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农场下凡尘 第13章

作者:夜天下

但凡卷子粘上一滴雨水,就可能被抄写试卷的官吏用‘留下特殊印记,有作弊收买考官嫌疑’为理由给扔了。

而且答题纸湿了,没人会再给你新的。

头两天,石仲魁不止一次听到考生大哭,不用猜肯定是雨水打进了监舍,三年努力一朝作废,任谁都难以接受。

但这对石仲魁更有利,吃的喝的全由空间里的食物解决。

他还干脆把考纸和笔墨收进空间里,用意念写字,卷子不仅干净整洁,字迹更是比亲手写出来的要好三分。

“伯谦,快把你的行文全默写下来。”

石仲魁在心里感叹一声,自己这个便宜老师还真是称职。

乖乖的把三天做的文章全默写下来,于洪高只看了一炷香,就哈哈大笑起来。

“本官就知道刘忠坤那厮,定然会出疏通河道方面的策论。”

以石仲魁后世的眼光来看,于洪高在府试之前让自己写的那些策论,其实还有很多改进的地方。

可仔细想想,自己又不是真的任职河道大使,或者接了疏通河道的钦差任务,没必要写些这年代官吏眼中,有些另类的办法。

反而这种四平八稳的文章,虽然不出彩,却绝对不会出错。

能不能再次为案首,那就看天意。

见石仲魁看向自己,于洪高收起笑容,抚须一笑,“好了,伯谦连考三日,肯定是累了,早些回家休息几天,再来我这里安心读书。”

石仲魁一愣,来县衙读书?

“还楞着干嘛,快快回家,给你先父母上香告知此事。”

石仲魁有些不解的行礼走出书房,自己便宜老师就不担心有人非议嘛。

自己可是他取中的县试案首,再来他家读书,真的合适吗?

随即他就明白于洪高这是保证自己府试能过了。

府试能过,就表示自己不是浪得虚名,而且一路走的越高,就越没人会怀疑于洪高。

反而很多人会羡慕他能在县试之后,一眼相中,收了个好弟子。

石仲魁嘿嘿一笑,也就不把这事放在心上了。

来老师这边读书,不仅能天天请教,还不用自己弄吃的,洗衣物等杂事。

而且府试这一关过了,就是童生了。

再过院试就是秀才,成绩最好的称“廪生”,有资格拿州府津贴,不至于饿死了。

但想养家糊口,你还是得继续努力了。

甚至像府城、京师这种地方,对于有人中了秀才的事,很多邻居都不在意,因为对他们没任何好处。

“伯谦少爷,您要是还有桃脯和柿饼的话,可以送一些过来。”

临上马车时,听到管家福叔喊自己少爷,石仲魁第一反应就是自己那个师母有意拉拢自己。

第18章 连中两元

“多谢福叔,小侄回家就让人送过来。”

见石仲魁一口答应,临走前还对自己行礼,福叔顿时觉得老爷这弟子难怪能被老爷如此看重。

大兴县衙里京城不远,马车也就一个时辰,天色暗下来之后,马车带着三个竹篮回来了。

掀开竹篮上的白布,见除了桃脯和柿饼外,还有石榴,管家脸上顿时露出惊讶表情。

不过,想到石榴耐旱、耐寒,果皮上虽然红艳,但不少地方也已经干枯,变灰、变黑,只以为是储藏的好而没多想。

石仲魁既然能用意念,在空间中把桃子脱水成果脯,那新鲜石榴皮做旧就更容易了。

把东西送到内院,于洪高正妻于石氏,看着被婆子摆在桌上的果脯,直接伸手拿出一块,放到怀里一个3岁左右的小姑娘嘴里。

“你这个小馋猫,你师叔送来的这些吃食,够你吃半年了。”

小姑娘也不说话,抓着桃脯开心的吃了起来。

不用说,这肯定是于洪高的孙女。

外孙女的话,除非像林黛玉一样父母双亡,而且父亲家还没叔叔之类的长辈,才会送到舅舅家领养。

而且即便都满足这些条件,于洪高也只会把外孙女送回老家,而不会在自己在外为官时带着。

师娘于石氏的娘家很可能也在京师,还不用赡养于家的公婆。

要不于洪高父母早逝,要不老家有兄长代为侍奉父母。

否则于石氏也不会出现在大兴县衙,只会是于洪高的妾氏跟过来照顾他。

“娘,您这也太宠熙儿了。”

“这有什么。”

于石氏不以为意的对儿子于同甫说道,“你父亲不仅把自己和你师叔们过去科考的笔记送给伯谦,就连你们师祖二十多年以来整理出来的经文注解都传给他。

这待遇说是亲儿子都不为过。

要不是你没有嫡亲姐妹,你父亲说不定会招伯谦为女婿。

而且我刚刚听说,你父亲料定伯谦秀才必过,考举人也问题不大。

这要是伯谦先过了乡试,你却没过会试,日后有你的苦头吃。”

于同甫没好气的撇撇嘴,自己可是15就中秀才,18中举人的天才。

要不是中举之后就有了女儿,初为人父的喜悦加上想着加把劲,一举二胎得男丁分了不少心思,自己说不定19岁就中进士了。

心里自得一番,于同甫又叹息一声想着,石伯谦虽然和母亲娘家没关系,但同样姓石,总归还是占了些便宜的。

加上父亲的看重,母亲对石伯谦就更亲近了。

当然,这些果脯也确实好吃。

甚至比师祖老家的肥桃都不差。

想到这,于同甫自己也不由抓起一块桃脯吃了起来。

却感觉到胳膊被人轻轻拉了下,回头就见抱着襁褓中儿子的妻子,正对着自己眨眨眼。

嘿嘿一笑,撇了眼亲娘,这才抓了几块桃脯,悄悄放在妻子于庞氏手里。

没错,于同甫的妻子于庞氏就是庞世同的孙女,这大概也是于洪高敢拿出注解的原因之一。

而他们母子孙三代敢住在大兴县衙,用的理由是回京师娘家看望父母和亲弟,顺带着就近准备明年二月的会试。

……

几天后府试的成绩再次张榜公共出来,这次石仲魁身边不仅跟着一早就等在贡院外的贾权,还有福叔带着几个小厮跟着。

等消息出来后,第一时间派人回去告诉于洪高。

而且因为石仲魁父母兄弟姐妹一个都没有,甚至连个奴仆都没买,于洪高担心他被琐事缠身,就让福叔带着人过来帮忙。

然后把他带回大兴县读书,不仅要争取一举过院试,还得为乡试做准备。

同时,这也是为拉近和他的关系。

“大郎,中了,中了。”

十来岁的贾权的眼睛就是亮,一眼就看到榜首上写着大兴石仲魁、石伯谦的名字。

“恭喜大郎、贺喜大郎。”

福叔也跟着拱手作礼恭贺起来。

石仲魁楞了几下,心里不由佩服起于洪高,自己有把握一定能过府试,但再次得第一不仅是运气,或许还有其他原因在。

忙对福叔回礼道,“侥幸,侥幸而已。”

“大郎太过谦虚了,县试案首,加府试案首,这可不是侥幸二字能形容的。”

这话一出,周围顿时有人惊呼道,“年兄就是连中两元的石伯谦?”

“侥幸,侥幸”,石仲魁忙谦虚起来,然后抱拳对着周围连连作揖。

读书人嫉妒起来,说不定就因为一件小的不能再小的事,就记恨你一辈子。

前有周公瑾,后有武大郎。

文人的笔,杀人的刀。

“各位同年还请赎罪,小弟还要赶着回大兴祭拜父母告知此事,族中长辈也在等着我,赎罪、赎罪。”

见石仲魁用这理由,不仅没人觉得他怠慢自己,嘴上还得夸赞他孝顺。

而石仲魁明明没什么正经的长辈了,但他就是不说自己亲族无人。

在这个亲亲必须相隐,告发亲人反而是罪过,族权大于大多数王法的年代,家族是约束,却也是助力。

外人觉得你族人多,想对付你,肯定就有顾忌。

加上福叔带着小厮,一副家奴的表现,顿时让周围的生员,不仅相送,还连连祝贺他两夺案首。

至于贾权,此时更是对他的话深信不疑。

为了今年的桃脯,贾权就差一路把他送到大兴县了。

被缠的没办法,石仲魁只能保证道,“权哥儿放心,今年的果脯必然不少于去年的数量。”

得了保证,贾权虽然可惜没能多要点,但他也没过多纠缠,毕竟此时的石仲魁已经不是自己能比拟的了。

而且3两银子的收入,比得上他家以往几个月的收入了。

再说,等到果脯上市时,说不定石大郎手里会有更多货。

这么一想,贾权就在心里求老天保佑石仲魁考上秀才,甚至是举人。

而对此时的石仲魁来说,多卖几百斤果脯,根本不叫事。

8月要是能院试、乡试连过,自己就是举人了。

卖一些果脯,只要去通州漕运码头走一圈,即便是带回几千斤,都不会引起注意。

被福叔热情的送上马车,石仲魁无奈的笑着摇摇头。

老人家的心思无非是想把自己三儿子,送到他这里当小厮,未来要是能混个管家当当就更好了。

上一篇:我的女团爆红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