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一个明末位面 第18章

作者:桃符

而且这两个皇帝都很喜欢宠信太监,针对当时的文官集团,朱厚照时有八虎,为首王谨,天启皇帝也宠幸太监,针对这时候的文官集团——东林党。

“你是说是那些贼子暗害陛下?!”

客氏大惊:“那还等什么,赶紧查出幕后黑手,凌迟处死,诛灭九族!”

魏忠贤道:“我也只是猜测,而且对方做的很隐秘,配药的太医已经自杀了,而且当时负责给陛下煎药的小太监都不慎落水死了,这事变成了死无对证。”

“可恶,难道就任那贼子逍遥法外?”客氏气急败坏。

“放心,我已经让田尔耕带锦衣卫查呢,无论是谁要害陛下,都要把他碎尸万段。”

魏忠贤眼中出现无比的狠辣。

“不过……”

魏忠贤话音一转,客氏皱眉:“不过什么?”

“不过陛下如此,咱们也要早做打算啊。”

“你的意思是?”

客氏皱眉,魏忠贤道:“陛下无子,这位置怕是要从诸王选一人,陛下挺喜欢信王的。”

“信王?他不是跟东林党走的很近吗?”

客氏看着魏忠贤,魏忠贤道:“最近我在让人搜罗一些奇珍异宝,待宝贝一到,我去探探信王的底,若是真的倒向东林党……”

……

朝廷大事,不是陕西这边普通百姓知道的,尤其是汤沟镇的李氏家族,什么国家,什么皇上跟他们关系不大。

他们只关心今年收成怎么样,地主能不能少收点粮食多给自己留一点,以及朝生哥的宴席是不是要开始了。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

一挂城里买的土制鞭炮在祠堂门口炸响,整个村子热闹了起来,孩子们围着祠堂的房前屋后乱跑,而祠堂前架起了二十口大铁锅,其中五口炖着猪肉炖野菜,五口吊汤,还剩十口下面条。

今个李朝生衣锦还乡,要在村口做面,做肉,款待同族。

说白了只要是姓李的,今个都能在李朝生这里吃上一碗纯面粉做的大肉面面条。

这可把族人们乐坏了,面条这可不是经常能吃到的,而且还是李朝生拿出来的那种白的像雪一样的白面。

这个时代田里的主要农作物是小米,糜子,以及面粉,其中面粉属于高档粮食类,平时很难吃到,而且这个时代的面粉是还有麦芽与麸子的,整个面粉的颜色是偏黄的,与现在的精白面完全不一样。

口感也略显粗糙,不过现在营养学来讲这种面更加营养,毕竟现在大家都讲究吃粗粮。

不过明末人不讲究吃粗粮,这雪白的面粉可把他们看傻了,据说上次跟李朝生出去的那些族人,拿着朝生哥发的精白面跟王老财这些地主换了粗面粉,据说十斤白面可以换十五斤带麸子麦芽的粗面粉。

也有人拿这面粉换小米的,据说换小米能换十八斤,换糜子能换十七斤。

而今天李朝生竟然拿出了二百斤面粉做面条,一大早村里的村妇都叫来和面了,然后擀面,下面条,馋的大家伙直流口水。

而且还不单吃面这一样,这还有五口大锅炖着肉呢,整整五扇猪肉,切成整条的大肉块,然后大锅炖肉,炖的那香味香飘数里之外,馋的附近的孩子直流口水,眼巴巴的看着五口大锅。

不过却没有一个人敢上前,没看见三爷爷四爷爷拄着棍子看着锅吗?

有这两个门神守着锅,谁敢靠前,你还真当族老是和蔼可亲的老爷爷啊。

现在一家一个小孩,那是祖宗,都惯着,可是明末这个年代最不值钱的就是孩子了,谁家没三五个的,有时候晚上少一两个也没啥人在意,第二天自己就回去了。

这要是放现在,小孩四点半放学,五点没回家,家里就炸锅了,当然年代不同,观念也不同。

五口锅下面柴火烧的旺旺的,猪肉的味道越来越浓,而在这五口锅旁边是另外五口大锅,这五口大锅炖的是猪骨头,大骨头棒子砸碎了,然后加水炖高汤,用这个汤做热汤面,那香得很。

这二十口大锅在李家族人的注视下,燃烧着熊熊烈火,而在大锅不远处还有一个桌子,桌子上放着一些简单的凉菜,这是族老以及李朝生的位置,作为族里有身份的人,吃饭要有个座位,而其他人那都不需要,一人准备个大碗就够了。

锅里猪肉都炖半个时辰了,这时候负责看着锅的三爷爷,四爷爷对身旁一个年轻后生道:“去给族长,朝生侄传话,肉好了,面得了,可以开席了。

听了这话后生去传话,而附近的族人全都准备好了碗筷,一个个看着盖着木头锅盖盖着的大锅直流口水。

很快族长带着李朝生,还有三位族老来到桌前坐好,紧跟着族长看了李朝生一眼道:“侄儿,这顿你花的钱,你来开席。”

李朝生对族长拱拱手,紧跟着起身喊了声:“开席!”

第34章 这面真咸,真好吃

“开席!”

李朝生这边喊完,族里专门有一个大嗓门的帮着喊,瞬间那边盯着肉锅的三爷爷,四爷爷,把手中的棍子往地下磕道:“下面,出肉!”

一声吼出,村妇们把十口大锅的锅盖打开,里面是滚烫的热水,紧跟着把做好的面条往里面下,边下边抖,防止面条粘在一起。

而另一边,这时五口炖肉大锅打开,里面的肉炖的香气扑鼻,把两个老头馋的都直咽口水,这时一个村妇用一根铁钩子一刨,勾出来一条猪肉。

这时拿着刚磨得菜刀开始切猪肉,把猪肉切成一大片,一大片的。

三爷爷,四爷爷咽着口水,这时第一锅面煮熟了,一共盛了十大碗出来,面条出锅递给吊着骨头汤大锅旁的人:“添一汤。”

一大碗面一大勺骨头汤,然后传到了最后炖肉这边,切肉的村妇在每一个碗里面加了五大片猪肉,把面碗盖的死死的,这时又单独切了一盘肉,这时自有人把面端给主桌。

三爷爷,四爷爷,也就是三族老,四族老,这时也走了过去坐在桌子上,与此同时,村妇后面有人小心翼翼的搬出一坛子陈醋来,这可是宝贝,平时大家伙可吃不到醋呢。

然后还有人拿过来蒜瓣,就这样主桌一大碗肉面算是得了,还有村妇上了点小菜,自家腌制的咸菜条,不过口却不是很咸,原因也很简单,这个年代盐可是贵重物品,国家专卖,百姓想吃盐的高价买。

要不然这年头私盐贩子能发大财呢,主要是国家垄断。

这次这宴席的面条可不淡,李朝生为了这顿面买了不少的大粒盐,而且炖肉的时候还放酱油了,要知道酱油村民们可没吃过,这个造价太高,属于城里有钱人才能吃的。

汤沟镇,饭都吃不上的地方,还有钱吃酱油,根本不可能,还有那醋也是买的,陕西人爱吃醋,可是这年代却不是轻易能吃上的,醋跟酒一样,都是粮食酿造的啊。

“来,吃,第一口,感谢朝生请大家吃这么好的东西。”

老族长李进理起了调子,大家伙也都随声附和,李朝生笑着与众人客气,紧跟着老族长说吃面,第一桌的人开始啼哩吐噜的吃面,吃的那叫一个香。

而等到李朝生一口下去,顿时被齁住了,这面太咸了吧!

老族长与众位族老这时吃的津津有味,见李朝生如此,顿时皱眉道:“咋了?”

“咳咳~没事,就是面有点咸了。”

听了这话老族长道:“是有点咸,大家伙平常吃盐都很节省,体内也缺盐,我寻思你请客就别抠抠搜搜了,就让他们多放盐,是不是有些糟蹋啊?”

老族长说着,听了这话李朝生连连摆手道:“糟蹋说的哪里话,只是这么咸,大家伙吃的下去吗?”

老族长道:“应该没问题,我吃着就很好啊,你们觉得呢?”

其他族老连连点头:“好吃,好吃,正好,正好。”

正好吗?

李朝生听了这话愣了一下,紧跟着明白过来,人类对盐份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比如长干重体力活的人,与老坐着不动的都市白领,吃东西对咸淡的定义肯定不一样。

那些长时间劳作的人对盐分的需求更大,小时候听爷爷讲,他年轻时做过村里生产队的厨子,他做饭生产队的人都喜欢吃,称他手艺好。

不过后来大集体解散了,他在给家里人做饭,大家都说太咸了,爷爷说那时候他就明白了,不是他在生产队的时候厨艺多好,而是他舍得放盐,大家干了一上午活了,盐分流逝很重,这时候口重点,大家都会觉得好吃。

生产队的时候大家伙都如此缺盐,更何况明末这群族人,定然是更加缺盐,所以他们才不会觉得很咸,甚至说正好。

面是一锅一锅的出,不过除了第一锅有桌子之外,其余的都是族人们端个吃面的大碗,在面锅这里排队打了面之后,到汤锅这里来一勺骨头汤,然后在来到肉锅这里,一人五块大肉片子。

在往前,有人给你一小勺陈醋,两个蒜瓣,在之后,拿着面碗的众人就自己找个舒服的地方,或坐,或蹲开始吃面。

不过还是蹲着的比较多,那一个个吃的一个香,脸上洋溢着说不出的幸福感,面条还有肉,这简直就是神仙的日子。

朝生哥就是天上下来的神仙拯救大家伙的,这要是以后天天能吃上面条与肉多好啊,不不,肉太奢侈了,就算天天能吃上面条,那都是神仙般的日子。

吃面的众人想着想着不由笑了,自己也是真敢想,顿顿吃面条,那不成了土财主了吗?王老财家据说一天才吃一顿面条,剩下两顿靠杂面馍馍顶着饿。

大家伙吃着,猛子这时也蹲在离主桌不远处的地上吃着面条,脸上也充满了幸福感,跟着朝生哥就是好,有面条吃。

这时主桌的各位族老都吃完了,多给他们的一盘肉也早就见底了,大家伙乐呵呵的闪开,桌子上只剩下李朝生了,而李朝生这时的面条几乎没怎么动,太咸了,他身体可不缺盐分。

“猛子,德珍德宝。”

李朝生这时对离自己不远的三个人招招手,三个人很快到了近前。

“朝生哥(叔)什么事?”

李朝生指了指自己的面碗道:“你们三个分一分,我不吃了。”

“啊,叔,这么好吃的面条你都不吃了?”

“是啊,朝生哥,你是不是那不舒服,我去给你请郎中去。”

听了这话猛子焦急的说道,李朝生摆摆手道:“没事,咸了,吃不下去。”

“咸吗?”

李朝猛看着李德珍,李德珍看看李德宝,紧跟着齐齐摇头:“不咸啊?”

李朝生懒得跟他们解释道:“你们赶紧吃,我先去找族长谈点事情,下午你们还要陪我出去一趟。”

“是,明白。”

三个人听了这话应了一声,紧跟着齐齐看向李朝生的面碗,下一刻就听见一阵争抢的声音。

“猛子叔,你这一筷子太狠了,一下叼走三块肉啊!”

第35章 汤沟镇的三大家族

族长的院子里,几个吃饱的老头满院子遛弯,二大爷,四大爷这时在一旁小树林跑肚拉稀,年纪大了,肠胃不比年轻人,久不占荤腥,吃多了就会上腹下泻,不过吐着吐着就好了,下次吃就没问题了。

三大爷指着两个老头哈哈大笑,嘲笑他们没有吃肉的命,结果刚说完,自己肚子也咕嘟起来,也惹来了二大爷,与四大爷的无情嘲讽。

说来也怪,这一群大爷中,老族长与五大爷竟然没事,按理来说老族长的身体不如二大爷与四大爷才对啊,毕竟老族长的年纪最大。

可是老族长就是没事,至于五大爷没事可以理解,他今年还不到五十,只是看着像老头而已。

李朝生走了过来,隔老远就闻到了这股农家肥的味道。

到了近前,三个老头还有点不好意思,毕竟族老是有尊严的啊,李朝生也不跟他们说话,毕竟开口就很尴尬,而是直接来到老族长这里。

“大伯,你没事吧。”

李进理这时笑道:“哈哈~我有啥事,老二,老三,老四平时看的挺结实,不过跟我差远了,行了不说这些了,朝生你找我们什么事啊?”

“大伯,是这样的,上次我不跟大家说了吗?我想在咱们镇里安家,安家的有土地啊,所以我请大伯帮我参谋参谋,我想买一些地。”

“买地!”

听了这话李进理的眼睛瞪圆了,土地,这是华夏农民念念不忘的东西,这就是华夏的根,华夏文明的发展离不开华夏人对土地的执着。

没有地你就是个漂泊无依的人,若是有地,那你就有了根。

上一篇:宇宙科技崛起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