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从就职德鲁伊开始 第313章

作者:恩深义重

他并没有使用权柄听许行两人的对话。

不说灵国主并不能躲得过许行的感知,就算能,他也不会肆意的窥探他人隐私。

因此也不知道两人对他的猜测和定义,不过就算知道了也并不在意。

早在他进来之时,就知道自己这身份瞒不过别人。

因此他一直以来,都是以自身的修为为主。

同时以一副传承者和开拓者的姿态,在灵国宣扬自己的知识传承。

至于日后会走到哪一步,他也不知道。

如今只知依着心中之道,一步步的向前走。

其余的,交于这方世界自己去选择。

翌日,灵明学宫,灵明殿中。

在颜如和灵怀的主持下,正式将明稷堂交付于许行手中。

在许行将代表堂丞玉印接过去之后,来到大殿深处六座云床处。

在代表明稷堂的云床处坐下,开始宣讲农家道理。

一时之间,种种道理勾动天地规则化作一丛丛百谷作物铺满整座大殿。

令所有身处其中的各家学子、学宫中的国子切实的体会到了农家思想的奥妙之处。

他这一番讲道,就场面上来说可要比当初儒墨之争的场面大得多了。

及他讲道完毕,当场就有众多国子愿意拜在他的门下求学。

甚至各派学子亦不在少数。

身为司稷的谷左更是带着他的儿子谷浑,一同拜在许行座下。

灵明神君法域之中,稷神在收集了他所讲述的道理之后,顿时光芒大盛、神力大增。

这些灵神在灵国主的权柄下,百家学子在钻研自家理念时,散发出相应的念头。

都会被其收集起来,凝聚相应的概念,来奉养这些灵神。

如儒家的礼制思想、墨家的非礼思想,就能为礼神提供相应的道理。

许行所讲的道理,自然也在其中。

稷神的变化除了灵青和许行看的清晰明白,就只有姬延有所感应外,其余人毫无察觉。

灵明堂中依旧坚持自家学说的一众百家学子。

纷纷看了看许行,又看了看排在第一位的明经堂堂丞宝座,心中若有所思。

明经堂,明百家经典。

若是哪一家学派当上了这明经堂的堂丞,那岂不是能够压下其他学派一头?

至少在灵国来说,定然是如此。

平日里大家自然不甚在意,这区区的小国中有什么风头。

然则,现在竟然有了一位在世的圣贤加入灵明学宫,并成为了明稷堂的堂丞。

那这意义可就大有不同了。

且灵国不过短短一年余时间,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日后若是能够吞并行将就木的邾国,哪怕只是大半的疆土。

也足以使得灵国一跃成为这山东之地,仅次于齐、鲁两国的大国。

依着国君灵青的年龄和本事,想来能够在位数十年不成问题。

这么长的时间内,足以使他贤名传四野,将灵国治理的国势强盛,名震天下。

甚至就此参与争霸,亦不是不可能。

这灵国可是一个巨大的潜力股。

远的且不说。

最近风传,邾公曹孔答应了灵公,以沂南之地换回太子曹胳的要求。

也就是说,这灵国的国土又要拓张两倍有余了。

不说这样的国土面积,在山东之地已经能够排得上名号了。

骤然得了这么多的土地,灵国必然需要大量的人才,来参与治理。

如今学宫中的国子尚未长成,除了再次举行灵台选才外,就只能广招百家弟子了。

这就是大家的机会。

当下各家学子纷纷联系自己的师长辈,准备先占个先机。

尤以儒、墨两家的弟子更甚。

“上次惨败,可谓是将我儒家的脸面给丢尽了。”

上次参与辩论的那个儒门学子对着其余三位说道。

他们的修为和学问,已经是儒门在灵国境内最高的了。

“若是凭着上次的败绩,在灵公面前肯定是比不过墨家那几个竖子的。”

他砰的一声拍在面前的案几上,“你我几人若不愿屈居其下,就只能灰溜溜的回去,让人耻笑了。

如此倒还罢了,只怪你我等人学艺不精。

只是这样一来,给师长抹黑,丢了儒门的人,你我的罪过却是万死莫能赎了。”

“是极,我这就书信子奇师兄,让他前来。

我等颜面事小,儒门清誉事大。”

其余几人也纷纷赞同,并广邀好友师长,要一振儒门风采,至少要压倒墨家的几人。

另一边,墨家诸生亦是如此。

墨者与其他学派不同,乃是有领袖、有组织的学派。

一切以首领的意见为主,灵国自然以那位辨者为首。

他们亦是正在讨论该如何行事。

不过他们倒是没有将与儒家的较量放在心上,毕竟怼儒家也是他们的老本行了。

他们所看重的是如何依靠灵国的灵明学宫,来进一步拓展墨家的影响力、宣扬子墨子的思想。

“如今山东之地的墨者大都在齐、鲁两国,为除两国弊害而做努力。”

那位辨者说道:“不过这两国只是看重我墨者的守城之术。

以之为盾抵挡别国攻击,然后大肆攻伐他国。

已然与子墨子的非攻理念不合。

而灵国国君却重视实践,几次领土拓展皆是邾国启衅战败之后的赔偿。

且不论贫贱、高低,具以灵台择才,与子墨子兼爱理念颇有相合之处。

因此我将请首领,另行开辟一支,以灵国灵明学宫为主宣扬我墨家思想。”

“就依兄之见。”其余人纷纷应道。

他为灵国墨者首领,既然他做出了决定,其他人也不会反对。

况且几人的想法也都是一般。

第三百五十一章 问道于许子

齐鲁之地的墨者大多为相夫氏一脉,以辩论为为主,讲授墨家的兼爱思想。

希望能用柔和的方式去获得和平,反对用暴力去解决问题。

而灵国注重民生,重视学问的态度,却是颇合他们的胃口。

不说别的,单是对于灵青设立实验课题来辩证自家思想的想法,就令他们大为赞同。

除此两家之外,亦有其他学派持同样想法,欲要以灵明学宫为根基,推广自家的学说。

特别是那些在稷下学宫没有崭露头角的小学派,更是将希望放在了这里。

当然,在面对众多道藏典籍后,道家和阴阳家亦是深刻的认识到灵青倾向于何派。

因此两家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有着成熟典籍的灵国和灵公。

这些且不说,自许行就任了明稷堂堂丞之后。

就开始着手以自家理念为主,吸收德鲁伊的自然之道和灵青所记载的一些经典,来整合新的农家思想。

有这么一个大能在,灵青自然也不会置若罔闻。

他自得了德鲁伊的传承之后,也曾不断的思考什么是自然之道。

然则这个命题实在是太过宏大了。

以狭义的来说,是森林、是山地、是平原、是沼泽。

是植物之间的平衡、是动物间的优胜劣汰、是生物的生老病死等等。

而广义上来说,天下间又有何物不是自然?

与植物交集最少的沙漠,号称钢铁丛林的城市,仅有孢子、蕈类的地下世界。

甚至是整个星球的意志,天空中的太阳月亮,遥远的宇宙星空等。

都可以称之为自然。

然则并不是说你说那是你的自然,就能成的。

你得做得到,能够对其有所理解,有所影响,才能获得相应的自然馈赠。

因此,他起先是以树木、森林入手,以平衡草木生态为自然,以平衡植物来获得自然的馈赠。

毕竟,一说起自然,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广袤的丛林,竟生的植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