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农场下凡尘 第33章

作者:夜天下

他等实力不够,求到我等这边寻求援手,大人派个天降带一队人去帮忙就有了理由。

要是没有天马下凡,那就借机查查其他地方,是否有仙禽、走兽、灵根之类者,私自下凡之事。”

听到这话,赵功曹眼睛一亮,都不用去查,他就知道这里面必然有事。

而自己只要有了理由,也不是非得派人下界。

只要确定了石仲魁在凡间做有益于天道、人道的功德之事。

不说派个仙禽、仙兽下界,或者宝物去保护他,仅仅只是点化凡间某个有资质的灵物跟随着石仲魁,未来也能借机获得一波功德。

而且三千小世界的人道昌盛,对整个天庭其实是好事。

人教教主太上圣人和其他人教的大佬们,说不定就会有恩赐赏下。

再说天规虽严,也不是没办法避开的。

不久之后,赵功曹发现石仲魁做的一切后,心思一动,一道灵光下凡没入昆明湖里一条锦鲤身上。

第47章 鲤鱼精

本来还浑浑噩噩,一生只知道吃和本能躲避天敌的锦鲤,忽然在湖里停下游动。

片刻之后,双眼慢慢灵动了起来。

没等它想明白自己为什么忽然开了灵智,一道威严的声音传到它脑子里,让锦鲤明白只让它知道的前因后果的同时,一道玄门正宗的修炼之法和一些记忆也传到它脑子里。

许久之后,锦鲤口吐人言道,“上仙还请放心,小鱼定然好好辅佐天命之人。”

“你明白就好,待到功成之日,尔不说一举飞升天界,也能功德无量化鲤为龙。”

“谢上仙,谢上仙。”

锦鲤满心欢喜的在京都昆明湖里不断游动,不仅搅的整个湖面开始起波澜,甚至天色慢慢阴暗下来,看样子就要下雨了。

赵功曹的灵识满意的点点头,看来自己选的这条锦鲤,资质还是不错的。

虽然呼风唤雨之术,是因为有自己相助才形成。

但能如此之快就体会水族的神通,潜力还是不小的。

提醒锦鲤多行善举、勿造杀孽,灵识就回归了天庭。

没一会,本来还阴沉沉的天空,很快又晴朗了起来。

锦鲤也因为失去借来的力量,显得有些萎靡起来。

不过,没片刻它又高兴了起来,有了功法,总有一天能修炼到呼风唤雨的地步。

随后,锦鲤就想着如何去找天命之人。

而赵功曹此举,也让石仲魁有了理由,解释自己为什么能回忆起前世记忆。

大周的通惠河延续前朝大陈,而大陈也延续元朝。

两百多年使用和修缮下来,虽然略有改变,但总体上还是和正史中的明清时差不多。

锦鲤体型也就2、3斤大小,躲在河道里轻而易举,虽然路过各个水闸时,费了不少功夫。

但最终还是顺利的路过西直门水关,积水潭码头、万宁桥、北河沿、南河沿,最终到了通州的张家湾码头。

不过跑到这里是,其实已经跑过头了。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再回游一段路,顺着运河进入缮国公府和杨家一起开挖的沟渠,就容易多了。

等它到了试验田附件的沟渠里时,时间早已经是第二日的深夜了。

……

时间回到一天前的上午。

十亩地只是占据了半亩用来挖渔沟,更多的鱼苗,此时已经躲进了已经插秧的稻田里。

不过因为无根萍全撒在渔沟里,没多久不少鱼苗结成群游来游去,在高永民等人的注视下啄食起来。

工部此行随同而来的几个农业、渔猎方面的老手,看了片刻就点头起来。

一行人听这几人说鱼苗已经适应了这里的水质,今后只要食物和水都不缺,又不染病的话,四五个月后,长到3、5两应该没问题。

甚至一些吃的快的鱼,长到7、8两都没问题。

而古代的8两就是半斤,而大周一斤593克,其实和现代的六两没太大区别。

PS:为了好理解,今后全用现代的计量单位。

一两万尾放下去,即便只存活10%也有一两千条,只算500斤半斤的小鱼,也能卖10两银子。

仔细一算,发现养鱼居然不比种田差多少。

在场人的心思不由活络了起来。

高永民等人一高兴,被于洪高和石光珠用天色已经临近中午为理由一邀请,只谦虚了几句,连同三十几个乡绅。

还有前段时间和缮国公家闹矛盾的礼部七品给事中杨文钦,都一起去了农庄做客。

……

人太多,最后只能把桌椅凳子搬到院子里,才让三十几个官员、乡绅和他们带来的子侄辈入座。

好在今天天高气爽,虽然有太阳也不显得热,大家一起喝茶、闲聊,气氛到也不错。

石仲魁虽然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但除非有人问,否则他就当个木头一样,站在于洪高身后。

而众人大概还想着趁着时间才5月初,不算太晚,也想在自家用十亩、八亩的农田试验一番。

反正农田大家不缺,即便已经种下了稻子,无非也只是浪费三五亩地,再花费些人力而已。

有了这想法,话题难免再次转移到稻田养鱼上。

石仲魁这次除了说如何挖鱼沟,如何看护和管理外,重点讲了风险。

甚至,直接告诉高永民,最好试验个三、五年,等有了经验再整理成册刊行天下,才是稳妥的做法。

众人见他条理清晰,更是毫不隐瞒,有问必答。

心里感激的同时,几十个乡绅一开始也觉得就算是自己亲自去做,肯定也能把这鱼养好了。

但听到风险之后,不由犹豫起来。

随后对石仲魁说的先试验三、五年的做法,极力赞扬起来。

说他这是老成持重,善待乡民的做法。

至于是不是有人想着,自己趁机早点搞出来,到时粮价平稳、稻田鱼也不多时,多赚点钱的心思,就不得而知了。

大家心满意足之后,接下来的话题理所当然的说道文章和诗词上面,石仲魁也是有人问,张口就来,开口就切中要点。

虽然显得有些太谨慎,但在场的人要不就是官员和退下来的前官员,要不就是读书不行,却读了十几二十年的地主。

反而更喜欢他这种稳重之人。

贾政见这么多乡绅、官员都夸石仲魁,加上他自己就是个迂腐保守之人,心里对他就更满意了。

不由暗探亲女儿贾探春才11岁,家中后辈女眷中,数来数去,还真只有15岁的迎春和14岁的宝钗年龄合适。

目光不由看向身侧的贾琏,第一次觉得琏二确实有眼光。

可惜自从上次贾琏、贾珍和宝玉上门暗示一番之后。

石仲魁把婚娶的问题推给了老师和师母,随后自己又没任何表示不说,缮国公府那边更是连翻推脱。

摆明了就是于家和缮国公府也看中了石仲魁,不愿意便宜了外人。

而且石仲魁因为修炼小成,仅仅十来天,就比当初贾琏等人相见之时,更加俊朗风姿。

看的第一次见到他的贾政猛然觉得,石仲魁比林黛玉的亲爹林如海还要出众三分。

不由开始犹豫着,要不要等石仲魁高中之日,在榜下捉婿。

可惜贾政就不是个有决断的人,正犹豫着时,忽听有人笑着道,“如松贤弟,你这弟子可不像你,反倒和庞世同老大人很像。”

第48章 第二次接触通灵宝玉

“像我才是坏事”,于洪高微微一笑,对高永民说道,“下官当年恃才傲物,为人也孟浪不堪,这苦头吃多了,又年近四旬,心态难免就有别于年轻时。”

“贤弟此时幡然醒悟,为时不晚啊。”

“没错,没错”,礼部给事中杨文钦此时算是明白了,于洪高铁定会因为稻田养鱼出现在大兴县而高升。

加上他是石仲魁的授业恩师,今后士林对他的评价肯定会更高。

既然如此,仅仅因为和缮国公府在沟渠的纷争,继续和于洪高作对就显得不明智了。

“于大人当年二甲第五,又在地方主政多年,不仅政通人和、政绩斐然,还为朝廷和天下发掘石贤侄这等贤才,朝廷定然会知人善用的。”

这话说的实在太明显,不过在场的人中,除了年轻人之外,其他的老家伙们丝毫不觉得杨文钦这选择有什么问题。

而且杨文钦是言官,只要他愿意帮忙,对于洪高的声望是很有利的。

不少人那是一边羡慕于洪高走了狗屎运,一边又叹息一声,开始附和起来。

甚至有人还直接说,“等石贤侄高中之后,我等就盼着贤侄能去协署农事,三五年后一旦把这稻田养鱼之法整理成册,贤侄日后定然能青史留名。”

石仲魁心里暗骂,自己可不是小白,知道古代想做成什么事,决不能当一个埋头苦干的实干家。

但有些话只能放在心里,石仲魁忙谦虚几句,算是敷衍了过去。

这下聪明人对他更加高看一眼。

有些道理可是大家用了几十年才体会到,可面前这个年轻人却仿佛天生就会做官一样,日后定然不凡。

有了这想法,有人心里一动,打算回去就派人去打听石仲魁的婚事。

却没想到居然真有人心急的,开始若有若无的向于洪高打听起来。

搞得于洪高和石光珠,还有贾政同时心里一紧。

这是弟子太出色,有人想截胡了。

于洪高忙对侍候在一旁的亲儿子于同甫和管家于福打眼色。

于福一看就明白了过来,越过石光珠这个真正主人,躬身行礼道,“老爷,午膳已经准备好了,您看是否请客人们入席?”

于洪高立马站起来,对着众人拱手道,“既然如此,众位贤兄还请莫要嫌弃下官岳家招待不周,随便用点酒水再走。”

上一篇:我的女团爆红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