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从就职德鲁伊开始 第314章

作者:恩深义重

这对于他来说,更符合自己对于自然的定义,也更合乎他的理解,也知道该怎么对其施展影响。

而后在得到了异生植物权柄之后,更是以培养、获得奇异的植物为主。

取诸自然,用诸自身。

然则这只是基础。

也正是在崂山期间,他接触到了大道,求道也有自然。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者,师法自然。

这个自然乃是自然而然之意。

为整个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间所有事物的根本属性。

宙天地间万事万物均效法或遵循的规律。

那么德鲁伊能不能以这个“自然”,来作为“德鲁伊的自然”来理解呢?

自然是可以的!

德鲁伊能从大自然获取力量,这个力量自然蕴含着万事万物的规律在其中。

道法自然的自然,当然也能作为德鲁伊的自然来理解。

同时他所炼就的先天一炁,乃是生天生地生万物的原始之炁。

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基本素质,万事万物无不在这一炁之中。

如此一来,这先天一炁即是道,是自然。

然则这样一来,就有了一个非常尴尬的情况。

从起先的森林是自然,到之后万物是自然。

从实质的森林草木,到缥缈的万事万物规则。

唯独少了森林与万物、实与虚之间的过渡。

缺乏循序渐进的理解,而真正的自然大道又太过宏大,导致他对于自然的理解十分割裂而又片面。

以致到现在为止,虽然自然之道最先开启,但他却对德鲁伊的自然之道理解最为贫乏。

或者说最没有头绪。

他以野性之道梳理出了妙相帝君、以召唤之道梳理出了妙灵帝君。

唯独没有以自然之道梳理出相应的帝君化身。

在听了一次许行的讲道之后,灵青也想明白了。

他也不打算将德鲁伊的自然之道拓展的多么宏大。

就只是以森林为根基,以木行为道。

将德鲁伊关于自然的法术理念,结合《青皇玉典》来整合这一道。

至于以万物为自然,这个就交给包容一切的先天一炁之道吧。

如今有了许行这个以农事为道,来阐述天人思想的大贤在。

若是勤加请教,必然能够令他获益匪浅。

未必不能弥补了森林与大道之间缺失的过渡。

将森林万物与天地人之道相结合,整理出专属于自己的德鲁伊自然之道理念。

因此,他在祭炼三光神剑之余,也时常和许行进行讨论、请教。

这一日,许行正一边整理学问,一边向灵青阐述农家之道。

其一众弟子,与明稷堂的国子学子,亦是认真倾听。

“自神农帝尝百草而辨百药,始有先民利用这天地间的草木治病救人。

识五谷、治工具,方自将被动采摘靠天吃饭,化为主动积蓄粮食果腹。”

许行一边在竹简上书写着,一边说道。

“这是人类靠自己的行为,来影响天地间的规律。

或者说的准确些,是影响植物的生长规律。”

说道这里,他抬头看向与他相对而坐的灵青问道。

“君以为这样是否改变了自然的规律呢?”

“贫道学道,这天地万物,无不在这自然规律之中。

人们所以为的改变,不过是自然将之前人们所不曾发现的一面展现出来了而已。”

灵青毫不犹豫的说道。

这也是他修行以来的感悟。

任何事物都有其多面性,杀人有杀人的道,不杀有不杀的道。

这杀与不杀之间,亦如同顺逆仙凡一般,只在中间颠倒颠。

功德是道,这业障未必就不是道。

你不知道只因不曾见道而已。

“正是如此,大家以为的改变,其实仍旧在这天地之间的规律之中。”

许行又将注意力放在面前的竹简之上。

“任何植物都会受到阳光、雨水、干旱、风雪、疾病、虫害等影响,此为天时。

而大多作物都会在春天播种萌芽,夏天生长,秋天丰收,冬天肃杀万物掩息。

是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为农时。

先贤们正是依靠这种规律,让本应分散作物的集中在田地之中,本来孱弱寡少的作物培育的壮大丰产。

因此农家播百谷,需上应天时、下应地财、中用人力,是因群生逐长,五谷繁殖。

此为顺天应事,是为天人之道。”

继而他话音一转,说道。

“民之所求,无非温饱,温者有衣,饱者有食。

植桑养蚕作衣能温,务农种谷有食能饱。

民为国之基,而桑谷则为民之本。

若天下之君皆能播百谷,劝耕桑,以足衣食,令其得温饱。

民又如何能背其国、弃其君而逃?

君以为然否?”

第三百五十二章 论君农之道

“许子所言当为正理,民者国之基石,无民则无国。”

灵青点了点头,这般的道理他自然清楚。

以史为鉴,纵观历史,又有哪个朝代不是因为民不聊生惹来天怒人怨,致使国祀灭绝、天地反复?

又有哪个朝代是在国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情况下灭亡的?

皆是民安则国泰,民怨则国亡。

“君自即位以来,亦曾垦荒田、播百谷,蓄灵田、种灵粮,亦是以民为本。

然君却从未真正的深入其中,不见其中民心变化。

又如何能真的顺民心?”

许行将手中书录好的竹简放在一边,郑重的对灵青说道。

“天下间这民即为良田,心为作物,为君者当如老农,时时顺天时、应民心,方能政和国兴。

行以为,君当与民并耕而食,方能真正的体会到这民心所愿。

方为贤明。”

灵青听到这里倒是有些若有所思。

不说自汉以降,天子亲耕是一项重要的礼仪传统。

就是当今周朝也有关于“天子亲耕於南郊,以共斋祀”的记载。

这礼仪能够传承经久不衰,自然有其道理。

如今被他以民为田、心为粮的说法一解释,倒也真是那么回事。

“谨受教。”

灵青整衣肃衫,冲着许行恭敬的揖手一礼道。

昔者楚王好细腰,以致宫中多饿死。

上行下效之事屡见不鲜,可见君主表率作用之强。

许行闻言一喜,放下手中毛笔,看着灵青道:“君能明此理,行心中甚慰。

若君民卿士皆能并耕而食,耕者自有其食。

那国中也不必设仓禀、府库,如此民富自然国强而君贤。

设若能市贾不二,则国中无伪,虽有稚子适市,概莫欺之。”

听到这里灵青却是有些蹙眉。

许行方才向他分别阐述了君民并耕之说和市贾不二的价格论。

要求人人都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反对君主损害民众来供养自己的平均主义和共同劳动思想。

然后再将所有的东西统一标价,商品数量相同,则价格相等。

这样就不会有商人利用市场高利来盘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