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见 第54章

作者:石闻

云景怎么可能看错,他固执道:“我没看错,就是在发光!”

李秋见他好奇宝宝的样子,想了想也不坚持否认了,将右手竖起,十指中指并指如剑,一抹雪亮的锋芒在他指尖吞吐不定。

那锋芒给云景一种无比锋锐的感觉,起了一身鸡皮疙瘩,看着那锋芒,一股寒意从脚底直冲脑门。

当李秋指尖亮起锋芒之后,整个屋子里就像是炸了锅似得,蛇鼠虫蚁不知道从什么角落跑出,飞快的往屋子外面逃窜,很快云景那敏锐无比的感官都感觉不到这些小动物的动静了。

“师父,那是啥?”

云景指着李秋指尖那可怕的锋芒吞了口口水问。

李秋屈指一弹,那一抹锋芒飞出,穿过窗户来到外面,相隔一二十米将一棵手腕粗的杂木斩断,切口光滑无比。

他这才解释道:“那是先天真气,武者踏足先天之后,内劲凝练而来,可透体而出隔空伤敌!”

听了他的解释,云景双眼瞪得老大,猛然之间就觉得,自己生活了六年多的平凡日子,咋就一下子玄幻了起来呢?

他早就猜测自家师傅估计不简单,可这突然之间就把什么先天真气整出来了,是不是有点太过分啦?

然后他又想到了当初刘大壮送自己和家人回去的时候,那被丁威打断的话语,这会儿再联想师傅的非凡手段,似乎也不是那么难以接受的?

有鉴于此,很多事情云景心头也就释然了,有这本事,难怪师父出门都不带护院的,还言说将来要带自己亲自去见识一番世间险恶……

眨了眨眼,云景有些向往问:“师父,那什么先天剑气,我能学吗?”

“当然”,李秋笑呵呵道。

刚才云景拖出一条毒蛇,他吓了一跳,怕云景出意外,是以准备第一时间将毒蛇杀死,哪儿知自家徒儿压根就不怕蛇,自己白担心一场,还提前把非凡手段展现了出来。

放心下来,之前的一切仿佛是错觉,他又恢复成了普通老农的样子,看着云景说:“你想学,为师自然会教你,但现在不是时候,你还在长身体,现在就开始学这些对你只有坏处没有好处,以后再说吧,时间到了,为师这一身学问和本事,自然是要传承与你的”

师父说现在学这些对自己有害无益,自然有他的道理,虽然向往这样的本事,但云景也不急,反正总是要学的,于是也不纠结了。

继续开始打扫卫生,好奇问:“师父,是不是每个读书人都要学武啊?”

“当然,每个正式拥有学籍的读书人,到了一定年龄,学堂都会传授武学,考取的功名越高,就能学到更加高深的武学”李秋笑着解释道。

云景点点头说:“这和我以前想象的读书人不一样呢,我以为读书人只是安心的做学问的样子”

“读书人做学问是根本,武学严格的说来只是附带吧,当学问到了一定地步,身心修养道了一定程度,所谓武学不过小道尔,有人一生专研学问,从未涉足武道,皓首穷经,偶然间心之所动,从一门最粗浅的武学得到灵感,也能一跃成为了不得的大高手,甚至还有人能无师自通领悟高深武学,所以,你未来要安心做学问,且莫本末倒置了”,李秋耐心解释道,顺便还鞭策云景。

“这样啊”,听了他这番话,云景对读书人的认知再度刷新,安奈下躁动的心。

目前他大概明白了此世的一个道理,读书做学问,才是最有前途的。

然后云景听李秋笑道:“我们读书人啊,很多时候读书做学问是为了和人讲道理,而武学傍身呢,是为了让人能心平气和的坐下来和我们讲道理,你可懂?”

好吧,道理和物理都是理,云景怎能不懂……

第九十章 武学?小道尔!

自家师父,不显山不露水的,居然连劳什子先天真气都整出来了,这让云景相当惊讶,对他来说,这等手段,已经脱离了正常人的范畴,以往只存在于幻想之中,未曾想如今突然之间就呈现在自己眼前,他连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

就挺突然的。

不过师父说以后这样的本事会教给自己,想到自己拥有这等非凡手段,讲道理,云景心头还是有点期待的。

当然,他也知道,‘先天真气’这种东西一听水平就不一般,想要练出那样的本事,绝非易事,天知道要练多久才能练出来,这个时间单位绝对要以年来计算。

听师父的口气,自己短时间估计是别想接触武功了,他也不急,想来师父自有安排。

不急归不急,但架不住他好奇啊。

试问谁对这样的本事不向往?

一边打扫屋子,云景一边好奇问:“师父,像你这样本事的人,多吗?”

“多不多这个问题,这个要看情况吧,就拿我们新林县来说,恐怕找不出第二个有为师这等手段的人,但若放眼整个大离王朝,师父这点本事也就算不得什么了,更别说放眼天下,需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人呐,始终都要抱着一颗敬畏之心”,李秋平静的回答道。

他这番话,丝毫听不出他有任何得意的意思,对自己的认知很明确,并没有因为有了这样的本事就自得了。

云景心说整个县境内都找不出第二个的本事,还不够臭屁的?自家这师父也太稳了吧。

佩服自家师父心态的同时,云景又问:“师父,我听说我们新林县,有一个风刀门的江湖门派,他们处于什么水平啊?”

“风刀门?这个为师倒是知道,也就那样吧,其中最厉害的门主,也不过后天内劲阶段,而且已经年过六十,潜力已尽,此生若无机遇,无望踏足先天了”,李秋很随意的说道。

瞧瞧师父都说了啥,也就那样吧,啧……

想到当初连加入风刀门的资格都没有,云景又有点担心道:“师父啊,不久前风刀门去我们村挑选弟子,当时是王捕头给我检测的,他说我不适合练武,这会不会影响我未来和你学本事?”

“这倒无妨,所谓的适合不适合练武,不过只是先天条件好点坏点的区别而已,条件好点的,进度就快点,条件差点的,了不起进度慢点,须知练武本就是锤炼体质的过程,贵在持之以恒,水磨功夫而已,不必刻意追求进度,功到自然成,而且影响成就的因素太多了,现在你不必了解这些,为师自有分寸,会为你安排好的”

李秋说得云淡风轻,似乎压根就没在意云景练武的资质,或许在他心里,练武压根就不重要吧,正如他所说,练武,小道尔,做学问才是大道。

听他这么一说,云景倒是放下心来,暗道风刀门挑选弟子还看什么资质,再听听师父说的,高下立判,那风刀门看来是真的水平有限。

“师父,那你这一身本事从哪儿学的?”,云景好奇问,总不能师父这身本事是无师自通的吧,他要有这水平,估计也不至于窝在牛角镇这小地方了。

这个问题,问得李秋眼神有些恍惚,他喃喃道:“一部分是你师祖教的,一部分是为师考取功名后从朝廷武库习来,想当初,为师进学的时候……”

说道这里,李秋赶紧打住,没好气的看了云景一眼说:“你哪儿来那么多问题,都说了练武小道尔,你以后安心做学问才是正道,时间到了为师自然会教你武学方面的东西,现在不准再问这方面的问题!”

看出自家师父似乎有些心烦意乱,云景也就不再问这方面的问题了,转移话题道:“师父,刚才你说我们所处的叫新林县,为什么叫这个名字?”

“这个嘛,为师看过地方志,倒是知道一些,曾经我们这片叫林县,百多年前发生过一次大规模的匪灾,那帮恶贼穷凶极恶,攻破县城后行那屠城之举,一夜之间县城近乎被杀绝,更被放了一把火烧成白地,后来新县城建立,人已经不再是曾经那些人,所以更名为新林县”,李秋一脸唏嘘道。

纵使这件事情已经过去百多年,但他在说这番话的时候,云景也能感觉到他有些咬牙,目光中更是透露出丝丝冷意。

虽然师父三言两语就交代了新林县的来历,但云景也有些心惊,屠城啊,多么血腥残忍的两个字,稍微想想都能想到那尸山血海的画面,人间炼狱,生灵涂炭,不外如是。

好在这种灾祸不是经常发生,百年难遇一次,否则,啧,恐怕这世间都没几个人了。

“那当初屠城的那些恶贼下场如何?”云景追问。

那等可谓震惊天下的事情,总不至于就算了吧。

李秋的回答只有四个字,他淡淡道:“斩尽杀绝!”

他话不多,语气不重,但听在云景耳中,却让他感到一阵心惊肉跳。

当云景还在揣摩那沉甸甸的四个字时,李秋反问他:“景儿,你猜曾经屠灭那伙恶贼,本朝出动了多少人力物力?”

“师父,我猜不到”,云景摇头。

李秋说:“只一人,自京城而来,一人独上恶贼老巢,顷刻间山崩地裂,不过盏茶时间,数千恶贼及其家眷尽皆埋葬!”

云景听完,不可思议的看着自家师傅,心说一个人就整出山崩地裂的动静,还埋葬了数千恶贼极其家眷,那人真心不是扛着导弹去的?

看着云景不可思议的表情,李秋笑道:“是不是难以置信?但这就是事实,本朝立国八百余载,外族如群狼虎视眈眈,几度风云变幻,而今依旧震慑八方屹立不倒,你以为凭的是什么?除却兵强马壮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四大书院源源不断的为朝廷提供各方面的人才,文治武功,兵法韬略,哪样不是‘千人敌’‘万人敌’?就拿百年前那一人平叛的京城来客来说,他不过是一家书院的教书先生而已,文能治国安天下,这句形容读书人的话你以为仅仅只是说说而已?现在你还觉得为师这点微末伎俩值得一提?”

“告诉你这些,是要让你现在就明白,读书做学问才是正道,切莫将心思放在武学小道上面,须知很多专研武道之人一辈子蹉跎,还抵不过读书人学问深厚之时的一朝顿悟啊,希望你能听明白为师的一番苦心”

听了师父这番话,云景认认真真道:“弟子受教了”。

讲道理,之前见识了师父的手段,云景的内心真心有点躁动,试问那种手段谁不想拥有?然而李秋却用事实告诉他,武学,在真正的学问面前压根不起眼,那是追求学问途中的手段,是附带,当学问到了一定程度,还愁没有雷霆手段?

明白了这些,云景那颗刚刚躁动起来的心也很快平息了下来,以后安心跟着师父做学问,其他的,顺其自然。

见云景态度端正,而且是真的放平了心态,李秋心头悄悄松了口气,点头道:“明白就好”

他有借机敲打云景的意思,本来短时间内他就没想在云景面前展示这些手段,就怕云景见识到了一门心思琢磨武学这种旁枝末节而耽误了学问,哪儿知云景抓一条毒蛇,担心他的安全他不得不提前展示,果然云景见识到了被勾起好奇心。

好在自己一番苦口婆心后云景端正了态度,否则李秋都不知道以后自己得多头疼。

当然,不是李秋妄自菲薄,他也没指望自家徒儿有那等将来无师自通领悟武学的天赋,那等人物百年都难出一个,不现实,但在做学问打基础的阶段,不被武学之类的东西分散精力当然最好不过了。

武功嘛,以后肯定是要教云景的,否则没点自保手段,以后云景游学四方岂不有去无回?

现在就让云景明白这些厉害关系,算是好事儿。

第九十一章 言传身教

屋子里的小动物都被李秋的气息吓跑了,收拾起来也方便了很多。

直到太阳西斜的时候,忙活了半天的师徒俩,总算是把屋子收拾到了勉强能住人的程度。

不过这一通收拾下来,师徒俩弄得一身灰头土脸,不知道的还以为挖煤去了。

“师父,你脸上粘了根鸡毛”,堂屋里,云景咧着一口白牙指着李秋的脸笑道,至于这常年没住人的屋子里哪儿来的鸡毛,他就不去考虑这个问题了。

李秋也不恼,看着云景说:“景儿你脑袋上还有蜘蛛网呢,整得跟小鸟要在你脑袋上筑巢似得”

“嘿……”,云景笑了笑,用手一摸脑袋,蜘蛛网有些粘手。

师徒俩相视一笑,融洽而温馨。

此时云景心头不得不感叹,自家师父心思之细腻,不论如何,自己拜他为师,说到底一开始也是两个陌生人,他是在用和自己一起干活的相处方式,让双方熟悉起来,从而无形中拉近双方的关系。

若非如此,他恐怕有的是办法不必受这个灰头土脸的罪。

“走吧,那边有个水井,我们去洗洗”,李秋寻了个还能用的木桶,在里面放上一块搽脸布牵着云景的手说道。

明显他早就踩好点的,那水井就在屋子几百米开外。

水井的水源来自地下水,清澈无比,大热天的也有些冰凉,捧一捧浇在脸上,别提多舒服了。

来到水井边,云景心说要是早点整个西瓜什么的泡里面,切开来吃一口那才叫安逸,话说回来,他貌似还没在这个世界看到‘西瓜’这种水果,也不知道有没有。

水井靠着一块石壁,被人用石板砌成了三个呈阶梯状降低水位的小水池,每个水池有四五个平方,水深不过大腿,里面还能看到不少手指大小的鱼儿和小虾。

每个水池边上都能站人,看到这样的布局,云景大概猜到,最上面的水池,出水口那里,应该是人们平时打饮用水的地方,其次是洗菜的,然后是浣洗衣物的。

几个水池边上的石板都很光滑,明显经常有人来,第二个水池内还能看到些菜帮子之类的……

云景才六岁,有过‘小时候’‘遛鸟’的经历,他也不怕害羞,在浣洗衣物的水池边光溜溜洗漱,李秋就要文明得多了,穿着衣服清理自身。

洗漱的时候,李秋拿出了一个原材料估摸着是皂角灰扑扑玩意用于清洁,别说,效果还不错。

正当云景怀疑自家师父穿着衣服能不能清洁干净的时候,浑身湿漉漉,打满胰子泡沫的他一桶水冲头上冲下,连续几次,待到水清,他身躯轻轻一阵,轻微的砰一声,他周围升腾一团水雾,然后身上的衣服就跟甩干机甩过似得……

虽然现在是下午,但阳光还是有些毒辣的,想来他身上的衣服要不了多久就能彻底干透,这也太方便了吧?

“平时为师不这样的,这不条件有限图省事嘛,景儿你要不要为师帮你把衣服弄干?”李秋毫不介意的指了指云景边上洗过的衣服笑道。

云景已经有些习惯自家师父的本事了,见怪不怪,不过能不用穿湿哒哒的衣服自然是好的,点头道:“麻烦师父了”

“无妨”

李秋笑道,拿起云景的衣服甩了几下,衣服上的水就被甩得差不多了……

虽然衣服被甩干得差不多,倒地没彻底干,云景没穿,准备拿回去晾晒,他以前听母亲说,穿湿衣服容易得病。

至于自家师父,想来不在意这点问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