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782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现在的大周,正处于饿了一个月的状态。

虽然失去了行动能力,但还算活着。

可要是得不到恢复,那么人口就会几何倍的死亡,经

济和风俗文化也会败亡殆尽。

那才是得不偿失的,多年的努力都恢复不过来。

因此。

除了作恶多端恶贯满盈的人,唐清安都给予了认可。

任命王子腾为扬州节度使,贾赦为徐州节度使,谢鲸为淮安节度使,刘明先为固原节度使,李坚为宁夏节度使,马方为石柱节度使。

任命粤海将军邬维为南海水师督军等等。

以上都是金江军目前控制之外的地方。

其余最早归顺的将领,例如北镇节度使李长松,辽西总兵刘英,三大营总兵官等等,都保留了军制。

差一等的投降将领,例如程之信败亡后,他的手下将领朱振杰,宁隆雄等,以及流民军投降的将领等。

由各军司编练去除老弱病残,以及不符合要求的士兵,只保留遵守军纪的精兵加入金江军。

朝廷的任命抵达后。

王子腾第一个响应,竟然主动去京城拜见卫王。

贾赦虽然没有去京城,但是贾府的大观园,他是同意让给唐清安的,说明他并没有抵抗之心。

于是也改换了旗帜门庭,放开自家的大门,允许朝廷新的官员进入金陵一带。

虽然还控制着军队,但是行政上已经放弃。

第二年。

精兵简政后。

金江军的番号取消。

原金江军,三大营,辽西军,北镇军,归顺流民军,程之信部,浙兵,川兵……

各镇的新合军。

最终还是保留了五十万精兵。

然后就是遍布全国的乡兵,民兵,地方军等等,至少有上百万军兵,其中包括贾赦他们手里的军队。

分为甲,乙,丙三等。

丙为民兵,乡兵,由地方州县组织青壮,每半年集训半个月。

乙为地方军,维护地方治安。

甲为营兵,用来大军作战。

全部统一称为卫国军。

由兵部,武军都督府共同管理。

甲字军。

每军一万人,分为三营。

例如甲字一军一营,二营,三营。

同时。

甲字一军,二军,三军,与四军,五军,六军,还有七军,八军,九军。

每三年一换,轮流拱卫京畿,称之为京畿卫戍军。

一年的时间。

全国整编完毕,现在只剩下云贵川。

番薯玉米建大功。

海贸之利补充元气。

有了积蓄。

唐清安底气足了。

在京城,抽调全国官兵入云贵川,一举歼灭田永命。

此人不接受自己的招降,自立为大西皇帝。

无论公私。

天下必将一统。

同时。

下令抽调王子腾,贾赦,刘明先,李坚,谢鲸,马芳……各部的人马入川。

丙字军十万。

乙字军十万。

甲字军二十万。

合计四十万大军入川。

此战。

不但要收复云贵川,还要打破相当于半个军阀们的力量,为彻底梳理全国力量打下根基。

四十万大军兵分三路。

一部从陕西进入四川,一部从湖广进入长乌江,隔断贵州与四川,同时南北形成夹击之势。

让四川的田永命首尾不能兼顾。

另外一部入贵州,牵制贵州云南的援兵,不让田永命

获得支援。

浩浩荡荡。

近是精兵强将。

一路势如破竹。

田永命虽然割据云贵川数年,除了部分地区,总体上处于人口不足,经济不强,粮食不丰,很快就陷入了困境。

手里的兵力不够使用。

至于集中力量攻打一部,四川可不是奴儿干。

四川多山。

不是骑兵的战场,做不到大转进的战略。

第五百六十一章 结果即是正义

自古有言: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定蜀后定

四川偏处一隅,北有秦岭,东有三峡,都是易守难攻的天险。蜀中又有丰富的人力、物力资源,足可立国图存。

而田永命在云贵川打土司救治少民。

虽然传统很难改变,不少人甚至敌视田永民,但是大部分少民还是感激田永命的。

大周的治理之策,在当下的时代,定然是最先进的。

朝廷不愿下力气管理土司们。

只要土司们愿意称臣纳贡,朝廷的官员也看不上那点贡物,更多的是赐予更加丰厚的赏赐。

总之。

不要捣乱,安静的呆在部落。

至于土司们如何管理自己部落的人,朝廷官员是不理会的,属于高度自治。

但是田永命看不惯。

他本是流寇出生,连大周朝廷压榨百姓都令他恨极,何况土司的残暴手段。

无法用言语形容。

造反头子,当然造反。

几年之间。

云贵川的土司哀嚎遍地,怎么也打不过田永命的军队。

自身越打越弱,而田永命越打人马越壮。

田永命虽然和龙在前性格不合,但是两人的手段有异曲同工之效。

龙在前打大户,治百姓。

田永命则打土司,治百民。

所以兵强马壮,大量愿意为他效死的士兵的底气下,田永命不把唐清安看在眼里。

建立大西国,自称大西皇帝,可见其心。

几年间。

设立官职,开科取士。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治理。

整理军制。

有正规军和地方武装之分,正规军共四十八营。

肃清内奸,厉行法治。

对名声不好的官员和大户极其的残暴,以及对内管理严格,不允许有违法犯忌之事,施行重法。

发展经济促进民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