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农场下凡尘 第164章

作者:夜天下

“贤侄若是有心,不如先为琏儿谋划一二”,贾政最终还是没同意的继续说道,“宝玉年后才13岁,太早了。

而琏儿多年前就为宁荣两府操持外事,说句劳苦功高都不为过,而且我这个当叔叔的也确实耽误了他。”

这话说的贾琏噗通一声就跪倒在贾政面前,声泪俱下、满脸感激的连说‘应该和不敢’。

石仲魁却在心里想着,若是贾琏去了太常寺,以他那色中恶鬼的性格,哪里忍得住不去偷吃。

一旦犯了错,基本上就绝了继承荣国府的资格。

而贾政虽然确实担心贾宝玉的性格不适合做官,但内心深处难免还存了,期待贾宝玉能一照幡然醒悟,入阁拜相复兴贾家的心思。

石仲魁嘿嘿一笑,不是自己恶意揣摩人性,实在是再如何正派的君子,面对亲儿子的前途时,心里难免会有私心。

更别说贾政还算不上真正的君子,顶多也就是个被理教驯服了的老夫子。

不过,贾琏若是去了太常寺,其实也不妨碍自己的计划。

甚至可以说,这么做更好。

以贾宝玉的性格,若是听说太常寺有十几个,几十个貌美如花又擅长音律、诗词的漂亮姑娘,哪里忍得住不去看看。

只要他发现外面其实比自己家更精彩,心思肯定会被吸引走,到时候上演一番才子佳人的戏码。

虽然不至于和女人私奔,但今后对林黛玉的关注度,绝对会直线下降。

而以黛玉那敏感、多疑的性格,时间久了如何看不出贾宝玉的异常。

等贾政、贾琏一番叔侄情深的戏码,还有贾珍当捧哏,贾宝玉、贾兰一个一脸纠结,一个一脸感动的闹剧表演完。

石仲魁心思一动,再次耍了个心机笑着拱手道,“二叔虚怀若谷、深明大义,不愧是朝野称赞的正人君子。小侄明日上书陛下,此事必然会是一时美谈,有教化士林风气之功。”

贾政吓的连连摆手,嘴里不停说着‘不敢、不敢’。

但缓过来后,心里又暗暗窃喜起来。

凡事只要和教化扯上了关系,对名声的好处绝对极大。

而贾家这种富贵人家,最看重的就是脸面和名声,同时能保护贾家的资本,除了祖先的功劳外,其实也只剩下好名声。

石仲魁就知道自己上奏皇帝,必然会让贾政和贾家上下感激涕零,今后若是贾琏做了什么丑事,那也是他自己不争气。

别说怪罪自己了,反而得上门负荆请罪,求自己饶恕贾琏辜负自己一片善意和好心。

……

这事传到后宅,贾母欢喜的同时,难免又有些惋惜。

而且升官的人变成了贾琏,贾母心里也就不会去想贾宝玉若是去了太常寺,会不会有什么麻烦的事。

王夫人一开始差点把手绢都拧碎了,可以说为了贾宝玉的前途,自己可谓操碎了心。

甚至连王熙凤这个亲侄女都没放过。

好在想想石仲魁既然一开始就为宝玉谋划,也算言而有信,今后再求到他头上,相信也不难。

有了这心思,王夫人对待石仲魁的态度,立马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弯。

顺带这看迎春那是怎么看怎么顺眼。

至于王熙凤,则差点乐的呼吸都不顺畅,心跳加速不说,还激动的脸红耳赤。

贾琏从五品官的身份,确实为她赚来个五品诰命的身份,但官太太们比的可不仅仅是诰命的品级,更多的还是由丈夫的权势来决定风光的高低。

甚至是家中的地位。

贾琏若是能去太常寺,那可是实实在在的从捐官转变成实职官,甚至今后升四品、三品都不是没机会。

未来说不定还能成为贾家真正的顶梁柱。

可惜王熙凤聪明有,却无远见,也不知道收敛。

一时间高兴过头,不仅惹着王夫人不满,就连一直利用她来压制王夫人的贾母,也觉得得打压、打压王熙凤。

免得她今后得意忘形,连贾母这个贾家老太君都怠慢起来。

贾母先是若无其事的搂着坐在自己身边的迎春,好生夸赞了一番。

随后话锋一转道,“姑爷今年已经二十有二了,子嗣的问题就成了你家的重中之重,二丫头万不可怠慢。”

迎春红着脸忙点头应是,心里不由想着自己回来躲几天的心思,应该已经被老太太给看来出来。

而一句‘不可怠慢’,明显说的是得努力、得争取首先怀上孩子。

想做到这点,就得让琥珀、珍珠帮忙了。

迎春郁闷的思索着时,贾母借机对王熙凤道,“琏儿今后去任实职,必然会公务繁多、更加操劳。

他房里现在也就平儿一个服侍丫头,现在看来有些少了。”

这话一出,王熙凤的脸色大变,暗道‘糟了’的同时,想反驳却又不敢。

而且迎春家的六元公,可是大小丫鬟近十几个,填房也有四个。

此时找再多的理由也显得苍白无力,还会被人说成善妒。

随后就听贾母笑着对王夫人道,“太太,不如你替琏儿选几个读过书的丫头给他。

即便不能帮着处理点文书方面事,至少也不会把琏儿的书房整理的一团糟。”

王熙凤一听就知道这话是在暗示自己目不识丁,顶多只会打理些账目。

顿时羞恼的脸色通红,但表情却还得笑的灿烂,甚至出来向贾母道谢。

贾母笑呵呵说王熙凤识大体,随后又说道,“而且自家的家生子,人品和样貌上也能放心。

今后若是能剩下一儿半女的,也算是有功了。”

这话就差直接打王熙凤的脸了。

这不孝中,没有男丁才是最致命了,甚至不需要任何其他理由,就能休了王熙凤。

王夫人撇了眼跪在地上满脸笑容不停道谢,心里必然惊慌失措,甚至恐慌不已的王熙凤,心里不由很是舒爽。

而刑夫人这些年一直不受贾母待见,王熙凤对她这个名义的婆婆,也是表面尊敬,暗地里半点油水都不让她捞。

现在看到王熙凤倒霉,刑夫人就差笑出来。

不过王熙凤不愧是生了个七窍玲珑心的主,冷静下来一想。

若是贾母亲自拨身边的丫鬟给贾琏,那这几个丫鬟就得像菩萨一样供着。

否则就是打了贾母的脸。

王夫人派来的丫鬟虽然也不好虐待,但寻个由头病死,还是不难的。

只想了片刻,王熙凤就打算送点银子去王太医那边。

在这个风寒感冒就能要人命的年代,大户人家家里病死一两个丫鬟不要太容易。

而且真让王熙凤选择,她还是会选贾母,也只能向贾母靠拢。

第175章 谋划未来

打压了王熙凤一番后,贾母的心思才真正放在了迎春身上。

之前非要把迎春嫁给石仲魁,不管是何理由,归结起来还是在投资和寻求助力。

现在石仲魁前脚带上贾政在开荒上捞点功劳,现在又信守承诺的真正帮贾宝玉谋划前途,甚至想好了为宝玉谋划具体的官职,对贾家来说,这笔投资可谓收获满满。

石仲魁这个孙女婿在贾母心里的地位,隐隐有超过王子腾的趋势。

所以为了回报或者说互惠互利,贾母不仅在心里谋划着如何帮石仲魁,还希望迎春能尽快为石家生下个子嗣。

把探春、惜春、林黛玉等几个小姑娘,还有守寡的大孙儿媳妇李纨打发出自己的屋子后,贾母这才开始和迎春说些私密的话题。

听迎春红着脸说,自己和宝钗即便分单双日陪着石仲魁,都开始吃不消后,贾母、王夫人、刑夫人和王熙凤那是越听越吃惊。

而且越听越羡慕,王熙凤甚至脸红着搅动手里的手帕,满心羡慕的看着脸色红扑扑的迎春。

贾琏即便喝了八宝酒,都没这种战斗力,所以和石仲魁一对比,如何让人不羡慕?

贾母叹息一声道,“长听闻姑爷除了读书出类拔萃外,在习武一道上也有过人之处,本以为只是外人吹捧,没想到姑爷还真是文武全才。”

贾母说完,面露笑容的道,“这是好事,对我贾家和姑爷都是好事。”

刑夫人还没听懂,但王夫人和王熙凤一听就明白贾母的意思。

贾家真正的底蕴其实还在军方。

以往只觉得石仲魁偏向文事,想帮他都没什么机会,更别说施恩于他。

现在既然他也擅长和喜欢武事,那今后大家合作的机会就更大了。

也给了贾家回报,甚至先一步示好、拉拢石仲魁的机会。

而且一般的状元郎一生都没机会离京,在地方上做官,石仲魁是六元魁首,肯定只会一直待在京城内任职。

也就不用担心帮了石仲魁后,会像林黛玉亲爹林如海一样,远去江南做官,想帮贾家也只能帮到贾家在金陵的偏房。

既然这样,那就不需要再有什么顾忌。

叮嘱迎春今日就跟着石仲魁回家,然后抬举琥珀、珍珠做填房。

至于立两人为妾室的事,完全可以在迎春自己怀孕,生下子嗣后再说。

随后又说了些,即便琥珀、珍珠成了石仲魁的房里人,也无法怀孕的诀窍,迎春这才恍然大悟的红着脸点头。

等石仲魁带着迎春回家,贾母立马把贾赦、贾政、贾珍和贾琏叫到自己屋子里。

连同刑夫人、王夫人和王熙凤一起商量起来。

对于贾家全力帮助石仲魁的事,若是换上今日之前,王夫人和王熙凤肯定还会心有不满。

毕竟两人嫡亲哥哥和舅舅王子腾越风光,两人在贾家的地位就越高。

但贾宝玉差点就能成为从七品的太常寺博士,现在虽然换成了贾琏,王夫人心里仔细想想,当然是亲儿子比亲哥哥重要。

再说王子腾已经官任二品,除非调离京营,卸任节度使的职位,否则升无可升。

有了这个前提,委屈、委屈亲哥哥又算的了什么。

至于王熙凤,之前贾政就解释过,在荣喜堂时石仲魁说过,先让贾琏任职太常寺博士,管着‘宾礼’的职事。

等有了功劳后,再升从五品的寺丞就顺理成章了。

之后的目标就是太仆寺这个专门为皇帝养马,管理宫廷御马的机构。

上一篇:我的女团爆红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