道。

老板道:“差不离,有时候多做点,有时候少做点。”

李朝生听了这话道:“那你这发财啊,一天一百斤,就能买三百文,除去损耗,算一百文,净赚二百文,一个月,我的乖乖,您这可是大买卖啊。”

“哈哈,还行吧,这些都要感谢县尊啊,不然以前种地哪能赚这么多钱啊。”

李朝生听了这话道:“那你这日子比其他人过得都舒坦。”

老板道:“其他人不差,你看那个买菜的,一天也能对付二三百文的收入。”

“那边卖鲜活的也不少挣钱。”

老板说着感慨道:“这就是赶上好时候,只要肯干,都能挣到钱,以前在地里刨食,现在不用了,大家都可以出来赚钱了,胆子大点就干点小买卖,自负盈亏,胆子小,图稳妥的可以去工厂上班,一个月也能有二三两银子的收入,也很舒服。”

“这些都要感谢县尊啊,不信你看看外面,那个乱哟,今天闹流寇,明天土匪下山,后天又闹旱灾,百姓的日子,都没法过了,啥也别说了,咱们要感恩啊。”

“好了,您的豆腐好了,五斤高高的。”

说完摊主把豆腐给了李朝生,李朝生拿着豆腐道:“今天晚上咱们可以吃白菜豆腐了。”

‘马公子’这时盯着李朝生道:“刘兄,你到底是干什么的?”

李朝生听了这话看了看‘马公子’道:“不跟你说了吗,蓝田书院的毕业生,随时等待被上面认命为官员啊。”

听了这话,‘马公子’看李朝生的眼神微妙起来,李朝生坦然受之,‘马公子’没看出破绽道:“你还准备去哪看看?”

李朝生听了这话道:“那里。”

“哪里?”

‘马公子’看向李朝生,李朝生指了指不远处的一个粮食号,名曰:蓝田粮号。

敢用蓝田为名的粮号,不用看也就知道肯定是国企,不对县企,归蓝田全权负责的,这就是蓝田粮食安全的源头。

这里的粮食全都是平价粮食,粮食从百姓手里收上来,每斤只加价一文钱,这一文钱是运输费用,仓储保管费用,以及每个店的人工,铺面,所有费用都从这一文钱里出。

而这里也是蓝田县将近四十万人的口粮所在,所有人家粮食不够吃了,全都可以在这里买,不过最多只能买三天的口粮,目的是怕二道贩子大规模收购蓝田粮食卖给外地,谋求获利,毕竟蓝田粮价稳固,可是外地却价比黄金啊。

第390章 蓝田县的粮食红线

粮价的稳固,比其他副食品的稳固更加具有决定性意义,因为只要粮价稳固了,百姓们只要能吃上饭,那么在这个时代的统治基础就是稳固的的,因为其他政权还满足不了其统治百姓的温饱问题,正因为如此,粮食才是大明这场博弈的重中之重。

进了粮店,粮店的五六个个壮小伙子正在往一个巨大的粮囤里倒玉米粒呢,今天蓝田的玉米再次高产,因此蓝田粮食店的主要经营产品还是玉米。

一个木头做的巨大的粮囤里全是玉米,粮囤其实就是一个木头的栅栏围成的,外面裹了一层布,用来防止粮食露出来。

粮店内主要经营几种主粮,其中最多的是玉米,其次是小麦,还有少量的大米,土豆与红薯粮食店不经营,因为不是很好储存,这两样一般在蔬菜店里多。

玉米作为最为畅销的粮食,粮店里一共囤了五大粮囤,大米和小麦这都是细粮精贵的的很,一般都是家里来客人了,或者想要改善伙食了,才会买些吃,一般条件的家庭根本达不到顿顿吃细粮的生活标准。

“呦,客官您来了,您看你来点甚么。”

这时粮店掌柜的走出来,笑呵呵的看着李朝生,李朝生看了看粮店掌柜的道:“今天玉米什么价?”

粮店掌柜的笑呵呵的说道:“八文一斤。”

李朝生听了这话点点头,这个价格是他规定的,玉米价格不可以超过十文,这是李朝生在蓝田粮食会议上提出来的粮食第一政策,也是李朝生给麾下政治部门,农业部,商业部定下的死规定。

这些年由于蓝田的经济飞速发展,种地明显获利不多了,农业部那些家伙眼红蓝田这波红利,就想把农用田改种经济作物。

这样绝对比种玉米赚钱的多,于是农业部就把这一想法提交给了李朝生,李朝生看了之后,就召开了这场会议,会议的主题是蓝田粮食安全会议。

李朝生在会议上大发雷霆,怒斥这群混蛋都钻进钱眼里了,骂的这些蓝田书院毕业的学生一句话不敢说,最后李朝生提出:“你们想要如何折腾,如何发展我不管,但是我就一个要求,蓝田的主粮玉米的价格永远不能超过十文钱一斤,要是超过了这个价格,多一文,你们就给我集体辞职,超过三文下大狱,超过十文,全体提头来见。”

第二,蓝田的粮店必须随时可以买到粮食,如果断供,罪名同上。

李朝生这条政策定完之后,基本就给蓝田划分了一条红线,玉米一定要够全县百姓吃的,同时价格不能太高,这条红线也被蓝田政府内部称为粮食红线。

为何玉米价格要定十文钱一斤呢?

这是有原因的,现在蓝田最低层的百姓,当然要抛出农户,因为农户他们自己就种玉米,他们不会缺粮食,缺粮食的是住在城里的脱产户。

这些脱产户最底层的就是给各大商号当伙计的这批人,这批人一天的工钱是五十文,李朝生的想法是,按照这些人的最低生活标准,一家有五口人的话,他一个人也要能养活这一家五口,说白了,李朝生不允许自己治下有一个百姓是饿死的。

当然了这一家五口不可能只指着一个人吃,这一家五口最少也要有两三个劳动力吧,毕竟蓝田女工也能找到工作,蓝田的刺绣,纺织,甚至一些饭馆都在研究可否雇佣一些女人当伙计。

当然了后一个还是被拒绝了,因为社会没有发展到那个层次,所以这个是不被接受的,等蓝田再发展发展,女人抛头露面也不算什么大事。

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蓝田人已经适应女人去工厂工作了,甚至适应商业街可以有女人经商了,这一点点潜移默化,慢慢的女人就可以获得较为公平的工作机会,不过这任重而道远,就算李朝生是县尊,在蓝田有特权也不能干预这些事情。

粮食红线是保证百姓基本生活的保障,一个最为艰苦的刚从流民变为普通蓝田无田百姓,也能通过自己的工作,获取食物,甚至可以养活一家五口。

当然在李朝生的智囊团的计算下,蓝田的大体情况是,一家平均两个劳动力,一天收入可以达到一百文左右。

而一家五口,一天大约三四斤玉米面就能吃饱,外加买点蔬菜,也就是说一天一般的工资就可以吃的很好,剩下的一半,是存款。

李朝生听了政治部这个预算道:百姓的日子还是苦啊,还要尽可能的让百姓多赚点。

李朝生的考虑是分两方面的,第一是李朝生希望自己治下百姓富裕一些,不要一个个面黄肌瘦的,不要让孩子一个个都营养不良,只有过年那一天可以吃一块大肥肉。

不要让年轻的小伙子因为彩礼而娶不上自己心爱的姑娘,蓝田百姓花销不大,基本都花费在吃上了,李朝生希望吃占据的比例可以缩减到百姓日常开支的三分之一,让他们有更多的钱,让他们更富足。

这可能就是历代帝王都希望干的一件事,藏富于民。

其次只有百姓的手里有钱了,蓝田的商业才能发展起来,钱对于一个政体来说并不是很重要,蓝田仓库里要是堆满了金山银山,那就是一堆重金属。

可是发到百姓的手里,这东西就叫钱了,因为这东西可以驱使百姓劳动,财富是什么,财富就是百姓的劳动成果,若是人们都不劳动,都不工作,不发展,那么就不会产生钱,钱的本质是人们的劳动成果的交换。

以前的以物易物,那时候没有钱的感念,可是你能说那些人手里就一点没有财富吗?

然后百姓的钱变成了贝壳,贝壳的价值代表什么,代表稀少,可以换算,这就是钱的意义。

因为我拿一只羊换你俩苹果,你找不开啊,这怎么办,把苹果树给我?

所以找一个东西进行换算,这个东西可以是石头,可以是贝壳,可是是金属,甚至可以是纸,其实目的就是为了换算,只要方便换算,大家伙都认可,什么都行。

所以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责就让钱流通起来,因为只有有了钱,才能刺激百姓消费,老百姓都花钱了,商业经济自然就节节高了。

这也是为什么一遇到经济危机,或者其他一些变故,政府总会来个‘大放水’之类的政策来刺激经济复苏的原因。

而李朝生也在这么做,粮食是蓝田重要的战略物资,如果他把大量的粮食运到蓝田之外,绝对可以发一笔横财,而李朝生却把大量的粮食留在了蓝田本土,第一保证本土百姓粮食安全,第二就是把粮价打下去,让老百姓手里有闲钱。

老百姓手里有闲钱了,会干什么?

首先吃点好的,那么蓝田的餐饮业就发展起来了,其次买点好衣服,穿点好的,这样可以帮助蓝田纺织业快速发展。

吃好,穿好,紧跟着是什么了?

住点好房子,可以发展蓝田的建筑业,最后就是需要娱乐了,这样蓝田的演艺界以及旅游业都可以得到极大的发展。

这些行业发展起来,就可以带动周边救济,这样一步步发展,蓝田的繁荣指日可待。

蓝田的繁荣代表着蓝田税收会非常的多,税收多了,不管是民生,军事,教育,医疗,各种惠民政策也都会一一出台,如此就是一个良性循环。

蓝田在一步步变好,而外面的大明在一步步溃烂,此消彼长,用不了多久,蓝田才是天下正统,大明就会被百姓抛弃,没办法,谁不想过好日子呢?

这就是李朝生的行政策略,地盘不是打下来的,而是百姓求着自己接受的,军队是干什么的?军队是用来保护这些求助自己百姓的。

随着求助自己的人越来越多,那自己的地盘就越来越大,军队越来越多,等天下百姓都需要李朝生帮助他们治理的时候,那么李朝生就是天下共主。

李朝生从来没想着要造反,造反那是给没有技术含量的人用的,比如李自成,张献忠,这些流寇也就适合做点糙活。

而李朝生,那是做细活的人,做的是人心。

固国不以山河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这不是一句空口号,而是李朝生真的想要做的事情。

只有做到这一点,李朝生才能做到天下归心。

关心民生这是李朝生的一项重要的功课,因为李朝生可以从中看到自己治下百姓真实的生活。

李朝生看着这两人多高的粮囤对掌柜的道:“给我来两斗吧。”

斗还是这个时代的标准计量单位,虽然李朝生发布了斤这一计量单位,但是老百姓还是喜欢用斗,因此粮店的斗都是经过标准称量的。

一斗里面能称十斤玉米。

这时伙计听了这话立刻爬梯子上了粮囤,拿出一个四四方方的木头盒子,盛了满满一斗,紧跟着用刮板刮平了上面一层玉米粒。

盛了两斗下来,紧跟着掌柜的看着李朝生道:“客官用给您称一下重吗,咱们这一斗是十斤,当然有时候会有点出入。”

上一篇:宇宙科技崛起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