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见 第444章

作者:石闻

武轻眉点点头道:“正是出自这本书,云兄弟回答无可挑剔”,说完,她看向玉兰姑娘。

实际上这个游戏玉兰姑娘只是附带,仅仅只是为了不冷落对方才让其产于进来的,这种事情就没必要表露出来了,笑道:“玉兰姑娘,该你了,且听好‘千丈深海有巨龟,其形如山,出海而浪翻’,此句出自何处?”

面对这个问题,玉兰姑娘稍作思索,很快回答道:“回武公子,这句话出自《百兽书》第二卷大海篇,是本朝邓夫子与百年前收集整理出来关于天下异兽的书籍,具体哪一页我小女子记不得了,不知这样的回答可还满意?”

“玉兰姑娘的回答自然是正确的,不过倒是没想到,玉兰姑娘居然连这种偏门书籍都看过”,武轻眉点头笑道,真心有点诧异,不过一想到她有着真意境修为,也就不太意外了。

然后轮到云景提问了。

稍作思考,既然武轻眉问的都是大离王朝的典籍,来而不往非礼也,云景看向她开口道:“那么该我了,武兄且听,‘观山之策有水,水混则民失所,水清则粮满仓’,词句出自何处?”

听闻此言,玉兰姑娘那双清澈的桃花眼有点茫然,记忆中压根就没关于这句话的印象,一点都没有。

心头有点纠结,到底是自己孤陋寡闻了呢,还是自己和真正的大才比起来差距太大?

武轻眉反倒是诧异的看了云景一眼,愕然道:“未曾想云兄弟对我桑罗王朝典籍也如数家珍呢”

‘桑罗王朝的典籍么,自己虽然看过不少,却没有深入研究桑罗文化,不知道也正常’,边上的玉兰姑娘心头如是道,然后看着武轻眉,期待他(她)的回答。

武轻眉继续道:“这段话出自我桑罗王朝的《流水经》,由四百年前望山真人所著,此书版本并未更改,一直沿用至今,那句话出自第六卷山水篇第六十三页,说的是我桑罗王朝的虎跃河中段,此地若是江水混浑浊,下游必生水患,若水清澈,则粮食丰收”

流水经是讲桑罗王朝山川大地的典籍,此书共一百多卷,涵盖了整个桑罗王朝的山山水水,本来这种涉及国家地理的书籍算得上是禁书,轻易不能流传,然而毕竟这么多年过去,总是会流传出去的,作为读书人,可谓必读的书,毕竟将来若是带兵打仗,连人家的山川地理都不清楚你打个锤子。

云景笑道:“正是此书,武兄回答得很详细,看来桑罗疆域武兄必然了然于心了”

武轻眉心说岂止是了然于心,那万里江山都是我滴……

接着云景看向玉兰姑娘道:“接下来该玉兰姑娘你了,你且听好‘夫闻其妙才,三岁成诗,后弱冠而至县堂,诗百篇而名噪,然治下匪猖民贫,帝治而首落,庸之,何惜矣’,请问此段出自何处?”

玉兰姑娘认真听了,这会儿倒是不迷糊,很快就有了答案,笑道:“此段出自《劝学书》第九卷,乃六百年前本朝杨夫子所著,说的是一位年少为官的才子,诗词出众却不懂为官之道,以至于治下混乱不堪,最终被治罪问斩,以此来警戒世人,莫以诗词而耽误学问根本”

“不错,正是如此”,云景点点头道,心说这玉兰姑娘明显不是花瓶,还是有点东西的。

玉兰姑娘却道:“云公子,您不用刻意照顾我,劝学书识字之人人人皆读,小女子也是经常翻阅的,还是和武公子一样吧,即使我回答不上来,饮酒便是”

她又不是傻子,怎么感觉不到云景问的都是简单的东西,虽然明白云景的好意,但内心有一丢丢不服气,咱青楼女子也是懂学问的好吧。

边上武轻眉打趣道:“云兄弟这是照顾美人呢,莫不是真想感动佳人成就没事?”

“武兄想多了,我们这不比的是记忆力么,玉兰姑娘能回答上来,那是她记性好,何来照顾一说”,云景摇摇头道。

也不和云景争辩,武轻眉看向玉兰姑娘笑道:“玉兰姑娘,该你了”

“那小女子就献丑了”,点点头,跃跃欲试的玉兰说道,接着她看向云景说:“云公子,你且听好,‘至污而能丰田,仓满而民悦,家国富’,请问此句出自何处?”

云景笑道:“词句出自《农书》,且还是去年新修版,第四十三卷也是最后一卷,第四十二页,此书不是某位先贤所著,而是举国编修,这句话说的是近些年来我大离出现了农家肥,粮食增产,民富国强”

“就知道难不住云公子”,玉兰听到云景回答后笑道。

云景却说:“此书乃每年科举必考之书,尤其是去年重新编著,读书人必读之物,怎能不认真研读,反倒是玉兰姑娘你,居然也认真研读此书”

“小女子虽是一介女流,却也不能什么都不知道吧,农书关乎天下万民,怎能不认真拜读,若连粮食从何而来都不知道,岂为人哉”,玉兰姑娘平静道。

这也是个有想法的女子,可惜身为女子无法科举。

有些话题没必要继续下去,云景道:“玉兰姑娘,该你问武兄了”

早已有了腹稿的玉兰看向武轻眉道:“武公子,‘林深而止,溃兵由且去,阴山不立寨’,词句何来?”

“玉兰姑娘居然还懂兵法?而且还拜读过本国《行军记》这本书,当真让人意外,呵呵,这句话出自本国兵法《行军记》第七卷,是由……哎,总之,我可没说错?”武轻眉看向玉兰平静道。

语气颇为复杂,尤其是作者,她都不愿提及那个名字。

盖因这本书的作者去年被大离逍遥境的刘能弄死了,那可是桑罗王朝的一位真人,他的死可想而知对桑罗王朝意味着什么样的损失。

玉兰赶紧道:“武公子,抱歉,小女子并非有意的”

武轻眉作为桑罗王朝的人,此时关于这些东西,云景和玉兰都理解她的心情。

反倒是武轻眉不以为意的摆摆手笑道:“不提这些,现在该我了,云兄弟,你且听好‘当归不归,失亲,悔矣?’词句何来?”

表面不动声色,云景却知道,通过之前的一轮不分上下的问答后,现在开始认真了。

武轻眉问的这句话可是有些偏门,而且还是大离王朝的典籍内容上一句话,由此可见,武轻眉虽然问得偏门,却不不是故意刁难,而是在云景熟悉的文化领域提出问题。

“词句出自《思亲》一书,全书仅一册八万字,乃昔年我大离王朝一位夫子所著,夫子年轻时在外征战,再回家已是错过亲人逝去,后念及此方才写下此书,武兄问的这句出自第二十三页”,这是云景的回答。

点点头,武轻眉看向玉兰问:“外明甲,内红妆,此去不归,这句话何来?”

听到这个问题,玉兰姑娘皱眉思索,脑海中一点印象都没有,在武轻眉认真起来后,作为一个青楼女子的她真心招架不住了。

片刻后,她摇摇头坦然道:“小女子回答不上来,自饮一杯”

说完,她倒了满满一杯酒喝下,很是干脆,虽是游戏,但还是要认罚的。

云景面对武轻眉的目光,却是笑道:“这句话出自《名将》,说的是本国开国之初唯一的一位女将,篇幅很少,时隔数百年,几乎已经被人遗忘了”

听到云景解惑,玉兰姑娘顿时懊恼无比,名将那本书她当然看过,只是细节早就忘了,作为青楼女子,她并没有过多了解历史上那位唯一女将,所以才没想起来。

云景却是看向武轻眉开口道:“又该我了,武兄且听‘喜草,橘皮,朝阳露,……,此八味,夜儿不泣’,何来?”

听到云景这句话,武轻眉第一次皱起了眉头,思来想去,很干脆的饮一杯酒,笑道:“为兄却是答不上来,云兄弟可否为我解惑?”

“这句话出自桑罗王朝《药典》第三卷小儿篇,我说的是一记药方,专治幼儿夜泣……,嗯,药理病理我就不说了,毕竟与我们的游戏无关”,云景回答道。

微微点头,武轻眉道:“为兄回答不上来,不冤,只是未曾想云兄弟连本国药典都如数家珍,甚至上面的药方你都记得?”

“好叫武兄知道,在下自幼家贫,不敢生病,后来有幸读书,关于医药方面多有分心学习,各国医书都品读过一些”,云景语气复杂道。

小时后自己一次感冒差点就没了,如今想想都后怕,尤其是当年家穷,为自己治病欠下的钱财那是父母多少汗水才能换来的?是真不敢生病啊,是以云景对医书有着别样的执着。

“过去都过去了”,武轻眉沉吟道,她不太会安慰人。

同时,仅仅一轮,自己没难住云景不说,反倒是被难住了,对于云景的博学,她算是见识到了,尤其云景还是用本国典籍难住自己的,由此可见云景有多么博学,不过游戏还没完,她不觉得自己不如云景,接下来找回场子就是。

笑了笑,云景看向玉兰姑娘,笑道:“背三面一,三折而面二背四,红三绿六……,玉兰姑娘,词句何来?”

听到这个问题,玉兰姑娘清澈的双目满是茫然,似乎在说云公子你说的是啥啊。

别说她了,就连对面的武轻眉都一脸蒙圈。

很干脆的承认自己答不上来,玉兰再度饮酒一杯,之前那一丢丢的不服气直接没了,反而虚心请教道:“还请云公子解惑”

在她们的注视下,云景侃侃而谈道:“这句话出自本朝《女红》,由两百年前一位皇后召集众多女子编著而来,我说是女红这本书上的一种刺绣针法,嗯,专门绣荷花的,红花绿叶,用这种针法绣出来很好看的”

“云公子居然连女红都读过?”玉兰姑娘傻眼道。

不是,你是男的啊,读什么女红,还什么绣花,我看你是真的秀。

然后,好尴尬啊,自己一个女子,回答不上来女红中的内容不说,反而被一个男子难住了,这算什么事儿嘛。

就连武轻眉都一脸古怪,咋地,云兄弟你一大老爷们,内心还住着一个小仙女不成?

也没在意他们的目光,云景道:“玉兰姑娘,该你了”

然后嘛,玉兰一连搜肠刮肚找偏门典籍分别问了云景和武轻眉,结果他们全都答上来了,这不得不让玉兰心头沮丧,自己和真正的大才差距有那么大吗?

‘武长空’来自桑罗王朝,最近在大离京城风头无两,压得众多读书人抬不起头来,自己不如他还能接受,可这云景又是哪儿冒出来的?

‘云景?咦,似乎在什么地方听过,对了,我去年花重金买的一副肖像画,上方画作者的落款就叫云景,难倒就是他,疑似已经被公认的本届四大才子画君,那副纤夫图的风格与一些流传出来的肖像画风格一致,只是纤夫图没有落款才没能确认……’

想到这里,玉兰姑娘不着痕迹的打量边上的云景,目光隐约有些不同了。

大才就在我身边?他到底是不是大家公认的本届‘四大才子之一’的画君?

如果是的话,他画技已经得到了认可,然而学问似乎更为出众?

莫名其妙的,玉兰只觉此时云景身上似乎有光环加身,那本就出色的外表,似乎有些吸引人呢。

不动声色间,玉兰示意边上的丫鬟去把自己珍藏的画作取来,反正先别打扰。

云景他们的游戏还在继续……

第四百九十九章 不见刃也锋芒盛

这样的游戏云景真的发自内心喜欢,且还乐在其中。

它不是人前显圣万众瞩目那么来得让人飘飘然,也不是刀光剑影激烈厮杀那样让人上头,你来我往,比的是学问功底,比的是一个人的学识修养,个中美妙只有参与者才能体会。

与其说他们是在比记忆力,不如说是在探讨学问。

文人不是武夫,自古就有文无第一的说法,文人间的游戏,并非是要争个高下胜负,过程才是最美妙的,纵使在游戏中自己有不如人的地方,那也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情,反而是一种庆幸,因为知道了自己哪里不如别人,后续就有时间弥补这样的缺点。

真正有修养的文人,从来不会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在心里产生怨恨,反而还会感激。

如果连这样的修养也没有,心眼得多小?将来也别谈有什么样的成就了。

不如别人就产生怨恨甚至生出把对方扼杀的想法,说白了这种人就是无能狂怒。

看看那些学识修养令人称赞之人,哪个不是胸怀广大,从不计较胜负得失,只会在自己身上寻找问题,而不是在别人身上寻找问题。

当然,这里说的是一个人的修养,无关个人心性,所谓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

这样的游戏,难倒不比装逼打脸满天下砍人来的舒心吗,增长了见闻,开拓了眼界,结交了朋友,好处何其之多……

几轮的‘交锋’下来,不论是武轻眉还是玉兰姑娘都认识到了云景的底蕴有多么深厚,那么他的极限在哪里?就难不住他吗?

他们不相信云景什么都能答上来,世界上就没有全知全能的,云景也不例外,毕竟游戏还在继续不是么,这才刚开始呢。

当年学会认字之后,云景仗着自己过目不忘的能耐,还有念力隔空观看的手段,将自己所以能够接触的书籍都囫囵的观看记在了脑海,尤其是去年他会飞之后,没到一个地方,都将能接触到的书籍浏览观看,可以说他脑袋里面装着一个庞大的书库。

看过也仅仅只是看过而已,还得去理解吸收,但这并不妨碍云景脑海中的知识量,有了关键词,他就能在脑海中检索出来进行回答。

纵然如此,云景依旧觉得自己还不够,因为这个世界太大了,还有太多书籍是他没有看过的,自己这点知识量,恐怕也就冰山一角吧。

学问一道,永远都抱着谦逊的态度总是不会有错的。

又轮到武轻眉提问了,已经认真起来的她沉吟片刻才开口。

因为一开始就限定了典籍这个范围,所以她接下来问的依旧没有超出这个范畴,只是更偏门了而已。

何为典籍?

所谓的典籍,不一定是要名家高人所著,但却要经得起时间考验,且还具备一定的深刻道理以及内容对世人来说有着重大意义,这样的书才能称为典籍。

那种话本杂谈之类的再出名也当不起典籍这两个字。

武轻眉开口道:“年初之时,我与其他人一同南下来到你们大离王朝境内,在北方遇到过一位才子,与其交流一番,得到了去他家书库看书的允许,在他家我看到了一些存世不多的孤本,接下来我说一句其中一本书内的内容,云兄弟你来回答,且听好‘蒙童蹒跚采桑叶,老母半夜织蚕丝,夫为薪柴望天明’,敢问云兄弟,这句话出自哪本书?”

听完云景稍加思索。

武轻眉的这番话并非诗词,仅仅只是在简单描述一个家庭的生活情况,小孩子采桑叶,老母亲半夜织布,顶梁柱为了家里的生计盼望天明。

老实说,仅凭这样一句话想要回答出出处是很难的,类似描述太多太多,差一个字都很可能扯到另一本书上去。

不得不说,抛开其他不谈,武轻眉很是有着君子之风的,她一直都在用大离王朝的典籍在和云景进行互动,而没有用其他国家的偏门典籍来考验云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