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747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从来没有一套管理体系可以使用百年,甚至几十年就开始不符合时代的发展。

前明朱元章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虽然有些弊端,总体上还是符合当时明初的国情。

怕的就是一直不变。

社会不停的发展,哪怕是农业社会,虽然发展缓慢,却也需要调整以应对。

历史称之为变法或者改革。

越是文明发展的高度,越是需要大量的调整。

自我进化。

能做到这种程度的文明,那将是立于不败之地。

唐清安现在的迷茫,就是来自于该如何治理国家。

不是制造点科技就可以的。

新学。

能配得上日异月新的生产力吗。

林如海支持的新学,唐清安不敢肯定。

但是比起大周的道学,必然是更加进步的。

不过和常人的思想不同。

先进不一定能胜利。

例如希腊文明,不也是被野蛮打败,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隔了上千年之久,才被法国重新挖掘出来,所谓的文艺复兴。

例如宋朝。

宋朝的科技无异于是中华文明之巅,不也一样被野蛮消灭。

在整个文明科技史中。

不提国内的观点,国外同样也是如此认为,宋朝才是那个时代,世界科技文明的代表。

见夫君没有解释,秦可卿也没有追问。

既然他不说,就是不方便告诉自己,于是安静的坐在夫君身侧,两人又像回到了当初。

“我听王丰肃说,金江镇现在外重内虚,有巨大的隐患,不知当说不当说。”

秦可卿终于说道。

“他不是要回国了么。”

唐清安纳闷道。

王丰肃老了。

他的事业,有新的接班人,前番来金州向自己辞行。

对于王丰肃,唐清安是重视的。

东西文明的交流,他对金州的帮助很大。

所以挽留了他,承诺只要王丰肃留在金州,必定给予重报,例如封官赐爵。

以唐清安当下的地位,已经有人上言,提出将军可以称王。

说明

封爵封公。

是必然的事情。

金江镇的事业,不是唐清安一个人的。

虽然是家国天下,一家之主。

但天下却不是一个人,更不是一姓。

无论何朝何带,都有大量的功臣。

这是一份巨大的“诱饵”。

唐清安还不想现在就抛出去,希望让金江镇继续保持奋斗的精神,但也坚持不了多久。

报酬给的太晚,容易让人心开始抱怨。

“这洋和尚要走了,我还有些不舍。”

秦可卿轻叹。

“他离去前来求见,我让周吉带来,让他在院外坐,说了小半天的往事。”

第一次见面的时候。

还是秦可卿带着金州家卷出游,这自称洋和尚的西方人,突兀的闯了进来。

当时愤怒的周吉要带人打他,秦可卿听夫君谈起过外来和尚,才制止了周吉。

否则当初那态势,周吉可能把王丰肃打死。

“他说的有些道理,我思来想去,本不该插手公事,不过心里难安,始终担忧放不下。”

“王丰肃的想法,我是知道的,不过没必要计较。”

金江镇的金江军和新合军。

合计二十余万大军。

其中高达十八九万在外作战。

整个金江镇本土,只有不到三万金江军。

的确如王丰肃所言,外重内轻。

并且从第四镇开始,外部的军力,多年高于本土。

唐清安有信心掌控,不代表别人有信心。

大唐唐玄宗也认为自己能掌控。

结果成为大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以史为鉴。

要么事毕卸磨杀驴,要么任由地方超出控制,成为大患。

不过唐清安真没太过忧虑。

一则他还年轻,年富力强,二则金江军不同,军校出身的中低级军官,占比越来越高,逐渐成为中坚力量。

私人的野心,很难撼动金江军,更不可能让金江军调转矛头,指向本土。

除非唐清安失去人心。

有些人看得见,有些人看不见,担心总是有的。

见夫君心中有度,秦可卿也不再提此事。

美人迟暮。

而可卿不老。

三十出头的年岁,正是最诱惑的年龄。

又懂风趣,身材饱满,历史上英雄难过美人关,向来都是陷入这个年龄的美人。

太过年轻,青春美好,只可惜不懂疼人。

年龄太大也不行。

三十出头正好。

即有吹弹可破的皮肤,又有眉眼带春的风情。

属于女人的高光时刻。

唐清安把秦可卿的手拉向自己,握在掌中摩挲。

秦可卿欲迎还拒,给了个白眼,说是反抗,实则顺从至极,乖乖的靠了过去。

就这么刹那之间,短短的几个动作,就让唐清安心满意足。

不让男人觉得矫情,又让男人觉得自己得逞,其中的火候,真不是小女孩能掌控的。

温存的时刻,唐清安想了想,还是主动告知了秦可卿,本来是不准备和她商议的。

“第四镇在日本顺利的话,我可能会把唐晏乾派去日本。”

日本的战事已然失控。

江户幕府三代的成果化为灰尽。

无论是德川家光胜利,还是德川忠长胜利,日本都不可能重新统一,各地的大名不会允许。

日本近百年来。

经历了三朝的幕府统治。

唯独德川幕府时代的三代之治,让各地大名苦不堪言。

各地大名的实力削弱到了极点,幕府一句话就能发落大名,剥夺大名的领地。

现在好不容易重回旧有的势力,大名们不会再给德川幕府机会。

何况还有身侧的第四镇。

当解决了国内的事,就轮到了日本。

必须要有继承者去第四镇。

其余的孩子年龄小,才能也不足,孩子们中,唐清安最看重唐晏乾。

毕竟经历过磨练,唐晏乾本身又聪慧。

所以唐清安下了决定。

最有本事的孩子,去开疆扩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