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见 第76章

作者:石闻

然后云景又想,牛角镇以后都是长公主的封地了,她会不会在这里建个院子什么的?没事儿的时候她会不会来这里住上几天?

师父李秋的脸色那么难看,云景估计他也是在纠结这个问题。

云景猜测,长公主将牛角镇整成自己的封地,绝对是冲着自家师父来的,否则这穷乡僻壤的她图啥啊。

这种问题自然有师父自己去头疼,云景纠结也没用。

话说如果长公主真的跑来牛角镇的话,师父会不会提桶跑路?额,那时候自己要不要跟着师父一起跑?

这是个问题……

接下来的日子倒是平静了下来,云景也没再听说哪里有土地房产这样的买卖事情发生,虽说他没时间去专门打听这些,但牛角镇说到底也就那么大点地方,若这种事情经常发生的话,要知道还是不难的。

随着那天李秋带回消息后,田间地头的陌生人明显日渐减少,连热闹了一段时间的牛角镇都开始冷清下来,明显那些想要伸手的家伙知难而退了。

然后的话,田间地头还是有一些‘熟面孔’经常徘徊的,云景估摸着他们才是真正的‘调查员’,是真正来了解农家肥使用情况的。

该来的还是来了。

某天,放学的时候,云景发现,在距离他们学堂几千米外的一处荒坡,那个原本鸟不拉屎的地方,居然有很多人在那里开始大兴土木起来,看规模就不小。

他猜那估计是长公主要在那里建一处别院没跑了,虽然才刚刚开始动工,但从那规模和规格来看,就不是一般有钱人能修得起的,排场太大了,要彻底完工,恐怕没个一两年怕是下不来的。

云景都能猜到的事情,李秋岂会猜不到?

但云景小心观察后发现,自家师父倒是很平静,日子该怎么过依旧怎么过,似乎压根就不在意一样,至少表面是如此。

还是那句话,云景不纠结这些,长辈的事情自然由长辈去处理,是非恩怨都不是他这个小辈能管得了的。

转眼就到了秋收的季节。

这时‘冷清’了没几天的牛角镇又热闹起来了,甚至比之前最热闹的时候还要热闹得多!

田间地头到处都能看到高头大马,甚至还有兵丁行走,很多人一看就身份不简单。

对于这样的现象,李秋只是告诫云景,别管,别问,由他去。

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一块能收获的田地,都有专门的人去测量,去称重,去记录,整得那些祖祖辈辈都种地的农民都不知道该不该动手去收割自己种植的庄稼了……

很明显,对于农家肥这件事情,王朝方面还是无比重视的,甚至肯定有很多高居庙堂的人压根就不信,然后要么亲自前来查看,要么派信得过的人来查看。

总之一句话,眼见为实。

别人的粮食都能收割了,云景和李秋今年亲自种植的庄稼也一样。

然而李秋得知农家肥的事情到底还是慢了点,没能在庄稼生长的最佳时机施肥,是以他们种的庄稼肉眼可见的比周围的要差一些。

云景他们种的全部是水稻,不到五亩地,目测的话,大概每亩地能收获两百五十斤稻谷,全部收获,加上不上税,而且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学堂,收获的粮食应该足够他们师徒俩吃一年了。

某天一早,天还蒙蒙亮,李秋就将云景叫起来,说他们也也要开始收割庄稼了,云景自无不可,于是和李秋忙碌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当下的社会环境,稻谷的收割方式还是很原始的,需要先用镰刀将其割倒,然后再手持稻子,一遍一遍的摔打在专门的容器内进行脱粒。

这明显是个体力活儿,云景还小,力量不足,脱粒的事情肯定只能李秋来,他只负责将稻子割到。

分工明确后,可那天还不等他们师徒俩动手呢,刚到地里,不知道哪儿就呼啦啦的冒出几个人来,大喊慢着,一看那些人的穿着就是官府的人。

云景无语,得,自己收割自己种的粮食,如今却要受官府的监督,他看向李秋,意思是咋办?

能怎么办,自然是李秋去交涉了。

李秋也没自持读书人的身份就摆什么架子,如今牛角镇的粮食收割情况,绝对是要直达天听的,谁敢在这个时候搞事情无异于找死,李秋虽然有些能耐,但也不想给自己找麻烦。

然后嘛,估摸着这段时间官府的已经摸索出了一套流程来了,李秋和那些人简单的交涉后,就有人开始扯着尺子丈量土地,他们都很小心,尽量不去碰到庄稼。

在丈量田地的时候,估摸着是这片的负责人,他站在李秋身边,看着李秋他们种的稻子皱眉道:“不是说施了农家肥后粮食明显增产吗?其他人家的都长那么好,为什么你们家的这么差?不会是偷懒了吧?”

“大人明鉴,并非我等偷懒,实在是得知农家肥晚了些,没赶上趟,是以地里的庄稼这才比其他的要差些”,李秋解释道。

于是对方不悦道:“尔等农户,庄稼可是命根,农家肥如此重要,居然还后知后觉,当真是愚昧,切记来年第一时间用上啊”

“定当如此”,李秋笑道。

这个时候对方后知后觉反应过来了,看着李秋好奇道:“老人家,听你的口气,似乎读过几天书?”

李秋拱手一礼说:“的确读过几天书,算不得什么,让大人见笑了”

“嗯”,对方点点头,总觉得什么地方不对,但又说不上来。

然后吧,就这么七扯把扯,田地总算是丈量完了,但却耽误了不少时间,这个时候李秋却道:“大人见谅,时间已经不早了,我们得走了”

“走?你们不是要收粮食吗?去哪儿?”对方顿时懵了,心说农户能如此任性吗?这才到地里多久啊就要走,庄稼不要啦?

李秋笑道:“大人,实在是事出有因,我接下来还要去学堂给学生们上课,我那徒儿也要去学堂上课了,只得下午下学后再来收割粮食”

“你还是学堂的教书先生?”那官员彻底懵了,你一教书的就好好教书呗,打扮得跟个老农似得干啥?

李秋点点头道:“不错,不知我们可以走了吗?”

“额……,失敬失敬,那先生你请,下午我们再来”,那官员嘴角抽搐道。

云景差点翻白眼,好嘛,这一早上本来要收粮食的,结果这一耽搁啥也没干成。

然后各自离开……

下午,云景和李秋放学回来,继续下地收割粮食,早上那几个官府的人也第一时间跑来了。

估摸着他们白天专门打听了一下李秋的情况,下午的时候简直不要太客气,甚至还主动提出帮忙。

也不知道那家伙打听到了什么,热情得不得了,李秋没法拒绝,只能答应他们的帮忙,结果呢,对方一招手,呼啦啦的又来了一群人……

最后就是,原本云景以为要忙活好多天的活儿,几亩地的粮食,一下午就收割完毕了!

没办法,人多力量大。

粮食收完了,还称了重,完了那官员拿着记录的册子给李秋说,他们四亩七分地,一共收粮一千二百零八斤,平均亩产约二百五十七斤。

如果按照往年的收成的话,他们这算是史无前例的大丰收了,可对比牛角镇其他地方,只能说还成,因为其他地方的田里,收成亩产都在三百斤左右!

李秋并未因为自家的收成不如其他人而沮丧,反倒是开怀无比,言说那就好那就好,以后农家肥普及开去,全国上下都有这样的收成,未来万民的日子就好过了……

虽说那只是理想状态,可抛开其他不开心的因素不说,未来还是值得期待的,农民有饭吃,国家收得上税,农民的日子好过了,国力也能得到大大提升!

夜幕降临,收割的粮食,那些官府的人帮云景他们送回了住处,后续经过晾晒就能入仓了,随后各自散去。

晚上,李秋拿出一些白天收获的稻谷,不惜用先天真气去给稻谷脱壳,然后用得到的大米迫不及待的煮了一盆米饭。

这是他们亲自种植的大米,光闻着味了格外香甜。

月光下,师徒俩就着咸菜吃白米饭,哪怕仅仅只是如此简单的食物,师徒俩居然都吃出了幸福的感觉。

云景吃着碗里的米饭,回想起这大半年来的劳作,从翻地,播种,除草,灌溉,再除草,每天观察水情,然后收获,直到最后碗里的大米饭。

其中的辛苦,其中的劳累,其中流的汗水……

直到这一刻,全部都化作了大米饭的香甜。

从劳作之初,云景内心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在这一刻全面释放!

他那本就无比敏锐的感知,在这一刻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变化着,脑袋里面仿佛响起了一声微不可察的咔嚓声,像是有什么东西破碎了,又像是有什么东西得到了释放和宣泄,很自然的,云景下意识闭上眼睛,然后,闭着眼睛的他,‘看到了’……

第一百二十七章 神奇的变化

这是一种很神奇的体验,是的,云景真的只能用神奇来形容。

夜幕下,闭着眼睛的他真切的‘看到’了周围的景物,一花一草,一景一物,全都清晰的映入了他的脑海。

范围的话,大概在十米左右,这个范围和这几年来他悄然成长的感知范围相当,他那种敏锐的感知依旧存在,但在那基础上更进一步了,他如今能清晰的‘看到’范围内的一切,不是肉眼观看,而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映照在了他的脑海。

在这个范围内,一切都是那么的清晰,树叶上的纹理,石块上的棱角,泥土下慢慢爬行的蚂蚁,一切的一切都仿佛近在咫尺,简直就跟拿着放大镜在近距离观察一样,用一句话来形容的话,那就是细致入微!

当然,这一切仅限于十米左右范围内,再远就‘看’不真切了,远处一切都是模糊的。

如果仅仅只是不借助肉眼就能看到半径十米内的一切,云景还不足以用神奇来形容。

之所以神奇,是因为他发现,在这个范围内,他的‘视角’,可以随心所欲的调整,可以从任何角度去观察看到的东西,三百六十度全方位无死角,可以拉近拉远,就好似站在第三人称的角度!

所以,闭着眼睛的他,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了自己,看到了边上的师父李秋。

他好奇的左右打量,自己坐在饭桌前微微闭目,像是在发呆,而师父李秋,则是依旧在不疾不徐的吃饭,他似乎压根就没发现云景在观察他。

太神奇了,真的太神奇了,明明周围的一切都清晰的映照在脑海,明明视线是站在第三人称的角度,但一切依旧是以云景自身为中心的,这种感觉很玄妙,只可意会,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第三人称的视角,和本身的存在并不矛盾冲突,就是那么自然而然。

云景也说不出这是什么原理,反正心头有一种明悟,这是一种心灵和意识的释放,冲破了肉体的束缚,跨过了五感的的范围,一切都在心灵和意识的释放下映照在了脑海。

他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如何才能做到这样,千言万语都无法表达,亦或者几个字就能说清楚,总之一句话,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自己去悟,去自然而然的升华心灵和意识,然后水到渠成……

他有一种感觉,想要达到这种神奇的视角,任何刻意的强求都不可能成功,哪怕自己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别人,别人也不可能按部就班原封不动的复制,就好似同一条路,每个人走都会有不同的差别,最终都会走上截然不同的方向。

在这样的视角下,云景好奇极了,像是得到新鲜玩具的孩子,去观察周围的一切。

这种可以称作是思维的延伸观察方式,云景发现,它居然不受物理限制,能够穿透桌面泥土,有着类似于透视的功效,这就有点逆天!

“这算什么,神识?念力?意念?精神思维?高纬视角?心灵映照?”

观察周围的时候,云景不禁在心头嘀咕,无法用一个准确的词语来描述这种神奇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他一番观察下来,发现并未因为使用这种独特的能力而产生诸如疲惫头疼等现象,就好似一个人正常用肉眼观看景物,是人体本身就有的功能,不会有什么额外的消耗。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毕竟哪怕是用肉眼观察,时间久了也会疲惫,只是他这神奇的感官并不会产生额外消耗而已,能正常使用就是了。

一番观察下来,云景稍微做了总结,这种神奇的感官之下,他能做到不受光线限制,获得类似夜视的能力,还有透视功能,然后还有一定微观作用,其次是多角度随心所欲的观察,其他的,或许还有特别之处吧,他暂时还没有发现。

在这种神奇的思维感官下,云景感觉这才是真实的世界,很多平常肉眼看不到的都能清晰的呈现在意识之中。

最明显的一点,天地间有一种洁白的,灵动的,飘逸的‘气’,平时他用肉眼就是看不到的,那种气无处不在,有浓有淡,它给云景一种兼容万物,但又不溶于万物的感觉。

“那是什么?”

云景很好奇,试着用意识去追逐一缕那样的气,然后他惊奇的发现,自己居然‘碰’到了!

“这……”

还不等云景从那无比奇特的触碰感回味过来,那一缕灵动而洁白的气,宛如倦鸟归巢一样,随着他本身的呼吸,划过空气从他的口鼻进入了身体,然后消失不见。

那一刻,云景感觉自己无比舒服,舒服得难以用言语形容,就好似回到了母胎之中,浑身暖洋洋的,就好似整个身心和灵魂都得到了甘露滋润一样。

“灵气?能量?”

一时之间,云景脑海中一下子蹦出了这样的词语。

或许是那一缕气太少了,他还没琢磨过味儿来呢,那种难以形容的舒服感就消失了。

然后依旧维持着第三视角的云景,惊讶的发现,边上的师父李秋,他在呼吸之间,天地间也有这样的气融入他的身躯,丝丝缕缕,源源不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