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一个明末位面 第191章

作者:桃符

牛二这时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笑容,人们看着牛二,有人问道:“牛二哥,土匪没杀你吗?”

这时牛二直接变成了牛二哥,地位瞬间上升了,牛二闻言笑道:“山大王人可好了,到了就给粮食,而且看我一个人赶两辆车不方便,还帮着我把车赶下了山呢。”

牛二看着村里的人说着,听了这话村里人瞪大了眼睛:“还帮你赶车,吹牛吧你。”

村民们表示不相信,可是这拉回来的四十担粮食是真格的,从今天开始他牛二阔了。

这年头能拿出四十担粮食的人,那是一般人吗?

招娣的老爹正在地里给苗子浇水呢,听说牛二竟然带了四十担粮食回来了,顿时瞪大了眼睛,头也不回往家跑,他家的金凤凰终于能卖出高价了。

招娣父亲这个激动啊,回到家,晚上招娣父亲亲自上牛二家里问牛二什么时候娶招娣,招娣不小了,过今年都十八了。

牛二看着曾经连正眼都不看自己的招娣父亲道:“咱们现在就能定亲,下个月初八是个好日子。”

招娣父亲听了这话看着牛二道:“牛二啊,你是个好孩子,现在有了这么多粮食,你一个人也吃不了,我家人多,要不,这彩礼你给二十担吧!我留出十担将来给他两个弟弟也找个媳妇儿。”

听了这话招娣直接把一瓢水泼到了父亲的身上,指着父亲大骂,骂他不公,骂他重男轻女,骂他禽兽不如。

父亲恼了想要打招娣,这时牛二一瞪眼道:“赵老蔫,你要是敢动招娣一根指头,你那十担子粮食也别想要了。”

赵老蔫气坏了,可是为了十担子粮食也不得不忍气吞声,毕竟也就这傻子愿意给十担粮食,别人家一担粮食都别想。

赵老蔫走了,牛二终于娶到了他梦寐以求的心上人。

而这件事也被传开了,小洋峪的信誉直接提升了数个档次,甚至没有人说他们是土匪了。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只要这般,不用多了,再有个两三年,就没有人觉得看蓝田县内有土匪了。

张德正在破庙的消息被传了出去,整个蓝田县顿时一阵欢呼,这王八蛋县令终于得到了报应,而以前冤死的家庭也都跑到死者坟前把这个消息传给地下的亲人们。

一时间全民欢呼,而这个消息也传到了西安府,这可吓坏了这些当官的,一个个感觉这可能是刁民们的觉醒,一个个兔死狐悲,出门都带一大堆的衙役。

甚至发展到了非必要绝不出门,而一些县里的县令更是害怕了,竟然开始作秀,表演爱民如子的筹码,可是他们什么样子,被伤透心的百姓不知道吗?

反正所有的官吓的不敢随意瞎动换了。

陕西的旱灾越来越严重,好多地方的田苗都枯死了,今年陕西多地将面临颗粒无收的惨绝人寰画面。

而夏粮剩下的那点,可能仅仅能支撑他们到冬天来到,今年冻饿而死的人绝对不在少数。

秋收到来了,陕西遍地哀嚎,地主,百姓,都在哀嚎,哀嚎粮食的颗粒无收。

蓝田县也招灾了,不过由于后期大部分土地卖给了李朝生,所以还拯救了一些,另外李朝生修建水库的地方,那里的粮食都没有明显减产。

玉米,土豆大丰收,而最令李朝生惊喜的是地瓜,这东西简直就是人们的福音,今年李朝生的土地上的红薯平均每亩地能达到两千三百公斤的产量。

请注意看,是公斤,而不是斤,一亩地竟然有将近五千斤红薯产出。

顿时震惊了所有人,李朝生看着手里这大红薯,脸上浮现出一丝笑容,不由发出一声感慨:红薯熟,则蓝田无饿殍。

可是李朝生有些过于乐观了,毕竟李朝生种的红薯一千二百来亩地,就算丰收,也不能解决整个蓝田的饥荒,

而且更可怕的是现在整个陕西都闹了灾荒,无数人开始逃荒,那些生活在平原上的人们,开始往蓝田这些山区逃荒。

说来也奇怪,富足年,山区人往平原城市去,而灾年,平原城市的人又往山区来。

蓝田靠着秦岭,周围有很多山,很多峪口,这里自然成了大家逃荒的一个选择。

短短一个月,李朝生六个峪口收纳难民就将近四万多人,这已经快到了李朝生承载的极限了,可是还有人来。

冬天又来了,崇祯元年就要过去,即将引来崇祯二年。

李朝生来到六大峪口视察,发现很多人被安排修建水渠,给李朝生新的田地修水渠,无数人出卖自己的劳力,为的就是每天两顿的大地瓜。

地瓜这东西很好吃,无论是烤着吃,还是蒸着吃,甜丝丝的,对饥饿的灾民绝对是美味。

李朝生的军营之中,李朝生炉子上面的土豆变成了烤地瓜,谷子,石小磊围着炉子一起吃地瓜。

吃着吃着,谷子道:“咱们村里昨天来了三十多个灾民,族长于心不忍,给一个小孩一块饼,一个老太太一碗粥,然后今天早上村子里就多出了一百多个灾民,把族长家都围住了。”

“朝龙哥没办法,今个在外面设立了粥棚,下午去看好像都有二百人了。”

谷子对李朝生说道,李朝生听了这话微微皱眉,一旁的郭宝道:“朝龙哥不该设立粥棚的,甚至进理大伯都不应该给饼子,这救灾只有开始与结束,绝对没有中间停止这一说,你要是救灾救一半不救了,灾民能把你活吃了,这种事,书上都有记载。”

石小磊这时叹了口气道:“饥民太可怜了,一个个都快没人形了,这时候谁要是给他们一个饼子,他们命都可以给你。”

谷子道:“可不是吗?我听人说,现在灾民们已经开始卖儿卖女了,还有一些女人把自己卖了,只肯求买她们的人,能给一块饼子,或一碗厚点的粥。”

李朝生听了这话道:“大堂兄家存粮不多,这些灾民吃不了几顿,这可不行,大堂兄其实做的没错,这些灾民既然到了我的面前,咱们就不能袖手旁观,谷子,你一会儿在咱们军营门口开一个更大一点的粥棚,别让他门堵着大堂兄家里,我那大伯母身体不好,别惊吓到。”

“啊,旅长您也要救灾?”

李朝生听了这话道:“救,今年只要我能看见的灾民,我不能让他们死一个,当然也不能让他们白吃,让他们给咱们镇子多挖水库,多修水渠,今年咱们实验很成功,水渠只要通了,就算老天爷不下雨,咱们也能用水渠的水灌溉,减产不了多少,所以咱们一定要多修水渠,争取来年浇灌更多的土地,产更多的粮食。”

听了这话谷子立刻敬礼道:“是。”

李朝生看着天空,也不知道今年的地瓜顶不顶得住啊。

李朝生想着,就在这时突然电报室有电报响起,李朝生拿起来一看,上面写着一行字:洪承畴入蓝田。

李朝生一愣,洪承畴怎么来了,李朝生立刻电报回过去,询问一共来了多少人。

很快得到的答案是:一行十骑兵,从岱峪入蓝田,先去了趟县衙门,之后跟人打听了李家的所在,直奔汤沟镇而去。

“找我的?”

李朝生皱了皱眉头,不明白这时候洪承畴来蓝田找自己做什么,要知道洪承畴现在可是陕西布政使,从二品的大官,跑到道沟镇这穷乡僻壤能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呢?

李朝生有些不明白,不过不明白不要紧,等他来了,自己不就一切都明白了吗?希望是好事吧。

第201章 一万担粮食换知县

呼呼呼……

熊熊的炉火,燃烧起熊熊的火苗,李朝生坐在路旁烤火,外面不知何时下起了雪来。

雪花飘飘,风也潇潇,一剪寒梅,傲立雪中,当然这只是想想,现在才刚十一月份,这里那来的腊梅树啊。

“旅长,按照您的吩咐,所有显眼的武器都放起来了,大家伙手里现在就有几把蒙古腰刀。

听了这话李朝生点点头,这时外面传来一阵响动,原来是洪承畴来了,李朝生听了这话道:“有请。”

洪承畴这时下马,被眼前这片军事基地吸引了,这里的建筑太有特色了,这灰色是什么?

往里走,洪承畴看见了院内站岗的士兵,身上的棉袍看起来就厚实,比自己军中将士的都厚了一大圈,这棉花没少放啊,还有脚上的棉靴,看着就暖和。

另外这些站岗的家丁也不一般,一身军武之气,尤其是身上那若有如无的杀气,看样子是见过血的。

没想到李朝生手下竟然有这样的人物,不过洪承畴只是稍微惊讶,并没有觉得不妥,关中大族都有养护院家丁,养刀客的习惯,比如曾经的大商人范永贵家里就有六百刀客。

按道理这是大明律法不允许的,可是不允许又能怎样,按照大明律法,官员贪污六十两银子,就该剥皮填草,可是现在哪个官员敢说自己没有贪污超过六十两?

还有人规定,地主商人不能穿绸缎衣服,不能雇佣奴仆,可是现在几人遵守?现在真正遵守的人反倒成了异类。

洪承畴继续往里面走,很快看到一群壮硕的大汉在院子里面练兵,洪承畴看了几眼,心中有些惊讶,好整齐的队列,这样的队伍是有杀伤力的。

看来这蓝田李氏武力充沛啊。

洪承畴想着,这时就见不远处一个房门开着,李朝生已经带着一群人迎接自己呢。

“见过洪大人。”

李朝生笑呵呵的抱拳。

洪承畴看了李朝生一眼道:“你们李家好大的势力啊,这些护卫都快赶上某家麾下的百战精兵了。”

李朝生听了这话连连摆手道:“洪大人说笑了,他们也就是跟土匪打过几架,您不知道啊,蓝田土匪甚是强悍,我这家大业大,不养一些护院,心里不安啊。”

“这倒是真格的,某家来时刚去了趟长安卫,听那里人说,咱们蓝田有个张麻子,势力颇大啊。”

李朝生听了这话点点头道:“确有此事。”

洪承畴道:“某家就是腾不出手来,否则还真要看看这张麻子的手段。”

李朝生听了这话笑道:“这张麻子虽然势力很大,却不足为虑,此人还算仁义,最近蓝田闹灾民,他清峪竟然用自己的粮食救济了数万灾民,现在他在蓝田人的眼里可不是土匪。”

“嗯,救济灾民?”

洪承畴一皱眉道:“此子莫非是想要裹挟民意,要挟朝廷?”

李朝生听了这话没说话,心里却是略微一惊,这洪承畴看人很准啊。

不过李朝生继续说道:“应该有这样的想法吧,不过不重要现在灾民漫山,有人能救灾民,不是大明之幸,百姓之幸吗?”

听了这话洪承畴深以为然:“你说得对,虽然此子居心不良,但是能行善事,某家便放他一马。”

李朝生闻言道:“是啊,这样的人可能也是迫不得已,官逼民反,既然心存善念,当安抚为主。”

听了这话洪承畴突然狐疑的看了李朝生一眼道:“你不会跟着张麻子有联系吧?”

“没有啊,洪大人何出此言。”

李朝生略微一惊,自己莫非露出马脚了,跟这些心思复杂的人说话果然要小心,洪承畴又开口道:“没有最好,有也无妨,这年头跟土匪有勾结的大族,也不缺你一家。”

这话说的很有道理啊,土匪抢劫大族,有些大族为了不被土匪抢劫,就会想方设法跟土匪建立关系。

这个在地方上也不少见,不算什么新鲜事。

这时李朝生岔开话题,不能在这上面纠结了,于是说道:“大人外面天寒地冻,屋里一叙。”

说着李朝生把洪承畴领进了自己的小屋,一进屋子,屋内的热气就让洪承畴微微眯缝起眼睛。

“你这屋子,挺暖和啊。”

李朝生指了指自己的土炉子道:“全仗此物。”

洪承畴这时看了有些不明所以,伸手一靠近,顿时一股热气,洪承畴好奇道:“此为何物?”

李朝生连忙开口道:“这东西叫土炉子,类似于咱们冬天用的火盆,只是改良了一下。”

洪承畴这时皱眉道:“你这炉中烧的何物,火焰如此旺盛?”

李朝生笑道:“炭石。”

“此物怎可屋中燃烧,会毒死人的。”

洪承畴开口。

“大人请看,此乃烟囱,炭石有毒,毒在其烟,现在有这个铁皮空心管把烟倒出,屋中自然无毒。”

听了这话洪承畴道:“此物甚妙,回去我也让工匠学着打造一番,冬日取暖甚妙。”

洪承畴说着拿过凳子,把手放到炉子上烤,李朝生让人给洪承畴倒了杯热茶,自己也陪着。

“陕西今年灾荒严重啊。”

上一篇:宇宙科技崛起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