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见 第117章

作者:石闻

云景听师父的,按部就班,没有急功近利的去想修炼后面的。

纵然只是第一层,在灵气的配合下,他淬炼身体的效果也堪称爆炸般惊人,体质可谓每天一个样的在变化着,每天都有明显的进步。

每隔六天的休息那天,他们师徒俩还是会放下一些不必要的事情去镇上易容摆摊挣钱。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

李秋说,云景修炼养身功第一层,若是感觉到体质长时间都得不到提升的话,几乎就到了极限,那时他就可以尝试修炼第二层踏足后天中期了。

可近两个月下来,云景每天用灵气配合养身功练习,那么惊人的效果之下,他单手都能不是很费力的举起五百斤重物了,可依旧还能感觉体质在进步,未曾感觉到极限的到来。

对此,李秋内心都感到心惊肉跳的同时,表面平静的告诉云景,既然体质还能增长,那就继续练第一层吧……

对于养身功在云景身上惊人的效果,李秋很想去信自己的师父,问问是不是养身功有什么自己不知道的秘密,可自己都修炼了几十年了,熟悉得不能再熟悉,到底没什么特别之处,反复思索,他好歹才忍住。

体质的提升是根本,水磨功夫,持之以恒的过程,但这两个月下来,云景的基础剑术倒是练到了相当高明的地步。

他的基础剑术,出师了!

值得一提的是,练武的第二天,云景就开始用真剑练习剑术了,那把剑是当初他拜师的时候李秋的师弟送的,一直在李秋那里保管,在云景练武的第二天他拿来交给了云景。

那把剑重七斤三两,用李秋的说法,还是能称得上一把宝剑的,虽然达不到切金断玉削铁如泥的程度,但吹毛断发还是没问题的,换算成金钱价值的话,得两百两银子往上了。

价值两百两银子以上的剑说送就送了,啧,师叔真有钱……

云景的基础剑术出师,是经过师父李秋考核的。

有天李秋朝着云景丢豆子,让他用剑准确无误的去挑飞,一开始还是一颗一颗的,慢慢的越来越多,到最后,就跟暴雨倾盆一样向着云景飞来。

长剑在云景手中舞动得宛如铜墙铁壁,堪称泼水不进,可最终随着师父抛豆子的数量和力道增加,他到底还是没能全部挑飞。

但李秋告诉他基础剑术可以出师了,云景疑惑问,我这不是还没全部挑飞么,李秋则‘不耐烦’道你哪儿来那么多问题……

李秋能‘不耐烦’么,就云景展现出来的基础剑术,已经超过很多后天中期的用剑之人了,云景自己不知道而已,当师父的,若是不能‘镇压’徒弟的‘嚣张气焰’,那脸往哪儿放?

虽然云景的基础剑术已经出师了,但李秋告诉他,依旧不能落下,还是要每天持之以恒的拿出时间来练习的,接下来就是水磨功夫了,最终能将基础剑术练到什么地步那就要看云景自己的造化和毅力了。

当云景的基础剑术出师后,李秋开始传授他一些进阶剑术,在云景强悍的基础下,进阶剑术也很快掌握入门,但想要练得精通高深,是需要时间去打磨的。

云景能感觉到,师父似乎显得有些‘急’,当他学会一门剑术,练了没几天,师父就会传授另一门剑术。

到后面,他甚至还传授了很多云景如今根本就没法施展练习的剑术,只是教给云景而已,让他记住,将来再慢慢练习。

练剑术还是其次,李秋还教云景基础的拳脚掌指,乃至刀枪棍棒等等基础武学,用李秋的说法,虽然云景想要精与剑术一道,但其他武学还是要涉猎的,若连其他武学的基础都不明白,将来万一遇到敌人如何应对?

稍不注意是要吃大亏的。

云景本来每一天的时间就已经排得满满当当了,可师父还逮着机会就教那么多,真心有点填鸭式的教学。

好在云景有过目不忘的本事,不管师父教得再多,他都能学得会记得住,但想要精通,得后面慢慢练习,装在脑袋里面的东西,他就忘不掉,倒也无伤大雅,一般人的话,真心吃不消,毕竟需要几个月乃至几年才能记住的东西,一股脑灌输下来,多少人能做到?

练武学习之余,李秋还经常抽空带云景去他家的院子,李秋家的大院是有专门的练武场的,那里刀枪棍棒十八班兵器都齐全。

有时候李秋和云景对练,但更多的时候,他则是不知道从哪儿找来了一些练武之人和云景对练,那些对练之人所使的武功兵器各不相同,渐渐的对练下来,云景的实战经验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师父要走了!”

在这样紧凑得堪称压榨般的教学下,云景心中这个念头越发明确,很可能从师父教自己练武那天开始,和他这样朝夕相处的日子就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转眼间,一个学期就这么过去了。

往年暑假的时候,云景都是要回家去的,可这一年的暑假,李秋则是让云景留在了镇上,进行了更加‘疯狂’的教学。

每天都让云景学习新的东西,只求云景能记住记牢,不求他掌握,纵然是填鸭式教学,但他教得还是很认真的,反复确认云景有没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一旦有就第一时间问,他好解答。

如此一来,练字学习反而成了云景难得放松的时候了。

李秋的‘急功近利’,反倒是有点违背他口口声声说学问至上的理念……

暑假的一天,云景和李秋去镇上摆摊,听到了一个很不好的消息。

战争爆发了!

大离王朝,集结八十万大军,正式向北方大江王朝宣战,理由是大江王朝谋害本朝夫子陈文泽,若不报此仇,不足以平民愤,不足以镇国威,不足以给大离王朝亿万子民一个交代!

战争爆发的消息传开,可谓举世震惊,哪怕是牛角镇这样的小地方,天空中都笼罩了一层战争阴云。

人心惶惶的同时,各种物价也在悄然上涨。

其次,陈夫子陨落的消息传开,无数人痛哭流涕,可谓举国同悲,无数读书人涌上街头,涌向衙门,有人悲痛欲绝,主动请战奔赴战场想为夫子报仇,有人大骂朝廷无能,要去朝廷给全天下读书人一个交代,有人主动为陨落的陈夫子披麻戴孝……

乱局已经悄然开始!

那天回去后,李秋脸上再没了笑容,教导云景的内容更多了,如果不是教的东西容不得慢点马虎,他恨不得一股脑全部灌输给云景……

第一百六十八章 做点什么

牛角镇的地理位置,处在大离王朝腹地中南偏下位置,北方的战争可谓距离这里相隔千山万水,边境打得再凶,短时间都没法波及到这里。

可纵然如此,这里依旧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之下。

最直观的表现是,短短三天时间,粮价上涨了一倍,还有持续上涨的趋势,普通老百姓或许不明白夫子陨落的含义,也无法真正明白战争的残酷,他们只知道打仗了,出事儿了,然后心头不安,就想多囤点粮食,毕竟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除了粮食之外,市面上的一应物品,价格都在上涨,只是涨幅没有粮食那么夸张而已。

也是这几年农家肥普及了的关系,整个大离王朝的人们逐渐熟悉农家肥带来的好处,粮食以后只会越来越多,否则的话,市面上的粮价在战争阴影下翻个几倍也是有可能的,这还仅仅只是战争初期……

每天依旧有很多读书人走上街头,高谈阔论,指点江山,一腔热血恨不能血染疆场。

对于这样的人,李秋嗤之以鼻,在他看来,不过都只是一帮夸夸其谈纸上谈兵的家伙罢了,说倒是会说,可你倒是行动起来啊,光说有什么用?

然而读书人谈论国事,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普劳大众并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对。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读书人每天都跑衙门去堵门,要求朝廷给陈夫子报仇,给天下读书人一个交代……

交代你妹啊,没见为了陈夫子王朝都直接开战了吗?你们特么的有这功夫,能不能别添乱了?

官府对于这些读书人也是无可奈何,打也打不得骂也骂不得,很多时候还得陪着笑脸,他喵的就很气人,总之就是焦头烂额。

这还只是牛角镇这个小地方而已,其他地方鬼知道吵成什么样去了,隐约有消息传来,好几个地方有大量读书人聚集向朝廷施压……

得知这些消息,李秋的评价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恨不能砍翻几个才能解气。

然而没办法,读书人要有表示,他们在彰显自己的气节,在彰显自己为国为民的心情,你说这种事情怎么搞嘛。

类似的情况不少,每听到一次,李秋的眉头就会皱一分,他隐隐约约感觉到了阴谋的味道。

要说读书人‘闹事儿’,其中没有唯恐天下不乱的家伙蛊惑怎么可能?

读书人,学了一肚子学问,很多时候他们是理智的,但很多时候,他们是最不理智的,仅仅一个说得过去的理念,就能让他们跟打了鸡血似得往上冲,从众心理,亦或者因为身边的人都在‘忧国忧民’,为了面子,自己不加入说不过去呀。

对于读书人聚众的事情,目前王朝方面还没有拿得出一个行之有效的控制办法,你说铁血镇压吧,万一引起整个读书人圈子反弹怎么办?国家还要不要了,只会乱上加乱,可顺着他们吧,又有点愈演愈烈的趋势,整一个蛋疼了得。

这些事情的发生,是没办法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啊,战争开始后,这些事情是难免的。

好在目前这种事情还在可控范围内,问题倒是不大,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谁也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

读书人,很多时候搞起事情来,比恶贯满盈的杀人魔头更让人头痛,因为他‘有理’啊……

这些事情目前来说都还影响不了大局。

每一天,都有关于边境战场的消息传来,牛角镇离战场太远了,当消息传到这里来的时候,已经不知道发生了多长时间。

大离王朝向大江王朝宣战的第一天,八十万大军集结边境,派出三十万军队杀向对方,大江王朝早有准备,正面迎战。

第一次正面大规模的碰撞,双方大战一天一夜,各自伤亡近半!

那一战,可谓血流成河尸骨如山,多少男儿永远的留在了那片土地,真正的修罗绞肉场!

双方谁都没有讨到便宜,鸣金收兵,打扫战场来日再战。

第一战大离王朝没能冲破大江王朝边境线深入腹地,这对主动宣战的大离王朝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尤其是对士气的打击很大,主战方没能第一时间拿下一定的战果,那就是失败!

这让大离王朝的无数人意识到,对方是一块硬骨头,战争,麻烦了!

从第一战之后,往后的日子里,双方每天都在发生战争,多的十几万人参战,少的数万人,战争陷入了胶着,这不是一个好现象。

然而更麻烦的事情接踵而至,在大离王朝向大江王朝宣战的第五天,金狼王朝向大离王朝宣战,陈兵百万奔赴双方边境,第七天,桑罗王朝向大离王朝宣战,陈兵七十万奔赴双方边境!

至此,大离王朝要面对三个国家的战争压力!

很明显,大离王朝对这样的情况早有预料,第一时间,分别派出八十万大军迎战金狼王朝和桑罗王朝。

到这个时候,已经不用猜测了,陈夫子的陨落,绝对是那三个国家联手做的,否则他们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几乎同时和大离王朝开战。

战争才刚刚开始啊,大离王朝就已经派出了近两百五十万军队了,太多了,规模太大了,但也体现出了大离王朝对于陈夫子的陨落有多么愤怒,几乎是一开始就下血本了!

两百五十万,不是两百五十个,站在一起,那简直就是一片人海,一眼看不到头那种。

如此大规模的战斗,天知道会打成什么样,最终能有多少人活着回来?

然而大离王朝既然敢宣战,还是有一定底气的,底气的来源,便是这几年农家肥的普及让举国上下粮食增产。

只要有粮食,能让士兵吃饱,国家就打得下去。

战争,一旦陷入胶着,打的就不是人数的多少了,而是国力,谁先耗不住,谁就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连续半个月,每天都有关于边境战场的新消息传来,各有死伤。

北面三国没有第一时间同时大兵压境,恐怕是存着用三个国家的力量耗死大离王朝的准备。

到目前为止,双方还算克制,都是士兵在厮杀,像夫子那种存在的高端战力并未出手,倒不是说要保存实力,而是真到了那个时候,大概就是最终决战的时刻了,赌不起啊,一个那样的存在,生与死很可能干系到整个战局的走向以及国家的兴亡,没人敢第一时间动用这种力量……

李秋每天都在关注这些问题,从民间了解,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他一天比一天焦虑。

他得到的消息,有时候会以发牢骚的方式告诉云景,有时候会自己闷在心头琢磨。

某一天,云景发现他们的住处多了一个沙盘,李秋从那之后,只要没教云景东西的时候,他都会站在沙盘面前皱眉沉思,根据得到的消息在沙盘上推演战局。

“师父恐怕是想上战场了,那一天,或许已经不远……”

将这些看在眼里,云景内心也有了紧迫感,如今战事陷入胶着,鬼知道会打多久,一旦局势失控,倾巢之下安有完卵,必定会波及自身和家人的。

所以云景觉得有必要做点什么。

生在这个国家,十年了,这里有自己的家人,有自己的朋友,有自己的老师,也是这十年来国家的安稳,才给了云景成长的时间,他对这个国家还是有强烈归属感的,他云景并非白眼狼。

谈不上太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人格,但云景哪怕是为了这个国家给了自己生存生长的空间也好,为了家人亲朋也罢,亦或者是为了自己,站在他的角度,做点什么并没有错。

纵使改变不了什么,但尽人事听天命,自己去做了,问心无愧!

云景本身的性格就比较温和,加上这些年来师父的教导,他的性子很稳,是以即使决定了要做点什么,却也没有急着乱来,以免难以收场,甚至还可能添乱。

他对自己的认知跟明确,目前小人物一个,没有改天换地的手段,没那金刚钻就不去揽那瓷器活儿,谋而后动总比添乱来得好……

在云景默默计划的时候,作为他师父的李秋,也在履行着自己的承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