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农场下凡尘 第50章

作者:夜天下

先对贾琏拱手,慌的贾琏忙鞠躬回礼,连连说不敢,气氛这才正常了起来。

“伯谦可有把握?”

这还是乡试之后,师徒俩为了避嫌,这还是第一次见面。

石仲魁笑着摇摇头,“四书五经、诗词和公函题上,弟子有绝对把握。时文、策论上就拿不准了。

不过中举应该没问题,至于其他的,看天意了。”

“哈哈哈”,于洪高立马想起5天前的那场大雨,“天意,还真是天意。”

而且只要能中举,就表示有机会考明年2月的会试,那就不算输。

薛蟠和贾琏听到这话,看石仲魁的目光中,不免也古怪了起来。

找人稍微一打听,就知道这次乡试中,好些个之前被看好的秀才家中传来哭声。

不用想,肯定是卷子出现了污渍,只能等一年半后的春闱再考了。

石仲魁一开始心里其实也是很不安的,可看到农场空间里代表着功德栏的数字,还是110后,也就安心下来。

既然没减我的功德,那事情就和我无关,肯定真是一场秋雨而已。

一个小时后,农庄附近可谓人山人海,要不是三十多个衙役、140个屯田兵在,说不定就会出事。

石仲魁忙让薛蟠、贾琏和赶来看热闹的石光珠,还有一些勋贵子弟把家仆组织起来,这才稳住了现场的秩序。

高永民等官员见他三言两语,外加送一份亲自写的稻田养鱼秘籍,吸引住十几个勋贵子弟。

进而调动这些公子哥们主动站出来,带着各家加起来一共上百个家仆帮忙维持治安,心里对他就更加满意了。

不过想到一些传闻,高永民又在心里叹息起来。

勋贵和太上皇也不傻,没道理空看着让皇帝和文官把功劳全揽到自己头上。

说不定哪天太上皇找到了理由,下旨封个爵位,石中魁就得站勋贵一方去。

当然他也可以冒险不接,可即便太上皇不问罪,在太上皇死之前,石中魁是没机会做官、做事的。

上午11点左右,太阳正悬当空。

先是祭拜,然后一声令下,上百个庄户拿着镰刀,分成十组,小心翼翼的下地,开始收割稻子。

十人收一亩地,对这些最少都有十几年耕种经验的庄户来说,也就是出了点汗就收割完了。

两台打谷机被放在已经收割完的农田里,当着无数人的面开始打谷,然后由工部的人负责称重。

当有人惊喜的大喊‘四石三’的时候,现场顿时响起一片吸气和嘈杂声。

而石仲魁更是楞在了当地,脑子里全是农场空间中,功德栏上不断跳动的数字。

两百、五百、一千,直到1110时,才停了下来。

天庭上,关注着天庭官吏榜的赵功曹、陈典簿和一种天兵天将,猛的被一道耀眼金光给刺的眼睛都有些睁不开了。

然后一直悬浮在升仙池大殿里的天庭官吏榜,居然晃动几下,直接消失不见了。

赵功曹、陈典簿等人瞬间明白了,石仲魁这是功德到了一定程度,被仙榜保护起来了。

陈典簿满脸羡慕的看着赵功曹,声音都有些颤抖的问道,“大人,那石仲魁再回天庭时,是不是就和我等是同僚了?”

赵功曹瞪了陈典簿一眼,这不是废话嘛!

香火可以成神,功德可以成圣。

只要功德足够,别说九品芝麻官了,回来稍微打点一番,就任七品仙官都没问题。

赵功曹一想到自己在天庭无数年,也只是个七品仙官,心里那叫一个嫉妒啊。

好在官和职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有的人品级很高,却没什么权利,在天庭也就是个吉祥物,赵功曹心里又安心起来。

不过,听说反下天庭的弼马温,正在下界招兵买马、训练猴子猴孙,赵功曹又暗叹石仲魁走了狗屎运。

……

“伯谦,伯谦……”

听到有人喊自己,石仲魁回过神一看,就见于洪高此刻也顾不上从六品官的仪容风度。

一脸狂喜的伸手抓着自己的手,哈哈大笑道,“十亩地每亩平均增产一石以上,仅京畿一地,就能增加几十万石的稻子,伯谦此举功在社稷,利在千秋。

本官定要上奏,请朝廷嘉奖于你。”

石仲魁忙躬身行礼,连说‘侥幸’。

周围的此时心里羡慕的同时,更多的还是想着自家今后能增加多少粮食和收入。

而且这还只是算了稻子,鱼沟里的鱼儿,早就被附近的人群而吓的在鱼沟里乱窜。

甚至一些差不多七八两的鱼,直接蹦出了鱼沟,惊的人群不断发出惊叹声。

随后捕鱼就更简单了,十几个庄户拿着竹子制作的竹篾,插进鱼沟里,把鱼儿驱赶进事先放好的大鱼篓。

很快十个鱼篓周围全是水花,甚至鱼篓都被无处可逃的鱼儿搅动的左右颤抖起来。

大家一看就知道收货肯定不小。

捞起鱼篓沥干水一称,有人大喊着报数道,“十个鱼篓一共736斤。”

随后仆役、衙役和屯田兵们,大喊着把消息传到外圈,气氛就更加热烈了。

有人甚至直接点了炮仗庆贺起来。

再次放下鱼篓,又收货了385斤,第三次、第四次虽然骤然递减,但加起来直接超过1500斤。

石仲魁知道这里面肯定有柳鱼儿的功劳,毕竟有她这个鲤鱼精在,别说病害了,就是水蛇、黄鼠狼、癞蛤蟆等夜间出来找食的动物,连接近都接近不了。

加上庄户和140个屯田兵的看护,鱼苗成活率这才达到了10%左右。

两、三千尾半斤左右活蹦乱跳的鱼,全铺在一块收完庄稼的农田里,造成的视觉冲击直接击碎了现场勋贵、乡绅、官员和其他人的心。

第75章 合着都是一伙的

见稻田养鱼确实成功了,有人围着石仲魁要稻田养鱼的手稿,有人则跪在地上,大喊着这是上苍的恩赐,大周百姓的福祉,天下今后再也没饥荒之类的话。

石仲魁也激动的不行,但心里却知道,天灾人祸哪里是那么容易解决的。

而且这次的收货只是个例,今后肯定会有很多地主失望,农田反而减产。

还有靠水生活的人,也必然会过的更加艰难。

好在推广出去肯定需要时间,甚至三五年内,整个京畿能有三成稻田改造过来都算快了。

总体来说,功劳肯定大于弊处。

接下来的事就简单了,于洪高等人忙着把稻田养鱼大丰收的消息汇报上去。

其他勋贵、乡绅们则全簇拥着石仲魁,来到缮国公府农庄别院里。

“伯谦,快把你亲手写的资料拿出来。”

大家一听这话,全都议论和期待起来。

告罪一声进了书房,十份之前利用空间,意念提着笔写好的资料,成了几百人传抄的原本。

众人见他如此好说话,心里感激之后就有乡绅建议说,要给他立碑著传。

甚至有人还提议说,县里各家大户一起捐一笔钱,给大兴石家修小三元牌坊和重修墓地。

石仲魁一开始还没反应过来,等贾琏在他耳边低声解释一番后,这才明白这群人打算趁着重修的机会,把石家祖坟周围的地买下了。

今后要是自己接下来的科举和仕途都顺利,说不定就真有人会起了把自家祖坟迁过去的念头。

而且不用猜,肯定会有风水先生大吹特吹,石家祖坟的风水有多好。

涉及到祖坟,石仲魁再不信,也得站出来有所表示,再说既然天庭在,地府也跑不掉。

占了石呆子的身体,要是保不住、看护不好石家的祖地,别说外人的看法了,就是石仲魁自己都过意不去。

而且古代用来祭祀祖坟的田地和房产,除非是谋反,否则朝廷即便抄家也不会抄这方面的财产。

当官的更不会把主意打到这上面。

只要这些田地还在,今后自己的子嗣就有了耕读兴家的资本。

所以石仲魁这次丝毫没让步,直接说自己今后必然要把祖坟周围的田地,尽可能的置换或者买走,以备祭祀供给之费,同时还在哪里设家塾,供后代子弟读书。

这种事大家基本上都在做,没人觉得石仲魁跋扈,反而觉得理该如此。

……

礼部贡院内,乡试早以结束,但主考、副考等官员、兵丁反而更加忙碌和谨慎。

科举舞弊除了考题泄露之外,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就是审卷期间。

而且主考虽然有权确定那一份卷子为第一,但卷子想传到他面前,还得经历4到6个副主考的审卷。

副主考觉得行,会在卷子上打个圆圈,传给下一个副主考。

只有全部副考都打了红圈的卷子,才会第一时间交到主考面前。

之后就是查漏补缺,免得一些主考觉得好的卷子,被副考们给遗漏。

当然,这要是主考不愿得罪人,顶多就是例行公事一样,随意挑十几份出来查验一番。

要是主考觉得自己得为每一个士子负责,那工作量就大了。

而且卷子事先糊名后,全部都被官吏眷抄了一遍,没人能从笔迹上看出卷子是谁写的。

但能考中进士的人,那个不是一时人杰,先不说情商,智商上肯定一时无两。

拿石仲魁来举例,但凡研究过他在县试、府试、院试因为都是第一,而必然要张贴公布出来的卷子。

基本上就能从他行文的习惯、风格上看出点什么。

加上那首草长莺飞二月天的诗,可以说直接把所有考生都比了下去,让人第一眼就知道手里的卷子就是他的。

第一个考官想都不想就在眷抄的卷子上打了个红圈,然后笑哈哈起来,吸引大家的注意之后,这才把这首诗给念了出来。

大家都不蠢,立马明白大概率就是石仲魁写的。

“比起那首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本官还是更喜欢这首。”

这话虽然没明说,这首新诗就是石仲魁写的,但谁都知道对方的意思。

果然,卷子到他手里,又是看都不看策论就打了个红圈。

上一篇:我的女团爆红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