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一个明末位面 第19章

作者:桃符

老族长听了李朝生的话很满意,觉得这孩子有正事,有了钱第一点就想买地,而不是去花天酒地,这就不是一个败家子,另外加上他以往种种表现,族长看他是越来越顺眼。

而这边二大爷,三大爷,四大爷听了这话拉稀都不香了,抓了把树叶擦了擦,提着裤子就过来道:“买地好啊,这事我们支持。”

李朝生礼貌的笑了笑,同时身子挪了挪与三位拉开距离,你们如此匆忙,那树叶可是很滑的,若是不留神,咳咳……不敢细想。

李进理这时想了想道:“这事咱们的合计合计。”

说着老头拿着拐杖在地上画了个圈。

“这就是咱们的汤沟镇,背靠秦岭,多山脉,咱这附近有黑山与狐岭,咱们是在这两个山的中间。”

“因此咱们这里肥沃的土地并不多,却被三大家族霸占着,第一就是王家,王老财就是他们的家主,王家其实与咱们李家一起来的汤沟镇,开始也并驾齐驱,后来不知怎么的了,咱们家的地越来越少,他们家的地越来越多,最后,咱们李家沦为了人家的佃农。”

“除了王家就是方家,方家来咱们汤沟镇也年头不少了,开始他们家是做生意的,不过买卖赔了,就来汤沟镇当起了地主,他们家手里当年低价收了不少田地,不过他们家人丁不旺,现在一家才十几人,住在镇子上。”

“最后就是钱家了,钱家是后来的,来咱们这也就三四年光景,据说以前家里是当官的,不过后来得罪了九千岁手下的谁谁,然后就跑这里来了,他们来时从王家手里买了些地,不过却被王家坑了,买的全是靠山的下等田,种什么什么不长,净长草了,他们可恨死王家了。”

老族长说着笑道:“对了,前些日子,钱家还有人找过我,要卖他们手里的下等田,说可以便宜一些,真是笑死我了,那地麦子种不活,小米长不大,糜子也不产,土地硬,地里面石头子多,而且还高,高坡不聚水,种啥啥旱,一亩地就能出不到一百斤粮食,除了交税啥都不剩了,咱们李家买回来,还不哭死?”

“也就他们钱家,以前没种过地,才会买那些田,要说王老财那老小子是真坏。”

老族长骂道,李朝生却听得津津有味,古代田地分为上中下三种,上等田,土地肥沃,好好种植,一年可得粮三百余斤。

中等田,土地一般,地势不如上等田,但是年头不错,一亩地也能有二百多斤的收成,甚至逼近三百斤。

下等田,那就是这种山坡地,或者盐碱地,或者沙土地,或者各种有缺陷的土地,自然环境很恶劣,导致主要作物,麦子,小米,糜子都不长,好年头一百斤粮食,差了点说不定颗粒无收,统统旱涝而死。

因此下等田是最不值钱的土地,不过中国人自古有一个优秀的良好品质,那就是人死地不荒地,这下等田虽然产量低,可是勤劳朴实的老农民还是愿意种植的,哪怕多一口粮也是好的,毕竟每一口粮都是能够救命的。

“所以说,咱们要买地,只能从王老财以及方家买,他们两家的地都是中等,上等田,很少有下等田,毕竟那下等田当年都卖给了钱家。“

老族长这时做出了总结,想买田,必须买王老财,或者方家的地,钱家的地不能买,原因也很简单,钱家被人坑的,买了一批下等田,现在全在那里撂荒呢,没办法,种地打的粮食都不够交税的。

其实按理来说,明朝税不重,开国初期朱元璋对全国农民收税,一亩地也就5%-10%,很人性化了,当然江南除外,当年张士诚把朱元璋得罪了,因此他们税收是惩罚性的20%。

不过那是明初,而现在的税收出奇的高,辽东这个吞金窟,每年辽响都在增加,而士大夫们官商勾结,拼了命的想不交税,农民只能不断的剥削,税收也在不断的增加。

不过说来讽刺,今年应该是农民们税收最低的一年了,因为魏忠贤还在位,这位被无数人唾骂的大太监虽然人品很渣,不过对百姓还是可以的。

因为他出身民间,懂得这里面的道道,泥腿子有多少钱,压榨他们费力不讨好,要说有钱还是经商的,那些跟士大夫千丝万缕的商贾。

所以魏忠贤冒天下之大不韪,开始收商税,这可把士大夫恨疯了,因为魏忠贤这是把钱收到自己身上了。

这还了得,于是大家伙开始疯狂的打击魏忠贤,直到崇祯上位,他们终于出了口恶气,同时把商业税再次取消了,又可以不交税了,开心。

其实崇祯若是不着急杀魏忠贤,用魏忠贤平衡一下朝局,也许明朝还能撑个几十年也未可知啊,可是没有如果,魏忠贤死了,东林党脖子上的项圈没了,他们可以继续光明正大吸大明的血,直到吸干……灭国。

第36章 买田

老族长建议李朝生购买王家与方家的土地。

不过李朝生却不这么想,首先王家与方家的土地确实好,可惜,这个时代地主对土地的看重,可比黄金都要珍贵,要不是过不下去了,谁能卖自家的土地。

当然像下等田这种坑人货,价格好,地主们还是很愿意卖给人傻钱多的人。

要不然外来户钱家怎么可能在汤沟镇买到土地。

所以现在李朝生想买王家与方家的土地,他们肯定不能卖。

李朝生与老族长他们分析了一下,老族长他们点头认可李朝生的想法。

“要不是过不下去,谁会卖自己的地啊。”

于是族老们全部陷入了沉思,如何能够让王老财卖自家土地呢?用钱砸?不现实,多花钱不说,以王老财精明的性格,肯定不会卖的,这可咋办啊?

老族长五个人陷入了沉思,李朝生这时到没有如此愁容,而是想到了解决办法,这时李朝生对老族长道:“大伯,钱家的人,你熟悉吗?”

“钱家?”

李进理看了李朝生一眼道:“你不会是想买钱家的那些下等田吧?”

李朝生点头道:“钱家的下等田就是烫手的山芋,放在那里撂荒是赔,种了还是赔,所以他们急于出手,换银子,所以买他们家的地最便宜。”

“便宜肯定便宜,但是咱们买回来干什么啊?那地在他那里是烫手的山芋,到咱们这里不也是烫手的山芋吗?”

李进理看着李朝生,李朝生这时笑了笑道:“那可未必,容我卖个关子,咱们把这些下等田拿下来,肯定不会赔的。”

“这?”

李进理看着李朝生,李朝生这时笑道:“大伯请信我。”

李进理认真看着李朝生最后实在拗不过李朝生叹了口气道:“罢了,我帮你把这地拿下来。”

“那行,大伯,要不今日下午咱们拜访一下钱家?”

李进理闻言点点头道:“行。”

……

汤沟镇镇里有一户人家,这户人家与镇里人都不一样,无论是宅子的装潢,还是进进出出的人,都显得文质彬彬,与众不同。

而这一家人也与汤沟镇的人交际不多,只是路过的人偶尔能听到院子里的读书声。

而且听人说,这家人以前是当官的,后来得罪了九千岁,这才逃难于此。

“爹,爹,赵大人来信了。”

这时一个年轻人拿着一封信兴奋的冲了进来,进屋只见一个头戴儒冠,年龄在三十五六左右的中年人看了过来。

“快给我。”

中年人接过信自己看了看,看过一遍之后,脸上浮现出掩饰不住的笑意:“哈哈哈~好,好,大事可成,大事可成啊。”

中年人很开心,这时年轻人不解的问道:“赵大人来信何意?”

中年人捻着胡须道:“陛下病重,有意托付信王殿下,信王乃是真君子也,非阉党所能控制,到时定可覆灭阉党,还天下以清明,哈哈哈……”

“啊,那太好了,那样爹岂不是也能官复原职了。”

年轻人很兴奋,中年人摆摆手道:“道儿,这些时日你一定要留意你赵伯伯的书信,另外,家里的细软收拾一下,还有这房子找牙行挂上,说不准那一日咱们就要走了,对了,还有那些地!”

说道这里中年人皱眉,我堂堂一个读书人,竟然被乡下土财主给骗了,花中等田的价格,买了一堆种什么什么不长的下等田,还真是穷乡恶水出刁民啊。

现在到好,这些地全都砸自己手里了,想想中年人就一阵憋屈,上火啊。

这时年轻人也气的脸通红道:“可恶,那王老财当真可恶,等着,咱们官复原职,定要那老儿好瞧。”

年轻人咬牙切齿,中年人道:“道儿,莫要被这小事影响了心性,好了,这地能卖就卖,不能卖就扔了,只要咱们回了城,这点小钱不日便可挣回来。”

听了这话年轻人道:“爹爹说的是。”

这边说着,紧跟着就听外面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下一刻有人跑进来道:“老爷,老爷,李家族长求见。”

“李家族长?”

中年人一皱眉道:“他找我作甚?”

管家这时咧着嘴道:“李家族长要来买咱家的下等田。”

“什么?!!”

听了这话中年人一惊继而狂喜道:“请进来,书房看茶。”

很快管家领着李进道,李朝生,李朝龙三个人进来了,门外面还有李朝猛,李德珍,李德宝负责接应。

而这时李朝生身上带着电棍,手里拿着几个从聚芳斋带回来的点心,初次登门岂能空手而来。

进了屋子,就见中年人带着儿子站在书房门口,一拱手道:“见过李族长。”

李进道在族里那是很有威严的,可是到了外面气势就差了很多,对着中年人拱了拱手:“见过,见过。”

说着众人互相见礼,然后进了书房,管家端来三杯茶水,众人喝着茶水,聊着尴尬的话题,好半天才把主题引到了买田上。

“李族长,听说你要买我们家的田?”

李进道笑了笑道:“不是我,是我侄儿。”

“哦,是朝生要买田吗?”

李朝生点点头道:“是的,伯父。”

中年人与李进理平辈论交,李朝龙与李朝生与中年人当然以晚辈交往。

中年人这时笑道:“朝生啊,我这些田可是好田,价格可不便宜。”

中年人张嘴就是漫天要价的样子,李朝龙听了刚想怼回去,李朝生拦住李朝龙,看着中年人笑道:“自然,自然。”

李朝生很淡定,因为他已经知道当初钱家买这地的时候,是花了中等田的价格,一亩地五两银子,可是实际下等田一亩地顶天了也就二两银子,而李朝生准备用更低的价格拿下它。

不过现在不着急,先让对方吹一会儿,读书人向来要面子,自己要是直接说你这地就是垃圾,你个傻逼当初让人骗了,现在还想把我当傻瓜,高价卖给我?姥姥。

估计中年人当时就翻脸了,所以不要急。

面子我给你,实惠你给我,这是啥,这叫双赢!

第37章 我会相面

中年人不愧是读书人,口若悬河,把那些荒地说的是天花乱坠,也就是他见识太短,不知道还有环保以及退耕还林这些知识点,否则这时候估计这些地都成了他退耕还林的模版标杆了。

什么叫倒驴不倒架,这就是倒驴不倒架。

“圣人言,天地养万物,万物养人族,人却无一物以报天地,而今我的地就是要让它荒着,让它滋养万物,算是我回报天地,回报万物。”

“贤侄,贤侄?”

中年人说着,给李朝生都说困了,李朝生这时猛然惊醒道:“啊,好,伯父说的太好了,来堂兄,给呱唧呱唧。”

“呱唧?呱唧?”

李朝龙一脸懵逼,他刚才可是听得很兴奋,虽然没有全听懂,但就是感觉中年人很厉害,口才杠杠的,要不是他知道下等田真的种不出东西来,恐怕他都信了中年人这一套,我不种田是为了回报天地万物的说辞。

“贤侄,何为呱唧呱唧啊?”

中年人看着李朝生问道,李朝生这时笑道:“乡间土话,就是击掌贺之。”

“哦,原来如此。”

中年人点点头,这时一旁的李朝龙看了李朝生一眼小声道:“我咋不知道有这么一句?”

“暹罗土话。”

李朝生面不改色心不跳的说道。

李朝龙看了看李朝生摸了摸下巴,别说这呱唧呱唧,还真的挺像海外那种听不懂的鸟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