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见 第77章

作者:石闻

可不同的是,打个比喻来形容,师父李秋的身躯就像布满小孔的筛子一样,那些丝丝缕缕的气,在进去他躯体后,百分之九十九都自然而然的离开了,就好像只是从他体内路过,仅有一小部分融入了他的躯体之中,不像云景一样,一缕气完全融入身躯!

“这难倒真的是‘灵气’?师父说他的武功已经踏足先天,平时不见他修炼,难不成就是靠这样的方式吸收灵气在修炼?可这效率也太低了吧,百不存一啊,甚至大部分进入他体内的灵气真的就仅仅只是路过,压根就留不住……”

被勾起了好奇心,云景想到自己这样的奇特感官下有着透视的能力,就想拉近‘视角’去看看师父李秋为什么留不住那些气,然后他的思维感官就靠了过去,想从内部了解。

可就在这一瞬间,原本不疾不徐吃饭的李秋却是猛然浑身紧绷,目光锐利如刀,赫然看向四周冷哼道:“何方朋友,鬼鬼祟祟意欲何为,何不现身一见!”

快要‘靠近’李秋皮肤的云景当即心头一惊,立即将‘感知视线’拉远。

这一刻,在云景的‘眼中’,师父李秋已经不再是那个普普通通的样子,他整个人宛如点燃的火炉,在云景‘视线中’呈现赤红之色,身躯周围甚至有火红的‘火焰’升腾,灼热而危险!

这样的李秋,云景连他的样子都‘看不到’了,他整个人在云景看来就是一团小太阳一样,思维感官都不敢靠近,无比危险,像是靠近就要被焚烧一样。

而且,在云景的视线中,李秋的丹田位置,那里才是他浑身炙热如火的源头,在那里,有一团对云景来说无比可怕的能量在澎湃着,一旦释放出来一丝,都给他一种会把自己撕碎的恐怖感。

“先天武者,果然可怕,连自己这无形无质的思维感官都无法靠近,嗯,自己都要真正碰到了师父才发现……”

心头这么想着,云景却是不敢再玩了,瞬间收回思维感官睁开了眼睛。

说来也神奇,刚才云景感觉过了很久,实际上从他闭眼到睁眼,也不过短短几个呼吸时间罢了。

想想也是,思维的速度本身就不能用常理来判断,毕竟一个人一瞬间就能产生千百个念头,而现实中,一瞬间一个人能做多少事情?

“师父,发生什么事儿了?”恢复正常视觉,云景维持着端碗吃饭的姿态,看着一脸严肃的李秋问。

要不要将自己神奇的感官变化告诉师父呢?云景在考虑这个问题,他想想还是觉得有必要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父不会害自己,没必要隐瞒。

而且师父比自己懂得多,虽然这种神奇的能力目前没有发现什么坏处,但若能通过师父的经验多了解一些也是好的。

哪怕事后师父也解释不清楚,但若能多一些参考也好过自己瞎琢磨不是。

李秋在警惕周围,眉头紧皱目光冷冽,眼神中却带着丝丝疑惑之色。

听到云景的话,他沉声道:“刚才为师感觉到似乎有人在窥探,那种感觉一闪即逝,或许是为师感觉错了吧”

话是这么说,但他依旧没有放松警惕,却安慰道:“景儿别怕,有为师在,也不一定是为师感觉错了,如今牛角镇可谓天下瞩目,来了一些高人也在情理之中,估计只是偶尔路过好奇之余看了为师一眼吧,那种能无声无息观察还不被为师发现的,想来还不屑于为难我们师徒,不用理会就是”

云景心头怪不好意思的,自己好奇之下居然整得师父一惊一乍的,心说师父啊,哪儿有什么高人,你所谓的高人就在你眼前呢,弱鸡一只罢了。

然后云景‘松了口气’道:“那就好”

李秋似乎不想给云景造成压力,重新坐下,笑了笑转移话题道:“刚才我见景儿你突然发呆,在想什么?”

“徒儿没想什么,只是突然有些感慨,小时后见家人在地里耕作,知道他们很辛苦,但并不完全理解那种辛苦,如今亲自吃到了种的粮食,回忆这其中的点点滴滴,才真切的明白一粥一饭的来之不易”,云景随意找了个理由说道。

让师傅误会,他心头蛮不好意思的,只是一时还没想好如何告诉师父自己身上的变化……

第一百二十八章 闻所未闻!

虽然没有发生特殊情况,但李秋依旧没有放松警惕。

在听了云景这番话后,他还是笑着点点头道:“景儿你能明白这个道理,为师很欣慰,这也是为师让你跟着我耕种的目的所在,为师曾给你说过,很多东西我们知道是一回事,但真正的切身感受又是另一回事,唯有亲身经历了,才能真正的明白一些道理,若不去亲身经历,我们认为的‘知道了’,就永远都只能浮于表面,很多东西啊,书面上阐述得再清楚,都比不上自己去经历一次”

顿了一下,他又道:“但这还不够,还要继续保持下去,现在你只是明白了知易行难的道理,须知很多事情啊,我们每经历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感悟,所以,继续保持这样的态度,下一步就需要真正的做到知行合一了,那会很难,想要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就连为师都还没达到那样的地步,那是需要用一生时间去坚持的,当然,为师所说的并非单指种地一事,而是贯穿一个人一生的心态,或许你现在还不能理解为师的这些话,慢慢来吧”

“徒儿受教”,云景认真点头道。

见云景态度端正,他欣慰的点头笑道:“嗯,你明白就好,吃饭吧,未来的人生还很长,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做人,都只能一步一个脚印的慢慢来”

和师父李秋说着话,云景还在一心二用的考虑措辞,如何将自己神奇的感官告诉师父呢?是直接告诉他,还是把自己从小到大的经历一点点说出来让他帮忙分析?

思来想去,云景觉得,还是直接告诉他的好,毕竟如果告诉他自己两三岁就已经意识到自己的思维感官在发生变化,那就太离谱了,说出来师父信不信是一回事儿,搞不好真的会被当成‘怪物’。

还不等云景开口,李秋又说话了,他看着手里的白米饭,微微感慨道:“景儿,刚才你说,经历了这一年的辛勤劳作,最终吃到了白米饭,才真正明白一粥一饭的来之不易,可放眼天下亿万农户,他们何尝不是如此呢”

“他们祖祖辈辈种地,看天吃饭,甚至大多数时间都饥一餐饱一餐,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人生何其艰难?”

“为师小时候,家里也颇有家资,并不真正了解民间疾苦,所知的民间疾苦,也大多都是通过书本了解的,还是后来游学,亲眼去见过,亲身去经历,才真正的得以明白”

说道这里,他笑了笑道:“为师当初游学,见得民间疾苦,有感而发,偶得一首小诗,现在我说给你听,算是与你共勉吧”

云景按捺下要说的话,好奇的看着师父,做洗耳恭听状。

曾经自家师父可是大才子呢,他会做出什么样的诗词来?

接着李秋看着远处的夜色,语气幽幽道:“景儿你且听好,诗名‘苦农’,‘山野明月松间照,风雨寒暑晨光里,四时常见挥锄影,春秋难得衣茶饭’,这首诗,便是为师昔日游学所见了”

听了师父的这首诗,云景细细体会。

云景对于诗词的鉴赏能力有限,他也不好去评价师父李秋的这首诗好不好,但仔细品味,却是能从诗句中体会到真实民间的辛酸苦辣。

每一句诗词都不华丽,且单独的一句诗拿出来都让人没什么感觉,可纵观全诗词,联系上下文,却就是能让人感受到一个‘真’字,仿佛农民辛勤劳作的画面历历在目。

夜色下,山野寂静,唯有明月高悬,风雨酷暑,朝露晚霞,这样的场景中,四时更替,可田间地头总有挥舞锄头的身影,那是辛勤劳作的农民,但他们辛勤劳作下来,一年到头却是连穿衣吃饭都难以得到。

诗名苦农,这首诗真的是将农民的辛劳与辛酸用最朴实的语言书写了出来。

脑海中回味着那些诗句,云景想了想,也不做任何评价,感慨道:“农民一年四季耕种,所求不过吃饭穿衣,但仅仅那么简单的要求,往往都难以实现,何其艰难!”

李秋点点头道:“这便是现实,而且啊,‘苦农’不过民间一角罢了,未曾见,未可知的地方,谁也说不清还有多少,不过,未来农家肥得以推广,或许他们的日子能慢慢好起来吧,希望如此……”

云景不再说什么,按照正常情况下,农家肥得以推广,粮食能增产,农民的日子的确会好过很多,可那只是理想状态,谁也不知道,粮食真正增产后,随之还有什么样的政策变化,不过不管怎么样,农家肥的出现,目前来说,总归还是让人有些许盼头的。

云景没将师父的这首苦农拿去和脑海中自己知道的诗词比较,毕竟每个人看待同一件事情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尤其是有感而发的诗词这种东西,你硬要分个高下的话,根本就没有意义。

师徒俩闲聊着,饭也吃得差不多了,李秋放下碗筷道:“为师吃好了,景儿,你吃好后把碗筷洗漱好就去练字吧,别太晚,明天还要上学”

这么一会儿了,都没有意外情况发生,李秋逐渐放松了警惕,心道应该是有高人偶然路过顺便看了自己一眼罢了。

他并不觉得奇怪,如今牛角镇可谓天下瞩目,偶有高人前来也在情理之中。

见李秋起身,云景想了想开口道:“师父等等”

“景儿有什么事吗?”李秋回头好奇问。

这会儿云景已经思索好措辞了,他说:“师父,我有个问题想请你帮我分析一下……”

说话的时候,云景也在观察李秋的反应。

然后李秋干脆重新坐下,笑道:“景儿难得有问为师的时候呢,很多时候为师都觉得自己没用了,原来你也有不懂的地方,什么问题?不妨说说看,为师帮你参谋一下”

“是这样的,师父,你也知道,徒儿有过目不忘的本事,然后的话,感官方面也比常人敏锐很多,这些师父你都是知道的,徒儿想问的是,就在最近两天,‘莫名其妙’的,徒儿发现,我闭上眼睛都能清楚的看到周围的一切,范围仅限于三丈左右吧,这种看到比双眼观察还要来得清楚细微,总之就是很神奇,为什么会这样,是不是其他人也有这样的本事,这种情况是好是坏,不知师父能否为我解惑?”云景用相对委婉的说法,将自己的奇特之处说了出来。

听了云景这个问题,本来李秋还不以为意的,可在听完之后,他却是有些懵,微微失神道:“景儿你说的……都是真的?”

“千真万确,所以师父你能给我说说,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吗?”云景点点头道。

李秋一时之间陷入了沉默之中,眉头紧皱,在脑海中快速思索有关云景这样的情况,可思来想去,他都没有能在脑海中找到对应的答案,于是眉头皱得更深了。

最后,他纠结道:“景儿,你所说的这种情况,为师还从未遇到过,连听都没听说过,你能说得更详细一些吗?”

“当然可以”,云景点头,既然都说出来了,他也没打算隐瞒,于是道:“师父,是这样的,我闭上眼睛,三丈范围内,我能真实的看到任何东西,而且这个范围内还不受阻碍,还有,在这个范围内看到的东西,我能从各个角度去观察,还能看到一些肉眼看不到的东西,大概就是这样吧”

这……

听了云景的回答,李秋整个人都差点傻了,云景所说的这些情况已经超出了他的认知!

他没贸然给云景分析解释,而是表情严肃继续问:“景儿,你除了这些神奇之处外,有没有感觉到不适的地方?”

“没有,没有任何不适的地方”,云景很肯定的回答道。

继续皱眉,李秋再问:“景儿,你这种情况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就在最近吧,准确的说是三天前就有这样的苗头了,只是在今天才真正的能‘看到’周围”,云景‘毫不犹豫’的回答道。

点点头,李秋说:“这样一来的话,应该就不是长公主对你动了什么手脚了,时间对不上,然后,景儿,你这几天有没有吃什么特别的东西,亦或者遇到奇怪的人?”

“没有啊,前几天我都在学堂,吃的也和大家一样,上学放学我都和师父一起的,没遇到奇怪的人”,云景实话实说道,完了云景缩了缩脖子又道:“那个……,师父啊,刚才我闭着眼睛,悄悄的‘看’了你一眼,可能你以为有高人路过是误会了……”

“你不早说,害的为师白担心一场”,李秋无语的瞪了云景一眼,于是彻底放松下来,相对来说,云景的情况才是大事儿,他都不纠结那小小的误会了,然后,他又详细的询问了云景一些其他情况。

事无巨细后,李秋依旧搞不懂云景这情况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最终,他只得纠结的看着云景说:“景儿,你这种情况,为师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无法现在回答你,需得去翻翻典籍,看看能不能找到相似的记载,总之,你现在这种情况,最好不要轻易告诉任何人,而且,切记不要贸然尝试去观察别人,万一被观察的人发现了,绝对会给你带来灾祸!”

“徒儿谨记”,云景认真道。

之前观察师父李秋他都被吓了一跳呢,哪儿还敢轻易尝试观察别人,万一惹到不该惹的,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总归小心点没错。

见云景真心把自己的话听进去了,李秋点点头,接着又纠结无比道:“就为师所知,练武的话,到了一定地步,虽然能让人耳聪目明感官敏锐,但也没你这么离谱的,就拿为师来说,武入先天,也不过只能察觉到周围细微的动静和一些微妙的气息变化,但像你这样用五感之外的‘第三只眼看到’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为师的恩师,也就是你的师祖,他的武功还在先天之上,为师都没听说过他老人家具备这样的本事,也从未听他说过这样的情况,以此推断,恐怕传说中的夫子也不一定有这样的神异之处……”

说道这里,他纠结得直薅头发,用一种三观都被颠覆的语气道:“总之,景儿你别急,待为师翻翻典籍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然后你若是感觉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第一时间告诉我,以免发生什么意外!”

和师父李秋一番交流,云景也纠结得要死。

原来见多识广的师父也搞不懂这是什么情况啊,甚至连传说中的夫子估计都没这能耐,要不要这么离谱?

早知这样的话,自己还不如不说出来呢……

第一百二十九章 深入了解

李秋带着满肚子纠结回屋去了,实在是云景告诉他的太过离奇,闻所未闻,简直超出了他的认知颠覆了他的三观。

天底下哪儿有闭着眼睛还能看清周围景物的?

尤其是闭着眼睛比睁着眼睛看得更清楚更细致。

那怎么可能嘛,可偏偏就发生了!

一开始李秋也有点不信,以为云景年纪小在骗他,可事实是,他让云景闭着眼睛,甚至蒙上眼睛,随便他指什么东西云景都能答上来,哪怕是翻书云景都能看到且诵读出内容,这就由不得他不相信了。

“怪哉怪哉,虽然有人说自己眼瞎了,但看的更清楚了,可那只是对人性和人心的把握,并非真的眼瞎了还能看到啊,自家这徒儿……,不行,我得去翻翻书……”

李秋纠结着,一头扎进了书堆。

他们住的地方虽然陈旧,但还是有专门的书房的,毕竟李秋是教书先生嘛,又家大业大,离不开书。

那满屋子的书,如果卖了的话,钱财都足够养活整个小溪村几十年了,某些李秋自己珍藏的孤本简直有价无市……

看着师父离去的背影,云景挠挠头,心说把自己的情况告诉师父,答案没得到不说,连点参考意见都没有,整不好还会让自家师父怀疑人生,不,他已经在怀疑人生了吧?

这事儿整的,告诉他也不知道对不对。

说都已经说了,想那么多也没用,云景不再纠结,等着吧,看师父能不能从书籍中找到相似的情况。

吃饱了,云景将碗筷洗漱好,然后借着油灯的光芒练字巩固学习。

练字练到晚上大概十点的样子,云景停下,揉了揉酸痛的手腕,看向李秋所在的书房那边,那里不时传来书籍反动的声音。

“估摸着师父今天晚上要睡不着觉了……”

心头嘀咕,云景去解了手,然后对李秋所在的书房道:“师父,我先睡了啊”

李秋没回答他,讨了个没趣,云景摇摇头睡觉去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