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科技博物馆 第65章

作者:千越南秋

“哪怕最后失败了,以我们现在的状况,也无非是损失点资金罢了。”

“再说我们都清楚徐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对他说的话非常信任,不过你说的也有些道理,那就放弃对1纳米芯片的研发,把所有精力主要放在3纳米规格的芯片上。”

随着任元伟的话全部传进耳朵,彭向前肯定也不会再有什么异议。

“是董事长,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沉声回应一句,便作势准备转身离开。

不过才刚迈出去一步,身后又传来了任元伟的喊声。

“对了,现在我们的腾龙芯片还有多少库存?”

“四千多万枚。”彭向前如实回答。

“把这些芯片使用到我们的中端机型上,也是该清理一下库存了。”闻声任元伟略作迟疑后做出这个决定。

目前作为公司性能最强的一款芯片,因为暂时无法生产的缘故,只被使用在高端旗舰机型上面。

但既然生产问题很有可能将会得到解决,并且用不了太长时间还有性能更强的高端芯片问世,也就没有必要库存这么多腾龙芯片了。

要知道华威除了旗舰机高端品牌外,还有一款名为星耀的中端品牌。

甚至其销售量还在华威之上。

如果把一定数量的腾龙芯片搭载在星耀手机,势必会引起市场的强力反应。

被用户疯狂抢购。

毕竟旗舰机的性能优越归优越,但价格方面始终会让很多人望而却步,腾龙新片既然有这么强大的性能,也应该服务更多的用户才对。

而彭向前听到这句话后,自然也明白任元伟的意思,再次点头应声回答了一句,这才退出办公室。

……

再说徐磊这边。

当他领着陈诗禾来到光刻机项目实验室时,也终于见到了此项目的全部研发人员。

这次为了能制造出徐磊口中可以生产出能突破物理理论极限芯片的顶级光刻机,杨森平从各大分院总院抽调了相关领域内的领军人物,光是院士都有许多位。

但值得一提的是,院长杨森平研究的领域并非是光刻机方面,先前也只是因为被任命为项目负责人才忙前忙后。

眼下负责人换成了徐磊,他也就没有必要到项目实验室来了。

虽然一下子要面对这么多行业顶尖精英,可徐磊心里倒是没什么负担。

对于技术人员来说,所具备的技术水准和年龄并没有直观的联系,起码现在徐磊有自信自己所掌握的光刻机制造相关技术,要比在场他们每一个人都高。

哪怕当他们的老师都没有问题。

所以表现出来的状态也是满脸轻松,嘴角始终挂着信心十足的笑容。

倒是陈诗禾显得有些拘谨,让自己的视线微微向下,不敢和面前的众多行业大佬对视。

“各位前辈,相信大家对于我并不陌生,所以在这里就不自我介绍了。”

“既然参与到此项目的研发工作中,那就希望大家能够相互配合,争取尽快将这台顶级光刻机制造出来。”

“诗禾。”

随着徐磊简单讲了这么几句后,又突然喊起身后的陈诗禾,从她手中接过一摞纸质文件。

并再次开口讲道:“这里是我给大家安排的项目分工,大家可以先看看。”

徐磊虽说已经把全部的顶级光刻机制造技术传输进了脑海中,可单靠他自己可没办法完成,毕竟一台顶级光刻机光是零件数量都高达数十万,把全部零件给你组装都不知道要猴年马月。

何况国内所拥有的零部件设备很多都达不到顶级光刻机的要求。

还需要额外优化研究。

于是徐磊拿到项目研发人员名单后,就对他们每一个人做了详细了解调查,结合他们的特长来分配任务。

而在场的这些人,要说对徐磊没有任何微词显然不太可能。

以往他们要主导什么项目研究,从打报告申请到审批在到项目正式开始,中间的流程需要花费不短的时间。

可徐磊连华科院的人都不是,却能在短短几天时间内让这么大的科研项目立项。

简直是让人羡慕嫉妒。

另外就是徐磊口中的顶级光刻机问题。

他们所拥有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经验,都告诉他们想要突破硅基芯片的物理极限,生产出1纳米规格的芯片来,这基本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但偏偏杨森平对此极为信任,甚至不惜把他们从各大分院抽调过来。

若最后项目研究失败,这份责任可绝对不会小。

不过质疑归质疑。

他们对徐磊的能力还是比较肯定。

只是光刻机的研发工作不比软件方面的技术,徐磊这次能有怎样的表现谁也不敢保证,可既然已经成为此项目的研发人员,并且对徐磊刚才的态度还算满意,也只好先尽自己的最大努力配合他去攻克顶级光刻机制造技术。

这样就算最后项目研发失败,他们也不会有什么责任。

不多时。

当在场所有人仔细查看了徐磊规划出来的这份项目分工文件后,脸色却顿时变得非常怪异。

最终只见一位头发半白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忍不住质疑道:“徐工,激光器负责光源的产生,其功率波长直接影响芯片的制程工艺,你只安排了两位助手是否太少了点?”

徐磊知道说话这人是光学领域的院士郝耀平,曾在光学技术的研究上做出过重大贡献,也几乎快是这次所有项目研发人员中最具资历的。

所以他也是表现的非常尊重,连忙开口为其解答道:“激光器确实是整个光刻机的核心部件,但我有把握获得波长最短的极紫外光源,所以两个助手暂时足够了。”

“把更多的人员安排在其它部件的研究上,能够有效提升研发的效率。”

在徐磊的安排中。

由他主要负责激光器光源和光刻胶的问题。

控制软件则让星瞳辅助开发。

至于物镜系统和复合材料等部件,则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升级优化,所以他把大部分研发人员都安排在了这个地方。

第94章 科研人员的震惊

“那就先按这个安排来吧,如果过程中有不适合的地方再进行调整。”

郝耀平作为行业中的老人,心里肯定是希望看到年轻后辈中能有不错的天才出现,毕竟未来行业的发展他们才是主心骨。

所以尽管对徐磊负责激光器的研发有些担忧,但看到徐磊流露出的那份自信。

最终还是表示同意。

想着等徐磊亲自上手体验到其中的困难后再增加人员也不迟。

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经历点打击挫折,往往能让一个人更快成长起来。

反正郝耀平是这样考虑的。

而有了郝耀平发话, 其他项目研发人员自然不会有什么异议,很快便投入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上。

因为这些人中,不少都经历过光刻机相关技术的研究,加上徐磊给他们分配的工作又和自身专业相符合,所以没花费多长时间就彻底进入状态。

并没有出现项目开始初期的混乱情况。

至于徐磊对此倒是非常满意。

起码让他轻松不少。

待其他人离开后,他也带着自己安排的两位助手前往光源实验室。

——

马从明和胡兴今年都是三十出头,可以说基本是除徐磊之外, 此次光刻机项目研发人员中年龄最小的两个存在,并且还仅是普通的科研人员。

和郝耀平这种院士完全无法相比。

以至于在看到他们在看到自己被徐磊挑中负责激光器的研发后,心里多少是有些虚的。

尽管他们从事的专业的确和此领域相关,但也很清楚想制造出可以发射波长较短的紫外光源的激光器难度究竟有多大,关键如此重要的核心部件居然就他们三个人负责。

就算院士也没这份底气啊!

只怕很难有所进展。

若到时候激光器的研发速度跟不上其它部件,那可就比较丢人了。

于是出于这种忧虑,待几人进入光源实验室关上门后,便主动提醒了两句。

“徐工。”

“光源系统包含多个子部件。”

“更要考虑发射光源的波长功率转化率以及使用寿命等情况。”

“以我们现在拥有的技术水准,想要研制出能满足顶级光刻机需求的光源,这实在是太难了。”

随着马从明率先讲出自己的观点,旁边的胡兴也连忙接过话茬附和道:“想证明自己的实力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我觉得还是要稳重些,你说呢徐工?”

对于这两人话语中想表达的意思, 徐磊是心知肚明。

总结来说, 就是认为他不足以研发出顶级光刻机需要的光源,应该增加科研人员的数量稳健着来。

徐磊让他们两个来当自己的助手,就是看重对方年龄在所有研发人员中最小。

在华科院受到的工作方式影响还不深。

这样他们面对吩咐时只会努力去做, 而不是拿自己掌握的技术知识提出质疑,否则势必会影响到研发进度。

毕竟徐磊要做的是争取在短时间内制造出可以生产1纳米芯片的顶级光刻机, 可不是在工作时还要当老师解答其他人的问题。

所以马从明和胡兴对此感到奇怪很正常。

想获得波长较短的极紫外光源, 要采用的办法是将二氧化碳高功率激光脉冲照射在直径极小的锡滴液靶材上,激发出高功率的等离子体,来作为光刻机的光源。

整个光源系统需要高功率激光器,聚焦和位置控制的真空容器,液滴发生器收集器和计量模块等装置。

其中最关键的技术就是预脉冲,和在高频下产生极小且稳定的锡液滴。

再加上关乎光源装置使用寿命的收集器,难度确实让人无法想象。

可对于已经掌握了全部核心技术的徐磊来讲,想要制造出能够满足这些要求的装置,并不是什么太困难的问题。

上一篇:我有一卷鬼神图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