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700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探春缓缓的说道。

“娘是小妾,在贾府地位低下,受尽了欺凌,我们姐弟自小屡遭白眼。”

“我向来不屈,所以委曲求全,极力讨好太太,疏远娘和你,为的是咱们一家。”

贾环渐渐低下头。

小时候他不懂,只认为姐姐嫌弃他们,自己又想要和姐姐玩,又恨她嫌贫爱富。

后来自己长大,娘才把姐姐小时候说的话告诉了自己,才懂了姐姐的心意。

但是那般下来的姐弟之情,终归难以亲近。

贾探春不理弟弟的态度,仿佛自说自话一般。

“我自来金州,深感人生之艰难,本想着找个好去处,为你们谋个好地方,却才懂得一个道理。”

“生生不息之长河,虽有东去大海之志,却流程缓慢,道路多艰,江河水总有入海之时,而人生之志,却常常难以实现,令人……”

贾探春声音渐变。

“抱恨终生。”

贾探春突然起身,一步步走到弟弟身旁,按住弟弟的肩膀。

贾环怔住了。

从记事以来,姐姐是第一次这般亲近自己,离自己这么近,眼眶忍不住的湿润,努力憋回去。

“弟弟,一定要回来,娘还有我,家里人都等着靠你呢。”

贾环使劲点头。

“放心吧,姐。”

“当我回来那天,就是你和娘的依靠。”

第五百二十二章 内外参透

丁胜安最终选择了为将军夫人奔走。

当年秦夫人打理家业的时候,他都没有如此效力,实则近些年来,夫人的手段令他叹服。

面对夫人的托请,他屡受恩情无法拒绝,也不敢拒绝,悄悄的去往草原上的彰武城。

科尔沁奥巴年老体衰,听说已经不能下床,让人没想到的是熬过了寒冷的冬日。

既然连冬天都熬了过去,天气渐暖,多半不会有事,但是并不影响金江镇在草原的深入。

建成数年的彰武城,还有一座新的法库城,让第一镇牢牢的控制了东部草原。

以两城为根基,逐渐往外扩张。

冯胜之从科尔沁草原归来,带回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听到冯胜之的话,刘承敏不由感到好笑。

此人倒是好心态,令人佩服。

和外界的猜测不一样,冯胜之在第一镇没有怨言,仿佛正常的调动,以他的威望和资历,又让第一镇得到了极大的支持。

在他的面前,刘承敏不敢擅专。

草原和内地不一样,各部有自主性,当金江镇强大起来后,很多部落选择了金江镇。

这是大势,刘承敏不认为会有什么坏消息。

冯胜之知晓刘承敏的性子,不喜欢说笑,因此没有继续卖关子,开口如实的告知。

“奥巴同意第一镇在通辽修城,但是他提出了个要求,希望将军纳他的孙女。”

“这件事应该没有问题。”

刘承敏知晓大哥的性子,不会拒绝此事,可见冯胜之还皱着眉头,就晓得他还有话没有说话。

“奥巴还提出让自己的重孙,和将军的女儿定下媒妁之约。”

冯胜之说完,刘承敏沉吟了起来。

奥巴内心的打算,刘承敏看的清楚,随着金江镇无可避免的控制科尔沁,大部分的部落都会投靠己方。

此举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奥巴一枝在科尔沁的地位不受动摇。

而且奥巴也考虑了汉人的风俗人情,没有彻底提出蒙古上层的那一套方式,虽然也有不符内地的风气,却不是不能接受,可见其诚心。

“我大哥和常人不同。”

刘承敏无力的向冯胜之解释。

“普通人家重儿子,唯我大哥儿女并重,且因为女儿之事不同,实则有偏疼女儿之心。”

冯胜之叹了口气。

虽然他和刘承敏身份有别,但也不是没有听闻过此事,正因为如此,他才感到为难。

“我大哥多次在家里说过,对小侄女的婚事,必定等侄女长大后,以她的心意为重,不会强迫小侄女。”

“此事我们知道,但是奥巴不知道,如果将军拒绝,恐怕引起他的误会,认为我们不愿意保住他们一枝在科尔沁的地位。”

冯胜之一脸的担忧。

如果奥巴不反对第一镇修建通辽城,那么以通辽城,彰武城,法库城三地为犄角,不但含括了整个科尔沁,还把靠近沉阳一带,偌大的辽河套变成了稳定的大后方。

无论对于金江镇在草原的统治,还是对于移民人口到辽河套屯田,都是百利无害之事。

“这件事我们都做不了主,还是让将军做决定吧。”

刘承敏改口说道。

随后犹豫一番,还是决定把贾环来第一镇的消息透漏给了冯胜之。

果然。

冯胜之露出诧异的目光,好奇的看向刘承敏。

刘承敏苦笑不已。

很多事情可以意味不能言明。

以他对大哥的了解,夫人的举动,大哥必定是知情的,但是知情不代表高兴。

但是不高兴也并不意味否决。

清官难断家务事,他更不敢插手大哥的家务事,这是件让人不敢大意,又不敢沾惹的大事。

冯胜之连问的兴致都没有,直说让刘承敏自己看着,躲麻烦一般的匆匆离开。

军镇的事情,本来就是节制使和镇使商量着办,前者主管军,后者主管政。

军中人事上,节制使有提议权,镇使有上报权,军司则有盖章权,现在冯胜之不插手,明显就是让刘承敏独断的意思。

刘承敏无奈,只能亲力亲为,思前想后,最后把贾环安置到了章毅营中。

~~~~~~

周吉紧张的满头是汗,也不敢擦,任由流在眼睛里,低着头等候将军的吩咐。

唐清安握着笔,墨水滴在白纸上,犹如心里插了一根刺,久久不愿下笔。

“此事不要传出去。”

“老爷放心,两个婆子不敢瞎说,夫人不会知道的。”

周吉连忙答道。

将军在东海堡还是百户时,他属于将军手里的两小旗之一,十余年来翻天覆地。

将军贵为平辽侯,麾下战兵十万,百姓数百万,实乃一方之主也。

言出法随,自生光芒,令人畏惧胆寒。

周吉怕苦怕死,不愿意从军,知道自己的才能不足,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人情方面。

人最难的是自知之明。

周吉看的通透,于是早早放弃官途,选择投靠了将军,成为了将军家中的管家。

俗话说宰相门前七品官,何况周吉是平辽侯府的大管家,无论何人都得给他情面。

他周吉也有儿子,也有孙子,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家族考虑,对将军无论公私,皆死心塌地。

“这件事你做的很好,你出去吧。”

唐清安放下笔,把空白纸张收起来放到一边,上面虽然沾墨有了污迹,但仍可使用。

亮堂堂的书房里,周吉的身影显得渺小,退的有丝狼狈。

“吱呀。”

随着大门的关闭声,整个屋子陷入了沉寂。

高处不胜寒。

没人敢向他说心里话。

当年,彭大海不顾旁人的劝告,为了手里将领的事情,跑到自己面前力争。

今日的彭大海,也不敢向他说真话了。

连彭大海都如此,何况其余的人呢。

金江镇的新学新政,很多人不满,没人敢把苗头对准自己,但是他们对准了林如海。

很多人不满自己的隐忍,想要入主中原,所以推出了陈德言试探自己。

冯胜之有没有不满?

顾应时呢?

唐清安不清楚。

王府的野心,贾府的纠结,史府的观望,薛家的扩张,林如海的结网……

这些都是人心。

身居高位,要做的就是满足大部分人的人心,违背人心的下场,就是众叛亲离。

推荐阅读!